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難題非內燃機本身,有您賜予的機床及橡膠密封材料,制造不難,難在鋼材品質與石油提煉。”他續道,“內燃機對鋼材與石油純度均有嚴苛要求,現有實驗材料尚未達標。”
朱松听後,沉吟道“內燃機與石油提煉的質量務必同步提升。”
“一年時光尚短,本王耐心等待。
內燃機一成,院士之位虛位以待!”朱松許下承諾。
進度至此,朱松已甚感欣慰。
“院士?”劉耀祖面露訝異。
“正是,研究院院士,本王將請父皇賜其品階,至少等同三品官員待遇。”朱松笑言,“有名無實,何足掛齒?”
“三品官?”劉耀祖瞠目結舌。
工匠歷來被體制邊緣化,縱有通天之能,亦難逃卑微宿命。
如工部工匠,辛勞無比,卻常被官吏剝削。
封工匠為官,前所未聞!
“千真萬確,本王言出必行!”朱松正色道,“不止你,研究院內凡能促進大明工業與科技發展者,皆有機會獲封品級與相應福利。
只要你們勤勉,未來皆可入仕!”
此言一出,顛覆封建常規。
然,唯有予工匠以希望,方能驅動工業與科技之輪滾滾向前。
朱松決心給予工匠,尤其是研究員們最優渥的待遇,讓他們懷抱光大門楣的憧憬,從而更積極地投身于研究與創新之中。
自隨朱元璋穿越至六百多年後的現代世界,朱松愈發堅信,朱元璋亦能明了,這些研究者的功績與重要性,絲毫不遜于戰場上英勇奮戰的將士,甚至更為卓越。
“殿下請寬心,我誓必在一年之內造出內燃機呈上!”劉耀祖滿面振奮,語氣堅定地向朱松保證。
勉勵過劉耀祖後,朱松轉而探訪隔壁負責研發的小組。
得益于燧發槍的研發經驗,加之鋼鐵鍛造技術日新月異,的研發亦取得了顯著進展。
“殿下請看,此乃初代漢中造成品。”研究員展示著成品,介紹道,“目前槍管鋼材硬度尚顯不足,影響使用壽命。
關鍵在于鋼材能否耐高溫,確保膛線不因高溫而磨損,從而延長使用壽命。”
從外觀觀之,此槍身與後世著名的阿卡47如出一轍。
如研究員所言,關鍵瓶頸在于制身的鋼材尚未達標。
然此難題終將攻克!
朱松試射後,詢問其測試數據“此槍能穩定發射多少發?”
“至多千發,膛線便會出現問題。”研究員略顯無奈,“遠未達到殿下設定的五千發合格標準。”
後世的使用壽命,普遍在一萬至一萬五千發之間。
朱松所定五千發合格線,已算寬松。
顯然,當前煉鋼技術仍需精進。
無論是內燃機還是,對鋼材的要求均極為嚴苛。
至于迫擊炮、滑膛炮等大型武器,因其體積龐大,此類問題尚不顯著。
對于如這般精細武器,鋼材要求更為嚴苛!
“其有效射程幾何?”朱松問道。
“現有射程可達三百米,極限約五百米,但三百米後精準度大減!”研究員答道,“最佳射程在一百至兩百米間。”
“精度與射程尚有提升空間!”朱松道,“需加速進程,年前我將再訪煉鋼廠催促。
望東征前,首批合格能制成!”
漢中造船廠以現有速度,半年內造十幾艘蒸汽機船,組兩三萬人艦隊,輕而易舉。
東征,至多半年可期!
東瀛,不僅是朱元璋之志,朱松亦早欲征之!
內燃機研發成功後,朱松將著手螺旋槳飛機研究。
航母、艦載機,對他而言,僅是時間早晚。
“殿下,晉王朱�已至漢中府!”耿青輕聲告知朱松。
“今日臘月二十六矣?”朱松問。
“想來近日,其余藩王亦將陸續至!”
“走,先迎晉王!”
對朱�,朱松頗為敬重。
朱�至,朱松自當出面招待。
返漢王府,見朱元璋與朱�已院中品茶。
“三哥安好!”兄弟相擁。
“老九,此行漢中,大開眼界!”朱�激動道,“听聞西北之美,漢中之盛,若非親見,難以置信!”
他對朱松敬佩至極,難以理解朱松如何在短短數年間將西北發展至此。
“將來三哥的太原府定能媲美漢中!”
“三哥,太原的兵工廠已運作起來了嗎?”朱松笑問。
“正在籌備,年後即可正式開工,就等你派人過去了。”朱�滿懷期待。
不僅是技術人員,關鍵是朱松那里的設備!
