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 章︰虎嘯擾營至元四十六年秋虎衛吹哨仿虎嘯惑敵)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白石頭坡,三更前的夜色如墨,叛軍營地外圍的矮叢里,巴圖額爾敦指尖捏著一枚三寸長的骨哨 —— 哨身泛著淺黃光澤,是草原黑虎的頜骨所制,表面打磨得光滑,一端鑽有三個小孔,孔旁刻著細微的虎紋。他將哨口抵在唇邊,輕輕吹了口氣,一道低沉綿長的聲響從哨中溢出,像極了草原深谷中真虎的遠嘯,驚得身旁草叢里的蟋蟀驟然停鳴。
“這虎哨的音色,比昨日又準了些。” 身後傳來孛魯台的低語,他身著輕便皮甲,腰間懸著短刀,目光掃過前方叛軍營地的輪廓 —— 東側馬廄里,隱約可見成片的戰馬剪影,馬倌們正提著馬燈,在馬廄間來回走動,給戰馬添夜草。“叛軍的戰馬多是草原牧馬,自幼怕虎嘯,只要咱們的虎哨聲夠真,定能讓它們受驚騷動,亂了叛軍的陣腳。”
巴圖額爾敦放下虎哨,用麻布擦拭哨口的水汽︰“方才試吹,百米外的馬廄已有戰馬甩尾,再靠近些,到馬廄西側的岩石後,效果會更好。只是馬廄旁有兩名巡邏兵,需先解決他們,才能安心吹哨。” 他指了指前方二十丈處的兩名叛軍士兵,兩人正靠在岩石上閑聊,手中的長矛斜倚在身側,警惕性不高。
身旁的虎衛百戶合撒兒曾獵虎多年,熟悉虎嘯)接過虎哨,也吹了一聲 —— 這聲更短促,帶著幾分凶厲,像虎崽被驚擾時的咆哮,馬廄里立刻傳來幾聲戰馬的嘶鳴,一名馬倌舉著馬燈,朝聲音方向張望。“成了!” 合撒兒眼中閃過喜色,“這聲連我都差點以為是真虎,叛軍的戰馬定受不了。”
巴圖額爾敦示意眾人伏低身體,指尖指向馬廄西側的隱蔽點︰“合撒兒帶五名虎衛,先解決那兩名巡邏兵;我帶十名虎衛,攜帶虎哨潛至岩石後;其余人在原地警戒,若叛軍察覺,便放綠色煙火求援。記住,全程靜音,只在我手勢示意後,再吹哨。” 虎衛們紛紛點頭,借著夜色的掩護,像獵豹般朝著各自的目標移動,草葉劃過皮甲的輕響,很快便被夜風掩蓋。
虎哨的制備是 “虎嘯惑敵” 的基礎 —— 工部老工匠帖木兒曾為蒙古部落制獵哨三十年)帶著五名工匠,以草原黑虎頜骨為材,經選材、打磨、鑽孔、調音四步,制成三十枚虎哨,每一枚都需能模仿 “遠嘯、近吼、幼啼” 三種虎聲,確保能全方位驚擾叛軍戰馬。
選材環節在黃草谷的工匠作坊進行 —— 帖木兒從嶺北行省送來的獸骨中,挑出十根成年黑虎的頜骨,骨身需粗壯、無裂痕,長度在三寸至三寸半之間。“虎骨密度高,制成的哨子音色沉厚,最像真虎嘯,” 帖木兒拿起一根頜骨,用手指敲了敲,聲音清脆,“這根骨頭上有裂痕,吹哨時會漏風,音色不準,不能用;那根骨身太細,聲音會尖,像狐狸叫,也不行。” 最終選出六根合格的頜骨,足夠制作三十枚虎哨每根頜骨可制五枚)。
