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835章 虎食需嚼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835章 虎食需嚼

    885 章虎食需嚼(蕭虎的戰略辯解)(至元四十三年夏?虎都虎豹閣)

    和林使者把忽必烈的詰問詔書拍在虎豹閣案上時,羊皮紙邊緣還帶著漠北的沙塵。“三年太久,” 使者復述著汗廷的原話,“阿里不哥的殘部尚未肅清,南宋若與西域諸國勾結,後患無窮。大汗說,蕭將軍若覺得兵力不足,可調漠南騎兵助戰。” 話里的催促像帶刺的鞭子,抽得閣內空氣都發緊。

    蕭虎捏著詔書的手指泛白,紙上 “夜長夢多” 四字用蒙古文寫得格外用力,墨跡幾乎透紙背。他想起去年忽必烈親征阿里不哥時,自己曾以 “江淮未定” 為由婉拒出兵,此刻的催逼,或許藏著 “挾功自重” 的猜忌。“使者一路辛苦,先去驛館歇息。” 他對周顯使個眼色,“備好大汗愛吃的馬奶酒,我明日親自回話。” 使者冷哼一聲,甩袖而去 —— 他帶來的不僅是詔書,更是汗廷對江南戰局的不耐煩。

    次日清晨,虎豹閣的青銅虎鈕大印被抬到議事廳中央,印台上的 “總領江淮兵馬事” 七個字在晨光里泛著冷光。蕭虎站在印前,看著帖木兒、孟珙、周顯等核心幕僚,忽然問“諸位見過猛虎捕羊嗎?” 帖木兒粗聲應“自然見過,撲倒了就撕咬,哪有閑工夫磨蹭?”

    蕭虎搖頭,從案上拿起一塊羊骨 —— 那是昨夜特意留的,骨頭上還帶著沒剔淨的肉筋。“你們看,” 他用佩刀剖開骨頭,“羊肉要撕成塊,骨髓要慢慢吸,若整只吞下,非噎死不可。” 他把骨頭扔給帖木兒,“淮南就是這塊帶筋的骨頭,咱們剛咬下來,肉里還裹著碎刺(南宋殘余勢力),若不等嚼爛就吞,刺會扎穿腸胃(引發民變)。”

    孟珙忽然起身“將軍是說,治理重于急攻?” 蕭虎點頭,指向閣外的淮南輿圖“汗廷只看見咱們佔了土地,卻不知土地里埋著多少怨懟。” 這比喻像把鈍刀,慢慢剖開急于求成的浮躁。

    蕭虎讓人抬來淮南各州縣的簿冊,攤開在案上。“揚州商戶復業的不足五成,” 他指著紅筆標注的數字,“上個月有三個村的農戶把咱們發的種子埋了,說‘北人給的糧,吃了會斷子絕孫’。” 周顯補充“宿州的稅吏剛下鄉就被打了,百姓說‘宋廷雖苛,至少不搶咱們的牛’。”

    帖木兒不屑“派兵鎮壓就是!” 孟珙卻冷笑“帖木兒萬戶可知淮南有多少村落?派兵駐守,每個村至少要十個人,十萬兵都不夠分。” 他翻開自己帶來的黃州舊檔,“我守黃州時,光是安撫流民就用了半年,何況淮南剛經戰火?” 蕭虎敲了敲簿冊“這就是我為何說要‘嚼’—— 得讓百姓親眼見著田能種、商能做,才會認咱們這個主。”

    他忽然提高聲音“明日起,淮南賦稅再減三成,凡歸還百姓耕牛者,賞銀五兩!” 這話擲地有聲,連帖木兒都愣住了 —— 蒙古軍歷來以劫掠為補,減賦還牛,簡直是聞所未聞。

    “光減賦不夠,” 孟珙上前一步,展開一幅《淮南水患圖》,“這一帶十年九澇,去年戰火又毀了七成堤壩,若秋收前不修,百姓還是會逃。” 他指著圖上的渦河故道,“此處淤塞已久,若能疏通,可灌良田萬畝,比發多少賞銀都管用。”

    蕭虎盯著圖上的淤塞段,忽然想起史宅之在揚州時修的堤壩 —— 那時他還罵過 “南人只會用土木擋刀槍”,如今才懂水利是另一種武器。“命陳六帶工匠營南下,” 他對周顯道,“從軍糧里撥出五千石,作為修堤口糧,就說是‘虎都送來的活命糧’。” 他特意囑咐,“讓漢人兵和蒙古兵一起修,同吃同住 —— 百姓見咱們的人肯淌泥治水,才會信‘不只是來打仗的’。”

    傍晚時,修堤文書傳到淮南,宿州的老農們捧著文書互相傳閱,有人摸著上面的虎形印,忽然道“若真能把渦河通了,或許…… 可以試試種他們的種子?” 這話像顆石子,在死水般的民心湖里漾開了圈。

    周顯帶著三個幕僚,在虎豹閣的中層連夜編寫《江南治理策》。燭火下,他們把蕭虎的 “虎食論” 拆解成 “收心、固土、漸圖” 三策收心篇講減稅、興農、辦學;固土篇論修水利、設巡檢、編戶籍;漸圖篇則明言 “三年後,淮南可養兵十萬,屆時再攻臨安,如虎添翼”。

    孟珙在旁批注,把南宋治理江南的舊法揉進去“可仿宋制設‘勸農官’,但得用咱們的人,既懂漢俗,又知軍法。” 帖木兒雖不耐煩,卻也被說動,添了句 “騎兵可暫駐淮北,既防宋兵反撲,又不擾淮南農耕”。蕭虎親自審定最後一卷時,在 “以漢治漢” 四字旁畫了只虎 —— 虎身是蒙古紋,爪下卻踩著稻穗。

