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834章 汗廷來使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834章 汗廷來使

    884 章汗廷來使(忽必烈的遠程制衡之術)(至元四十三年夏?虎都)

    虎都北門的驛道上,一隊黑馬踏塵而來。為首的驛馬披著紫茸鞍韉,這是蒙古汗廷特賜的 “馳驛” 標識 —— 按《大扎撒》規定,持此鞍者可直入行省官署,無需通報。騎士翻身下馬時,腰間的鎏金符牌閃著光,牌面 “輔國” 二字昭示著他的身份忽必烈的近侍帖木兒不花。

    驛卒引著他穿過白虎旗列陣的街道,帖木兒不花目不斜視,卻暗暗記下兩側商鋪的招牌“江南綢緞鋪”“淮鹽轉運棧”—— 這些南貨出現在虎都,已說明蕭虎對江淮的掌控遠超汗廷的預期。行至虎豹閣前,他故意在虎頭鍘下駐足,指尖劃過鍘身的猛虎噬羊紋“蕭將軍倒是會立威。” 身後的隨員低聲提醒“大人,按禮應先呈手諭。” 他才整了整袍角,拾階而上。

    蕭虎在虎豹閣中層接旨,案上鋪著明黃色的氈毯 —— 這是他特意備的,既顯對汗廷的恭敬,又暗合 “以黃承天” 的漢禮。帖木兒不花展開手諭,羊皮紙邊緣燙著金邊,忽必烈的蒙古文筆跡遒勁如刀“江南初定,蕭卿之功;然臨安未下,宋祚尚存,何時可畢其功?”

    讀到 “何時可畢其功” 六字時,蕭虎的指尖在案上輕輕一頓。他精通蒙古文,看得出這行字的墨色比前文深半分 —— 顯然是忽必烈反復描摹過的。周顯在側垂眸,注意到 “功” 字的捺筆拖得極長,像一柄懸而未落的劍。帖木兒不花盯著蕭虎的臉“大汗在開平府日夜問訊,听聞將軍在揚州休兵,朝中已有議論。” 這話半是轉述,半是試探。

    “請使者移步頂層。” 蕭虎沒直接回應,轉而引著帖木兒不花登上虎豹閣三樓。這里的密議室剛掛起一幅新繪的《水軍整訓圖》,羊皮紙鋪了半面牆,用不同顏色標注著紅色是已建成的虎頭船,藍色是待修的樓船,黑色圓點則是新選的水師營地。

    “使者請看,” 蕭虎指向長江下游的標注,“南宋雖失中段,卻在鎮江集結了十艘殘樓船,且閩地水師正溯江而上。” 他又點向圖中淺灘“秋汛將至,這些水域水深會減三尺,虎頭船吃水太深,易擱淺。” 帖木兒不花皺眉“蒙古鐵騎踏冰都能過江,何懼淺灘?” 蕭虎反問“若樓船守在深水區放箭,我軍舟船困于淺灘,豈不變成活靶?” 這話戳中了蒙古人不善水戰的痛處,帖木兒不花一時語塞。

    蕭虎在燈下起草回奏,周顯研墨時低聲道“需顯忠心,亦需留余地。” 他提筆先寫“臣蒙大汗天恩,得掌江淮,日夜思報,不敢稍怠。” 繼而筆鋒一轉,詳述難處“南宋樓船余威未滅,長江支流凡三百六十處,皆可藏兵;淮南宋民雖附,然鄉紳多暗通臨安,若輕進,恐腹背受敵。”

    最關鍵的段落,他寫了三遍才定稿“臣請允三年,練‘吞江軍’十萬,造改良樓船五十艘,待水網、民情盡在掌握,必水陸並進,一舉蕩平臨安。屆時,宋室降表將獻于大汗階前,江南歲貢倍于今日。” 周顯讀後點頭“‘倍于今日’四字,最合大汗心意。” 蕭虎卻將 “三年” 改為 “三載”—— 漢人用 “年”,蒙古用 “載”,一字之差,暗藏兼容之意。

    蕭虎命糧道司清點貢品時,特意排除了金銀,只選三樣龍團龍井(杭州特產)、蜀錦百匹(南宋貢品同款)、影青瓷器(景德鎮新作)。“為何不送些珍奇?” 帖木兒不解。蕭虎笑道“大汗久居漠北,龍井可解膩,蜀錦可制冬袍,瓷器可宴群臣 —— 實用之物,方顯江南之利。”