打磨過程需格外細致 —— 工匠們用細砂紙反復打磨頜骨表面,先磨去骨上的筋肉殘留,再將骨身磨成圓柱形,兩端磨出斜角,方便含在唇邊。帖木兒示範打磨︰“磨的時候要順著骨紋,別來回磨,不然會出毛邊,吹哨時會扎嘴。” 一名年輕工匠磨出了毛邊,帖木兒立刻接過砂紙,手把手教他︰“你看,這樣順著骨紋推,表面就光滑了。” 經過一個時辰的打磨,三十枚虎哨的雛形漸漸成型,骨身泛著溫潤的光澤。
鑽孔與調音是關鍵 —— 帖木兒在每枚虎哨的一端,按 “上一、下二” 的位置鑽三個小孔,孔徑大小有別︰上孔直徑二分,下兩孔直徑一分半。“孔的大小決定音色,上孔負責高音,下兩孔負責低音,” 帖木兒拿起一枚鑽好孔的虎哨,吹了一聲,音色偏高,便用細針略微擴大下孔,再吹時,音色立刻低沉下來,“這樣調整,就能模仿真虎的遠嘯了。” 工匠們按此法逐一調音,每調完一枚,便讓合撒兒熟悉虎嘯)試听,直到合撒兒點頭認可,才算合格。
最後,工匠們在虎哨表面刻上細微的虎紋 —— 雖不顯眼,卻能讓虎衛們快速識別自家的哨子,避免與叛軍的普通骨哨混淆。帖木兒還在每枚虎哨的尾端,系上一小段黑色皮繩,方便虎衛掛在頸間,不易丟失。“這些虎哨,每一枚都能吹三種聲︰長吹是遠嘯,短吹是近吼,快吹是幼啼,” 帖木兒將三十枚虎哨交給巴圖額爾敦,“用的時候含緊哨口,氣息要穩,別漏氣。” 巴圖額爾敦接過虎哨,試吹一枚,遠嘯聲在作坊里回蕩,連門外的戰馬都驚得甩了甩尾巴,他滿意道︰“好哨!定能惑住叛軍的戰馬。”
虎衛的遴選需兼顧 “靜音潛行、虎嘯模仿、應急應變” 三能力 —— 巴圖額爾敦從八千虎衛中挑出五十名精銳,均是身形矯健、熟悉草原地形、能快速掌握虎哨用法的士兵,還需通過 “靜音潛行測試” 與 “虎嘯模仿測試”,確保潛入時不暴露,吹哨時能惑敵。
靜音潛行測試在二更初的谷內草叢進行 —— 虎衛們身著輕便皮甲,馬蹄裹四層麻布比普通潛行多一層,減少聲響),按五人一組,在布滿碎石與枯草的地上行走半里,巴圖額爾敦與孛魯台站在百丈外監听,若听不到任何聲響,則合格。一名虎衛不小心踢到碎石,發出 “ 嚓” 聲,立刻被淘汰︰“潛行時要盯著腳下,避開碎石,叛軍營地外圍多碎石,這點做不到,定會暴露。” 被淘汰的虎衛紅著臉退下,其余虎衛則更加謹慎,最終有七十人通過潛行測試。
虎嘯模仿測試則由合撒兒負責 —— 他先示範三種虎聲的吹法︰“長吹三息,氣息均勻,是遠嘯,用來驚散馬廄外圍的戰馬;短吹一息,氣息急促,是近吼,用來驚馬廄內的戰馬;快吹三短息,是幼啼,用來吸引馬倌的注意力,讓他們離開馬廄。” 七十名虎衛逐一試吹,合撒兒仔細听著︰“你的遠嘯氣息不穩,中間斷了,再練;你的近吼太尖,像狼叫,調整氣息。” 經過反復練習,最終五十名虎衛能精準吹出三種虎聲,合撒兒點頭︰“這五十人,吹的虎嘯連我都快分不清真假,定能惑住叛軍。”
