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

第54章 謀定伐楚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司馬錯 本章︰第54章 謀定伐楚

    清早,秦王嬴政端坐在朝堂正中,秦國的滿朝文武則聚集在大殿上,站立在左右兩側。

    “哎?”老典客站在文官的後排,這樣的場面他見的太多了,因此並不覺得稀奇。

    “怎麼了,老領導?”吁典正問他。

    “那不是王將軍嗎?”老典客看著武官的隊列。

    “王將軍?”吁典正顯然不知道他在說誰。

    “嗯,是王翦,”老典客說,“對了,你沒見過他,你來的時候他已經告老還鄉了。”

    “那這怎麼又回來了?”吁典正不解。

    “準是又要打仗了,”老典客搖搖頭,“果然啊,我就知道停不下來的。”

    “肅靜!”朝會的時間到了,一個小內侍站在右側喊,眾人很快都安靜了下來。

    “宣齊趙燕三國使節進殿!”小內侍喊道。

    殿外三國的使團听宣之後,各自脫掉鞋子,手持國書以及禮物圖冊,緩緩的走進了秦國的朝堂。

    “臣齊國主使韓興裔,叩見秦王。”齊國的使者穿著華麗的紫色衣服,率先下拜。

    “微臣燕國主使劇麗,拜見秦王。”燕國的使節跟著跪拜。

    “臣趙國使節藺階,見過秦王。”趙國的使節最後行禮。

    “眾卿免禮,”嬴政說道,小內侍走過去,拿走了使者們攜帶的國書。

    “不知各位使節此次前來,所為何事啊?”嬴政問道。

    燕國和趙國的使節看著齊國的使者,很顯然,這次出使秦國是齊國的意思,其他兩家只是作陪。

    “大王,”齊國使者下拜行禮,“鄙國此次遣使而來,是為了送還秦國被賊人侵吞的土地,以及將軍王賁。”

    “賊人,”嬴政微微一笑,“怎麼,有忠義之士,為齊國開疆拓土,卻變成了賊人嗎?”

    “是,大王教訓的是,”使者回答,“有義士獻土于齊國,齊君願與大王同享。”

    “這樣啊,多謝齊君的好意,”嬴政回答。

    “不說這個了,”嬴政轉換了話題,“齊使,朕的愛將在哪?”

    “大王,”小內侍回答,“王賁將軍正在殿外等候。”

    “宣王賁,”嬴政說。

    “宣王賁!”小內侍大聲喊道。

    三國的使節被請到了兩側站立,位在客卿之列。

    王賁因為是被押解過來的,並沒有李信和蒙武那樣的人生自由,因此也沒辦法搞上負荊請罪的造型,只是穿著囚徒的衣服。

    “罪臣,叩見大王。”王賁跪下磕頭。

    “愛卿平身,”嬴政說。

    王賁依舊跪著沒有起來,也不好意思抬頭。

    “眾官已經商議評定過,此次戰爭失利,主要責任在李信,愛卿不必過度自責。”嬴政說。

    “多謝大王,”王賁感動的留下眼淚。

    “王翦,”嬴政說。

    “老臣在,”王翦出來跪拜。

    “回去好好管管你兒子,”嬴政說,“當著外國的使者,朕要他起來都不听。”

    “大王,大王息怒,”王賁趕緊又磕頭。

    “嗨,”王翦說,“臣領旨。”說完起身回到了武將之中,王賁也跟著父親站了回去。

    “此事就算過去了。”嬴政說,“今日還有一事要與眾卿商議,朕欲繼續東出以定天下,卿等認為東方四國之中,當先伐何國啊?”

    “啊?”三國的使節听了,臉色一下變了,相互看著。

    “回大王,”頓弱出來上奏,“臣以為,當先伐趙國。趙國離秦國最近,且我軍又曾經幾次敗給趙軍,若不滅趙國,則不能使其他國家畏懼,西面而事秦。”

    “大王,”趙國使者藺階跪下說,“大王,我趙國與秦國同為嬴姓趙氏,況且現在只剩代地一郡之地,偏遠寒冷。我王從來也不敢違逆大王,只是小心謹慎的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勉強供養著宗廟和族人。”

    “倘若大王想要代地,只要您下令,臣願意回去說服趙君攜玉請降,以為秦之郡縣,不需大王勞師遠征,請大王三思。”

    “這樣啊,”嬴政點點頭,“朕觀愛卿之名,可是藺相如的後人?”

