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以當前速度前往漢中府,至少需半個月。”
蔣 回應朱元璋的詢問。
普通馬車商隊亦靠馬力行進,至漢中亦大抵半月余。
若財力雄厚,馬匹疲憊乃至亡故便即時更換,自然能省時不少。
此外,未計天氣變數,如遇暴雨阻礙行程,或滯留數日。
然水泥路上,大雨中行進亦非不可,只是若非急事,鮮有人為之。
相較以往商隊運物至西北,動輒逾月,此時速已算神速。
豈是朱元璋無財力多備馬匹?身為,一聲令下,臣下自當竭力辦到。
但無需如此,馬匹于大明仍屬稀缺,朱元璋更不會為省時而大肆損耗。
不過多幾日行程罷了,且沿途水泥路上,還可觀賞大明大好河山,亦是佳事。
慢行之下,景致更為清晰。
“嗯,半月亦速,便依此速前行。”
“但需嚴查地方官擅動民力迎駕之事,一旦發現,嚴懲不貸!”
朱元璋點頭滿意,仍不放心地囑咐。
“臣遵旨!”
蔣 連忙應命。
消息既已傳出,沿途若有地方官不識趣,就別怪錦衣衛刀利。
當然,錦衣衛之名一出,地方官或已嚇得腿軟,想來無人敢違抗聖命。
朱元璋一行行進頗為順利,暫無煩心事困擾。
不久,朱元璋與朱標被沿途景象深深吸引,倍感此行值得。
關鍵在于,朱元璋在水泥路上目睹了眾多商隊與行進的讀書人。
大明因黃冊制度,百姓難離戶籍地,但商人與讀書人卻易得路引,遠行無阻。
“大明路上怎有如此多商隊與讀書人?”朱元璋詫異,召蔣 至座駕旁詳詢。
蔣 回稟︰“非大明商隊、讀書人太多,實為水泥路便捷,無論騎馬步行,皆願選寬敞大道。
且對步行讀書人免費,只須不佔行車道即可,自然人多。”
朱元璋聞言頓悟,水泥路匯聚了外出商隊與人流。
有平坦大道可行,誰願走崎嶇土路山路?
“路邊何以有擺攤者?”朱元璋又發現一奇景。
水泥路旁村落城鎮附近,多見百姓擺攤叫賣,尤以食物酒水為多。
“此乃附近村民或城鎮居民,見水泥路人車眾多,便趁機做起小生意。”蔣 續道,“攤位亦收費,公路巡查隊每月固定收取,計入道路收益,部分上繳國庫。”
蔣 笑著說明情況。
“這是老九的主意?”
朱元璋听後,眼中閃過一絲光亮!
“對,正是漢王殿下定的規矩!”
“服務區相距甚遠,步行不便,漢王殿下認為百姓沿途做些小生意無可厚非,只要繳納攤位費和稅款即可。”
蔣 點頭說道。
“父皇,老九所言極是,致富先修路啊!”
“單是這條水泥路,人流如此之大,就能帶動周邊多少百姓的生計?”
朱標也在一旁感慨。
“嗯,這主意挺好!百姓做點小本生意養家糊口不易,看他們這樣,生意應該不錯!”
“那些讀書、經商的,也都不缺錢!”
朱元璋笑著點頭,滿臉欣慰。
若非走出應天府,他哪能親眼見到這番景象!
這老九,總能給他帶來驚喜!
朱元璋預感,越往西北,新面貌會越多,心中充滿期待!
在漢中府,朱松近日一直關注著王衛學院。
這不僅僅因為朱元璋和朱標即將到來,王衛學院對他本就至關重要,教育始終被他放在首位!
學院初創,細節尚不完善,朱松需暗中觀察,及時改進和補充。
發現問題,立即糾正;發現遺漏,立即補充!
除了高強度訓練,朱松還注重勞逸結合,規定每七天為一周期,六天學習訓練,一天休息。
休息日,學員可在學院內自由活動,每月還能申請一次外出機會。
此外,朱松還邀請戲班來表演,並在學院內設置眾多娛樂設施!
朱松在系統商城選購了足球與籃球,並設計規則以促進學員分隊競技。
此類體育活動增強了學員間的協作,對提升團隊精神大有裨益。
每年歲末,學院會組織隊伍間的競賽,優勝者可得王衛學院的嘉獎。
朱松深知,若一味施以嚴苛訓練,學員心理恐將受損,漸失情感,淪為無感之機器。
他旨在培育軍事精英,非機械執行者,故寓教于樂亦不可或缺。
適逢王衛學院休憩之日,朱松親臨視察。
往日喧囂的訓練場此刻寧靜,口號與嘶吼不再,揮汗奔跑的身影亦消失無蹤。
學員或聚于戲台觀戲,或對弈消遣,更有不少在球場展示雖顯生疏卻饒有趣味的球技。
此景令朱松心生悅意,認為引入足球與籃球實為明智之舉。
足球歷史悠久,古稱蹴鞠,曾是富貴人家的消遣,非平民所能觸及。
朱松設想,未來或可將此二球類運動推廣至民間,惠及大眾。
以往制球不易,但今後橡膠原料充足,購得專業機械,量產無憂。
耿青忽提議︰“殿下,足球與籃球是否也能引入軍中?”