沒有朱松的機床和發電機,制造燧發槍根本無從談起。
“三哥放心,你回太原時,我就安排他們同行。”朱松爽快答應。
燧發槍對他而言已過時,漢中軍即將裝備的新武器將遠超燧發槍。
裝備領先,方能確保漢中軍的絕對戰力。
核心技術仍掌握在朱松手中,他人難以觸及。
朱�是首個,或許也是唯一獲此殊榮者。
近日,眾藩王陸續抵達漢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多數藩王先至西安,再乘火車來漢中,首次見識火車,震驚不已。
尤其是燕王朱棣,在蒸汽火車上,內心充滿震驚與無力。
他不解,為何朱松能造出此等奇物。
抵達漢中後,眼前的景象再次令他們震驚。
朱元璋的眼光見識,早已今非昔比。
漢中城外,朱棣與寧王朱權滿目震撼。
兩人結伴至西北,初到西安,朱權已被其繁華吸引。
西安府雖不及漢中,但相較于大明他處,無疑是樂土一方。
朱權沿途頻贊老九朱松之功,對朱棣而言,無疑是種煎熬。
此番隨朱棣至漢中者,尚有其三子。
長子朱高熾將赴封地,次子朱高煦與三子朱高燧則擬春後入學皇衛學院,此行可謂提前探路。
燕王妃徐妙雲亦同行。
身為朱棣之賢妻,徐妙雲才智出眾,與妹徐妙錦皆為女中豪杰,性格、學識、智慧皆堪為後。
然誰能母儀天下,終需視其夫婿之成就。
抵漢中前,徐妙雲心存比較之意。
聞漢中之美,未親眼見。
今親眼目睹,始悟朱棣為何涉漢王朱松之事便失方寸。
漢中府之景象、手段,朱棣望塵莫及。
“四哥,九哥他們到了!”此時,朱權望見一輛華麗馬車與一小隊漢中軍迎面而來,面露喜色。
朱松果至,且攜徐妙錦同行。
無論他與朱棣關系如何,徐妙錦與徐妙雲畢竟是親姐妹。
徐妙雲至漢中,徐妙錦自當親迎于城外。
“四哥、十七弟,別來無恙!旅途勞頓!”朱松未下馬車,便笑向朱棣、朱權招呼。
“九哥,臣弟甚是想你!”朱權激動迎上。
朱棣默然。
北征歸來未久,分別尚不足兩月,此等肉麻之語,實屬罕見。
朱松對小迷弟之舉,亦感哭笑不得。
另一邊,徐妙錦與徐妙雲姐妹久別重逢,親昵地手挽手交談。
相較于她們,朱松與朱棣之間的氛圍則顯得微妙。
兩人對視間,隱隱透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氛圍。
“佷兒拜見九皇叔!”
察覺到氣氛的微妙,朱高熾連忙上前行禮。
朱高煦和朱高燧雖不情願,卻也只能隨著朱高熾,稱呼朱松為皇叔。
禮數不可廢。
父輩之事,豈容他們小輩置喙。
“一段時日未見,你這身形又壯碩了不少啊。”
朱松望著明顯發福的朱高熾,忍不住打趣道。
記得上次與朱元璋路過北平府時,朱高熾就已顯得過于肥胖,沒想到數月未見,竟又胖了一圈。
“身形?”
朱高熾聞言一愣。
“無礙。
到了漢中,就如同到了自己家。”
朱松話鋒一轉,笑道,“九皇叔已備好別院,稍後先去拜見皇爺爺。”
此時,朱權問道“九哥,父皇可在你府中?”
“說不定呢,父皇近來愛四處游歷,這時辰誰也說不準他在何處享樂。”
朱松笑著回答。
朱元璋近日頗為悠閑,臨近年關,朝中事務多由他和朱標處理。
“看來父皇確實清閑,反倒是九弟更加忙碌了。”
一旁的朱棣聞言,眉頭微皺。
“為子者,自當為父皇分憂。”
“父皇年邁,怎能讓他過于操勞?況且我也不算忙碌,前有太子大哥擔綱重任呢。”
朱松听出了朱棣的言外之意,淡然回應。
朱棣心中暗想,自己也是朱元璋之子,也想替父分憂,怎奈沒有機會。
哥、九哥,咱們還是趕緊進城吧。
朱權此刻對兩位兄長催促道。
他對漢中府的好奇並非虛假,一直渴望親眼目睹朱松治理下的景象,如今近在咫尺,心中滿是急切。
“你已成年,怎麼還如此急躁?”
“漢中又不會跑掉。”
“你若真想來,日後有的是機會。”
朱松听後,便引領眾人進城。
他在王府附近準備了一個大院,專為接待遠道而來的藩王,與王府相距不過百步。
“旁邊便是你的漢王府吧?父皇在嗎?”
安頓下來後,朱棣直接詢問朱松。
他渴望再見朱元璋一面。
耿青在朱松耳邊低語幾句,朱松點頭後對朱棣笑道“父皇與三哥他們先去大戲院看戲了。”
“四哥和十七弟遠道而來,請先休息,待父皇晚上歸來,我們再一同前往王府晚宴,一家團聚。”
朱棣听後沒有多言,直接進入安排的房間休息。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