    “臣無才無德,不敢有辱藺上卿的美名,”使者回答。

    “想當初,我大秦先昭襄王,想要你趙國的美玉,藺卿不顧姓名,也要保存國家的寶物,”嬴政說,“而現在呢?一個國家最為根本的江山社稷,使者卻這樣輕易許人,看來趙國,真的是氣數將盡了。”

    “臣有罪于社稷,”使者回答,“還請秦王治罪。”

    “罷了,”嬴政揮揮手,“使者先下去吧。”

    “嗨,”趙國的使者站起來退回了客卿之列。

    “大王,”趙國使者站定以後,姚賈站了出來,“啟奏我王,四國之中,齊國最為富庶。齊國的民風嬌奢,愛好享樂,軍隊的戰斗力又是最弱的,若先攻打齊國,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收獲最大的價值,所以,臣以為,應當先伐齊國。”

    “大王,”齊國使者韓興裔出來跪拜,“大王,齊國地處遙遠的東海之濱,齊國與秦國從來沒有過矛盾。齊君從來不曾有過暴虐的行為,也不曾虧欠過秦王,獲得了土地和寶物都要和秦國分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戰爭之德在于伐無道,齊國並非無道,大王卻要攻打齊國,這是不被上天保佑的,還請大王三思。”

    “也對,”嬴政點點頭,“齊君剛送還了朕的愛將,朕應該感謝齊君才是。”

    “是,”齊國使臣回答,“多謝大王開恩。”

    “大王,”蒙毅出來上奏,“燕國王室居心叵測,曾經派遣刺客來刺殺大王,還因為丞相張唐是秦國人,而處處為難他,臣以為當先伐燕國。”

    “說的好,”嬴政見燕國使者沒有吭聲,于是回答蒙毅,“燕國人好大的膽子,朕正想要給他們好看。”

    “大王,”藺階又出來跪下,“大王,愚臣之見,刺秦之事,乃是燕國太子丹自作主張,並非燕國王室共謀,太子丹已經伏誅,還望大王不要遷怒于燕王。”

    “大王,大王恕罪。”听到趙國的使者這樣說,燕國的使者趕忙出來跪下磕頭。

    “朕听說,讓燕王殺了燕丹,將頭獻給寡人,正是趙王的主意?”嬴政看著趙國的使者,“看來趙王在其他國家很有威望啊,竟然能讓一個父親下定決心殺掉自己的兒子。”

    “啟奏秦王,”藺階回答,“燕王喜之所以會殺掉自己的兒子,是因為秦國強大,害怕秦國會因此攻打燕國,並不是一切听從趙國的話行事,還請大王明察。”

    “大王,大王明察啊,”燕國使者繼續磕頭,“大王若是對燕國的所做所為不滿,臣願意以死謝罪,以祈求大王的饒恕,存我燕國的社稷,請秦王治罪吧。”

    “罷了,”嬴政說,“即使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燕國使者遠道而來,朕怎麼能殺了你呢?”

    “多謝秦王,”燕國使者磕頭,“秦王英明。”

    “大王,”李斯站了出來,嬴政笑了,終于要進入正題了。

    “大王,臣以為應當先伐楚國,”李斯跪拜道。

    “大王不可,”尉繚首先站了出來,“我軍新敗于楚國,士氣折損,況且楚國地形復雜,我秦國的部隊難以發揮實力;更兼此地水網密閉,還有舟船之師,秦人大多不習水戰,如此倉促與楚國開戰,恐怕不利。”

    “大王,”昌文君也站了出來,“楚國的政治雖然不如秦國清明,但是世族坐享其利已久,必然不肯拱手讓利于秦國,況且楚國在剩下的四國中最為強盛,與楚國交戰要消耗大量的國力,不如先滅弱國,再徐圖之。”

    “昌文君,說起來,當今的楚王,還是愛卿的兄長吧。”嬴政看著昌文君。

    “回大王,”昌文君說,“臣從小在秦國長大,從來沒有到過楚國,況且臣的母親已經還入了嬴氏宗族,臣從來都是秦人,臣的兄長也只有一人。臣之所言,都是為了秦國的利益,而非眷戀楚國。”

    “如此便好,”嬴政說,“李斯,你還要堅持嗎?”

    “回大王,”李斯堅定的回答,“臣依舊堅持,當先伐楚國。”

    “你且說說,這是為何?”嬴政問道。

    “大王,”李斯回答,“我軍新敗于楚國,二十萬人死于非命,家家皆舉喪事,城中的白布麻衣都售盡了。失去了家人的秦國將士都鉚足了勁,要向楚國復仇,所謂哀兵必勝,臣以為現在正是最佳適宜決戰的時機,是士氣最旺的時候。”

    “楚國的世族,雖然面臨秦國之時,能夠暫時的結成同盟,但是相互之間並不是鐵板一塊,各家的出力不同,損失也不同,看似同仇敵愾,其實有機可乘。”

    “楚國確實是現在剩下的國家中最為強盛的一個,因此也是最大的隱患,如果放任其不管,使得楚國尋覓到了良臣勇將,難保不會發生當年馬陵之戰的故事。因此,臣以為,應當先伐楚國,才能永絕後患。”

    “大王,”趙國的使者跪下,“大王,李大人說的有理。”

    “臣也以為李大人說的有道理,”齊國的使者跪下說,“當年先王正是仰賴孫子的計謀,而打贏了倍勝于齊軍的魏武卒,我听說孫子的後人正在楚國隱居,日後恐怕必成禍患,還請大王三思啊。”

    “還有這等事,”嬴政笑了,“等朕攻打下楚國,可要好好見見這位人物。”

    “大王,”老典客站了出來,“大王啊,我們剛和楚國簽訂了協議,墨跡未干,這就要同楚國開戰了嗎?”

