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759章 青年理政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759章 青年理政

    759 章︰青年理政至元四十一年?虎首堡議事廳)

    蕭虎在議事廳將 “副萬戶銅印” 交予帖木兒時,特意強調︰“分管驛路與商市,不是讓你發號施令,是要學‘平衡術’。” 印匣旁附 “職權清單”︰驛卒任免需列 “三選一” 名單附履歷),商稅減免需查 “三年納稅記錄”,糾紛裁決需備 “雙語卷宗”蒙漢對照)。帖木兒上任首日,俄商安德烈便跪在廳前遞狀紙︰“驛卒馬克每過一車貨要收‘草鞋錢’,不給就故意拖延通關。” 他當即帶兩名親衛暗訪驛站,見馬克正從漢商王茂處接過兩匹綢緞,厲聲喝止︰“驛路律第三條︰‘索賄一錢,杖二十’,你收綢緞值五錢,該當何罪?” 當場將馬克與三名同謀革職,公告貼滿三市,商人們湊錢做了塊 “清風驛路” 木匾送議事廳。

    蕭虎為帖木兒配 “文武雙輔”︰周顯每日辰時教他 “案牘之術”,從《公文程式》講起,教如何從賬冊中查漏洞“看‘四柱清冊’是否平衡,不平則必有隱情”);巴特爾則午後帶他巡營,講草原治理門道“與部落首領說話要站著,遞馬奶酒要用雙手”)。一次帖木兒批閱驛路賬冊,見 “馬匹損耗” 一項遠超常例,周顯點撥︰“你查驛卒領馬料的記錄,若領得多、耗得快,必是私賣草料。” 帖木兒依言核查,果然揪出兩名倒賣馬料的驛卒。處理蒙古驛卒遲到時,巴特爾勸阻︰“蒙古人認‘汗的鞭子’更認‘汗的恩’,你罰他去護最險的糧道,立了功再賞酒,比打板子管用。” 後來那驛卒在黑松林護糧時身中三箭仍死守糧車,帖木兒親為其裹傷,感慨︰“治人如馴馬,既要勒韁繩,也要給草料。”

    安德烈家族仗著是基輔舊貴族,將千畝牧場偷偷改成耕地卻仍按畜牧稅繳納,比實際應繳少三成。帖木兒帶人丈量時,安德烈擋在田埂上︰“這是我祖上傳了三代的牧場,按蒙古規矩,牧場不繳田稅!” 帖木兒讓周顯搬出《至元稅法》︰“牧場養羊繳‘百取一’,改耕地種麥就得繳‘什一稅’,去年秋收時你家運糧車從這過,賬簿記著‘收麥五千石’,總不能說麥子長在羊背上吧?” 他命人按 “六成耕地、四成牧場” 折算,耕地稅不免,牧場稅減半,還允許分兩期繳納。安德烈見他引律法又留余地,嘟囔著 “比蕭將軍還難纏”,終究繳了稅。其他貴族听說後,連夜自查田畝,再無人敢明著抗稅。

    基輔雨季一到,街巷積水能沒腳踝,商戶怨聲載道。帖木兒翻看白虎城方志,見 “排水之法︰干道開溝,支巷埋管”,便請漢匠王福設計方案︰主街挖三尺寬明溝兩側用石板砌壁防塌),支巷鋪陶管暗渠每節長三尺,接口抹石灰防滲)。開工時俄人百姓嫌累不願干,帖木兒在市碑貼告示︰“每挖一丈明溝賞青稞二斗,鋪一節陶管賞一斗,完工當日兌現。” 他帶頭扛石板,手掌磨出血泡仍不停,周顯勸他歇歇,他笑道︰“我不帶頭,誰肯賣力?” 工程用了四十天,共挖明溝三里、埋暗渠十里,當年雨季街巷無積水,俄人小販在渠邊擺攤,都叫這渠 “帖木兒溝”,說 “比老神甫祈福還管用”。

    初掌權時,漢人商戶怕他偏護蒙古人,蒙古兵卒嫌他學漢人規矩,俄人百姓見他是貴族子弟,都暗自觀望。帖木兒卻從實處著手︰漢商王茂的綢緞被驛卒弄髒,他勒令驛卒照價賠償;蒙古牧戶的羊啃了俄人麥田,他讓牧戶賠麥種,也罰俄人沒設圍欄;還在市坊設 “便民鼓”,誰有冤屈可擊鼓申訴。一次漢蒙俄三族因 “水井使用權” 爭執,帖木兒讓人按 “戶數分時段”︰漢人卯時、蒙古午時、俄人酉時,井水不夠就組織挖新井,親自掌夯。半年後,漢人送的 “公正廉明” 匾額掛在議事廳,蒙古牧戶給他送來最烈的馬奶酒,俄人伊萬曾是西蒙黨羽)自薦當通譯,說︰“你不像別的貴族,眼里有我們這些種地的。” 帖木兒把各方送來的禮物登記入冊,注明 “民心之禮,當為民用”。

