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從廷尉的位置上退下來之後,這些日子過的輕松了許多。
“老爺,”這天晚上,他正帶著老婆孩子在院子里賞月,管家突然急匆匆的來找他。
“怎麼了?”李斯問道。
“頓弱大人要見您,”管家說。
“快快有請,”李斯說。
“李大人,你好快活,”頓弱進來了李府,看見悠閑的李斯,忍不住說。
“廷尉大人莫要取笑了,”李斯回答,“不知大人來找我,是為了何事?”
“哎呀,李大人,你有所不知,”頓弱皺著眉頭說,“我最近在調查邯鄲、碭郡缺丁的事情,怎麼也查不出個所以然,搞的頭都大了。我也真是倒霉,剛一上任給我這麼難的活,真是老天爺看我不順眼。”
“廷尉大人莫要著急,”李斯安慰頓弱,“你且和我說說此事的前因後果,我斗膽試試能不能幫您想個主意。”
“我正是此意,”頓弱說,“王老將軍在各郡縣征集民兵的時候,發現邯鄲郡、河內郡和碭郡缺失了大量的適齡男丁,郡守的報告說,是上次李信攻楚的時候造成的損失。但上次打仗的損失早就清點過了,這些缺丁分明就是最近才出現的問題。”
“既然這樣,派遣官員去這幾郡的縣鄉仔細清查一手的數據,再和郡守的提供的名冊進行對比,能不能看出什麼問題?”李斯問道。
“已經派人去了,”頓弱說,“縣里的記錄和郡守提供的記錄是吻合的,缺了多少人都清清楚楚,但就是搞不清楚是為什麼缺的,也不清楚這些人去了哪里。”
“各縣的道路之間不是有專人查驗通行的驗傳嗎?”李斯說,“這些難道沒有記錄?”
“李大人,邯鄲、河內的情況不比關中秦地。”頓弱說,“雖然在收下這些郡縣之後都進行過勘察造冊,但派駐過去的秦國官吏遠沒有當地人了解民風和地形,數量又遠遠少于當地人。山礙險阻之間不知道有多少小路可以通行,暗地里的人口流動,完全是一筆糊涂賬啊。”
李斯听了頓弱的話,站起來思考了一番。
“無論如何,人不會憑空消失的,”過了一會,李斯說,“如果邯鄲郡本身的典冊查不出問題,那就從人口的去向入手,廷尉大人,你可以將周邊郡縣的名冊也納入考察的對象。”
“可是,邯鄲周圍的幾郡,送上來的征兵名冊,並沒有什麼顯著的問題,”頓弱說。
“要查的不是兵丁的名冊,而是全郡的人口數據,”李斯說,“你去看看周圍的郡縣有沒有人口忽然大量變化的,如果還查不出來。就看看有沒有治安案件忽然增多的。”
“好,我去試試,”頓弱點點頭。
“等等,”李斯又想到了什麼,他叫住頓弱。
“怎麼了,李大人,”頓弱問道。
“變化,”李斯說,“你去查典冊的時候,不要只看今年的數據,最好把自設郡以來的典冊都拿來對比。”
“是,”頓弱說,“听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李大人果然聰明,我自愧不如。”
“沒什麼,我干這活的時間久而已,”李斯回答,“廷尉大人只是還不習慣工作,等以後慢慢的就適應了。”
“我在這個位置上可能干不了那麼久,大王早晚還是需要您來服侍的,”頓弱說。
“大王,需要的只是能臣,如果你能辦成眼前的大案,以後大王需要的就是你了。”李斯說。
“多謝李大人的勉勵,我明天就去繼續查。”頓弱回答。
“清查人口的事情工作量極大,辛苦廷尉大人了。”李斯說。
“為了大秦,何談辛苦呢,”頓弱笑笑說,“李大人繼續休息吧,我就不打擾了。”
說完,二人相互行禮,頓弱離開了李斯的府邸。
“李由,”回到家里,李斯喊自己的兒子。
“怎麼了父親?”李由過來問他。
“有地圖嗎?”李斯問道,“取一張給我看看。”
“是,父親。”李由轉身去準備了,李斯來到書房,等著兒子把地圖送了過來。
“邯鄲,碭郡……”李斯在地圖上看著這些郡的位置。
“不對,”他若有所思的說。
“怎麼了父親?”兒子問李斯。
“我有個想法,”李斯說,“你去追一追看看能不能趕上頓弱,明早要他和我一起去見秦王。”
“是,”李由領命去了,他運氣很好,很快追上了頓弱的車馬,把李斯的話傳達給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斯在家門口看到了正在等待的頓弱。
“李大人,您有什麼發現?”頓弱和李斯一邊走,一邊提前通氣。
“東郡的名冊有問題嗎?”李斯問頓弱,“此郡正好處于邯鄲和碭郡之間。”
“沒有,”頓弱回答,“至少兵丁的數目沒有問題,一切正常。”
“廷尉大人,您只看到了這紙面上的數據是正常的,其實,這才是最為可疑的地方。”李斯告訴他。
“李大人,在下愚鈍,還請李大人說明,是哪里不對。”頓弱問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東郡在上次李信攻楚的時候,讓齊國人佔領去了,最近才還回來。”李斯說,“先不提此地經歷過一次戰爭,必有人口損失。齊國人曾經佔領過這里,撤走的時候不可能空手走,必然是要把能帶的物資都帶上,能遷走的男丁都遷走,怎麼可能兵丁和糧食都這樣充足呢?”