    “朕在協議上從來沒有寫過要停戰,”嬴政說,“朕是看楚王偏居于壽春,有很多不便,因此將其舊都郢歸還楚國,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嗎?”

    “哎呀,”老典客無奈,行禮後回到了隊列之中。

    “大王,”隗狀出來勸諫,“大王啊,您看看,如今這朝堂之上,支持您攻打楚國的,都是外國的使者,而反對您的才是大秦的官吏,他們之所以支持您的決定,只不過是想要自己的國家免遭滅頂之禍,而非真心為我秦國著想,這樣的道理您怎麼能不明白呢?”

    “大王,”李斯回答,“李斯也支持先伐楚國,但李斯雖然是上蔡人,此身所有的一切都是大王給的,一切也都是為秦國著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你這哪里是為大王著想,”隗狀直接說,“李大人恐怕更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立下功勞吧。”

    “丞相怎麼能這樣說話呢?”嬴政對隗狀說。

    “是,大王恕罪。”隗狀低頭。

    “大王,”李斯回答,“丞相說的沒錯,臣之所言,有一部分確實也是為了能夠實現自己。但是,人性而好利,這難道有什麼過錯嗎?我大秦采取軍功授爵,來賞賜有功勞的人,這正是從實際情況出發,肯定了大家對于利的追求。

    “秦人之利,正是秦國之利,這種追求並非可恥之物,反而會推動國家的發展。丞相說的沒錯,李斯確實想能夠得到滅楚的功勞,因此臣會用盡全力來實現這件事情,等到成功以後,大王能夠得到楚國的土地和寶物,而臣也能得到應有的賞賜,如此兩全其美之事,難道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

    “好,”嬴政說,“李廷尉說的有理,若滅楚事成,你就是最大的功勞。”

    “是,”李斯行禮,“多謝大王。”

    “哼,”隗狀搖搖頭,“貪利而不知其辱,我大秦早晚敗在你等手里。”

    “咳咳,”嬴政沒有追究隗狀的失言,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李愛卿說的有道理,”嬴政說,“朕欲采取李愛卿的計策,先伐楚國,敢問有何人願為朕將兵啊?”

    “大王,”王翦出列,“只要大王願舍六十萬傾國之師,臣願為大王征伐楚國。”

    “大王,”王賁也出列,“罪臣損兵折將,有辱于大王,願自降三級,跟隨父親為大王征伐楚國,戴罪以立功。”

    “大王,”另一個不經常說話的人也出來了,嬴政看過去,發現是記史之官胡毋敬。

    “啟奏大王,”史官說,“商王舉七十萬牧野之師而抗周,然而軍隊一旦倒戈,毀滅的是商之社稷,況且我秦國北有匈奴,西有羌氐,軍隊空國而出,恐怕對國家不利。”

    “將軍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嬴政問王翦。

    “大王,”王翦回答,“楚國看似地形復雜,然而面積廣大,各種地形都有,只要提前派出細作,總能探知可以展開軍隊之處。

    “楚國的權利是分散的,各家各族藏私兵者眾,幾乎每個地方都有相當的武裝力量,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需要分兵多路的情況,非六十萬人,無法應對楚國復雜的兵形,難以一戰滅國。”

    “王將軍說的有理,”嬴政其實並不安心,但是此時為了獲得大臣們的支持,需要這樣一個可行的方案。

    “大王,”蒙恬出來回報,“大王不必憂慮,匈奴人大多是在秋天來犯境,而現在還沒有到夏天,西部則有李信帶兵駐守以防羌氐,況且還有精銳的中尉之師留在大王身邊,若有什麼變化,臣等願拼死守衛大王。”

    “好,”嬴政笑了,“那就有勞蒙將軍了。”

    “承蒙大王厚恩,臣萬死不辭。”蒙恬回答。

    “大王!”馮去疾也站了出來,想要說些什麼。

    “好了,”嬴政揮揮手,“朕意已決,就依李斯的建議。”

    “是,”馮去疾無奈行禮,回到了隊伍里。

    “王翦,”嬴政點名。

    “臣在,”王翦再次出列。

    “朕令你為主帥,舉國之師供你差遣,即刻開始點軍,攻打楚國!”嬴政說。

    “是,”王翦領命,“臣,遵旨!”

    喜歡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請大家收藏︰()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第54章 謀定伐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第54章 謀定伐楚並對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