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1118章 肅清異己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1118章 肅清異己

    1118 章肅清異己

    中都禁軍的糧草庫房外,李謙正指揮糧吏清點新到的江南漕糧,麻袋上的戶部印鑒在陽光下清晰可見。他拿起一袋糙米,拆開封口查看,米粒飽滿,無霉變,卻眉頭微皺 —— 這批漕糧比預定時間晚了五日,差點導致禁軍口糧斷供。“又是戶部倉部主事鄭安拖延撥付。” 李謙低聲對身旁的糧吏道,“上個月也是,說‘漕糧未到港’,實則糧船三日前便已靠岸。”

    這話被前來巡查的忽必烈听了正著。他走近糧囤,指尖劃過刻痕 —— 記錄著每月糧草入庫時間,近半年來,有四次撥付都延遲了三日以上,理由均是 “漕運延誤”“賬冊未核”。“鄭安是蕭虎的親信,拖延糧草,怕是有意掣肘。” 忽必烈對李謙道,“你立刻整理近半年的糧草撥付記錄、漕運到港日志、戶部回復文書,咱們得借‘禁軍擴編後糧草需求緊迫’為由,申請核查戶部倉部的實務流程。”

    當日午後,忽必烈便帶著申請去了中書省。左丞相耶律楚材翻看申請,見上面寫著 “禁軍擴編至一千八百人,糧草需求日增,戶部撥付多次延遲,影響防務”,附了詳細的延遲記錄與漕運證據,便點頭道“糧草是防務根基,若撥付不暢,確需核查。明日我會召集中書省與樞密院聯席議事,你可在會上詳述情況。”

    鄭安得知忽必烈申請核查,心中不安,立刻派人去樞密院找蕭虎。蕭虎正在整理軍報,听了匯報,皺眉道“慌什麼?你按章辦事,核查也查不出問題。若他敢借核查發難,我定會保你。” 話雖如此,他還是讓鄭安 “把近半年的賬冊再理一遍,確保無疏漏”。

    聯席議事的前一日,李謙帶著三名精干糧吏,進駐戶部倉部的賬房。庫房內堆著近三年的糧草賬冊,紙頁泛黃,空氣中彌漫著油墨與灰塵的味道。鄭安陪在一旁,強作鎮定“李千戶盡管查,倉部的賬冊向來規範,絕無差錯。”

    李謙不說話,先從最近的漕糧撥付查起。四月的賬冊上寫著 “漕糧五月五日到港,五月十日撥付禁軍”,延遲五日,理由是 “需核賬冊”;但他拿出漕運碼頭的到港記錄,顯示糧船五月一日便已靠岸,五月三日便已完成驗收。“鄭主事,為何驗收後七日才撥付?” 李謙指著記錄,語氣平靜。

    鄭安額頭冒汗,辯解道“當時賬房先生生病,核賬延遲了。” 李謙又翻到六月的賬冊“六月的漕糧損耗記錄是‘一百石’,但漕運驗收單上寫著‘損耗三十石’,這多出的七十石去哪了?” 鄭安眼神閃爍“是…… 是後續儲存時霉變的,有糧庫的損耗報告。” 李謙讓他拿出報告,鄭安卻支支吾吾 —— 根本沒有這份報告,多出的七十石是他虛報,想從中克扣。

    糧吏們還發現,鄭安曾三次將 “禁軍糧草” 調撥給蕭虎的私兵(名義上是 “樞密院護衛”),卻未記錄在禁軍的撥付賬冊中,而是歸入 “其他防務需求”。“這些調撥,有中書省的批文嗎?” 李謙問道。鄭安臉色煞白,搖了搖頭 —— 私兵調撥糧草,本就不合規,自然沒有批文。

    李謙將這些破綻一一記錄,整理成《倉部實務核查報告》,連夜送交給忽必烈。忽必烈看著報告,嘴角露出一絲冷意“證據確鑿,明日議事,便是肅清異己的時機。”

    忽必烈知道,僅憑核查報告,未必能順利罷免鄭安 —— 蕭虎定會以 “小過不罰” 為由維護。他讓劉秉忠帶著報告去御史台見李御史,爭取監察部門的支持。“鄭安虛報損耗、違規調撥、拖延撥付,既違實務,又損公利,若不懲處,恐開戶部貪腐之先河。” 劉秉忠道,“御史台素以公正著稱,若能出面彈劾,定能服眾。”

