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1119章 勝利鞏固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1119章 勝利鞏固

    1119 章勝利鞏固

    中都北城衛的議事廳內,十余張案幾拼成長案,上面鋪滿了禁軍的訓練記錄、調兵文書、糧草賬冊與防務報告 —— 這是忽必烈為制定新章程準備的實務素材。他身著青色錦袍,指尖劃過一份《兩衛訓練差異對照表》,眉頭微蹙“東城衛側重騎射,北城衛擅長陣法,協同作戰時餃接不暢,這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劉秉忠捧著《元史?軍制》抄本,在旁補充“按舊制,禁軍各衛訓練自定標準,確易生差異。不如統一為‘三等訓練體系’基礎層練體能與兵器,進階層練陣法與協同,精英層練突襲與防御,每季度考核升級,這樣既能標準化,又能分層培養。” 李謙也道“糧草調度也需統一 —— 目前兩衛糧庫分設,緊急時調撥不便,可在中都設‘總糧庫’,由專人統籌,各衛設分庫,按需領取。”

    忽必烈讓書記官記下這些建議,又看向張達“調兵流程呢?上次支援漠南,雖簡化了流程,卻仍有‘衛所之間需樞密院點頭’的耽擱,如何優化?” 張達道“可按‘防務等級’劃分 —— 普通巡邏由衛所自行調度;邊境支援、剿匪等緊急情況,兩衛可直接協同,事後一日內補報樞密院;跨區域調兵五百以上,仍需預批,這樣既保靈活,又防越權。”

    接下來的三日,忽必烈每日召集核心幕僚與將領議事,逐字逐句打磨章程框架,確保每個條款都有實務支撐 —— 訓練標準參考兩衛的最優案例,調兵流程基于過往的延誤教訓,糧草調度吸收總糧庫的試點經驗。劉秉忠感慨“這份章程不是憑空臆造,而是禁軍實務的集大成,推行時必能少遇阻力。”

    章程草擬到第七日,核心條款已初見雛形,但在 “兵權劃分” 上仍有爭議 —— 蕭虎若得知章程想固化忽必烈的統領權,定會反對。忽必烈召來張煥,詢問樞密院的底線“蕭將軍對禁軍的核心訴求是什麼?” 張煥道“他雖放棄日常監督,卻仍在意‘重大軍務的最終決策權’與‘兵權不被架空’。章程中若明確‘重大調兵、將領任免需樞密院會議審議’,他或可接受。”

    忽必烈沉吟片刻,讓劉秉忠在 “統領權限” 條款中加入“中都禁軍統領(忽必烈)負責日常訓練、調度與防務,重大軍務(如擴編千人以上、跨戰區作戰)需提交樞密院會議,經半數以上官員同意方可執行;正副衛所將領任免,由統領提名,樞密院審批。” 這一條既保留了忽必烈的日常權力,又給了中樞制衡空間。

    在 “士兵待遇” 條款上,忽必烈特意加入 “月糧足額發放,不得克扣;冬夏添置衣被,由總糧庫統一采購;受傷士兵給予醫療補貼,陣亡者家屬發放撫恤金”。李謙不解“為何如此側重待遇?” 忽必烈道“士兵是禁軍根基,善待他們既能提升士氣,又能讓中樞看到我‘治軍仁厚’,減少反對聲音。”

    耶律楚材受邀審閱初稿時,對 “監察條款” 提出建議“需明確御史台的監督權限,如‘每月核查訓練記錄、每季審計糧草消耗、隨時抽查衛所實務’,這樣既能保障合規,又能讓御史台支持章程。” 忽必烈當即采納,讓王恪參與修改監察部分,確保條款無合規漏洞。

    章程初稿完成後,忽必烈沒有直接提交中樞,而是先召集脫脫等宗室與李謙、張達等將領開 “意見征詢會”。王府庭院里,眾人圍坐觀閱章程,脫脫最先發言“‘宗室禁軍聯合訓練’條款甚好,但能否加入‘牧地防御協同預案’?若漠南部落再襲,可按預案快速響應,無需臨時協調。”

    忽必烈立刻讓書記官補充“在‘協同防務’章節加入‘宗室牧地與禁軍衛所建立預警聯動,每季度舉行一次聯合演練,遇襲時禁軍需在兩時辰內支援’。” 兀魯思也道“糧草協同部分,能否明確‘宗室支援禁軍戰馬時,可從總糧庫優先兌換糧草’?這樣宗室更有積極性。” 忽必烈點頭同意,標注 “戰馬兌換糧草按市價八折執行”。

    將領們的意見則集中在 “獎懲機制”。張達道“章程中‘訓練達標獎銀二兩’雖好,但對將領的獎懲不夠明確 —— 若衛所防務出色,將領應獲晉升機會;若失職,除罰俸外,還應降職。” 忽必烈修改條款“衛所年度防務考評優秀,統領提半級;考評不合格,降一級留用,再不合格免職。”

