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

第68章 缺丁疑雲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司馬錯 本章︰第68章 缺丁疑雲

    “將軍,”王翦這邊,副將屠睢過來找他。

    “怎麼了?”王翦問他。

    “將軍,”屠睢回報,“前往各省征調糧食兵器和部隊的郵人全部回來了,這些是郡守報上來的數據。”

    “好,辛苦了,”王翦拿過書冊,剛看了一下,騰就站了起來。

    “將軍,怎麼了?”屠睢問道,“是哪里有問題嗎?”

    王翦沒有回答,他趕快翻看起了其他的書冊,半晌,他停了下來。

    “問題大了,”他說,“走,隨我去見秦王。”

    “大王,”秦王這邊,王綰正在匯報工作。

    “怎麼了,愛卿?”嬴政問他。

    “大王,臣斗膽諫言,請您收回驅趕商賈的王命吧,”王綰跪下說,“自處罰命令下達後,幾天之內,外國的商人大半都跑出了秦國,咸陽城里想找個地方吃肥羊炖都難了。”

    “什麼,竟然跑了,好大的膽子。”嬴政說,“去,發布海捕文書,都給我抓回來。”

    “大王!”王綰想要勸諫。

    “不勞而獲,還膽敢擾亂市場秩序,無法無天,”嬴政打斷了他,“不嚴懲不足以安民心。”

    “大王!”正在二人說話之際,小內侍跑了進來,“王翦求見。”

    “召他進來,”嬴政說。

    “大王!”王翦急匆匆的跑進來。

    “王老將軍,坐下說,”嬴政對王翦說。

    “大王,老臣實在是坐不住了。”王翦說,“大王您請看。”他遞給了嬴政一卷書冊。

    嬴政接過來一看,皺起了眉頭。

    “邯鄲、碭郡怎麼少了這麼多適齡的男丁?”也許是因為曾經在邯鄲待過,雖然沒有留下什麼美好的回憶,嬴政還是下意識的先看了邯鄲的數據,然而這數字大眼一看就少了許多。

    “詳細的情況,臣也不清楚。”王翦回答。

    “這樣啊,”嬴政說,“老將軍是覺得這其中有什麼蹊蹺嗎?”

    “大王,上一次戰事的清點已經完成了,損失早就已經造冊了。”王翦告訴嬴政,“另外,李信調兵主要是在南陽,漢中,睢陽等郡,大部分在三川郡以南,怎麼會有這麼多北方的郡縣缺丁呢?”

    “老將軍說的有道理,”嬴政點點頭。

    “小高子,”他喊道。

    “奴才在,”小高子跑過來領命。

    “去把李斯叫過來。”嬴政說。

    “大王,”小高子抬頭,“李斯病了。”

    “什麼?”嬴政瞪了他一眼。

    “是,我這就去叫李客卿。”小高子說。

    “等等,”在小高子離開之前,嬴政叫住了他。

    “大王,您還有什麼吩咐。”小高子問嬴政。

    “罷了,病了就要他好好休息吧,”嬴政說,“朕賜御醫給他看病,你去叫尉繚和頓弱,還有馮去疾過來。”

    “是,奴才領旨。”小高子領命去了。

    “臣叩見大王。”過了一會,被點到名字的人都來了。

    “王老將軍,你把事情和大家都說說,”嬴政對王翦說。

    “好,”王翦答應道。

    “各位請看,”他讓小內侍把準備好的典冊分發到各位官員手里。

    “這?”尉繚的臉色馬上就凝重了起來。

    “國尉,何事驚慌?”嬴政也看出了尉繚神色的變化,于是問道。

    “大王,”尉繚上前回報,“臣冒死諫言,今年內恐怕是無法出戰了。”

    “為何?”嬴政比眾人想象的都要冷靜,他只是淡淡的問了一句。

    “大王,”尉繚回報道,“王將軍之所以要請六十萬大軍伐楚,一方面是因為按照五戶養一兵,十丁抽一的比率來看,大秦能夠征調的兵力只在八十萬左右。

    “去掉護衛中央的中尉軍,以及防範西羌和匈奴的邊軍,在保證國家穩定的情況下,大致可以南征的軍隊就在六十萬上下。”

    “另一方面,按照國庫的積儲,去年的租稅,以及今年春耕的情況來估計,若今歲豐收,我們可以供養的士卒,也最多就在六十萬左右。”

    “可是眼下,先不論原因是什麼,從王將軍掌握的數據來看,臨近楚國的潁川、睢陽和碭郡三郡,以及三川郡以北的河內、邯鄲、上黨三郡都有相當數量的缺丁,糧食的儲備也不足。

    “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再留下需要投入秋收的農夫,能在此六郡征到的兵不僅數量會大打折扣,年齡結構也不合理,再加上善戰之士于上次征伐中損失過多,恐怕無論是規模,還是戰斗力,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那依大尉之間,該當如何啊?”嬴政問道。

    “依臣的愚見,當務之急是先弄清楚這些缺失的人口都去了哪里,”尉繚說,“潁睢碭三郡缺失的兵力竟然有五萬左右,這完全可以組建起一支軍隊了,如此大數目的缺丁,為何郡縣的長官沒有早早上報?實在是蹊蹺。”

    “王將軍,”嬴政問王翦,“將軍對此有何看法?”