    李御史翻看報告,見每一條破綻都有賬冊、驗收單、漕運記錄佐證,眉頭緊鎖“鄭安此舉,確實該查。但他是蕭將軍的親信,彈劾需謹慎。這樣吧,明日議事,我先以‘監察核實’的名義,將這些證據公之于眾,若中樞官員均認為該懲處,再提交彈劾疏。”

    次日的聯席議事上,氣氛凝重。忽必烈率先發言,將《倉部實務核查報告》分發給眾人,指著其中的虛報損耗與違規調撥記錄“鄭主事拖延禁軍糧草撥付,導致士兵兩度減半口糧;虛報損耗七十石,去向不明;違規調撥糧草給私兵,無批文無記錄。如此行事,如何保障中都防務?”

    鄭安立刻反駁“損耗是實,調撥是‘樞密院公務需求’,並非私用!” 李御史適時開口,拿出御史台的補充調查“本台已核實,所謂‘公務需求’並無備案,私兵調撥糧草屬違規;虛報的七十石,有糧庫吏員作證,被鄭主事私分。” 說著,讓兩名糧庫吏員出庭作證,吏員們如實供述了鄭安克扣糧草的經過。

    蕭虎坐在議事席上,面色鐵青。他沒想到鄭安竟有如此多的實錘把柄,想維護卻無從下手。“鄭安雖有過錯,但念及他任職三年,無大過,不如罰俸降職,留用察看。” 蕭虎試圖折中,“禁軍糧草撥付,可另派官員協助,不必罷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忽必烈立刻反對“罰俸降職不足以儆效尤!鄭安的行為已影響禁軍防務,若留用,恐再出紕漏。且戶部倉部掌管糧草命脈,需實務清廉之人任職,方能保障中樞與禁軍的糧草供應。” 左丞相耶律楚材附和“忽必烈所言有理。鄭安違規事實清楚,當罷免其職,徹查其貪腐問題,同時選拔實務能力強、品行端正之人接任。”

    中書省的幾名官員也紛紛表態支持罷免 —— 鄭安平日在戶部飛揚跋扈,仗著蕭虎的勢力,常刁難其他官員,早已引起不滿。蕭虎見眾意如此,知道再維護只會引火燒身,只能沉默默認。

    最終,議事會決定罷免鄭安倉部主事之職,交御史台徹查貪腐;由中書省與樞密院共同推薦倉部主事人選,需 “熟悉糧草實務、無派系背景”。散會後,蕭虎單獨留下鄭安,沉聲道“你自己不爭氣,我也保不了你。徹查時若牽連到我,休怪我無情。” 鄭安面如死灰,跪地磕頭“屬下絕不敢牽連將軍,只求將軍念在舊情,日後能救屬下一命。”

    鄭安被罷免後,接任人選成了新的博弈焦點。蕭虎推薦樞密院的糧務參軍吳成 —— 此人是他的遠親,雖懂些糧草實務,卻缺乏獨立決策能力,便于掌控。“吳成在樞密院管過三年糧務,熟悉禁軍需求,接任倉部主事,能更好協調中樞與禁軍的糧草調度。” 蕭虎在議事會上提議。

    忽必烈立刻反對“吳成雖管過糧務,卻從未接觸過漕運驗收、戶部賬冊等實務,恐難以勝任倉部主事之職。倉部需的是能統籌漕運、核查損耗、公正撥付的實務人才,而非僅懂軍務的參軍。” 他推薦李謙“李謙任禁軍糧庫總管三年,熟悉禁軍糧草需求,且在此次核查中展現出極強的實務能力與清廉作風,若由他接任,定能保障糧草撥付順暢。”

    蕭虎反駁“李謙是忽必烈的親信,若任倉部主事,恐偏袒禁軍,影響其他部門的糧草供應。” 李御史提議折中“不如推薦戶部的員外郎王煥 —— 此人出身實務,在倉部任職五年,熟悉流程,且與蕭將軍、忽必烈均無深交,品行端正,眾人皆認可。”

