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17章 面會袁崇煥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17章 面會袁崇煥

    養心殿中,張書緣是靜靜的翻閱著這位名將的奏疏。

    果然和歷史上一樣,袁崇煥在奏疏中詳細闡明了眼下遼東情況,以及請朱由檢要重視薊州防線的問題。

    “陛下,我能見見袁督師嗎?”

    放下手中的奏疏,張書緣就想見見這位了。

    “嗯,朕喊你來就是這個意思,畢竟不能讓你成了瞎子和聾子……”

    自嘲的笑了笑,現在的朱由檢是十分重視東廠這些特務機構了。

    “誒,陛下不用太過憂心,眼下我們還有得時間。”

    見他自嘲,張書緣就很明白他是什麼意思。

    在他看來,朱由檢本就是敏感之人,在看到了那本雜書後,有此自嘲也屬正常。

    “嗯,還有時間,對了,這是六部推舉的內閣名單你拿去看看。”

    朱由檢笑了笑便掩去了自嘲的神情,將書案上的六本冊子交給他。

    接過奏疏,張書緣便就細看了起來。

    這不看還好,一看差點沒給他氣死。

    只見這奏疏上舉薦的人,全是些只知黨爭之輩,不但年老不說,辦事能力還有問題。

    就拿奏中的周道登來說,他雖然是善于處世圓滑,也有功績在身。

    可老話說的好,裝孫子裝久了就放不下了。

    所以這個人不但是畏頭畏尾,就連施政手段也是本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理念。

    “陛下,這些人大多都不能用。”

    “是啊,不用你說,這幾個老家伙朕也看不上眼。”

    如同歷史中那般,朱由檢也十分討厭這些人。

    “陛下,以我看這樣吧,明日朝會咱就來個“抓鬮”吧,這樣既不駁了臣工,也您也能落得個好名聲。”

    “抓鬮?這抓鬮如何能得了良才?”

    “嘖,我的陛下啊,這抓鬮不是真的讓你去抓,而是在里面做些手腳,將王永光、畢自嚴、李標、李邦華、楊景辰、韓等人的名字給放進去。”

    “哦?小哥是想用這幾人?”

    听完他的話,朱由檢就是眉頭一皺,這說實在的,這里面的很多人他很不喜歡。

    “對,用這幾位有幾個原因,一是他們有能力,二是史書對他們的評價也算還行,三是黨派的原因,比如韓。”

    “眼下,東林元老也就剩劉一幾個老臣了,若是都用成了浙楚齊黨的人,只怕這政局會更加的混亂了。”

    張書緣一口氣說了很多,但總結起來無外乎是“平衡”二字,雖然他具體不知道這些人,那些是東林,那些是浙、楚、齊黨的人。

    但不得不說,這幾位還都是有些本事的。

    “好吧,既然小哥都說的這麼直白了,朕就用一用他們,希望他們能辦成些事吧。”

    朱由檢點了點頭,端起身旁的茶就飲了一口。

    “哦,對了,除了內閣要動外,你覺的六部要不要動一動?”

    “自然要動的,若是陛下想徹底換上一換的話,我倒有幾個人推薦。”

    “哦?小哥快講。”

    摩挲著身旁的杯子,張書緣是一邊想一邊慢慢的說道。

    “第一個人,我想舉薦李長庚,這個人不用我說陛下也知道,他是出自湖廣麻城人,天然就與楚黨有瓜葛,除此之外,這個人性格剛硬資歷又深,很適合擔任吏部尚書。”

    “與楚黨有瓜葛?”

    朱由檢一怔,眯著眼楮就回想起了此人。

    在他的記憶里,這李長庚是個剛硬之人倒是不假,可要說他與楚黨有瓜葛,這他就不相信了。

    其實,張書緣這麼說也只是猜測的,畢竟在他崇禎一朝,黨爭之激烈恐怕沒有一個人是能獨善其身,哪怕是著名將軍孫承宗都是東林的一份子。

    “陛下,有瓜葛與否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才干!”

    沒錯,李長庚這個人是有才干的,在史書上記載,此人不但熟知兵事而且還擔任過江西左使、山東巡撫、順天府尹以及吏部尚書等要職,完全可以說是一位從底層爬上來的官員。

    “嗯,小哥繼續說。”

    “好,這第二位是孫承宗孫大帥。”

    “嗯,這位小哥無需多說,他的才能朕是知曉的。”

    “那既然陛下知道,我就說下一位了。這下一位是李邦華,他的才能也許陛下不知,但在我們後世他是人盡皆知的大英雄!”

    在說到李邦華時,張書緣是十分自豪的。

    “哦?大英雄?”