    “潁睢二郡和楚國接壤,大戰在即,楚國用間者入此二郡的幾率很大。”王翦回答。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你的意思是,這些缺丁,是加入了楚軍?”嬴政問道。

    “不排除這種可能。”王翦說。

    “可是,這就奇怪了,”尉繚反駁了王翦,“李斯之所以會降職,便是因為散布了我軍今年不會攻楚的流言。

    “再加上,我軍新不利于楚,又兼送還了郢地,如此多的和平信號下,民間應該是皆以為今歲不會有戰才對,既然無戰,這些兵丁大可以在家耕種,又何必亡走入楚呢?”

    “這其實也不奇怪,”王翦說,“戰前用間是大多數將領都懂得的道理,我們能夠收買楚國的官員,安插細作,楚國的人同樣可以這麼做。”

    “將軍的意思是,我大秦的內部尚有間人活動?”嬴政問道。

    “不可避免的,”王翦回答,“如果楚國真的有能人,恐怕楚王也已經知道秦國即將伐楚了。這就是臣非要大軍壓境的緣故。楚國非比于三晉,熊負芻更是弒君上位的狠辣之人,不同于韓安、趙遷之輩。

    “對付這樣的大國,計謀往往是行不通的,最穩妥的辦法就是靠硬實力,殲滅掉楚國的有生力量,摧毀楚國的權利核心,這樣才能夠吞並楚國。”

    “將軍對形勢認識的如此清晰,真是國士啊,此次戰役就有勞將軍了。”嬴政說。

    “大王,過獎了。”王翦回答。

    “廷尉。”嬴政的表情並不輕松,他喊道。

    “臣在,”頓弱回答。

    “去,給我把這件事調查清楚,”嬴政命令道。

    “大王,”頓弱問道,“大王恕罪,臣剛才接任廷尉一職,尚有些生疏,不知大王指的是各州縣缺丁的事情,還是調查內部的間人啊?”

    “先查州縣的缺額吧,”嬴政說,“大戰在即,兵丁錢糧才是要事,至于間人,朕另外派人去調查。”

    “是,臣領旨。”頓弱說。

    “那你先去吧。”嬴政揮揮手。

    “大王,臣還有事相告。”頓弱下跪。

    “廷尉但說無妨,”嬴政回答。

    “大王,臣以前曾以間人之身入仕趙國,對于趙國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頓弱說。

    “說下去。”嬴政命令道。

    “這邯鄲郡,原本是趙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全國所有的物資都朝邯鄲集中。而現在邯鄲成為了天下諸郡之一,資源都朝咸陽集中了,不再流入邯鄲。

    “另外,趙人胡服騎射已久,習俗已經與中原不同,因此趙人對于歸秦之後的生活也多有怨言。”

    而上黨郡更不必說,此郡曾經因為不願意歸秦而投靠過趙王。據此推斷,臣以為此番邯鄲、上黨二郡缺丁是舊趙之民北亡入代郡所至,請大王明察。”頓弱說。

    “大王,”尉繚對嬴政說,“臣以為,這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這卻是為何?”嬴政問尉繚。

    “趙國在歸秦之前,國內已經矛盾重重,”尉繚說,“代郡地處偏遠,久不與邯鄲一心。趙武靈王甚至有分國為二的想法,如此積怨很難在短期內消除,再加上邯鄲與代郡之間尚有太原、恆山、巨鹿三郡阻隔,大批流民遷徙不可能沒有匯報上來,請大王明察。”

    “說的有理,”嬴政點點頭。

    “大王,”尉繚的話剛說完,馮去疾開口了。

    “何事?”嬴政問他。

    “臣忽然想起,邯鄲和碭郡,中間正是東郡,”馮去疾說,“東郡之前被齊國攻破了鄴城,才剛剛送回來,負責去交接的新任東郡太守還在路上,沒來的及到位。”

    “愛卿難道是想說,這件事和齊國也有關系?”嬴政說。

    “不排除這種可能,”馮去疾說。

    “朕倒是不這麼想,”嬴政想起了齊王建和後勝的嘴臉,不由得搖了搖頭。

    “是,大王明察。”馮去疾也沒有堅持。

    “這樣吧,尉繚,頓弱,你二人去調查此事,王老將軍,先從兵源充足的地區多召集一些兵丁,來補足空缺。”嬴政思考一番之後,命令道。

    “大王,雖然睢陽郡正在河運的下游,可以從關中輸糧。但直接從潁睢碭三郡調兵抽糧,仍然可以減少不少損耗。”王翦並沒有立刻答應。

    “反之,從邊遠的地區召集軍隊,一者興師動眾,屬于是昭告天下秦國將要起兵,于戰不利;二者北方士卒不習慣南方的濕熱天氣,會影響戰斗力;三者,大軍遠征,走到哪里都是消耗。這會大大削弱秦國的國力啊。”王翦回答道。