應急應變測試則模擬突發情況 —— 巴圖額爾敦讓兩名親兵偽裝成叛軍巡邏兵,突然出現在 “潛行路” 上,測試虎衛的反應︰“若遇巡邏兵,要第一時間伏地隱蔽,別沖動,等巡邏兵走遠再行動;若被發現,便吹幼啼,假裝是草原幼虎叫聲,混淆視听,再趁機脫身。” 一名虎衛被 “巡邏兵” 發現,他立刻伏地,吹起幼啼,“巡邏兵” 愣了愣,以為是真幼虎,便轉身離開,虎衛趁機溜走。巴圖額爾敦道︰“應變不錯,記住,咱們的目的是擾敵,不是殺敵,能不暴露就不暴露。”
遴選完成後,巴圖額爾敦將五十名虎衛分為五組,每組十人,設一名組長由通過測試的百戶擔任),每組配六枚虎哨備用一枚),還攜帶短刀與麻繩若遇巡邏兵,可捆縛制服,不殺人)。“每組負責一個區域︰一組潛至馬廄西側,吹遠嘯;二組潛至馬廄南側,吹近吼;三組潛至馬廄東側,吹幼啼;四組、五組在外側警戒,防止叛軍包抄,” 巴圖額爾敦指著叛軍營地地圖,“各組按‘三更十五分’同時發聲,別早別晚,確保聲勢夠大,讓整個馬廄的戰馬都受驚。” 虎衛們齊聲領命,眼中滿是信心,只待夜色再濃,便潛入叛軍營地外圍。
潛入前的靜音準備,需對虎衛的裝備、動作、路線進行全方位優化 —— 從馬蹄包裹到兵器處理,從行進姿勢到呼吸節奏,每一處細節都需確保 “無響、無痕、無跡”,避免潛入時被叛軍察覺,影響 “虎嘯惑敵” 的計劃。
馬蹄包裹用 “雙層麻布 + 羊毛”—— 工匠們將厚麻布裁成三尺見方,先裹一層在馬蹄上,再鋪一層羊毛增加緩沖),最後再裹一層麻布,用麻繩系緊,繩結藏在馬蹄內側,避免摩擦發聲。巴圖額爾敦蹲下身,摸了摸一匹戰馬的馬蹄︰“羊毛要鋪勻,別太厚,不然戰馬走路會打滑;麻繩系緊,別松動,不然行軍時會磨出聲響。” 工匠們逐一檢查,確保五十匹戰馬的馬蹄包裹都符合要求,一名工匠道︰“這樣包裹,戰馬踩在碎石上,也只會有極輕的‘噗’聲,百丈外听不到。”
兵器與配飾的處理更細致 —— 虎衛的短刀刀鞘纏四層布條,刀柄纏麻布防滑且減少握持時的摩擦聲);玄鐵盔的護耳用皮繩系死,防止晃動發聲;身上的銅制配飾如腰牌)全部取下,放在營地的行囊中,只帶必要的虎哨、短刀與麻繩。巴圖額爾敦檢查一名虎衛的裝備︰“你的腰牌怎麼還在?快取下,銅牌踫撞的聲音最容易被察覺。” 虎衛連忙取下腰牌,交給留守的親兵,確保身上沒有任何會發聲的金屬配飾。
行進姿勢與呼吸節奏也有嚴格要求 —— 行進時需彎腰,重心放低,腳步輕抬輕放,像草原上的孤狼般無聲移動;呼吸需淺而勻,用鼻腔吸氣,用口腔呼氣,避免呼吸聲過重。巴圖額爾敦示範行進姿勢︰“步子別太大,每步半尺,落地時先腳掌後腳跟,減少與地面的接觸聲;呼吸時別張口太大,不然夜間會有白氣,容易被叛軍看到。” 虎衛們跟著練習,很快便掌握了要領,行進時幾乎與夜色融為一體。
潛入路線的最終確認由探子完成 —— 兩名探子提前半個時辰,潛至叛軍營地外圍,標記出 “碎石少、草叢密” 的路線,用白石頭在地上擺出箭頭,指引虎衛前進。探子回報︰“馬廄西側有一片矮叢,能藏下一組虎衛;南側有一道土溝,可藏下二組;東側有幾棵枯樹,能掩護三組;外側的四組、五組可藏在北側的高地上,視野好,也易撤退。” 巴圖額爾敦看著路線圖︰“路線選得好,既能隱蔽,又能近距離吹哨,就按這個路線走。”