    三日征詢下來,章程條款從三十六條增至四十二條,吸納了宗室與將領的合理建議,也讓他們成為章程的 “支持者”。脫脫對忽必烈道“此章程兼顧各方,既固禁軍根基,又利宗室防御,我等願聯名上奏,懇請中樞批準。”

    宗室與將領聯名後,忽必烈將章程提交御史台,請求 “合規性審查”。李御史與王恪逐條款核查,重點關注 “是否越權”“是否符合軍制”“是否便于監察”。王恪發現 “總糧庫調度權歸李謙” 條款,提出疑問“李謙是禁軍糧官,總糧庫涉及戶部糧草撥付,若由他獨管,恐有漏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忽必烈立刻回應,補充條款“總糧庫設‘雙主管’,禁軍糧官(李謙)管日常調度,戶部派官管撥付審核,雙方共同簽字方可動用糧草;御史台每月審計賬目,確保無挪用。” 王恪滿意點頭,又指出 “調兵補報” 條款“緊急調兵後一日補報過短,衛所恐難整理完備文書,建議延長至三日。” 忽必烈也欣然修改。

    李御史審閱完畢,對忽必烈道“章程整體合規,兼顧實務與規制,且監察條款完善,御史台無異議。但需在‘附則’中注明‘章程試行一年,期滿後根據實務調整’,為後續優化留空間。” 忽必烈同意,讓劉秉忠加上附則,同時請李御史出具《合規審查意見書》,為提交樞密院鋪路。

    拿到意見書那日,忽必烈對劉秉忠道“御史台的支持是關鍵 —— 有他們的‘合規背書’,蕭虎即便想反對,也難找到理由。下一步,便是樞密院的審議了。”

    樞密院議事廳內,章程擺在案心,官員們傳閱著,氣氛比往日凝重。蕭虎率先開口“章程中‘禁軍日常統領權歸忽必烈’雖符合現狀,但‘重大軍務樞密院半數通過’的條款,削弱了樞密院的絕對控制權,恐生隱患。” 兵部郎中立刻附和“軍權當高度集中,半數通過易生分歧,延誤戰機。”

    忽必烈早有準備,拿出過往案例“去年漠南支援,因樞密院單獨審批,延誤兩時辰;若當時有半數官員參與審議,可更快達成共識。且‘半數通過’需耶律楚材、李御史等中立官員參與,並非禁軍獨斷。” 耶律楚材隨即道“半數通過兼顧民主與效率,舊制‘一人獨斷’確有失誤先例,章程條款更優。”

    李御史也道“章程經御史台審查,合規無虞,且有宗室與將領聯名支持,推行後可提升禁軍實務水平,符合中都防務需求。” 蕭虎見多數官員傾向支持,又提出“總糧庫雙主管雖好,但戶部派官需由樞密院提名,確保與中樞同心。” 忽必烈妥協“可由樞密院提名三人,戶部從中選任,雙方各讓一步。”

    最終,樞密院投票表決,十三名官員中九人同意、四人反對,章程獲批。蕭虎在批文上簽字時,指尖微微用力 —— 他知道,這意味著忽必烈的權力徹底被章程固化,自己再難逆轉。

    章程獲批後,忽必烈立刻成立 “章程推行小組”,由劉秉忠總協調,李謙管糧草、張達管訓練、張煥管監察,分頭細化實施細則。訓練方面,張達制定《三等訓練考核標準》基礎層需在半個時辰內完成三里跑、射中十箭中六箭;進階層需熟練掌握 “一字長蛇陣”“八卦陣” 的變換;精英層需完成夜間突襲、野外生存等科目。

    調兵細則由劉秉忠草擬緊急調兵需衛所統領簽字、總糧庫備案,補報時需附 “調兵理由、兵力數量、行動結果”;常規調兵需提前一日提交申請,樞密院當日批復。為確保執行,他還制作 “調兵文書模板”,發放各衛所,避免流程混亂。

    糧草方面,李謙與戶部派來的王主管共同制定《總糧庫管理流程》每日盤點庫存,每月與戶部對賬,戰馬兌換糧草需提交 “宗室戰馬證明”“兌換申請”,雙主管簽字後發放。李謙還讓人在糧庫設置 “監察日志”,王恪每周查看,記錄無異常。

    獎懲細則由張達與御史台共同制定訓練達標士兵的獎金從防務經費中列支,直接發放到個人;將領晉升需經 “實務考評、同僚評議、樞密院審批” 三道程序;失職懲處按 “警告、罰俸、降職、免職” 四等執行,記錄存檔,影響後續晉升。

    為讓禁軍將士理解章程,忽必烈下令各衛所召開 “章程宣貫會”,由將領逐條解讀。北城衛的宣貫會上,張達拿著《訓練標準手冊》,對士兵們道“基礎層考核合格,每月多領半石米;進階層合格,加銀一兩;精英層合格,有機會晉升小旗官!” 士兵們聞言,士氣高漲,紛紛詢問考核時間。

    李謙則在總糧庫前張貼《糧草管理公示》,寫明 “月糧發放時間(每月初一)、領取流程(憑士兵證、衛所證明)、舉報方式(御史台信箱)”,避免克扣。有士兵問“冬衣何時發?” 李謙道“下月十五前,保證每人一件棉襖、一雙棉靴,若有質量問題,可直接找我!”

