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

第511章 戰爭開啟,傷亡難免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坦然笑微 本章︰第511章 戰爭開啟,傷亡難免

    “此物確實妙極!”

    “但據九弟所言,其制作頗為精細,齒輪之價不菲,成本頗重。”

    “若尋常百姓亦能購置,那便更佳。”

    朱標亦有所感,然目前多家共購一台輪流使用,亦算物盡其能,畢竟一年難用兩次。

    分攤至各家,反成節約。

    朱元璋離京,朝中局勢或將生變?

    未曾經歷他人之苦,莫輕易勸善。

    朱元璋,大明開國之君,歷經苦難,深知百姓艱辛。

    昔日常微服私訪,深入民間,察民情,問疾苦,甚至親身體驗。

    至漢中府,發現此地較之大明他處,即便是應天府,亦是優越許多。

    百姓皆感念漢王朱松之恩,生活日益充滿希望。

    朱元璋漸習慣于漢中府之自在生活,隨心所欲,無拘無束。

    朝中事務,六部已分擔大半,送至他面前者寥寥。

    此情此景,短期內或無憂,然時日一長,朝中難免生變。

    朱元璋與朱標皆不在京師,初時百官或因敬畏而不敢妄動,但日久天長,難保無人耐不住寂寞,鋌而走險,于危險邊緣徘徊。

    儒家自漢興盛,獨尊儒術,士人儒家思想隨之興起。

    直至元朝,儒家淪為下九流之第八,僅高于乞丐一層,甚至不及賤籍。

    儒家在大明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這得益于其在精神領域的絕對主導地位。

    自朱元璋起,經永樂、洪熙至仁宣,儒家在朝廷中的影響力,特別是精神層面的控制力,持續攀升至頂峰。

    大明戰神朱祁鎮更是將儒家推向了這一巔峰。

    他的親征幾乎耗盡了朝中僅存的勛貴武將,導致後世儒家勢力獨大,武將集團衰落,不得不依賴宦官來平衡文官力量。

    即便如此,朝廷的軍政大權仍幾乎落入儒家文官之手,直至明末東林黨興起。

    儒家在大明王朝的興衰歷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意識形態的滲透與顛覆,對一個王朝而言可能是毀滅性的。

    朝中眾多儒家背景的文官,使得有人敢于以儒家禮制、規矩及傳統觀念與朱元璋這位皇帝抗辯。

    朱元璋扶持漢王朱松的舉措,深深觸動了儒家文官的敏感神經。

    加之朱元璋與朱標長期不在京城,部分儒家官員難免心生異念。

    姚廣孝作為智者,雖為和尚,卻精通儒釋道,對儒家文官的心思了如指掌。

    北平府的暗探以各種方式接觸這些文官,使他們逐漸傾向北平府的那位。

    朱元璋召回張至應天府,不僅是為了主持戶部事務、配合朱松改革,更重要的是為了穩定局勢,讓所有人保持收斂,並暗中監視文官動態。

    當然,僅憑張一人之力難以勝任,因此大批錦衣衛隨同返回。

    但不會公然透露,錦衣衛皆潛行于暗處,悄然重返應天府。

    朱元璋估摸著自己離京已超三月,朝中定有人沉不住氣,露出破綻。

    張歸京前,特意將近期整理的賬目直呈朱元璋。

    此乃漢中府月度財政的詳盡數據。

    朱松現多將此類事務交由張處理。

    他信任張,至少目前如此。

    即便張另有心思,對朱松而言亦無關緊要。

    “此份乃漢中百姓調研數據。”

    “陛下,臣對漢王敬仰之至。

    他所推行的民意調查及百姓可支配收入統計,極為必要!”

    “數據直觀反映百姓生活現狀。”

    “漢王謂之,即百姓幸福指數。”

    張匯報漢中財政時,對朱元璋贊譽有加。

    “幸福指數?此概念新奇。”

    “看來西北百姓,較之大明其他地區,更為幸福。”

    “不知此調查若行于應天府,又將得出何種數據?”

    朱元璋審視數據,心生感慨。

    若非知曉老九有系統相助,他這位恐要自我懷疑了。

    父不如子,豈不慚愧!

    “咦?百姓月收入中,房貸支出竟佔兩成左右?”

    朱元璋忽覺一異象。

    此現象大明他處絕無,因除西北外,大明不知房貸為何物。

    “確然,漢中府人均收入,已近一兩銀子。”

    “以五口之家為例,兩成人工作,月入至少五六兩。”

    “尋常百姓房貸,每月約一兩,但余八成,即至少三四兩用于生活。”

    “此余額,已非應天府百姓所能及。”

    張苦笑說明。

    若于應天府同調,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僅漢中府半數,此已樂觀,實則更低。

    應天府薪資,遠不及漢中,月余一兩已屬難得。

    一戶月入二兩,已是佳績。

    “似有道理。”

    朱元璋點頭贊同,卻未知收租之樂。

    西北房貸回收,已成天文數字。

    “漢中房價是否偏高?較應天府尤甚。”

    “此地四室二廳新宅,應天府僅可換小宅。”

    朱元璋留意到漢中房價。

    “此乃相對,漢中百姓收入本高。”

    “漢王有言,此乃市場必然。”

    “百姓增收,亦需合理消費,經濟方能繁榮,良性循環,相輔相成。”

    張解釋。

    “你倒學會替老九說話了?”