所有準備完成後,五十名虎衛在谷口集結,巴圖額爾敦最後檢查一遍裝備︰“馬蹄包裹緊了嗎?虎哨帶夠了嗎?短刀纏布條了嗎?” 虎衛們齊聲應答︰“緊了!夠了!纏了!” 巴圖額爾敦點頭︰“出發!記住,靜音潛行,準時發聲,擾敵為主,別戀戰!” 五十名虎衛如一道黑色的影子,消失在夜色中,朝著叛軍營地的方向潛行而去。
虎嘯模仿的專項訓練,是確保 “惑敵” 效果的關鍵 —— 合撒兒帶著五十名虎衛,在黃草谷的僻靜處反復練習,從音色、氣息到發聲時機,每一個細節都力求與真虎嘯無異,還需模擬叛軍營地的馬廄環境,調整吹哨的角度與力度,確保虎嘯聲能精準傳到戰馬耳中,引發騷動。
音色校準需對照真虎嘯錄音用羊皮紙卷成筒,記錄虎嘯的聲波紋路)—— 合撒兒將之前獵虎時錄下的真虎嘯聲波圖展開,與虎衛吹哨的聲波圖比對︰“真虎遠嘯的聲波是平緩的長波,你的聲波中間有起伏,氣息再穩些;真虎近吼的聲波是急促的短波,你的聲波太散,氣息再集中些。” 虎衛們按聲波圖調整,反復練習,直到吹出的虎嘯聲波與真虎嘯幾乎一致,合撒兒道︰“這樣吹,戰馬听了定會以為是真虎來了,想跑都來不及。”
氣息控制訓練則針對 “長時間吹哨”—— 遠嘯需持續三息,近吼需快速發力,幼啼需連續換氣,虎衛們常因氣息不足,導致虎嘯聲變形。合撒兒教他們 “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肚子鼓起來,呼氣時肚子收進去,這樣氣息更足,能支撐三息的遠嘯。” 虎衛們跟著練習,一名年輕虎衛之前吹遠嘯到兩息就斷,練了半個時辰後,已能完整吹完三息,他興奮道︰“合撒兒百戶,這個呼吸法真管用!”
發聲角度與力度的調整,需模擬馬廄環境 —— 探子帶回了叛軍馬廄的尺寸長五十丈,寬二十丈,高丈二),工匠們在谷內搭了一個縮小版的馬廄模型,馬廄內擺放稻草人代表戰馬)。合撒兒讓虎衛們在模型外圍不同位置吹哨︰“站在西側吹,要朝馬廄頂部吹,聲音會順著屋頂傳到馬廄內;站在南側吹,要朝馬廄門吹,聲音能直接進馬廄;站在東側吹,要朝馬倌的帳篷吹,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虎衛們在不同位置練習,調整角度與力度,直到模型內的 “戰馬”稻草人)都被 “虎嘯” 驚得晃動用細線牽動稻草人,模擬戰馬騷動)。