    這一提議得到耶律楚材的支持“王煥確是合適人選。他曾參與漕運改制,實務經驗豐富,且多次拒絕派系拉攏,口碑甚好。” 忽必烈與蕭虎雖各有不滿,卻也知道王煥是當前最能服眾的人選,只能同意。三日後,王煥正式接任倉部主事,忽必烈特意讓人送去《禁軍糧草需求明細》,附信 “望以實務為先,共保中都防務”。

    王煥上任後,第一件事便是整頓倉部實務重新制定《糧草撥付流程》,明確 “禁軍糧草優先撥付,延遲不得超過一日”;建立 “損耗每日記錄” 制度,由糧吏與監察官共同簽字確認;開放賬冊供御史台隨時核查,確保透明。這些舉措,既符合中樞要求,又兼顧了禁軍的實務需求。

    忽必烈深知,王煥雖中立,卻注重實務成效。他讓李謙主動與王煥對接,禁軍的 “月度糧草需求預測”“損耗控制建議”,幫助王煥更好地統籌調度。一次,江南漕糧因暴雨延誤三日,王煥正愁如何調配,李謙提議“可先從禁軍的儲備糧中挪用三百石,待漕糧到港後補足,這樣既不影響禁軍口糧,又能保障其他部門的供應。” 王煥采納了建議,順利度過危機,對李謙多了幾分信任。

    蕭虎也試圖拉攏王煥,讓吳成送去五十兩白銀,希望他 “在糧草撥付上多照顧樞密院的私兵”。王煥卻將白銀原封不動退回,對吳成道“王某任職,只按實務與規制辦事,若有合規的糧草需求,定按流程撥付,但若想違規操作,恕我不能從命。” 吳成只能悻悻而歸,向蕭虎匯報“王煥油鹽不進,怕是難以拉攏。”

    隨著合作深入,王煥發現忽必烈的禁軍 “糧草消耗透明、需求合理”,且李謙的實務建議總能幫他解決難題,漸漸向忽必烈靠攏。他會提前告知忽必烈 “漕運到港時間”“糧草儲備情況”,讓禁軍能提前做好調度準備,避免延誤。

    王煥與李謙的協同,讓禁軍的糧草撥付徹底告別了 “拖延與刁難”,但忽必烈並未滿足 —— 他要徹底堵塞糧草管理中的漏洞,確保蕭虎再也無法通過戶部掣肘禁軍。在他的提議下,王煥推行了三項新制度

    一是 “糧草需求備案制”禁軍每月初提交詳細的糧草需求,包括士兵人數、訓練強度、巡邏頻次等,由倉部與御史台共同審核,確認合理後備案,按備案撥付,避免 “臨時加撥被拒”。二是 “漕運聯合驗收制”漕糧到港後,由倉部、禁軍糧庫、御史台各派一人共同驗收,核對數量與質量,簽字確認,避免 “虛報損耗”。三是 “違規追責制”無論哪個部門的官員,在糧草撥付、驗收、儲存中違規,均由御史台直接追責,不包庇不推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這些制度推行後,效果立竿見影。八月,江南漕糧到港,聯合驗收時發現有十袋糙米霉變,立刻追究了漕運官的責任,更換了霉變糧草;九月,禁軍因訓練強度增加需臨時加撥五十石麥米,因有需求備案與實務證明,倉部當日便完成撥付,未出現延誤。

    蕭虎得知這些制度,雖不滿卻無法反對 —— 制度符合 “合規與實務” 的原則,且得到御史台的支持,若反對,只會被指責 “想保留違規空間”。他只能讓吳成 “多盯著糧草動向,若發現王煥偏袒禁軍,立刻匯報”,但吳成查了一個月,發現所有撥付均合規合理,無任何偏袒跡象,只能如實上報。

    忽必烈掌控糧草命脈後,下一步便是削弱蕭虎的私兵勢力 —— 蕭虎麾下有三百私兵,名義上是 “樞密院護衛”,實則由他直接指揮,糧草卻從戶部倉部撥付,佔用了大量公糧。在一次聯席議事上,忽必烈提出“樞密院護衛現有三百人,遠超‘五十人’的規制,且糧草消耗佔戶部撥付的一成,加重了中樞負擔。當前中都防務穩定,可將護衛削減至百人,剩余兩百人編入禁軍,既符合規制,又能增強禁軍戰力。”

