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源于糖醋排骨遐想和跑調笛聲的“廣場舞神曲”,如同病毒般在周邊幾個社區的老年活動團體中蔓延開來。
其簡單上口的旋律和易于模仿的動作,深受廣大“舞林高手”的喜愛,甚至隱約有取代《最炫民族風》成為新一代“壩壩舞”國歌的趨勢。
陸子昂嚴防死守,堅決否認與自己有任何關系,對外統一宣稱“旋律取自民間,動作集體創作”,並將一切功勞歸于劉奶奶父親那本誰也看不懂的曲譜和張大媽等人的改編智慧。
他成功地將自己從“創作核心”的位置摘了出來,再次退居幕後,安心地繼續記錄小蔥葉片的朝向變化。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這次的風,吹自一個他完全沒想到的方向——學術界。
事情的起因是某位音樂學院研究民俗音樂的研究生,為了寫論文,正在做關于“當代都市環境下民間音樂流變”的田野調查。
他偶然在公園里听到了這首魔性又帶著點奇異熟悉感的廣場舞曲,職業敏感讓他意識到這曲子有點不一般——既不是傳統的民歌小調,也不是純粹的流行口水歌,更像是一種……自發性的、基于底層音樂邏輯的再創造。
他順著線索一路追查,最終摸到了養老公寓這個“源頭”。
在听了張大媽等人眉飛色舞、添油加醋的“創作歷程”(重點突出了陸子昂如何在關鍵時刻“點撥”了一下,以及劉奶奶家的“祖傳曲譜”如何了靈感)後,這位同學如獲至寶。
在他看來,這簡直是一個完美的案例傳統曲譜在現代社區的保存狀態、非專業人群的自發性藝術創作、以及關鍵人物(陸子昂)那看似隨意實則可能蘊含深意的“點撥”……這論文素材太豐富了!
于是,這位姓孫的研究生,帶著錄音筆、筆記本和滿腔學術熱情,鄭重其事地來拜訪陸子昂了。
陸子昂當時正和趙大爺研究怎麼給那破收音機加個外接天線,試圖收到更遠的台,弄得滿手油污。
看著眼前這個戴著黑框眼鏡、說話引經據典、眼神里閃爍著求知光芒的年輕人,他第一反應是收廢品的現在都這麼有文化了?
直到小鄭干事在一旁介紹這是“音樂學院的高材生,來做學術研究的”,陸子昂才明白過來,頓感頭大。
“陸老師,您好!”
孫同學激動地握住陸子昂油乎乎的手(後者沒來得及躲開),“我對您在這首《歡樂夕陽紅》(張大媽她們給曲子起的名字)創作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感興趣!
尤其是您是如何將傳統的工尺譜元素,轉化為現代廣場舞音樂語匯的?
這種轉化是基于一種有意識的藝術追求,還是無意識的 cultural ory 的體現?”
陸子昂“……我就哼了一下。”
“太謙虛了!”孫同學根本不信,“這種看似隨意的‘哼一下’,往往正是藝術直覺最本真的流露!您能詳細描述一下當時的心理活動嗎?
是否有受到特定環境、光線或者……氣味的影響?”(他可能听說過某些藝術家需要特殊環境激發靈感)
陸子昂努力回想了一下“當時……好像在想糖醋排骨。”
孫同學飛快記錄“食物與創作沖動的關聯……很有趣的角度!還有呢?比如,是否參考了劉奶奶家曲譜里的特定章節?”
陸子昂“那本子我看不懂。”
“融會貫通!跳出形式的束縛!”孫同學眼楮更亮了,“這才是更高的境界!直接把握傳統音樂的神韻!”
陸子昂感覺沒法溝通了。
他試圖求助地看向趙大爺,趙大爺揣著手,用看傻子的眼神看著孫同學,嘟囔了一句“讀書讀迂了。”
然後繼續鼓搗他的天線。
小鄭干事倒是很興奮,覺得這是提升社區文化品位的大好機會,在一旁拼命幫腔“是啊是啊,陸老師平時就特別有藝術細胞!眼光獨到!”
孫同學又追問了許多關于“創作理念”、“音樂哲學”的問題,陸子昂一律以“不知道”、“沒想過”、“隨便弄弄”回答。但這些回答在孫同學听來,全都成了“大巧不工”、“返璞歸真”的佐證,記錄得越發起勁。
最後,孫同學心滿意足地走了,帶著幾小時的錄音和一堆“極具價值”的一手資料,並表示論文寫出來後一定第一時間送來請“陸老師”指正。
陸子昂看著對方離開的背影,長長地松了口氣,感覺比釣了一天魚還累。
趙大爺終于調好了天線,收音機里傳出一個清晰的戲曲台,正在唱《空城計》。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老生的唱腔悠遠蒼涼。
陸子昂听著,忽然樂了。他現在挺能理解諸葛亮當時的心情。
小鄭干事還沉浸在喜悅中“陸老師,這下咱們公寓真要出名了!學術圈都認可了!”
陸子昂沒好氣地瞥了他一眼“出什麼名?出名了你能給我多發倆雞腿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小鄭干事“呃……這個得向上面申請……”
“那就算了。”陸子昂擺擺手,拿起工具,“還不如研究怎麼讓這破收音機下次別串台到賣藥廣告實在。”
然而,學術的關注一旦開始,就沒那麼容易結束。
過了幾天,孫同學又來了,這次還帶來了他的導師——一位頭發花白、氣質儒雅的老教授。
老教授對劉奶奶家的那本曲譜產生了濃厚興趣,希望能借閱研究一下。
陸子昂趕緊把那個木盒子原封不動地搬出來,恨不得他們立刻拿走,最好別再還回來。
老教授戴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閱著那些泛黃的手稿,連連驚嘆“好東西啊!這里面記錄的一些小調,現在幾乎失傳了!
沒想到在這里還能看到……雖然只是片段,但很有研究價值!”
他對著曲譜拍了不少照片,又和劉奶奶聊了很久,了解她父親的生平。最後,老教授鄭重地對陸子昂說“陸先生,感謝您的保存。
這些資料,對于我們的民間音樂研究很有幫助。
您雖然自稱不懂,但您這種‘不干預’的保存方式,恰恰讓這些東西以其最原始的狀態留存了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貢獻。”
陸子昂“……我就是懶得動它。”
老教授微笑頷首“無為而治,殊途同歸。”
陸子昂再次無言以對。
他覺得自己和這些文化人之間,隔著一堵厚厚的牆。
送走教授和學生,陸子昂看著那個終于空了一點的角落,感覺心情也輕松了不少。
雖然過程有點莫名其妙,但這些東西總算遇到了真正懂它們、也願意研究它們的人,劉奶奶應該會很高興。
至于他自己?
他還是更適合修收音機,或者思考今晚食堂到底有沒有糖醋排骨。
學術的光環太耀眼,照得他這條咸魚有點無所適從。
他還是更喜歡牆角那點陰涼。
喜歡我只想安靜地當具尸體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只想安靜地當具尸體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