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精心籌謀的北征機會,竟為他人作嫁衣裳,即便是親父,亦令他難以接受,氣得臉色漲紅,卻無可奈何。
“陛下要御駕親征!”姚廣孝聞訊,神色古怪。
收復西域時,朱元璋已親征,如今打漠北亦是如此?
老爺子似對親征上癮。
加之漢王、晉王、寧王三位藩王同行,功勞豈非要由他們四人與朱元璋共分?
朱棣已怒不可遏,姚廣孝亦是氣極。
他辛苦謀劃的機會,竟為他人所得。
瓦剌與韃靼均非單一部落,而是由眾多小部落匯聚成的強大勢力。
韃靼主要以某部落為核心,自視為黃金家族的正統傳承。
瓦剌則由該核心部落之外的其他部族構成,同樣聲稱擁有黃金家族的血脈。
這些小部落常在瓦剌與韃靼間搖擺不定,歸附之事變幻莫測,今日或許依附瓦剌,明日就可能轉投韃靼,此現象在漠北部落中極為常見。
這反映出漠北遠非鐵板一塊,內部沖突顯著。
阿甦特部的阿魯台與朱棣多有交往,此次在姚廣孝的游說下,同意配合演出,以換取糧草和兵器,阿魯台爽快答應。
但阿魯台剛對大同周邊發起攻擊,瓦剌部便為之震動,眾人皆認為阿魯台瘋了。
畢竟大明漢滅東察合台,西域已歸順大明,阿魯台此刻挑釁大明,無疑是瘋狂之舉。
幸運的是,阿魯台僅在大同周邊掠奪一番後便迅速撤回大漠,未造成重大後果。
就連瓦剌內部也有諸多部族對阿魯台的魯莽行為表示不滿。
阿魯台對此毫不在意。
隨即,眾多瓦剌與韃靼部落的首領聚集起來,找到剛從大同返回的阿魯台,紛紛表達不滿,指責他不要因一己之私連累整個漠北。
面對指責,阿魯台不屑地冷笑道︰“想我蒙古鐵騎昔日之威,今竟被一漢王嚇破膽!大明藩王不過爾爾,就連燕王朱棣也需暗中與我們合作。
掠奪大同乃阿甦特部所為,有膽量就讓明軍直接來找我阿魯台,無需你們插手!”
前來抱怨的多為瓦剌與韃靼中的中小部落首領,真正的大部族礙于顏面,不願承認畏懼大明,仍在觀望。
中小部族首領面對阿魯台的強硬,只能無奈暫時撤退。
然而阿魯台未曾料到,此次他已被朱棣算計,不久的將來,漢中軍將首先對他們動手。
阿甦特部現今活動于張家口以北區域,昔日藍玉北伐時,其勢力範圍還擴展至捕魚兒海附近。
正因如此,阿魯台如今有恃無恐。
他自信即便不敵明軍,也能逃往漠北深處避難,待明軍撤離後再返回。
……
自決定征討漠北起,朱松一直忙碌不已。
相比之下,朱元璋在漢中府的日子清閑如退休。
但為了在大明皇帝中提升排名,他仍需拿下漠北。
這樣的悠閑日子即將結束。
不過,攻克漠北後,朱元璋仍能返回漢中府,繼續他的閑散皇帝生涯。
眼下局勢,朱標監國,朱松開疆拓土,而他這位名義上的皇帝最為悠閑。
朱松已開始大量向北平輸送糧草輜重。
對朱松而言,糧食已不成問題,不打仗時,他甚至不知如何處理多余的糧食。
大明糧價因產量提升而進一步下跌。
此刻的大明糧食充裕,甚至有過剩的趨勢。
朱松推廣的高產作物使得大明年糧食產量較往年增數倍乃至十倍。
如此巨變,超乎眾人想象。
糧食短期內激增,人口增長卻未跟上。
畢竟此時大明總人口不過數千萬,遠未破億,多余的糧食自然供過于求。
畢竟漢人多為農耕為生,十人中八為農夫。
好在各地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工業與服務業的蓬勃發展,為眾多農民提供了新的生計。
進入工廠務工,或投身商海,皆成為可能。
大明正逐步從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轉型。
朱松迎娶陳優姿,並獲得禮部陳迪的支持,雖看似關鍵,但他本人並不十分重視。
朱松堅信,民眾心中有桿秤,他的政策與儒家學說誰更能造福百姓,他們自有明斷。
因此,他從未將儒家學者放在心上。
如今,朱標在應天府主持大局,遵循朱松的規劃發展,百姓們已初見甜頭。
盡管儒家學者常以傳統規矩為由提出反對,但支持者眾多。
因為朱松的政策惠及大多數人,僅儒家學者受到較大沖擊。
若此態勢持續,儒家在大明的地位將日漸衰微。
朱松從根本上便能輕易擊敗儒家,無需他法。
不久,朱元璋將親征漠北的消息傳回應天府。
朱標在朝堂宣布後,滿朝震驚。
儒臣們再次高呼“國之大,好戰必亡”,紛紛反對。
他們認為,漠北侵犯並非首次,年年皆有,且此次損失不大,無需興師動眾,派使者警告即可,更不必勞煩皇帝親征。
當然,反對聲中也有支持的聲音。
戶部、吏部和禮部三位尚書表態支持朱元璋北征。
藍玉等淮西勛貴因未被帶上北征而焦急,他們正忙于籌備皇衛學院的春季招生,無法脫身,只能眼巴巴看著北方。
朱元璋御駕親征漠北的消息迅速自應天府傳開,並迅速向漠北傳播。
然而,出發地並非應天府,而是西北漢中府。
在漢中府,朱元璋與朱松父子正商討行軍計劃,耿青、秦武和周通亦在場。
原計劃是直赴太原府與晉王朱�會合,再與北平燕王和大寧寧王集結,預計聯軍達十數萬,足夠強大。
漢中軍戰斗力超群,三萬漢中軍可匹敵二三十萬正規軍,尤其是火器,對任何軍隊都是重創。
朱元璋問朱松︰“漠北已知我們將出征,與大寧軍會合後,首戰目標是誰?”
