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聞漢王朱松在極短時間內攻克哈密,文武百官皆感震驚。
尤其是藍玉等淮西勛貴,雖料定漢王能勝,卻未料如此迅速。
出征至今,不足兩月。
很快,朱元璋召集文武百官至奉天殿,宣讀漢中府大捷捷報。
得知漢中軍僅陣亡二十余人,而陣亡的數百人中大部分是西安朝廷守備軍後,滿朝文武更為震驚。
更令人驚嘆的是,哈密守軍八成以上不戰而降,數千人受傷,死者連同王室共計一千五百余人。
此戰之輕松,出乎所有人意料。
然而,與文武群臣的震驚不同,朱元璋與朱標父子卻認為這一結果理所當然。
他們對漢中軍的戰斗力有所了解。
僅憑這職業軍人的體制,其戰斗力遠超衛所士兵!
更不必提那些戰斗力連大明正規軍都不如的藩屬小國!
“召集爾等,除傳達捷報外,還想商討哈密城既已攻下,日後該如何安排。”朱元璋話鋒突變道。
眾臣一听,各自心中盤算。
尤其是平日愛挑藩王毛病的文官集團,更不希望哈密城落入漢王朱松之手。
先前朱元璋推行藩王分封,以藩王代替功臣鎮守四方,就遭到群臣反對。
但朱元璋力排眾議,眾人無奈,只得默認。
而今,漢王朱松已轄漢中、西安兩地。
若再將哈密及河西走廊交給他,其勢力必為藩王之首!
就連北平的燕王,也無法比擬!
“陛下,不如選派一位即將就藩的皇子鎮守哈密!”
“不妥,年輕藩王難以勝任!”
“臣以為應從現有戍邊藩王中選人,封于哈密!”
“臣附議!”
“臣以為不然,哈密既下,應由朝廷直轄,長興侯耿炳文有十五萬邊軍在固原,他鎮守哈密正合適!”
“不可,耿炳文大軍需防備西北瓦剌南侵,不可輕動!”
“為何不可?西北已有漢王漢中軍,耿炳文十五萬邊軍似乎沒那麼重要!”
“……”
一時間,朝堂因哈密處置問題爭論不休。
“夠了,別吵了!”
“朕有個主意!”
“哈密城設為哈密衛,暫由漢王朱松管理!”
朱元璋突然打斷爭吵,道出自己的想法。
此言一出,朝堂寂靜無聲。
誰也沒想到,老爺子竟決定將哈密衛交予漢王!
此舉徹底顛覆了藩王間的勢力均衡。
漢王一家獨大,會帶來何種影響與危機,老爺子難道未曾考量?
眾人皆以為,老爺子絕不會讓漢王朱松繼續掌管哈密衛,然而老爺子卻偏偏逆眾人之意而行。
他們怎會知曉,朱元璋已有意將大明江山傳給老九朱松,故而朱松勢力再大,對他而言亦無威脅。
因為未來的大明,終將屬于朱松。
對此,朱元璋毫無心理負擔,反倒是朝中官員的反對令他煩惱,還有其余藩王兒子,也定會心生不悅。
但在此事上,他與朱標看法一致,必須有所抉擇。
“陛下,萬萬不可!昔日西安府,您也說暫交漢王管理,結果卻成了試點特區!”
“西安府之事且不論,漢王的試點特區確有成效,于大明有益。”
“但哈密衛再交予漢王,實在不妥!”
當即有官員站出來,直言勸誡朱元璋。
連藍玉等淮西勛貴也未料到老爺子會有此決定,難道他真不懼漢王勢力壯大後,心生異念,覬覦大明江山?
實話講,以漢王朱松之能,一旦圖謀不軌,即便不成,也必將引發天下大亂,而這種可能,亦非不存在。
聞此,朱元璋眼神驟冷。
“你覺得不妥?那哈密衛便由你去守!”
“只要你去,朕便不給老九!”
此話一出,那反對的大臣頓時面色慘白,險些跌坐。
開玩笑?
他一文官,豈能去邊疆守城?
“陛下,朝廷武將眾多,臣無此能耐。”
大臣急忙搖頭拒絕。
“閉上你的嘴!”
“你是武將吧?”
“藍玉,你的看法呢?”
朱元璋瞪了那人一眼,轉而詢問還有些愣怔的藍玉。
藍玉終于回神,明白了朱元璋的意圖是讓漢王掌管哈密衛。
這對漢王而言是個好消息,自己反對無疑是不明智之舉。
“陛下,臣以為漢中軍鎮守哈密,足以震懾東察合台與瓦剌部!”
“此重任非漢王莫屬!”
藍玉順勢附和,給漢王送了個順水人情。
這話一出,其他欲反對的文臣頓時靜默。
藍玉都已表態,他們還能如何?更何況,萬一朱元璋一怒之下真派他們去守哈密衛,那才叫苦不堪言。
作為京官,誰願去邊疆那等艱苦之地?尤其是他們這些文官,哪里懂得行軍打仗?
“都听見了?”
