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848章 宋廷警覺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848章 宋廷警覺

    848 章宋廷警覺(南宋的反制措施)(至元四十三年春?臨安)

    揚州衙署的燈亮到五更,趙葵將淮南茶商名冊拍在案上,紙頁間夾著半張虎紋茶引 —— 這是巡邏兵在盱眙渡口查獲的,引面的白虎紋與南宋茶引的龍紋恰好拼合,像枚淬毒的楔子。“北人把茶引做得如此精巧,絕非只為收稅。” 他用朱筆圈出三名頻繁往返南北的茶商,“這幾人半年內往臨安運了二十趟茶,每趟都繞路經過禁軍營地。”

    親衛遞上密報雲霧茶場的王敬之最近與蒙古商隊往來密切,場里新雇了十幾個 “北地茶師”,操著臨安口音卻不識茶性。趙葵指尖劃過 “北地茶師” 四字,忽然起身“備馬,去茶場看看。” 晨霧中,他的鎧甲沾著露水,如同一尊沉默的界碑,立在淮南防線的最前沿。

    三日後,趙葵的奏折遞進紫宸殿。理宗正臨幸新造的 “澄瑞亭”,見奏疏上 “北人借茶引布細作” 幾字,手中的玉杯險些落地。“蕭虎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動手腳?” 他將奏折摔給侍立的徐清叟余黨 —— 御史中丞何夢然,“看看你們舉薦的‘安穩互市’,都安穩出什麼來了!”

    何夢然掃過奏折,額角冒汗“趙將軍恐是過慮,茶引不過是貿易憑證……” “過慮?” 理宗冷笑,指著奏折里的茶師名單,“這些人昨夜在臨安府鬧事,被抓時搜出了北境軍器圖!” 原來趙葵早已安排人手跟蹤,在清河坊的賭坊里逮住了兩名 “茶師”,雖沒審出實據,卻坐實了形跡可疑。

    “傳朕旨意,” 理宗踱到亭外,望著西湖的水,“命趙葵嚴查淮南茶行,凡與北人往來者,先押後審;臨安府同步清查,不許漏過一個可疑分子。”

    臨安府尹魏了翁接到聖旨時,正在審理一樁盜案。他扔下驚堂木,命捕頭帶三百衙役,分赴城內外的茶行、客棧、渡口,“凡持北地茶引者,不論老少,一律帶到府衙備案;敢反抗者,先打三十大板!”

    清河坊的 “虎記茶行” 首當其沖。李默的伙計剛將一批皮毛裝車,就被衙役圍住。“我們是正經商戶,有南境茶引!” 伙計亮出南宋官方憑證,卻被捕頭識破“這引是真的,但你們掌櫃與北人喝茶的事,街坊都看見了!” 李默恰好外出,伙計們被押走時,悄悄將一塊虎紋佩塞進茶磚 —— 那是通知其他據點的信號。

    搜捕持續了三日,臨安城風聲鶴唳。茶館不敢收北地茶,客棧不敢接北方客,連帶著西域商人也遭盤問。有老茶客嘆“這哪是查細作,是要斷了江南的茶路啊。”

    盱眙互市點的宋商王敬之,正等著將千擔新茶運往北境,卻被守關的宋兵攔下。“沒有臨安府的備案文書,不許過界。” 士兵指著他的虎紋茶引,“這玩意兒現在是禍根,留著能燒了你全家。” 王敬之急得跳腳 —— 這批茶若爛在手里,不僅血本無歸,還欠著官府的茶稅。

    消息傳回江南,茶商們紛紛停市。龍井產區的茶農眼睜睜看著新茶發霉,哭著將茶芽倒進水溝;臨安的茶棧堆滿存貨,價格暴跌三成,掌櫃們聚在城隍廟禱告,求官府網開一面。更要命的是北境皮毛斷供,禁軍的冬衣縫制受阻,軍需官天天往府尹衙門跑,催著 “趕緊恢復互市”。

    魏了翁焦頭爛額,一邊要執行聖旨,一邊要應對民生壓力,只能偷偷放寬渡口檢查 —— 對那些 “看著不像北人的”,睜只眼閉只眼。

    史宅之在書房听完茶市亂象,將趙葵的密信放在理宗的御批旁。信中說 “白虎堂似有蟄伏,恐是欲擒故縱”,而御批則寫 “嚴查到底,務絕後患”。“陛下被憤怒沖昏了頭,何夢然又在推波助瀾。” 他對心腹鄭清之道,“再這麼鬧下去,不用北人動手,江南自己就亂了。”

    次日早朝,何夢然正痛斥 “趙葵辦事不力,讓細作漏網”,史宅之突然出列“中丞大人可知,停市一日,淮南損失稅銀五千兩?禁軍缺皮毛,冬訓已停三日?” 他呈上茶農請願書,“蕭虎要的就是咱們自亂陣腳,斷了互市,正中其下懷。”