模擬實戰訓練則還原 “潛入 吹哨 撤退” 的全流程 —— 虎衛們按分組,潛至模型馬廄外圍,在合撒兒的口令下,同時吹起不同的虎聲︰一組遠嘯,二組近吼,三組幼啼,馬廄內的 “戰馬” 立刻騷動起來,“馬倌”親兵扮演)舉著燈,朝幼啼聲的方向跑去。“很好!” 合撒兒道,“馬倌被幼啼吸引走了,咱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接下來只要再吹一輪虎嘯,戰馬定會沖出馬廄,亂了叛軍的陣腳。” 虎衛們反復演練,直到每個環節都流暢無誤,巴圖額爾敦看著訓練成果,點頭道︰“訓練到位了,實戰時定能成功。”
潛入過程需 “按標記行、避巡邏兵、藏身形”—— 五十名虎衛分五組,沿著探子標記的路線,在三更前一刻抵叛軍營地外圍,途中避開三股巡邏兵,順利潛入各自的隱蔽點,為 “虎嘯惑敵” 做好準備。
一組馬廄西側)由合撒兒帶領,沿著碎石最少的草叢前進 —— 草叢高過膝蓋,能完全遮住虎衛的身形,合撒兒走在最前,手中拿著一根細木枝,撥開前方的帶刺藤蔓,避免藤蔓刮破皮甲發聲。走到一處碎石堆前,他示意眾人停下,自己先踩在碎石縫隙間,確認無響後,再讓虎衛們跟著走,每一步都精準落在縫隙處,沒有發出絲毫聲響。半個時辰後,一組順利抵達西側矮叢,矮叢離馬廄僅三十丈,能清楚看到馬廄內的戰馬剪影。
二組馬廄南側)由百戶帖木格擅長山地潛行)帶領,需穿過一道土溝 —— 土溝深三尺,寬五尺,溝底滿是干草,帖木格讓虎衛們趴在溝底,慢慢向前蠕動,避免身體摩擦溝壁發聲。溝的盡頭有兩名叛軍馬倌在閑聊,帖木格示意眾人伏地,等馬倌走遠後,才帶著虎衛們爬出土溝,藏進南側的枯樹後,枯樹離馬廄僅二十五丈,能听到馬廄內戰馬的響鼻聲。
三組馬廄東側)由百戶脫脫熟悉馬倌習性)帶領,需繞過馬倌的帳篷 —— 帳篷內亮著燈,馬倌們正圍著篝火聊天,脫脫讓虎衛們貼著帳篷的陰影走,腳步輕得像貓,一名馬倌起身倒水,虎衛們立刻伏地,屏住呼吸,等馬倌回帳篷後,才繼續前進,最終藏進東側的高草叢,草叢離馬廄僅二十丈,能看到馬倌進進出出。
四組、五組外側警戒)則分別藏在北側的高地與西側的岩石後 —— 高地視野開闊,能看到叛軍營地的主要通道;岩石後能掩護身形,還能觀察馬廄的動靜。四組組長道︰“咱們已看到三組的信號,他們已藏好,就等三更十五分了。” 五組組長則派兩名虎衛,在通道旁設下簡易預警 —— 用細線拴著鈴鐺,若有叛軍巡邏兵靠近,鈴鐺會響,能提前示警。
所有組抵達隱蔽點後,用 “哨笛短吹” 傳遞信號一短息,代表 “已就位”),巴圖額爾敦在西側矮叢中,收到四個短哨聲,知道各組都已準備就緒,他看了眼懷中的漏刻,刻度指向 “三更十四分”,還有一分,便到約定的發聲時間。他握緊手中的虎哨,目光落在馬廄內的戰馬身上,心中默念︰“再等片刻,就讓你們受驚,亂了阿魯台的陣腳。”
三更十五分一到,巴圖額爾敦舉起右手,向下一揮 —— 五組虎衛同時吹響虎哨,三種虎聲在夜色中交織︰一組的遠嘯綿長低沉,像從深谷中傳來;二組的近吼急促凶厲,像在馬廄外徘徊;三組的幼啼清脆連續,像在召喚同伴。馬廄內的戰馬瞬間騷動起來,原本低頭吃草的戰馬猛地抬起頭,甩著尾巴,發出 “ ” 的嘶鳴,有的甚至用前蹄刨著地面,想要掙脫韁繩。
