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修仙之人,手握神器,誰能敵之?
再者,自上次推演老四一脈,得知大明將遭瓦剌俘虜一帝後,朕便有了滅瓦剌之心!
瓦剌之外,女真部落亦不可留!
老四一脈推演中,竟是女真滅了大明!
此等之事,朕豈能容忍!
既戰,何不趁機掃清漠北,連同東北小國、部落,一並征服,歸入大明版圖!
屆時,朕洪武皇帝之功績,位列前三,何難之有?
當然,此事需至漢中,與老九詳談!
若此刻在應天府下令,恐命令未出,文武百官已疑朕瘋癲!
看來,前往漢中之事,需盡快安排!
思及此,朱元璋又囑咐王琛,除太子朱標外,不準任何人入內。
隨後,他再次展開大明巔峰時期之版圖,細細端詳。
望著西域、漠北及遼東的廣袤地域,朱元璋眼中閃爍著光芒。
然而,他的視線並未就此停留,反而不由自主地轉向了大明最南端的海島。
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閃過︰這些島國,是否比攻打西域諸國更易征服?
此刻,若朱松知曉其父正對著一張類似世界地圖之物,盤算著征服哪些國家,不知會作何反應?
在漢中府,朱松再次踏入橡膠廠。
劉子衿聲稱有了新發明,邀他前來查看。
朱松暗想,這小子莫非真把人力三輪車造出來了?以他的能力,這並非難事。
“殿下,快來看!”劉子衿一見朱松,滿臉興奮,引他至工廠一角。
那里,兩件物品被大布遮蓋,顯得頗為神秘。
劉子衿揭開布蓋,正如朱松所料,一輛人力三輪車映入眼簾。
它與後世常見的三輪車無異,只是後方的車斗更大,既可載人,又可裝貨。
唯一的不足在于車身略顯粗糙,細節與美觀度遠不及後世機械生產的制品。
“做得不錯,你真把它造出來了!”朱松滿意地點頭,並提出建議,“不過,這車外觀稍顯粗糙,還可以再精細些。”
“這車是我匆忙間制成的,還未來得及打磨,只用了五天左右。”劉子衿回應道。
劉子衿略帶羞澀地說明︰“我們準備了兩輛車。”
“不過,另一輛似乎有點小。”朱松的目光轉向了第二個遮蓋物,下面藏著的東西明顯比那輛三輪車小巧許多。
“嘿嘿,其實我最想讓殿下看的,是這個!”劉子衿邊說邊揭開了第二個遮蓋。
朱松一眼望去,雙眸驟亮——竟是一輛自行車,與他提供的圖紙上所繪幾乎無二!
顯然,劉子衿在這輛自行車上傾注了大量心血,與三輪車相比,這輛自行車在細節上更加精致,每一處都經過細心打磨和上漆,毫無粗糙之感。
“真不錯,你居然把自行車都做出來了!”朱松大笑稱贊。
這正是他喜歡劉子衿的原因︰無需多言,劉子衿總會自發地去探索和實踐。
這正是朱松提供後世教材的好處︰像劉子衿這樣的人,學習到書中提及而現實中未見之物時,總會忍不住想要親手制造出來,驗證其神奇與實用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朱松的教材中,除了自行車,還有許多後世常見卻技術含量不高的物品,無需復雜機械或高工業水平即可制作。
他不可能一一交代或親自找人制作,所能依靠的,正是這些熱愛鑽研與發明的人,讓他們主動學習,主動創造。
劉子衿的表現令朱松極為滿意。
不久,他便在朱松面前試騎了這輛自行車,雖略顯生疏,但已能穩住不倒。
“私下里沒少練習吧?”朱松心知,劉子衿必定已多次嘗試。
對于未曾騎過兩輪車的人來說,起初難以保持平衡,需歷經一段時間適應,方能穩健騎行。
“摔了幾跤後,我發現掌握平衡就沒那麼難了!”劉子衿略帶羞澀地撓頭說道。
“繼續努力,自行車僅是起點,我期待你未來能給我帶來更大的驚喜!”朱松輕拍劉子衿略顯瘦弱的肩膀,笑言鼓勵。
“嗯!”劉子衿滿臉興奮,堅定地點頭回應。
偶像的鼓勵與認可,讓他內心充滿滿足與動力。
從橡膠廠返回漢王府,朱松徑直步入書房,著手撰寫成立研究院的計劃書。
劉子衿今日的表現,激發了他創辦研究院的念頭。
將如劉子衿般熱愛發明的人才匯聚于研究院,專注創新,豈不是更佳?
不久,研究院計劃便在朱松的筆下初具雛形。
他還計劃制定獎勵與保障制度,類似于後世的研發獎勵和專利制度,確保研發者能在一定期限內,如五年或十年,享受其成果的商業利益分紅,以此激勵更多人投身發明創造。
……
哈密城外,楊赫領兩萬守備軍駐守三道嶺,秦武則率漢中軍與其余守備軍包圍哈密城。
圍城已逾半月,秦武未急于攻城,靜候攻城大炮的到來。
大炮一到,哈密城牆將不堪一擊,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己方傷亡。
漢中軍的撫恤金高昂,秦武不願士兵無謂犧牲,珍惜每一條生命。
“秦帥,朝廷派遣的攻城大炮已至!”