朱松笑答︰“哦?你也想一試身手了嗎?”
“說實話,無論是足球還是籃球,我和秦武他們都嘗試過,真的很有趣,還能增進團隊間的合作與凝聚力。”
“若在軍中推廣這些運動,效果應該也不錯吧?”
“大人放心,我自有分寸,每排一個時辰讓他們運動放松,挺好的!”耿青連忙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我就知道你們會感興趣!”
“其實我早就想推廣這兩項運動了。
只是籃球和足球需要專業工廠生產,目前我手頭就這麼幾個,先給孩子們用著。”
“等橡膠廠生產出來,不僅要推廣到全軍,還要普及到民間!”朱松點頭笑道。
“真的嗎?太好了!就是不知道何時能大量生產?”耿青滿臉期待。
“別急,不會太久,橡膠廠已經在準備了!”朱松拍了拍耿青的肩,隨後帶他離開了王衛學院。
大明洪武二十六年五月,開春種下的第一批土豆即將豐收。
漢中府與西安府,幾乎所有能種土豆的地都已種上。
當然,其他農作物也有相應土地,不能單靠土豆。
按此規模,一年產量足夠西北地區百姓兩三年之需,已過剩。
好在朱松已找到長期保存之法,即將土豆制成面粉,百姓們不再擔心儲存問題。
離開學院後,朱松帶耿青來到城外土豆田,望著田間忙碌的百姓,笑容滿面。
過幾天老爺子到來,剛好可見漢中府土豆豐收的盛況,想必他會很高興。
……
從應天府出發第七日,朱元璋與朱標的隊伍已進入河南南陽府境內。
這一路上,朱元璋與朱標父子深感大明盛世的輪廓正緩緩展現在他們眼前。
他們深知,這一切變革皆源自老九的努力。
然而某日,朱元璋留意到一個現象︰進入河南後,前往西北西安府或漢中府的馬車日漸增多。
這些馬車中,不乏達官顯貴與富紳家眷,與之前多為商隊的情景大相徑庭。
這些有權有勢之人獲取路引輕而易舉,以往他們多向往應天或江南的繁華,而今卻紛紛選擇西北之行。
朱元璋令蔣 探查緣由,得到的答案讓他與朱標啞然失笑。
原來,眾人皆是前往西安府或漢中府觀戲或體驗那飛天大圓球。
盡管他們家鄉也有漢王朱松開設的大戲院,但新戲只在漢中府、西安府和應天府首演,其他地方需等兩三月才能輪到。
“他們是為了看老九的新戲才跑去漢中?”朱元璋詫異道。
“應天府不是也有嗎?為何不去?”
畢竟,應天府乃京師之地。
蔣 苦笑回應︰“陛下,西北不僅有新戲可看,還能乘坐那飛天大圓球啊!”
朱元璋與朱標聞言,相視苦笑。
看來,大明最繁華、最吸引人的所在,已從江南轉移至西北兩府了!這世事變化,真令人啼笑皆非。
且各地州府大戲院均延遲兩三月方上新戲,想必乃老九刻意為之!
雖也讓應天府同步上演新戲,卻也僅限吸引江南觀眾提前觀賞!
無法親臨應天府或西北者,唯有苦候兩三月。
然新戲甫映,後續預告隨即而出!
此非變相撩撥眾人之心乎?
“至西安府尚需幾何?”
朱元璋問之。
“以當前行程計,至少七八日!我等已行半程矣!”
蔣 速答。
“嗯,將至矣,甚好!”
“抵漢中府前,先看看西安府現狀如何!”
朱元璋頷首,滿心期待。
昔時西安府因老二朱𠘙翩@⑶ 裨顧鈉穡 br />
老九接手年余,已煥然一新!
論治地之才,老九果然不凡!
也算是為朱𠣕搊b傲死錳 櫻 br />
漢中漢王府。
“錦衣衛秦明參見漢王!”
書房內,朱松召見留漢中的錦衣衛千戶秦明。
“陛下與太子行至何處?”
朱松直截了當。
“回殿下,剛得訊,已入河南!估算十日之內可達!”
秦明恭敬稟報。
若他官或藩王得知,錦衣衛對漢王朱松如此恭敬,定會震驚!
畢竟,錦衣衛乃天子親衛,鋒利爪牙,豈會輕易給藩王面子!
“如此,本王亦該籌備迎接事宜了!”
“你且退下!”
朱松點頭示意。
秦明離開後,朱松對耿青說︰“準備一下,明日我與家人巡視西安府。”
“遵命,即刻去辦!”耿青回答後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