    朱松笑看張。

    選張無誤,此人適助老九。

    張與朱元璋匯報畢,整裝返應天府。

    朱松則開始忙碌。

    朱松計劃在八月初一舉辦一場盛大的慶典,並打算將此慶典作為傳統,年年舉辦。

    他還將八月初一定為了漢中軍的建軍節。

    這一天,朱元璋正沉浸在朱松贈送的教材中,朱松突然到訪。

    “父皇,三日之後便是八月初一,漢中即將慶祝建軍節,屆時會有盛大慶典。

    兒臣希望父皇能親臨現場,檢閱軍隊。”

    朱松直接向朱元璋說明了慶典之事。

    “建軍節?慶典?”

    “有這個必要嗎?”

    朱元璋一時還未反應過來。

    “當然有必要!慶典是對軍隊武裝力量的一次檢閱,能彰顯軍威,振奮士氣,鼓舞人心!”

    “更重要的是,能讓大明百姓更深入地了解我們大明朝的軍隊,是一支歷經百戰的雄師!”

    朱松一臉認真地解釋。

    舉辦慶典,無論對軍隊還是百姓,都是益事。

    听完朱松的解釋,朱元璋點了點頭。

    “你說得對,大明百姓確實需要更了解我們的軍隊,這樣的慶典也能拉近百姓與軍隊的距離。”

    朱元璋緩緩說道,腦海中浮現出朝廷軍隊中的不良現象,以及軍隊與百姓之間的緊張氛圍。

    如果能通過這場慶典,真正拉近百姓與軍隊的距離,那確實是一件好事。

    “不僅要讓百姓看到,還要讓那些在漢中經商的外邦人瞧瞧!”

    “這可是彰顯國威的最好方式!”

    朱松笑著補充。

    “嗯,有道理!”

    “你的想法很好,就這麼定了,這場慶典,我定會親自出席!”

    朱元璋當即決定。

    “那兒臣就先謝過父皇了!”

    朱松深知朱元璋不會拒絕。

    “能跟我說說,你這慶典具體打算怎麼舉辦嗎?”

    朱元璋話鋒一轉,詢問起來。

    “兒臣特為籌備七千漢中精兵,屆時將以五百人為一陣,依次自漢王府前的長寧街通過。”

    “每陣皆將配備漢中軍各式兵器,含重騎、輕騎、遁甲士、弓騎等,更有兒臣新改良之滑膛武器!”

    朱松向朱元璋簡述了隊列部署。

    長寧街,為漢中府最廣之街,位于漢王府前,極為適合展示之用。

    只需于王府外築觀禮台,並安排各陣順序及通過時辰,即可確保展示順利進行。

    “滑膛武器?”

    朱元璋聞此,面露好奇。

    對朱松所研武器,朱元璋向來極為關注。

    “正是,兒臣已命人制出兩千把滑膛武器,現已裝備于漢中軍中,父皇于展示之日即可目睹,若有興趣,亦可試射!”

    朱松笑答。

    “好!展示過後,朕亦欲親自體驗你這新式武器!”

    朱元璋欣然應允。

    “老九,而今已近八月,十月即入冬,你究竟何時西征?”

    朱元璋忽又念及西域戰事,徑直發問。

    “回父皇,至多三月內,兒臣必發兵西域,且冬日或更利漢中軍遠征。”

    “漢中軍不懼嚴寒,裝備之優,西域諸國難及!”

    朱松信心滿滿。

    “三月內?朕拭目以待!”

    朱元璋緩緩點頭,此次老九終給了個明確時限,不必再空等。

    “父皇放心,漢中軍必不負所望!”

    “此外,兒臣亦需候在外趕尸道士歸來,多遣隨軍西征!”

    朱松又提趕尸道士之事。

    戰爭開啟,傷亡難免。

    漢中軍雖精銳,亦難保不死不傷,此番目標乃東察合台汗國,非哈密國可比。

    東察合台實力雖弱,但二三十萬兵馬之眾,人數上的優勢亦不可輕視。

    朱松所能為,乃為三萬漢中軍配備最佳裝備與充足補給,使將士們能迅速平定東察合台,力求減少傷亡。

    “趕尸道士?”朱元璋聞朱松提及,即刻問道,“老九,你所學之道術,果真如此神奇?非疑你言,實乃好奇,此等道術,你從何學得?”

    此問,朱元璋久欲問之,卻未曾得機。

    他深知趕尸道士之神妙,亦知朱松修仙之事。

    修道之說,實則貶低了朱松。

    但朱元璋亦不能直接問朱松是否修仙。

    朱松略感詫異,答道︰“或許兒臣于修道確有天賦。

    道術神奇,非人人可學。

    信則有,不信則無。”

    他曾聞朱元璋欲立道教為國教,頗為震驚,未料老爺子對道門之事亦感興趣。

    然修道之事,難以向老爺子解釋清楚,畢竟其道術多依賴于八奇技系統傳承。

    見朱松不欲多言,朱元璋略有失望,卻也不再追問。

    “你言將士們正排練檢閱?”朱元璋問,“吾此刻有空,不妨一同前去觀之?”

    朱元璋此刻主動轉換了議題,對朱松言道︰

    “父皇既有此雅興,兒臣自當相陪!”

    朱松未加思索,笑著應允。

    144︰朱松道︰軍人之天職,乃服從命令!

    漢中府居住多時,朱元璋尚未踏入漢中軍軍營半步。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511章 戰爭開啟,傷亡難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511章 戰爭開啟,傷亡難免並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