    “正是,李邦華可是位文武雙全的大將,在史書上他的官位最高做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可這樣一位言官,竟能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不但幫您整頓京營,更是在先帝時直言進忠與魏閹爭斗不說,後來他還建議您將太子送去南京已存後續希望,可那個史書中的您沒有答應,直至農民軍李自成殺到了京師,在一番苦戰之後李邦華從容殉國!”

    “什麼?!他竟做到了如此地步?!”

    朱由檢傻了,他沒想到過此人會是這樣的英雄。

    “沒錯,他做到了。所以,我想舉薦他擔任未來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五城兵馬司指揮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嗯,孟暗斷要重用!”

    听完李邦華的一生,朱由檢想也不想的就答應了。

    “第四位我想舉薦溫體仁做戶部尚書,此人十分精明且心狠手毒,除此之外他在史書上的風評說不上好,有大功也有大過。據後世史書記載過他培植黨羽、維護過言官,但至少他沒騙過史書中的你,有什麼需要簽字的東西他一律不過手,都是讓您親自動筆的。”

    沒錯,身為一朝的核心圈層,那自然是什麼人都是要有的,無論是壞還是好都得要用的,尤其是在古代用這些個壞人要比用一些個“好人”要好的多。

    “嗯,那後三位呢?”

    “一個是韓繼思,另一個是周士樸、最後一位是馮英。”

    “哦?這三位你想讓他們推舉到哪個位置上?”

    “這韓繼思似有忠肝,我想推舉他任刑部尚書,馮英任工部、周士樸任禮部。”

    “哦?為何?”

    “陛下,我推舉這三人的理由有三,一是他們在史書上本身就會做到尚書這個位置,二是他們本身有能力有堅持結局無不是因為對抗黨爭而亡。三是他們都是北方人,這樣做可以與內閣形成隱約的制衡。”

    “好,朕記下了,明日朝會朕就宣布變動。”

    “嗯好。”

    隨著敲定好內閣及六部的變動後,他二人就聊起了關于首輔的人選。

    對于這個問題,張書緣是想也沒想的就推出了兩人,一個是韓另一個是王永光。

    見張書緣推舉這兩人,朱由檢想了想便就決定讓韓來擔任了。

    對此答案,張書緣也十分理解,因為韓是除去那些快要退休的東林老臣外,他的資歷是最深的幾人之一了,倘若不用他那恐怕剩下幾人就不好安排了……

    又跟朱由檢聊了一會兒後,王承恩便進來稟報了說是袁崇煥到了。

    見人到了,朱由檢便興致斐然的宣他進殿了。

    “臣袁崇煥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元素來了,快起來,這一路的舟車勞頓可累壞了吧。”

    見人進來了,朱由檢和煦的笑著親手將他給扶起。

    “謝陛下!”

    面對如此禮遇,袁崇煥一時間竟有些動容了,突然就生出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元素坐下談話。”

    “這…臣不敢。”

    “誒,巡撫督查我薊遼總務,有何不能?再說了,朕讓你坐你就坐。”

    這也不知道是和張書緣待久了,還是他朱由檢真變了,竟然一下就覺的這讓來讓去的很是繁瑣。

    “是,臣這就坐。”

    听命坐下,袁崇煥就看到了站在朱由檢身後的張書緣了。

    “元素啊袁崇煥的字),你昨日遞上的疏朕看了,感覺你說的十分正確,我大明眼下著實是無法主動出擊。”

    一听這話,袁崇煥心底就是一震,對于自己的想法就更加肯定了。

    其實,他此時並不知道朝堂有錢了,他還以為皇帝喊自己來是要告訴自己的計劃因為錢財而泡湯了呢。

    “陛下如此眼光,實乃正確至極,若我大明能夠照此施為,臣相信用不了六年就可光復我遼東了!”

    沒錯,他的主張依舊是如歷史中的那般,采取“守為正著、戰為奇著、款為旁著”的策略,以防御為主,同時又假借與大清和談為謀,來以求達到積蓄力量,謀後日決戰的目的了。

    只不過,他的想法雖然正確,但在張書緣看來,他所主張的“五年復遼”實屬是有些異想天開了。

    這先不說皇太極已經吞下了朝鮮,單就是遼寧本身的存在,大清也不會在五年後滅亡。

    因為,皇太極不是傻子,他手下的漢臣就更不是傻子了,一旦他們發現寧錦方向被鎖,必然會去謀求別的途徑來發展,就比如再另尋他人走私,又或西進吞並蒙古,甚至都有可能效仿元朝去進攻日本。

    別以為他皇太極做不出這種事,在他看來,皇太極著實是一代雄主。

    “督師此言差矣,在我看來,我寧錦防線至少要守七年以上!”