馬倌們頓時慌了 —— 負責西側馬廄的馬倌舉著馬燈,跑出帳篷,朝著遠嘯聲的方向張望︰“哪來的虎嘯?這附近沒老虎啊!” 他剛走兩步,二組的近吼又響起,馬廄內的戰馬嘶鳴得更厲害,幾匹性子烈的戰馬,竟掙斷了韁繩,朝著馬廄外沖去。“不好!馬驚了!” 馬倌大喊著,想要攔住沖出去的戰馬,卻被另一匹受驚的戰馬撞倒在地,馬燈摔在地上,火焰點燃了旁邊的干草,冒出陣陣黑煙。
東側馬廄的馬倌听到幼啼聲,以為是幼虎迷路,舉著馬燈想去查看︰“幼虎?別傷了戰馬!” 他剛離開馬廄,三組的虎衛又吹起近吼,東側的戰馬也開始騷動,掙脫韁繩的戰馬越來越多,有的朝著營地深處跑去,有的則在馬廄外亂撞,踩壞了旁邊的帳篷,驚醒了熟睡的叛軍士兵。“馬驚了!快攔馬!” 叛軍士兵們衣衫不整地跑出帳篷,有的拿著馬鞭,有的拿著繩索,想要控制受驚的戰馬,卻根本攔不住 —— 戰馬被虎嘯嚇得失了魂,只知道四處亂沖。
巴圖額爾敦看著馬廄內的混亂,眼中閃過一絲笑意,他對身邊的合撒兒道︰“再吹一輪遠嘯,讓戰馬跑得更遠些,亂得更徹底。” 合撒兒點頭,深吸一口氣,吹起綿長的遠嘯,這聲虎嘯比之前更響,連營地深處的戰馬都被驚動,整個叛軍營地,到處都是戰馬的嘶鳴與叛軍的呼喊聲,原本安靜的夜,瞬間變得混亂不堪。
叛軍將領們也被驚醒 —— 阿魯台的親信帖木兒非管控司吏員)穿著睡衣,跑出汗帳,看到四處亂沖的戰馬,急得大喊︰“快!把馬攔住!別讓戰馬跑丟了!沒有戰馬,咱們怎麼打仗!” 叛軍士兵們四處追馬,有的甚至忘了值守哨卡,營地的布防瞬間出現漏洞。巴圖額爾敦看到叛軍的哨卡士兵都跑去攔馬,對虎衛們道︰“目的達到了,撤!” 五組虎衛按原路,悄無聲息地撤離,身後的叛軍營地,仍在為受驚的戰馬混亂不已。
虎嘯惑敵成功後,後續的戰術配合需 “借亂推進、鞏固漏洞、傳遞情報”—— 那拉珠爾收到虎衛發出的 “惑敵成功” 信號白色煙火)後,立刻調整部署,讓虎衛主力趁機推進至汗帳外圍,步兵隊加快速度,搶佔叛軍因混亂暴露的哨卡,博羅的騎兵隊則加強對退路的封鎖,確保叛軍無法組織有效反撲。
那拉珠爾在中軍帳內,看到遠方升起白色煙火,立刻對身邊的親兵道︰“傳令孛魯台,帶虎衛主力,趁叛軍混亂,推進至汗帳外圍,控制三層哨卡;傳令帖木格,步兵隊加快速度,搶佔馬廄附近的哨卡,堵住叛軍的反撲路線;傳令博羅,加強東側退路的封鎖,別讓阿魯台趁機逃遁。” 親兵們立刻騎馬出發,將指令傳遞給各隊將領。
孛魯台收到指令時,正帶著虎衛主力在汗帳西側兩里外待命,他立刻下令︰“推進!靜音前進,利用叛軍的混亂,快速控制哨卡!” 虎衛們貼著地面,朝著汗帳的方向前進,途中遇到幾名慌亂的叛軍士兵,不等他們反應,便用短刀制服,拖到草叢中。很快,虎衛主力便抵第一層哨卡,哨卡的士兵早已跑去攔馬,虎衛們不費吹灰之力便控制了哨卡,孛魯台道︰“留下十人守哨卡,其余人繼續推進,拿下第二層!”