    “沒關系,朕支持你,”嬴政說,“放手去做便是,糧食若是不夠,朕允許你調國庫中的存糧。”

    “大王,國庫中的存糧是為了防備天災用的,如果我們將這些糧食送到前線當軍糧,萬一今年發生災荒,要拿什麼來賑災呢?”尉繚站出來說話,“臣知道大王滅楚之心急切,但此事萬萬急切不得,李信將軍就是前車之鑒。還請大王三思啊。”

    “那,依大尉之見,又當如何呢?”嬴政問道。

    “依臣之愚見,不如等今年秋收之後發兵,”尉繚回答,“一者,在這段時間內,可以結合臣之前的建議,先將缺丁缺糧的原由查清楚,就算損失難以彌補,也可以免得開戰後再生事端;二者,可以將前次戰役的攻賞之事厘定,使得士卒安心奮戰;三者,可以將今年新收的秋糧充作軍用。另外,也可以給各州縣留出時間訓練士卒,提高軍隊的戰斗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尉,前線戰事情況復雜,秋天起兵難免拖到冬季,”王翦插了一句話,“冬日作戰,于士氣不利,受傷士卒受不了天寒,損傷也會加劇的。”

    “將軍說的,臣當然明白。最好的情況,就是今年暫時不打仗,等到明年春耕後發兵。”尉繚說,“但臣也知陛下之心,楚國一日不定,便一日不得安寧,因此才獻上秋日發兵之策。”

    嬴政听完了王翦和尉繚的匯報,沉默了很久。

    “卿等操持勞苦,此事容後再議,你們先回去休息吧。”嬴政並沒有做出決定,只是讓大家先回去。

    “是,臣謝過大王。”眾臣听後,一齊向嬴政行禮,然後各自離開了。

    “王綰,”嬴政喊王綰。

    “臣在,”王綰沒有走,他剛才一直听著嬴政和同僚們討論伐楚的事情,但是自始至終沒有插話。

    “你繼續說咸陽市集的事情。”贏政也沒有向王綰征求這方面的意見,而是回到了一開始的話題。

    “大王,”王綰繼續匯報,“大王,請您不要強制收回黔首持有的半兩了。咸陽的居民原本手中沒有多少半兩錢,很多都是靠著倒賣茅草一夜暴富,隨後就在商肆歌樓揮霍干淨了。”

    “而那些逃跑的商人,帶著這些錢已經跑掉了。黔首們根本湊不夠要收繳的數目,再這樣下去,無法繳納半兩錢的咸陽的居民大半要獲罪,短時間內爆發這麼多案件,並不是官署能夠負荷的,請大王明察啊。”王綰說。

    “豈有此理,”本來嬴政听到伐楚的事情有了變故,就憋了一肚子氣,這回終于是找到了發泄的機會。

    “快,下發海捕文書,逮捕這些奸商,立刻下。”他命令道。

    “大王!”王綰趕緊勸諫,“大王,海捕文書一下發,商人們都知道了自己做過的事情會被嚴格處罰,更會玩命的逃竄,不如密發公文于各郡縣搜捕之,請大王明察。”

    “底下的官吏是什麼樣子,朕比你清楚,”嬴政對王綰說,“一個個膽小怕事,若沒有專門的海捕文書,哪怕是看見這些商人路過,大概也會害怕自己認錯了人,所以不敢去抓捕。發文書才有抓住的可能,平平靜靜的就沒希望了。”

    “大王,”王綰繼續說,“若大王執意要如此,臣會全力配合您,但在這之前,還是請您,至少暫緩貨幣的收繳,不然大家手里都沒錢了,要怎麼生活呢?”

    “好,朕知道了,”嬴政揮揮手,“那就先不收了,朕本來也不缺這些錢。”

    “是,大王。”王綰叩首。

    “回收秦半兩本來也不是朕的主張,”嬴政說,“王綰,既然是你提的要求,那隗狀丞相那邊,也當你去說服,你看如何。”

    “臣領旨。”王綰回答。

    “好,去吧。”嬴政揮揮手。

    “是,”王綰準備離開。

    “等等,”嬴政叫住了他。

    “大王還有什麼吩咐?”王綰問道。

    “朕記得你和李斯關系不錯,是嗎?”嬴政問王綰。

    “是的,臣多年前入仕秦國時,曾與李斯同任文官郎。”王綰回答。

    “好,”嬴政點點頭,“寡人听說李斯病了,奈何現在公務纏身,你替寡人去看看李客卿,如何?”

    “是,”王綰低頭回答,然後行禮離開了。

    喜歡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請大家收藏︰()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第68章 缺丁疑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第68章 缺丁疑雲並對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