“大人,您的意思是?”頓弱問道。
“具體的情況我沒有調查,所以沒有發言權,”李斯說,“但我建議廷尉大人多留意東郡的情況,我總覺得這里邊有問題。”
“是,多謝李大人指點。”頓弱說。
“待會見到秦王,你把我剛才說的話告訴他。”李斯說。
“是,”頓弱說,“李大人,在下有一事不解。”他忽然問道。
“怎麼了?”李斯看了看頓弱,“要問什麼你問吧。”
“您為何不自己和秦王說呢?”頓弱問道,“這難道不是大功一件。”
“秦王的心思你不懂,”李斯告訴頓弱,“我現在不是廷尉了,卻還要繼續管事,他會覺得我貪戀權勢的。你來說這件事,才不會讓他怪罪我。”
“是,”頓弱佩服的說,“果然,還是李大人聰明。”
“聰明?”李斯听了,無奈的搖搖頭,“有時候還不如糊涂一點,還能活的輕松一些。”
“大王,李斯頓弱求見,”咸陽宮議事的偏殿內,小高子來報告秦王。
“召,”秦王說。
“傳李斯,頓弱。”小高子出去喊話。
“參見大王,”李斯和頓弱來到了偏殿里。
“二位愛卿找本王何事?”嬴政問道。
“啟奏大王,”頓弱說,“臣已經派遣官吏去邯鄲清查典冊,各縣的名冊和郡守的名冊都是屬實的,並沒有瞞報的情況。臣于是想從人口的去向入手,請查周邊郡縣的人口典冊和處罰記錄,看看這些人丁究竟是逃到了何處。”
“好,”嬴政點頭答應,“愛卿盡力去查便是。”
“是,多謝大王。”頓弱回答,“大王,還有一事。”
“講,”嬴政說。
“東郡剛受過戰亂,典冊卻一應俱足,幾乎看不出損耗,臣覺得這其中有蹊蹺,”頓弱說,“臣請徹查東郡的情況,請大王批準。”
“東郡?”嬴政思考了一下,“對了,朕有印象,這地方被齊國人糟蹋過一次,東郡的太守是剛剛到任的。”
“正是如此,”頓弱說。
“準了,”嬴政說,“愛卿,此事朕既然已經托付給了你,不必事無巨細的匯報,廷尉府的人如果不夠,就去其他清閑的地方借人,你但放開手做去便是。”
“是,多謝大王信任。”頓弱回答。
“還有其他事嗎?”嬴政問道。
“回大王,後續的情況,容臣調查後再稟報。”頓弱說。
“好,辛苦了,你先去吧。”嬴政說。
“臣領旨。”頓弱和李斯一起行禮,然後轉身離開了。
“你有什麼話要說,”李斯並沒有走,嬴政看了看他,問道。
“臣確實有話要說,”李斯回答,“可是臣想說的話都是推測,並沒有依據,因此怕大王降罪于臣。”
“愛卿現在又不是廷尉了,不必事事都要證據才說話。”嬴政說,“你但說無妨,我不治你的罪。”
“是,”李斯回答。
“大王,您還記得,臣來投奔您,得到的第一個職位是什麼嗎?”李斯問道。
“記得,是長史,”嬴政回答。
“多謝大王厚愛,”李斯說,“大王,長史的工作,是周游于六國之間,離間其君臣,損耗其國力。我做這個工作做了很長時間,不能說很精通,但總是積累了一些經驗。”
“嗯,”嬴政點點頭,等著李斯繼續說。
“大王可還記得日前閭里流傳的歌謠?”李斯又問道。
“記得。”嬴政回答。
“此歌謠,臣認真的分析過,”李斯說,“不僅包含大量的星相學知識,並且有明確的針對性人物,並非是鄉里小兒所能制。而且,出現的時間非常的巧妙,正好在大王準備啟用王翦的前夕,過了那段時間,逐漸就沒有了聲響。”
“而這一次的咸陽風波,也是一樣的。本來雍城的茅草可以值高價,就是一件十分荒誕的事情。另外,有多國使節來朝這樣的和平事件在前,王將軍的大軍又尚未大規模集結,臣想不出,為什麼還會有秦國攻楚的消息走漏民間。”
“愛卿的意思是?”嬴政問李斯。
“販物投機這件事情實在蹊蹺,我們才稍微有了處罰的動向,馬上就沒有人再販賣茅了,政令還沒有下達,商人竟然像未卜先知一般,提前開始大量出逃。
“而緊隨其後的是,秦庭上下的工作重點,立刻變成了逃丁事件,無論是丞相還是九卿的注意力都被轉移了,幾乎沒人再去管這幢投機的小事。”