朝廷的攻城大炮,歷經艱難,終抵哈密!
其重量龐大,運輸遲緩,致使秦武等人久候。
秦武精神煥發,一聲令下,哈密城下,漢中軍八門大炮,借馬力牽引,炮口直指城牆,一字列開!
安克帖木兒率哈密將領立于城樓。
目睹黑洞洞的炮口,眾人面色驟變。
“投降……”
話音未落,秦武手臂一揮,炮口火光四濺!
轟鳴聲起,哈密城牆瞬間崩塌!
哈密城牆遠不及大明堅固,輕易便被摧毀!
“欲降?漢王有旨,絕無可能!”
“全軍听令,準備沖鋒!”
“進城後,勿擾百姓,減少傷亡!哈密王室,格殺勿論!”
“守軍投降者,可免一死!”
秦武令旗一揮,漢中軍列陣以待!
威壓如山,哈密守軍絕望至極!
漢中軍前列,遁甲兵持巨盾、長戈,次列前鋒兵披甲執鈍器,後排士兵利刃在手,準備收割。
此等陣勢,哈密守軍魂飛魄散!
“殺!”
漢中軍怒吼連天,全線沖鋒!
須臾間,已塌城牆被一舉沖破!
“漢王有令,只誅王室,余人繳械免死!”
哈密守軍幾乎未做抵抗,紛紛棄械投降!
朱松一族,在大明最為輝煌之時,人口激增至八億。
數日之後,漢中王府內。
“殿下,哈密有緊急戰報!”一名漢中軍斥候風塵僕僕地趕來,手中緊握秦武所書的捷報。
朱松精神煥發,急忙接過捷報。
內容簡明扼要︰守城大炮抵達之日,哈密城瞬間淪陷,盡歸漢中軍所有。
哈密守軍幾乎未作有效抵抗,八成以上軍心渙散,直接繳械投降。
少數抵抗者及包括安克帖木兒在內的哈密王室成員,共計一千五百余人被殺。
而安克帖木兒的首級,竟被周通意外發現于城樓附近,于逃竄之際被他斬下。
朱松與耿青相視一笑,心中暗嘆周通運氣之佳。
雖料定他西域之行必有建功立業之機,卻未曾想他能如此巧合地斬下哈密之首。
耿青半開玩笑道︰“這小子運氣真好,連哈密的首級都讓他給搶了,本該留給秦武主帥的。”
朱松卻毫不在意︰“秦武豈是那種心胸狹窄之人?這也算是周通的福氣了。”
他也明白,耿青只是玩笑話,秦武怎會與周通這樣的小伙子計較。
在秦武的戰報里,周通的戰功得到了認可。
周通斬下安克帖木兒首級時,或許根本不清楚對方的身份。
正如朱松所料,周通那時並不知曉那人是哈密國的安克帖木兒,只因對方衣著華麗,身旁簇擁眾多護衛,還在拼死突圍,他便果斷出手。
憑借周通的武藝,他如入無人之境,直沖至安克帖木兒面前,終結了他的性命。
後來漢中軍遍尋安克帖木兒無果,一番細查後才發現,他早已被周通不經意間解決。
如此一來,秦武更不會責怪周通搶功。
周通得知自己誤斬了哈密國主,一時難以置信。
“殿下,哈密已下,接下來該如何?”耿青向朱松請示。
“命楊赫率一萬漢中軍與兩萬西安府守備軍駐守哈密,其余人等隨秦武返回。”朱松思索片刻,隨即寫下命令,並派人送往哈密。
秦武率余部歸來,應能在年前抵達漢中。
處理完此事,朱松還需起草捷報送往應天府。
眼下關鍵,在于老爺子如何打算哈密城的歸屬。
朱松心想,最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若老爺子另有安排,他也無異議,但怕的是守將無能,屆時還需他出面收拾爛攤子。
捷報中還需詳列立功將士與陣亡名單。
此次攻打哈密,漢中軍傷亡甚微,僅兩百余人。
其中陣亡二十余人,其余均為不同程度受傷。
哈密三萬守軍未做有效抵抗便八成投降,這也減輕了漢中軍的傷亡。
即便如此,二十人的陣亡也讓朱松決定在漢中城懸掛白簾,以表彰這些為國捐軀的英雄。
朱松認為,無論數量多少,那些陣亡的將士都應被當今百姓銘記。
除了寂軍墓這一特殊地點,朱松還在漢中城外選了一處吉祥之地,建立了漢中烈士園,專為安葬戰場上犧牲的漢中軍烈士。
至于朝廷軍那邊,傷亡較重,數百人喪生,但這由朝廷負責,與朱松無直接關聯。
西安的朝廷守備軍,朱松也只是調用。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年關將至,天氣愈發寒冷。
應天府經過改造,風貌有所變化,漸顯漢中府的神韻。
尤其是臨近春節,應天府愈發熱鬧非凡。
此時,哈密大捷的消息傳至應天府。
快馬自漢中疾馳而來,呼喊聲自城門響徹至皇宮,迅速轟動全城。
消息沿途傳播,不僅漢中和應天,各地城鎮州府皆聞此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