    書成之日,周顯用黃綢包裹,指著封面上的虎紋“這策子不僅是給大汗看的,也是給江南士紳看的 —— 讓他們知道,咱們不是要毀了這片地,是要治得更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和林使者再次被請進虎豹閣時,案上擺著三樣東西《江南治理策》、淮南新收的稅糧樣本、修堤工匠的名冊。蕭虎先請他看稅糧“這是剛從揚州收的新麥,比去年南宋治下多三成 —— 百姓肯交糧,就是心松動了。” 再翻到名冊“這里有兩百個蒙古兵的名字,都在渦河工地上泡著,手上的繭比農具還厚。”

    使者的臉色漸漸緩和,蕭虎趁機遞上《江南治理策》“大汗擔心夜長夢多,臣怕的是‘貪多嚼不爛’。三年後,淮南不僅能自供軍糧,還能為大汗輸送絲綢茶葉 —— 比現在硬打下來,只剩一片焦土強得多。” 他忽然壓低聲音,“何況,臨安若急了,把傳國玉璽送給阿里不哥,大汗更難辦,不是嗎?”

    這話戳中了忽必烈的隱憂。使者捧著策子,指尖在 “三年養兵十萬” 處反復摩挲,終于道“蕭將軍的意思,我會原話帶回和林。” 他沒再說催促的話,只是多看了眼閣外那口虎頭鍘 —— 鍘身的猛虎噬羊紋,此刻倒像在咬一塊難啃的骨頭。

    消息傳到虎都的蒙古勛貴圈,立刻炸了鍋。“咱們的鐵騎能踏平花剌子模,還怕江南的水網?” 萬戶阿勒泰在酒會上拍著桌子,“蕭將軍是被南人的絲綢茶灌軟了骨頭!” 有人附和“再等三年,史宅之早把樓船修好了,那時更難打!”

    帖木兒奉命去安撫,把淮南送來的新麥餅摔在桌上“你們嘗過這餅嗎?這是百姓自願交的,不是搶的!” 他扯開袖子,露出修堤時蹭的泥痕,“咱們的人在泥里滾,不是為了學南人干活,是為了讓他們別再幫宋兵 —— 等淮南成了咱們的糧倉,打臨安時,他們說不定會送船來!” 勛貴們啞了火,卻仍有人嘟囔“哪有猛虎等羊長肥了再咬的?”

    為了讓 “三年之約” 顯得可信,蕭虎故意放緩了軍事動作。他命張誠把江北的虎頭船調回盱眙整修,讓南宋的細作看得清清楚楚;又讓李默在江南散布 “虎都正忙著種地,暫時不打仗” 的流言。臨安的理宗收到消息,果然松了口氣,對史宅之道“看來蕭虎真被淮南絆住了,可暫緩造船。”

    對內,他則在虎豹閣頂層的密議室里,與陳六研究新的樓船圖紙 —— 比之前的虎頭船大了兩成,船底裝著孟珙建議的 “分水稜”,能破南宋的鐵鏈陣。“讓外面吵去吧,” 蕭虎摸著圖紙上的虎形撞角,“他們以為咱們在嚼骨頭,其實在磨爪子。” 閣外的虎頭鍘在陽光下閃著光,像在提醒所有人這不是放棄,是另一種進攻。

    《江南治理策》用鎏金函封裝好,由蕭虎的親衛隊長親自護送,快馬加鞭送往和林。出發前,蕭虎把一封密信塞進函底,信里沒提軍事,只說 “淮南的新茶已備好,秋分時可獻與大汗,比西域的馬奶更解膩”,還附了張茶引,上面蓋著虎都與淮南的雙印。

    使者一路疾馳,在漠北的草原上遇到忽必烈的巡哨,對方見函上的虎紋,竟直接放行 —— 蕭虎的威名已透過之前的貢品,在漠北有了分量。當函件送到和林時,忽必烈正在研究西域地圖,拆開一看,先被稅糧樣本驚了下,再翻到 “三年養兵十萬”,忽然對身邊的耶律楚材道“這蕭虎,倒比咱們懂怎麼啃江南這塊硬肉。”

    楚材指著 “以漢治漢” 四字“他這是把南人的法子,變成了咱們的刀。” 忽必烈沉吟半晌,在策子上批了個 “準” 字,卻又添了句 “明年開春,朕要見淮南的新茶”—— 既給了時間,又沒松最後的韁繩。

    深夜的虎豹閣,頂層密議室的燈還亮著。蕭虎站在窗前,望著虎都的萬家燈火 —— 其中三成是南遷的漢人商戶,窗紙上映著他們算珠的影子。周顯進來時,見他正對著《江南治理策》出神,案上擺著剛收到的淮南快報“渦河堤壩修好了三成,已有百姓來登記戶籍。”

    “你看,” 蕭虎指著報上的數字,“這就是‘嚼’的效果 —— 比炮轟慢,卻更扎實。” 他忽然想起忽必烈的批語,冷笑一聲,“大汗要新茶,我就給他新茶,還要讓他嘗到帶淮南泥土味的甜 —— 到那時,別說三年,再要三年,他也會點頭。”

    窗外的月光,把他的影子投在牆上,像只伏在暗處的虎,不急著撲,只是慢慢磨著爪,等獵物的警惕漸漸松懈。而虎豹閣前的虎頭鍘,在月光下泛著冷光,既是對外的威懾,也是對內的警誡吞下江南的路,得一步一步走,一口一口嚼,急不得。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835章 虎食需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835章 虎食需嚼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