    理宗皺眉“那依你之見?” “邊查邊放。” 史宅之叩首,“讓趙將軍秘密清查細作,明面上恢復互市,但北地茶引需官府加印,由淮南轉運司統一管理 —— 既保商路,又控風險。” 這話既給了理宗台階,又留了反制空間,朝堂上頓時響起附和之聲。

    理宗在御書房翻著史宅之的 “折中策”,又看何夢然的 “強硬疏”,手指在兩份文書上猶豫。昨夜他做了個夢,夢見蕭虎騎著白虎闖進臨安,驚醒後冷汗濕透了寢衣 —— 這讓他傾向于 “嚴查”;可軍需官剛報,再缺皮毛,駐守長江的禁軍就得穿單衣過冬,這又讓他覺得 “恢復互市” 更要緊。

    “史宅之說‘蕭虎意在攪亂經濟’,未必不是實情。” 理宗對貼身太監道,“蒙古騎兵不善水戰,打不進江南,就想用茶引拖垮咱們?” 太監揣度聖意“陛下聖明,既不能讓北人看笑話,也不能凍著禁軍爺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最終,理宗下旨“淮南互市照舊,但北地茶引需經南宋官府核驗加印;趙葵專司捕細作,魏了翁負責穩定茶市,各司其職,不得推諉。” 這道旨意看似兩全,實則將矛盾踢給了地方,為後續的角力埋下隱患。

    李默在 “虎記茶行” 的密室里拆開茶磚,看到伙計塞的虎紋佩,知道臨安搜捕已過風頭。“南宋官府要給茶引加印?” 他冷笑,對阿剌罕道,“正好,咱們就用他們的印,做更真的假引。” 原來他早買通了淮南轉運司的一名書吏,能模仿官印的篆體。

    新的虎紋茶引很快流出 —— 引面既有蒙古的白虎紋,又蓋著南宋的朱紅官印,真假難辨。王敬之拿著這種 “雙印引” 過關,宋兵見有官印,果然放行。北境的皮毛順利運進江南,禁軍的冬衣難題暫解,魏了翁以為 “管控有效”,放松了警惕。

    只有趙葵察覺不對 —— 加印後的茶引流通量反而比以前大,他命人暗訪書吏,卻發現那名書吏已 “暴病身亡”,桌上留著半塊沒刻完的官印木模。

    趙葵沒聲張書吏之死,反而放出消息“已抓到白虎堂細作,供出了臨安據點。” 實則在清河坊布下暗哨,盯著 “虎記茶行” 的動靜。他知道李默狡猾,硬踫硬抓不到把柄,便學蕭虎的 “迂回術”—— 派心腹扮作失意文人,混進與白虎堂有往來的南宋官員圈。

    這招果然奏效。一名曾收過白虎堂賄賂的通判,見 “細作被抓”,怕牽連自己,偷偷向趙葵的人透露“每月初一,虎記茶行的伙計會去靈隱寺上香,與一個戴玉冠的人接頭。” 趙葵立刻調兵包圍靈隱寺,卻只抓到幾個真上香的百姓 —— 那通判是故意給假消息,試探風聲。

    “李默比我想的更謹慎。” 趙葵在寺外的茶攤喝茶,望著香火繚繞的大殿,“他在等咱們放松警惕,這才是最危險的。”

    恢復後的茶市表面熱鬧,底下卻暗流洶涌。宋商們既用北境茶引賺錢,又怕被官府當細作抓,紛紛向史宅之的人送禮,求 “庇護”;蒙古商隊則借著互市,將南宋的絲綢、瓷器源源不斷運往北境,其中夾雜著李默搜集的水師布防圖。

    史宅之的應對是 “以商制商”—— 扶持幾名忠于南宋的大茶商,讓他們壟斷淮南茶市,擠壓白虎堂外圍商戶的空間。王敬之就因被排擠,生意一落千丈,不得不向李默求助,反而被更深地套牢,成了傳遞假情報的棋子。

    這場無聲的較量里,沒有刀光劍影,卻比戰場更凶險。一名南宋茶商試圖向趙葵舉報,剛走出茶行就被 “劫匪” 滅口;而白虎堂的一名探員,也因喝了被下了藥的茶,在渡江時失足落水,尸骨無存。

    暮春的一場雨,洗綠了臨安的柳岸,卻洗不掉茶市的陰霾。理宗看著新報的稅銀 —— 比上月恢復了七成,滿意地點頭,覺得史宅之的 “折中策” 果然有效。何夢然雖心有不甘,卻因抓不到實據,暫時收斂了彈劾。

    只有趙葵和史宅之知道,真正的威脅遠未解除。在白虎堂的密檔里,李默寫下“南宋官府已中計,以為加印可控茶引,實則為我所用。” 而趙葵的軍報末尾,則標注著“靈隱寺接頭人身份不明,疑為朝中重臣,需慎查。”

    淮河的水依舊東流,載著看似平靜的商船,也載著南北雙方的算計。這場由茶引引發的暗戰,才剛剛開始,而江南的每一片茶葉,都可能藏著決定勝負的密碼。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848章 宋廷警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848章 宋廷警覺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