    忽必烈還親自到東城衛宣講,站在校場上對將士們道“章程不是約束,而是讓大家訓練有目標、待遇有保障、晉升有希望。只要好好干,朝廷定不虧待你們!” 他還現場演示新的訓練科目,親自示範射箭,射中靶心,士兵們歡呼雷動,對章程的認同感更強。

    為確保宣貫到位,張煥派人抽查各衛所詢問士兵 “訓練達標有什麼獎勵”“調兵需什麼手續”,多數人能準確回答。對少數理解不清的,他讓衛所將領再單獨講解,直到全員掌握。

    章程先在東城衛、北城衛試點半月,忽必烈每日查看推行情況,發現不少問題。訓練方面,精英層的 “夜間突襲” 科目因缺乏照明,士兵易受傷,他立刻讓張達增設 “火把、燈籠” 等照明工具,調整訓練時間,避開暴雨、大風等惡劣天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調兵方面,有衛所反映 “補報三日仍顯倉促”,尤其是遠距離支援,文書整理需更多時間。忽必烈與劉秉忠商議後,將補報時間延長至五日,同時允許 “先提交簡要報告,後續補充詳細材料”,兼顧效率與規範。

    糧草方面,宗室戰馬兌換糧草時,“證明材料繁瑣” 導致延誤。忽必烈讓脫脫簡化流程宗室只需提交 “牧地印章、戰馬編號”,總糧庫與宗室檔案核對無誤後即可兌換,無需重復提交其他材料。

    獎懲方面,有士兵反映 “獎金發放延遲”,忽必烈查明是衛所會計流程繁瑣,便讓李謙培訓各衛所會計,統一使用 “獎金發放登記表”,簡化審批,確保每月初五前發放到位。

    試點調整後,章程在中都禁軍全面推行。一個月後,成效初顯訓練達標率從九成提升至九成七,精英層士兵增至兩百人;調兵效率提升三成,緊急支援時間從兩時辰縮短至一個半時辰;糧草發放零克扣,士兵投訴減少;將領失職事件下降,實務考評優秀的衛所從兩個增至四個。

    宗室方面,聯合訓練順利開展,脫脫的牧地與北城衛舉行首次演練,模擬乃蠻部襲擾,禁軍兩時辰內趕到支援,宗室士兵配合默契,演練成功。脫脫對忽必烈道“章程讓協同更順暢,往後牧地防御更有底氣了!”

    中樞官員也認可成效,耶律楚材在議事會上道“禁軍紀律更嚴、效率更高,中都商旅往來更安全,章程推行卓有成效。” 李御史補充“御史台核查無違規,糧草透明、訓練規範,值得肯定。” 蕭虎雖未發言,卻也默認了章程的合理性 —— 他明白,再反對已無意義,不如順水推舟。

    章程推行三月後,忽必烈的權力徹底鞏固禁軍將士對他信服,宗室視他為依靠,中樞官員認可他的實務能力,蕭虎再難對他形成制衡。但忽必烈並未松懈,而是讓劉秉忠開始 “章程優化調研”,收集將士對條款的建議,準備一年後修訂。

    他還借章程推行之機,提拔了一批務實將領張達因訓練成效顯著,升為東城衛副統領;李謙管糧草得力,加 “戶部員外郎” 餃;王恪監察公正,調為御史台監察御史。這些提拔既激勵了下屬,又壯大了自己的勢力。

    一日,忽必烈與劉秉忠在王府散步,看著庭院里操練的親兵,道“章程只是開始,下一步要將‘中都模式’推廣到漠南禁軍,逐步整合全國兵權。” 劉秉忠道“大汗需穩步推進,先鞏固中都,再謀漠南,不可操之過急。” 忽必烈點頭“我明白,實務為本,一步一個腳印,方能長久。”

    此時的樞密院,蕭虎正看著禁軍的實務報告,眼中滿是復雜。他知道,忽必烈已通過章程將權力牢牢握在手中,自己只能退守中樞,守護最後的半符控制權。而中都禁軍,在新章程的規範下,正成為忽必烈鞏固權力、謀劃長遠的堅實力量,這場 “勝利鞏固”,為他日後更大的布局,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1119章 勝利鞏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1119章 勝利鞏固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