    蕭虎立刻反駁“樞密院護衛負責中樞安全,三百人不多,不可削減!且他們熟悉樞密院的防務流程,編入禁軍會打亂部署。” 李御史補充道“本台核查發現,樞密院護衛的糧草消耗遠超標準,每人每日消耗五升,比禁軍多兩升,且有部分糧草被私分,確需整頓。”

    耶律楚材提議“可削減一百人,編入禁軍;剩余兩百人保留,但糧草消耗需按禁軍標準執行,且接受御史台核查,不得私分。這樣既不影響中樞安全,又能減少負擔,堵塞漏洞。” 這一提議得到多數官員支持,蕭虎無奈只能同意。

    削減私兵與規範糧草後,蕭虎的私兵勢力大減,再無法像往日那般隨意調動。而編入禁軍的一百人,經李謙訓練後,很快融入禁軍體系,成為忽必烈麾下的戰力,進一步鞏固了他的兵權。

    蕭虎不甘心失去糧草控制權與私兵勢力,試圖做最後的反撲 —— 他讓人散布謠言,稱 “王煥與忽必烈勾結,挪用公糧補貼禁軍”,同時讓吳成在戶部賬冊中做手腳,偽造 “禁軍多領糧草” 的記錄,想借此彈劾王煥與忽必烈。

    謠言傳到忽必烈耳中,他立刻讓李謙與王煥整理 “禁軍糧草消耗明細”“聯合驗收記錄”“御史台核查報告”,在聯席議事上公之于眾。“禁軍每月的糧草消耗均有士兵領糧簽字、糧庫出庫記錄,聯合驗收也有三方簽字,何來挪用?” 忽必烈指著證據,語氣強硬,“蕭將軍若認為有問題,可請御史台重新徹查,若查實,我願承擔一切責任。”

    李御史當即表示“御史台可立刻重新核查,若發現偽造記錄或挪用糧草,定嚴懲不貸。” 蕭虎沒想到忽必烈早有準備,而吳成偽造的記錄漏洞百出,一查便露餡。最終,偽造記錄的吳成被罷免,散布謠言的蕭虎親信也被追責,蕭虎本人雖未被牽連,卻顏面盡失,再也無力與忽必烈抗衡。

    經此一事,王煥徹底倒向忽必烈 —— 他意識到,只有依附務實且有實力的忽必烈,才能在戶部立足,避免被蕭虎的派系打壓。他主動提出“日後禁軍的糧草需求,可直接與我對接,無需經多層審批,確保及時高效。”

    隨著王煥的靠攏與制度的完善,忽必烈徹底掌控了禁軍的糧草命脈。他讓李謙與王煥建立 “一對一” 對接機制禁軍每月初提交需求,王煥提前協調漕運,確保糧草按時到港;若有臨時需求,可通過 “應急撥付通道” 當日審批,次日撥付。同時,他還在禁軍內部建立 “糧草節約制度”,鼓勵士兵減少浪費,將節省的糧草存入儲備庫,以備不時之需。

    年末盤點時,禁軍的糧草儲備充足,可支撐三個月的應急需求;全年糧草撥付無一次延誤,士兵口糧足額發放,士氣高漲。左丞相耶律楚材在年度總結會上稱贊“禁軍糧草管理規範,實務順暢,為中都防務奠定了堅實基礎,忽必烈與王煥、李謙功不可沒。”

    蕭虎坐在角落里,神色落寞 —— 他失去了戶部的親信,私兵被削減,糧草控制權旁落,在中樞的影響力日漸式微。散會後,他獨自走出議事廳,望著飄落的雪花,喃喃自語“大勢已去,大勢已去啊……”

    忽必烈站在廊下,看著蕭虎的背影,眼中沒有勝利的喜悅,只有沉穩的堅定。他知道,掌控糧草命脈只是權力之路的一步,接下來,還要進一步鞏固兵權,整合禁軍,為中都的長治久安謀劃。李謙走到他身旁“大汗,糧草命脈已穩,咱們可以開始籌備明年的禁軍整合計劃了。” 忽必烈點頭“好,按計劃行事,步步為營,不可急功近利。”

    中都的雪越下越大,覆蓋了過往的權力博弈痕跡,卻掩蓋不了權力天平向忽必烈傾斜的事實。肅清異己,掌控糧草,只是他宏圖大略中的一環,而更廣闊的棋局,才剛剛展開。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1118章 肅清異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1118章 肅清異己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