    他讓人在錦盒里放了張《歲貢清單》,標注 “若保南宋存續,歲可獻茶三萬斤、錦五千匹”,又在頁腳用小字注 “若滅宋,需駐軍十萬,年耗糧百萬石”。這賬算得直白留著南宋能持續獲利,滅了它反而要貼錢。帖木兒不花翻看清單時,蕭虎補充“這些僅是淮浙之物,閩廣更豐。” 他要讓使者親眼看到,江南的價值不在征服,而在 “持續取用”。

    帖木兒不花在虎都停留三日,蕭虎每日帶他觀水師操練看陳六演示改良的虎蹲炮(射程增加二十步),看張誠訓練的 “水鬼隊”(能潛水鑿船),卻絕口不提進攻臨安的具體日期。夜里,他收到隨員密報“虎豹閣底層藏著遼、金降表,蕭將軍常獨自觀覽。” 這讓他心頭一緊 —— 蕭虎的志向,或許不止于滅宋。

    離行前夜,蕭虎贈他一柄瓖嵌瑪瑙的腰刀“此刀產自大理,非宋非蒙,願使者為大汗辨明南北情勢。” 帖木兒不花接過刀,忽然明白蕭虎是在提醒他,汗廷需要的是能平衡南北的人,而非只會催戰的信使。他暗下決心,回稟時既要陳明蕭虎的拖延,也要強調江南的復雜。

    忽必烈在開平府的議事殿,把玩著蕭虎送來的影青茶杯。杯壁薄如蟬翼,映著燭火能看見指紋 —— 這等巧技,讓他想起中原王朝的精致,也想起蒙古貴族對 “漢化” 的警惕。“蕭虎要三年,” 他對耶律楚材道,“是真需整訓,還是想擁兵自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耶律楚材展開《水軍整訓圖》“圖中淺灘標注詳實,確是行家手筆。江南水網復雜,急進恐生禍端。” 他話鋒一轉“然需派監軍,名為協理,實為觀其動向。” 忽必烈點頭,卻在回旨上只寫“允卿所請,需每季度奏報整訓進度。” 既給了蕭虎時間,又套上了韁繩 —— 這便是帝王的制衡既用其才,又防其專。

    送走使者後,蕭虎立刻召集陳六、張誠“按‘吞江軍’編制,擴水師至五萬,造樓船要仿南宋樣式,卻需加暗槳與炮位。” 周顯疑惑“真要等三年?” 蕭虎冷笑“忽必烈要的是掌控,我要的是時間。三年內,若南宋內亂,可提前動手;若汗廷猜忌,便以‘未練成’為由拖延。”

    他讓人將《水軍整訓圖》抄錄多份,故意泄露給南宋細作“讓趙葵知道我們在練水師,他必加強江防,更沒時間北伐 —— 這叫以守為攻。” 虎豹閣的燈光下,他望著牆上的江南輿圖,指尖從淮水滑向臨安“三年只是說辭,真正的戰機,藏在汗廷的催促與南宋的疲于奔命中。”

    忽必烈收到龍井後,召來漢臣演示點茶。茶筅擊盞的聲音里,他听耶律楚材講 “茶稅乃江南財源之半”;撫摸蜀錦時,又听色目商隊說 “蕭將軍已打通蜀地商路”。這些細節讓他漸漸相信,蕭虎確實在 “經營” 而非 “停滯”。

    最讓他動容的是那批影青瓷器,底部都刻著極小的蒙古文 “汗” 字 —— 這是蕭虎特意命工匠加的。“他懂分寸。” 忽必烈對侍臣道。卻不知蕭虎早已讓人在宋境散布流言“大汗喜南物,若宋廷持續進貢,可保平安。” 這流言既穩住了南宋,又讓忽必烈覺得 “留宋有利”,一箭雙雕。

    虎都的白虎旗在風中獵獵作響,蕭虎站在閣頂望向南岸。遠處的長江上,南宋的巡邏船與蒙古的哨艇隔著三里對峙,誰也不先動 —— 這像極了汗廷與他的關系互相試探,彼此牽制。

    周顯遞上剛收到的密報“史宅之在臨安整飭軍備,趙葵已募水師新兵兩萬。” 蕭虎卻笑了“忽必烈的回旨會讓他們放松警惕,以為我們真要等三年。” 他指著案上的《吞江軍章程》“其實,水師的暗槳已改良完畢,秋汛前就能試航 —— 所謂‘三年’,不過是給所有人的定心丸。”

    江風掠過虎豹閣,吹動了那口虎頭鍘上的銅鈴。鈴音清越,像在提醒汗廷的制衡、南宋的掙扎、蕭虎的籌謀,都在這風雨欲來的夏末,悄然走向下一個拐點。而那封往返于虎都與開平府的文書,字里行間藏著的,何止是戰事的決策,更是一個王朝如何消化江南的深層命題。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834章 汗廷來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834章 汗廷來使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