帖木格的步兵隊也加快了速度 —— 撞車的輪軸涂滿牛油,推進時幾乎無聲,雲梯手扛著雲梯,腳步比之前快了一倍。抵達馬廄附近的哨卡時,哨卡內空無一人,步兵們立刻架起雲梯,爬上哨卡的箭樓,控制了箭樓的視野,帖木格道︰“盾牌手組成盾陣,守住哨卡,清理隊去馬廄附近,收攏叛軍丟棄的兵器,別讓他們回來拿。” 清理隊的士兵們快速行動,將叛軍丟棄的長矛、弓箭收攏起來,堆在哨卡旁,確保叛軍無法再用。
博羅的騎兵隊則在東側退路增設了伏兵 —— 原本五千騎兵,又從預備隊調了兩千,伏在退路的山谷兩側,弓箭手們搭好箭,瞄準谷口,騎兵們則握緊短刀,隨時準備沖鋒。博羅道︰“叛軍現在混亂,阿魯台很可能會趁機逃遁,咱們一定要守住谷口,別讓他跑了!” 騎兵們齊聲應諾,目光緊緊盯著谷口,連呼吸都放輕了幾分。
巴圖額爾敦帶著五十名虎衛返回後,立刻向那拉珠爾匯報惑敵情況︰“將軍,叛軍的戰馬至少有一半受驚逃走,剩下的也亂作一團,營地布防漏洞很多,現在是進攻汗帳的最佳時機!” 那拉珠爾看著汗帳方向的混亂火光,點頭道︰“好!傳令各隊,三更三十分,發起總攻,一舉拿下汗帳,擒住阿魯台!” 中軍帳內的將領們齊聲領命,一場因 “虎嘯惑敵” 而提前的總攻,即將打響。
虎嘯惑敵的效果評估,需從 “戰馬騷動程度、叛軍布防漏洞、後續進攻便利” 三方面展開 —— 探子們潛入叛軍營地外圍,觀察並記錄相關情況,為總攻提供依據;巴圖額爾敦與將領們則根據評估結果,調整總攻部署,確保能以最小的傷亡,拿下汗帳。
探子們分成三組,潛入叛軍營地外圍不同位置 —— 一組觀察馬廄︰“馬廄內的戰馬只剩不到三成,且多是受驚後被強行拴住的,戰馬焦躁不安,不斷甩尾刨地,馬倌們根本無法安撫,有的馬倌還在四處尋找跑丟的戰馬,無暇顧及其他。” 二組觀察哨卡︰“三層哨卡中,第一層與第二層已空無一人,第三層只剩兩名老弱士兵,正慌亂地看著營地內的混亂,根本沒注意到咱們的探子;哨卡旁的投石機與箭樓,也無人值守,成了擺設。” 三組觀察汗帳︰“汗帳內的燈亮著,阿魯台的親信們正進進出出,神色慌張,有的在匯報戰馬情況,有的在組織士兵攔馬,汗帳外的親兵也少了一半,都去幫忙攔馬了。”
探子們將觀察結果匯總,交給巴圖額爾敦︰“將軍,叛軍現在不僅戰馬亂,人心也亂,很多士兵都在抱怨‘好好的怎麼會有虎嘯’,士氣低落,根本沒心思防御。” 巴圖額爾敦將結果交給那拉珠爾,那拉珠爾看著記錄,滿意道︰“虎嘯惑敵的效果比預想的還好,戰馬亂了,叛軍的騎兵就沒了戰力;布防漏了,咱們的進攻就更易;人心亂了,他們就沒了抵抗的意志,總攻時,咱們定能事半功倍。”
根據評估結果,那拉珠爾調整了總攻部署 —— 虎衛主力不再從西側岩石下進攻,而是改從馬廄附近的漏洞切入,那里離汗帳更近,且叛軍防御薄弱;步兵隊則不再分兩路包抄,而是集中兵力,從東側的空哨卡推進,直接支援虎衛;博羅的騎兵隊則派一千騎兵,繞至汗帳後側,堵住阿魯台向主峰中軍大營的另一條小路之前未發現的小路,因叛軍混亂才暴露)。