“真以為哈密衛好守?”
“東察合台和瓦剌,你們有誰能自信抵擋,站出來,朕就派你去!”
“你們真以為自己那點本事,能比得上老九的漢中軍在西北?”
朱元璋言辭嚴厲,官員們紛紛低頭,此時再反對無疑是自尋死路。
“既然無人反對,此事便定了!”
“太子,擬旨,直接發往漢中府!”
朱元璋一錘定音,此事塵埃落定。
退朝後,朱元璋返回御書房,與太子朱標商議封賞立功將士,隨後讓太子派人傳旨。
“系統,你之前提及,老九在位時,天道年間大明人口最多達3億。”
朱元璋突然問道。
“正是,此為天道年間的最高人口記錄。”
國運系統闡述道︰
“大明處于巔峰狀態時,人口數量究竟達到了何種規模?”
朱元璋急切地追問。
“漢王朱松一脈統治下的大明,最繁盛時期人口已超八億!”
國運系統此言一出,震驚四座。
“竟有如此之多?”
朱元璋滿面愕然。
“人口、糧食與民眾生活水平緊密相連。
只有當民眾衣食無憂,人口才會迅速增長。”
“那時的大明,正規軍就已近百萬之眾!”
國運系統平靜說明。
“百萬?”
朱元璋心頭劇震。
這百萬乃是如漢中軍般的精銳正規軍,遠非他那衛所兵可比。
兩者戰力天差地別,百萬正規軍足以匹敵當下大明五百萬朝廷軍的戰斗力!
要知道,整個大明現今也難以湊齊五百萬朝廷軍,頂多有百萬之數。
然而,這百萬朝廷軍與百萬正規軍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正規軍無需耕作,他們是專職的戰士!
“若算上退役的武備軍人,軍隊總人數可達八百余萬。”
“由此,你也能想象到大明皇帝排行榜上,位于你之前的兩位杰出皇帝,實力何等強大!”
國運系統進一步說明。
“你說什麼?”
“何為排在朕前的兩位杰出皇帝?”
朱元璋聞言,頓覺異樣。
...................分割線..................
99︰朱元璋疑惑︰大明皇榜前三,盡是杰出皇帝?
99︰朱元璋不解︰大明皇榜前三甲,皆為卓越?
“正是大明皇帝排行榜的前三名,包括天道皇帝朱松在內,皆是卓越的!”
國運系統緩緩道來。
朱元璋听後,驚愕不已!
這下可真是讓他心寒!
他早知老九一脈中,還有兩位成就非凡的!
按國運系統所言,此乃老九所立祖訓,意在防昏君出現,若皇帝無道,藩王可起兵討伐!
彼時,他與朱標皆認為此祖訓不妥,恐致子孫為皇位相爭!
卻未料到,這兩位,竟都排在他之前!
能不心寒嗎?
老九確實是得位正統,歷史上確有其事!
老九排在他前頭也就罷了,另外兩個得位的後輩,竟也將他這位開國先祖比了下去,這讓他顏面何存?
他身為先祖,亦算成就一番事業,大元建立大明,卻只列第四,何等羞愧!
所幸他還能借老九之力,提升自己的地位!
且他需改寫老九得位的歷史,讓這皇位來得名正言順,如此,即便排在老九之下,面上也稍能過得去!
……
漢中府內,年味漸濃,家家戶戶歡聲笑語!
漢中軍又傳捷報,關外河西走廊即將納入大明版圖!
這對大明百姓而言,無疑是天大喜訊!
尤其是常出關經商的商人,再不必擔心商隊在關外遭劫!
在大明土地上,誰敢妄動?
哈密國便是前車之鑒,誰若不懼漢中軍之威,大可一試!
即便是那些番邦小國的強盜,也得思量再三,搶漢人商隊,無異于自掘墳墓!
況且能否搶到還是未知數!
就怕搶到了也沒命享用!
“殿下,西安首批煤已運抵!”
耿青急步至書房,向朱松稟告。
“哦?去看看!”
朱松精神煥發,這批煤來得正是時候!
煤廠半月前已竣工,只待西安府的煤運來。
寒冬之際,百姓終將有廉價煤可用。
不久,主僕二人抵漢中城外煤廠,西安運來之煤已卸。
“速令工人開工,年前產出蜂窩煤,即刻上市!”朱松望煤堆如山,即對耿青道。
“遵命!”耿青應允。
工人已備,只待煤至,即可動工。
昔時民用煤,九十年代,有條件之家皆以蜂窩煤烹煮,遠勝柴火。
蜂窩煤耐燃且高溫,一兩塊煤便能烹七八桌菜肴,節省柴火成本。
朱松意在百姓皆能負擔之煤,成本如朱標所算,一煤餅約十文,售十二文,利潤頗豐。
此消耗品,日耗無數,每餅雖僅一二文利,銷量大則煤廠獲利無窮。
百姓用得起煤,銷量何愁?
然,朱松采煤不僅為制蜂窩煤。
更欲發電,解漢中府全民通電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