“朝廷內部有統一的政令來調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就罷了。松散的民間市集上,哪怕是丟雞失狗這樣的小事,也要鬧上三五日。出現了這樣大規模的投機行為,竟然不出一周就再沒有了後續。如果這件事真的是自發的非理智行為,怎麼會停止的這樣恰到好處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理,”嬴政點了點頭,肯定了李斯的說法。
“大王,”李斯隨即上報,“臣以曾經為長史的經驗來判斷,這些事情並非是突發事件,而是人為所致。”
“有什麼依據嗎?”嬴政站了起來,一邊轉圈思考著,一邊問李斯。
“臣之前曾言明,臣並無切實的依據,只是觀察現象得出的推論。”李斯回答,“這些事件可能的指向都是消耗秦國的國力,以及消耗大王對臣子的信任,實在是同臣的間六國之策太過相似,臣因此生疑。”
“那愛卿有辦法,為自己的話尋找到依據嗎?”嬴政問李斯。
“大王,”李斯回答,“法律之道,切忌以果推因。臣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想法,倘若帶著這先入為主的觀念去調查,恐怕結果不會公正。”
“好,朕知道了,”嬴政說,“愛卿說的事情,朕會留意的。”
“多謝大王。”李斯回答。
“李斯,你的情況,御醫同朕說了。”正事說完之後,嬴政對李斯說,“御醫說,你得的是心病。”
“臣無能,”李斯跪下,“臣內心不夠堅強,為大王添了麻煩,請大王治罪。”
“無妨,”嬴政說,“愛卿能不能和朕說說,你這心病到底是何病?”
“大王,”李斯回答,“醫者不能自醫,臣當局者迷,臣自己也想不清楚。”
“也罷,”嬴政揮揮手,“寡人看你,就是天天處理那些亂七八糟的案件處理多了,心里想的事情太多,所以得病。既然現在改任了客卿,那些瑣碎的事情就讓頓弱處理去。”
“是,”李斯回答,“多謝大王體恤臣下。”
“這段時間,你自己好好整理整理自己,等想明白了,朕等著你的答案。”嬴政繼續說。
“嗨,”李斯說,“臣領旨。”
“好了,你也去吧。”嬴政說,李斯行禮之後離開了。
“小高子,”嬴政叫道。
“奴才在,”小高子過來听宣。
“去吧馮去疾叫過來,”嬴政說。
“是,”小高子領命去了,過了一會,馮去疾來到了議事的偏殿。
‘’大王,”馮去疾行禮。
“免禮,”嬴政說。
“謝大王,”馮去疾站了起來。
“馮愛卿,朕叫你來,是想問你,你負責監察百官,最近可有什麼異常的地方?”嬴政問道。
“大王,”馮去疾回答,“無論是官吏的任免,辦事的效率,還是清廉的程度,都並無顯著的異常之處。”
“朕問的異常不是指這些,”嬴政說。
“那,大王的意思是?”馮去疾問道。
“有沒有忽然之間,賓客滿門,豪杰滿堂,交游甚廣的,”嬴政問道,“或者長時間的稱病不朝,見不到人的。”
“大王,這些只是作風問題,影響並不大,因此臣並沒有時刻去觀察,”馮去疾回答,“不過大王若是想要知道,臣這段時間會留意的。”
“好,那就拜托了。”嬴政說,“此事關系重大,愛卿找些可靠的心腹去調查。”
“是,大王。”馮去疾回答,“臣領旨。”說完,馮去疾準備離開。
“等等,”嬴政叫住他。
“大王,怎麼了?”馮去疾問道。
“小高子,去請尚方筆來,朕要賞賜馮愛卿。”嬴政說。
“是,”小高子領命去了。
“還有,看看有沒有人,最近想方設法結交近侍的,”小高子離開之後,嬴政對馮去疾說。
“大王,您難道是懷疑?”馮去疾想深入的問問。
“朕沒有什麼懷疑的,”嬴政回答,“愛卿據實去調查便是。”
“是,臣一定竭盡全力。”馮去疾扣頭領命,轉身離開了。
喜歡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請大家收藏︰()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