    帖木兒發現商市秤量工具五花八門,便請周顯監制 “官秤二十副”銅制,刻準星),分放三市,誰對交易有疑可到官秤處復稱;驛路驛站的馬料常摻沙土,他規定 “每袋馬料需貼驛卒名簽,查出色土罰十倍”。他還在通衢旁修 “歇腳亭”,備免費茶水夏季加薄荷,冬季加生姜),供運夫和商旅休息。漢商李誠算過一筆賬︰“官秤準了,每月少虧五兩銀;歇腳亭能歇歇,伙計們少累倒兩個。” 驛卒們則說︰“帖木兒萬戶查得細,馬料干淨了,馬兒也少生病。” 這些看似瑣碎的改良,讓商市交易額比去年增了兩成,驛路投訴少了七成,蕭虎看了月報說︰“治政就像掃院子,犄角旮旯都干淨了,才叫真干淨。”

    欽察部落趁雪天突襲多瑙河防線,蕭虎故意說 “我病了,你全權調度”。帖木兒連夜召軍議,不用蕭虎常用的 “正面硬拼”,反用 “三步法”︰先令烽燧燃 “連環火”每隔一里一燧,示敵眾),再派騎兵襲擾敵後方燒他們的馬料堆),最後讓馴虎營埋伏在必經的峽谷。激戰當日,欽察騎兵見烽火連綿以為有大軍,剛亂陣腳又被燒了馬料,撤退時跌入峽谷遭馴虎伏擊,損兵百余人,比蕭虎預想的還少損失二十匹戰馬。戰後蕭虎問︰“為何不直接出兵圍剿?” 帖木兒答︰“咱兵少,拼消耗不值當,就像草原上的狼,不會跟比自己壯的牛硬頂。” 蕭虎拍他肩膀︰“你這小子,把草原的狼道用到兵法上了。”

    帖木兒立了 “三賞三罰” 規矩︰護糧有功者賞、改良工具者賞、調解糾紛有功者賞;貪墨稅銀者罰、驛路失職者罰、偏袒同族者罰。漢人驛卒王順在風雪中徒步十里報汛,保住了整隊糧車,帖木兒賞他 “銀五兩、假一月”,還讓他給新兵講護糧故事;蒙古百夫長包庇族人逃稅,帖木兒當眾打了他四十軍棍,貶去守烽燧。最讓人服氣的是處理 “俄商誣告漢商” 案︰俄人伊萬說王茂賣假茶葉,帖木兒請來三名茶商當眾沖泡,驗出是伊萬調包,不僅罰伊萬賠王茂名譽損失,還讓他在市碑前讀悔過書。百姓們說︰“這年輕萬戶不管你是啥族,對了就賞,錯了就罰,跟著他干心里踏實。”

    帖木兒見漢蒙俄文書混雜,常因翻譯出錯誤事,便推行 “雙語卷宗制”︰所有公文都用蒙漢兩種文字書寫,左側蒙文,右側漢文,重要條款用紅筆標注。他請周顯編《常用政務詞匯對照表》,收錄 “稅銀”“驛卒”“耕地” 等詞的蒙漢譯法,印發各部門。處理安德烈家族稅案時,雙語卷宗清晰記著 “丈量日期、畝數、稅率、應繳數”,安德烈想耍賴都沒借口。文書房的小吏說︰“從前翻一份俄文賬冊要半天,現在有對照表,一個時辰就完,還不出錯。” 這種規範讓行政效率提高了三成,蕭虎審閱卷宗時贊︰“治政先治文,文不亂則政不雜。”

    多瑙河防務考驗通過後,蕭虎在議事廳當眾宣布︰“帖木兒副萬戶代行部分萬戶職權,可直接簽發‘千戶以下任免令’‘五十兩以下賞罰令’。” 他把自己用了十年的 “虎符半枚” 授給帖木兒︰“持此符,調兵、用糧無需再報我,出了錯,我與你一同擔。” 帖木兒跪地接符,符身冰涼卻燙得他手心發熱。當晚蕭虎邀他飲酒,說︰“我像你這麼大時,只會揮刀砍人,你比我強,懂文也懂武,更懂怎麼讓人心齊。” 帖木兒舉杯︰“都是將軍教得好。” 蕭虎搖頭︰“路是你自己走的,這西陲,早晚要交到你們年輕人手上。” 窗外月光灑在議事廳的匾額上,“西陲穩固” 四個大字在風中微動,似在見證一個青年理政者的成長。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759章 青年理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759章 青年理政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