朱松指向大興安嶺西北區域︰“阿甦特部在張家口以北,大軍出關首當其沖。
我們以大同府之事為由出兵,首戰應拿下阿甦特部。”
耿青追問︰“若阿甦特部見勢不妙逃跑呢?”
“他們跑了豈不正好?”
“若非他們逃跑,我們怎能深入漠北?”
“阿魯台若願率部族與我們決一死戰,我倒真會敬佩他是個勇士!”
朱松輕蔑一笑,不以為然。
“言之有理!就盼他們逃跑!”
“他們在漠北四處逃竄,我們才有正當理由深入!”
“此番打下的土地,絕不會再還給這幫家伙!”
朱元璋聞言點頭贊同。
他的目標不僅是擊敗漠北,更要徹底佔領此地,使之成為大明疆土!
“暫且按此計劃準備。”
“大軍三日後啟程,先赴太原府與晉王軍隊會合!”
朱松正色對耿青三人吩咐。
“遵命!”
三人齊聲應答,隨即退去。
“出征前事務是否已安排妥當?”
“漠北與西域不同,或許要在那里逗留一陣。
我們不在漢中期間,那邊切不可生亂!”
朱元璋面色凝重地叮囑朱松。
“父皇放心,兒臣早已安排妥當,絕無問題!”
朱松自信地笑道。
“如此甚好,你辦事我向來放心!”
“平定漠北後,回來便遷都,先將朝廷遷至西安府!”
朱元璋滿意點頭。
“父皇,你現今有多少國運值?”
朱松突然好奇地問。
“我看看……大約七千,怎麼突然問起這個?”
朱元璋看了一眼國運值,有些驚訝。
“兒臣只是提醒父皇,此次漠北之行,國運值還需慎用!”
朱松苦笑提醒。
上次收復西域,朱元璋消耗萬余國運值推演戰場,在朱松看來,其實並無必要!
“吾已知,屆時視情形而定!推演之事仍需為之,至少可減將士無謂之傷亡!”
朱元璋緩緩頷首道。
“時辰不早,父皇宜早歇,兒臣告退!”
朱松與朱元璋別後,徑直奔向徐妙錦居所。
北征在即,他尚有事需囑咐徐妙錦。
朱元璋則專注審視國運系統。
朱松之提醒,令其深覺有理。
辛苦積攢之國運值,豈可輕率揮霍!
正凝視著僅有的七千點國運值時,國運系統之聲突兀響起︰“叮,系統首次升級通道已開,宿主是否願耗3000國運值以升級?”
何物?
國運系統竟欲升級?
“一次升級需3000國運值,是否過多?”
朱元璋心疼不已。
“3000點國運值升級系統,宿主實乃獲利!此價無虧無詐,超值無疑!”
國運系統之聲再響。
朱元璋心中暗罵︰你這鬼系統,狡猾至極,終日覬覦我國運值!
西域之時,若非你極力慫恿,吾怎會幾乎耗盡國運值?
然系統升級勢在必行,他自覺舊系統在老九系統前黯然失色,效用甚微!
升級後,效用定有所提升吧?
“罷了,3000國運值便3000國運值,吾予你!”
朱元璋咬牙,終忍痛耗去3000點國運值。
“扣除宿主3000點國運值,系統升級中……”
“國運系統升級完畢,開啟時空之門功能!”
不久,國運系統首次升級告成。
聞听國運系統開啟時空之門功能,朱元璋愕然立定。
“系統,此時空之門有何用?”
朱元璋心中思緒萬千,迫不及待地詢問國運系統。
“此時空之門能讓朕穿越時空?每次開啟需耗費一萬點國運值?”
國運系統迅速為朱元璋闡明了時空之門的用法。
得知一次穿越竟要一萬點國運值,朱元璋不禁大呼不值!
他目前僅剩四千國運值,連開啟一次都不夠。
況且他正忙于北征,即便有足夠國運值,也得等征服漠北後再考慮此事。
“穿越時空,是否意味著朕能親身進入其他時空,而非如夢境推演般僅能旁觀?”
朱元璋略帶疑慮地問道。
“宿主放心,夢境推演僅限于夢中,你只能旁觀。
而穿越時空則是讓你真實存在于那個時空,系統還會為你安排一個合理的身份。”
國運系統耐心解釋。
此言一出,朱元璋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這竟是真的能穿越!
“那穿越後,朕能否隨時返回?”
朱元璋急忙追問。
“每次穿越,只能在異時空停留一月,之後系統會自動將你傳送回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