    “哦?何出此言?陛下這位是……”

    剛剛歸來的袁崇煥並不知道朝中來了位“皇親”,他僅僅是知道這半年來發生了閹黨謀逆大案。

    “呵呵,這位是朕皇姑朱燦綺之子,名喚張書緣,同樣他是我朝現任的吏部左侍郎。”

    見袁崇煥開口,朱由檢便就出聲介紹。

    “哦,原來是郡王爺。”

    “哦,不敢不敢,張某擔不得督師大禮。”

    身為封疆大吏的袁崇煥是旋即起身,向著張書緣就躬了躬身。

    其實,按理來講以他的身份是不需要向一位郡王行禮的,而他之所以行禮自然是看出了他與朱由檢的親密關系。

    看著眼前的年輕人,袁崇煥就十分好奇他的說辭了。

    “元素,可是在想朕兄的言語?”

    見袁崇煥的眼神中透著不解的神情,朱由檢便就問道。

    “不瞞陛下,臣確實是有些不解。”

    “書緣,既然元素有惑,你也談談你的看法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

    點了點頭,張書緣就走近了開口。

    “袁督師,我方才之所以那麼說,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韃子不是幾十年前那般了,他們眼下有了朝鮮作為後方補給且野戰軍力強盛又會制造火器。二是韃子見無法破掉寧錦之後必然會西進,換做是我的話會優先進攻喀喇沁、土默特等部族。”

    “張王爺此話是否有些過于想當然了呢?據我所觀,那蒙古部族雖然近些年孱弱,但金人韃子想要做成此事的話,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袁督師那倘若不進攻改合作了呢?我們都知道,蒙古部族草原廣袤,善于養馬,萬一皇太極用貿易手段培養野戰騎兵,借道蒙古沖我西北又該如何?”

    “嘶……”

    听到這,袁崇煥就是眉頭一皺。

    “那依張王爺的意思,那我大明就得死守九邊了?”

    “不,死守永遠是最弱的選擇,我們也沒有那麼多金銀。所以我這有兩個想法以供袁督師參考。”

    “請王爺明言。”

    “一我大明現以守為主,重點守護我薊、遼、大同等重要邊疆。二我大明要訓練野戰精兵,每隔個幾年就出擊一次進行實戰練兵,三是蠶食之法攻其弱鎮,只要能跟他耗個十年左右。待我大明內部改革完畢,屆時天兵降臨,那“大清”想不滅亡都不可能了。”

    听到這里,袁崇煥與朱由檢就是眼中一閃。

    他們覺的這想法雖然有些天真,但不得不說此法是大有可為的!

    雖然眼下是無法與其主力野戰,但搞一搞偏鎮還是問題不大的,只要不深入就好。

    “陛下,張王爺真乃大才啊,可否調至我遼東?”

    見他滔滔不絕說了這麼久,袁崇煥便就起了愛才的心思了。

    “呵呵,元素啊,這不是朕不放人,是他還有重要的差事呢。”

    見袁崇煥要與自己搶人了,朱由檢自然是十萬個不肯答應。

    “好吧……”

    袁崇煥旋即就苦笑了一聲。

    隨著聲音落下,時間也來到了午時,王承恩便適時的走了進來。

    “皇爺該進膳了。”

    而朱由檢也有些餓了,于是他就站起來扭了扭腰身就要讓王承恩送飯到這里了。

    見皇帝該進食了,袁崇煥也自覺聊的差不多了,于是他便起身恭敬的說道。

    “陛下,既然午時已至,臣這邊下午還有事要處理,就先行告退了。”

    “誒元素,留下陪朕吃一餐吧,這再忙也要吃飯吶。”

    “臣多謝陛下,但臣還有要事……”

    見他要走,張書緣也趕忙起身道。

    “陛下,臣這邊也有要事要辦……”

    好似听出了他的意思,朱由檢嘆了口氣就放他二人離去了。

    跟著袁崇煥一道走出養心殿,剛一出來,袁崇煥就看向了他。

    “張郡王的見識著實不小啊,可惜某無法與你多談啊。”

    “誒督師那里的話,若是想談何時都可,只是…我有一事不知當不當問。”

    “哦?王爺想問何事?只要不涉軍中機密,元素自當回答。”

    隨著元素二字出口,張書緣便就感覺到了一股親近之意。

    沒錯,這老袁想跟他交個朋友了。

    “自當不涉秘。我想問的是,毛文龍這個人,您是什麼看法?”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7章 面會袁崇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17章 面會袁崇煥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