孛魯台對調整後的部署表示贊同︰“從馬廄附近切入,能直接避開汗帳外圍的投石機,減少傷亡;且那里有很多受驚的戰馬,叛軍不敢輕易靠近,咱們推進時更安全。” 帖木格也道︰“東側空哨卡無人值守,步兵隊推進時不會遇到抵抗,能快速支援虎衛,形成合圍。” 巴圖額爾敦補充︰“汗帳後側的小路很隱蔽,若不是叛軍混亂,咱們還發現不了,派騎兵堵住,阿魯台就真的插翅難飛了。”
評估與調整完成後,那拉珠爾看了眼漏刻,刻度指向 “三更二十五分”︰“還有五分,各隊按調整後的部署就位,準備總攻!” 將領們紛紛領命,走出中軍帳,朝著各自的部隊走去,中軍帳內的銅燈火焰,映著 “汗帳布防詳圖” 上的紅色進攻路線,一場決定西北安穩的總攻,已箭在弦上。
虎嘯惑敵的戰術總結,在總攻發起前的間隙進行 —— 那拉珠爾召集巴圖額爾敦、孛魯台、合撒兒等參與惑敵的將領與士兵,復盤整個過程,總結經驗與不足,為後續可能的類似戰術提供參考,同時也激勵士氣,讓士兵們更有信心拿下總攻。
那拉珠爾首先肯定了惑敵的成功︰“此次虎嘯惑敵,從虎哨制備到潛入吹哨,再到後續配合,都做得很好,不僅驚亂了叛軍的戰馬,還亂了他們的人心,暴露了布防漏洞,為總攻創造了絕佳條件,你們立了大功!” 巴圖額爾敦躬身道︰“這是將軍指揮得當,也是兄弟們齊心協力的結果,尤其是合撒兒百戶,教大家吹虎嘯,功不可沒。” 合撒兒連忙道︰“都是分內之事,能為平叛出力,是我的榮幸。”
接著,眾人總結經驗 —— 虎哨的選材用黑虎骨,音色最像真虎嘯,是成功的基礎;虎衛的遴選嚴格,確保了潛行與吹哨的質量;潛入路線的標記精準,避開了巡邏兵與碎石,減少了暴露風險;三種虎聲配合吹,全方位驚亂戰馬,效果遠超單一虎聲。孛魯台道︰“以後再用類似戰術,虎哨的數量可再多備些,以防途中損壞;潛入時可多派幾名探子,提前清理巡邏兵,更安全。”
也指出了不足 —— 部分虎衛在潛入時,對碎石的躲避仍不夠熟練,若不是路線標記精準,很可能暴露;幼啼聲的吹法還有幾名虎衛不夠熟練,導致東側馬倌的注意力吸引得不夠持久。巴圖額爾敦道︰“這些不足,後續會加強訓練,確保下次不會再出現;此次因時間緊迫,訓練不夠充分,好在兄弟們應變快,才沒影響效果。”
那拉珠爾最後道︰“經驗要記住,不足要改進,但現在不是細究的時候,總攻很快就要開始,希望大家能把惑敵時的細心與勇氣,用到總攻中,一舉拿下汗帳,擒住阿魯台,平定叛亂,早日回家與家人團聚!” 參與惑敵的虎衛們齊聲吶喊︰“拿下汗帳!平定叛亂!” 聲音洪亮,回蕩在黃草谷上空,與遠處叛軍營地的混亂聲形成鮮明對比。
三更三十分,那拉珠爾下令 “總攻開始”,紅色煙火再次升起,虎衛主力從馬廄附近的漏洞切入,步兵隊從東側空哨卡推進,博羅的騎兵隊守住退路,五萬大軍如潮水般朝著汗帳的方向進攻,叛軍因戰馬混亂、布防漏洞,根本無法組織有效抵抗,只能節節敗退,一場決定西北命運的戰斗,在 “虎嘯惑敵” 的鋪墊下,朝著勝利的方向快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