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前的國運值總計不過四千余點,這一決策意味著要消耗掉其中的一半。
如此下去,他不知何時才能積累足夠的國運值來推演老九的人生軌跡。
“兒臣參見父皇!”
正當朱元璋猶豫之際,朱標滿臉喜悅地匆匆趕來。
“標兒,你怎麼來了?”
“找為父何事?”
朱元璋回過神來,略帶驚訝地問。
“父皇,有好消息!”
朱標急切地說,語氣中充滿了興奮。
“哦?何好消息,說來听听。”
朱元璋听後,眼中也閃爍起光芒。
“老九那邊送來了好東西,父皇見了定會非常高興!”
朱標連忙解釋。
“老九送來的?快拿來給為父瞧瞧!”
一听說是老九的禮物,朱元璋頓時精神一振,催促道。
但這次,漢中府送來的不僅是物品,還有數人同行。
當看到使團抬著一個被布蓋覆蓋的盆栽走來時,朱元璋的表情變得微妙起來。
這是何意?
為何一個盆栽還要用布蓋著?
再說了,一盆盆栽能算得上是何等好物?
“標兒,你說的好東西,就是這玩意兒?”
朱元璋皺起眉頭,疑惑地問。
“父皇稍安勿躁!兒臣保證您會滿意!”
朱標說完,便命令漢中使團︰“把布蓋揭開!”
布蓋很快被揭開,一盆朱元璋從未見過的紅色果實展現在眼前。
“這是什麼?”
朱元璋望著那鮮紅的果實,驚訝地問。
難道又是老九弄來的什麼珍稀果品?
“父皇,這紅色的果實老九說叫番茄,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果蔬,既可做菜,也可直接當水果吃!”
朱標在一旁微笑著解釋。
番茄,形似柿子,體積相當,源自西方,成熟時轉為紅色,故常被稱作西紅柿。
此果于十六世紀末傳入明朝末年,初時僅被視為觀賞植物。
而今洪武朝,尚處于十四世紀,番茄未見于世。
“此乃老九新育之種,且土壤下栽的是土豆!”朱標自得介紹,猶如親育。
朱元璋大驚。
土豆之上,竟能結番茄之果?
此乃何術?
老九竟有如此妙法?
何種種植技藝?
土豆能生他果?
“老九言,此乃嫁接之術,能合兩植為一。
土下為土豆,其上則為番茄嫁接之枝!”朱標續道。
“以此術,土豆地上可嫁接番茄,無需另闢土地。”
“妙物!”
“未知其味如何?”朱元璋望著盆栽中紅艷番茄,嘴饞不已。
“漢王亦贈番茄至應天府,約百斤,但摘後難存,需置冰窖稍延其鮮。”
“需速食!”使者言罷,隨即攜筐盛番茄而至。
“呈上讓朕品嘗!”朱元璋目光閃爍。
王琛速取數枚,洗淨裝盤奉上。
朱元璋急取一枚,一口下肚,欲罷不能。
隻果般大小的番茄,三兩口間,便已下肚。
他未曾料到,這紅色果實竟如此甘甜多汁!
“此果味道甚佳,豈非水果?亦可入菜?”朱元璋又拿起一個,邊吃邊問。
“陛下,番茄炒雞蛋,風味更佳。
您不妨讓御廚一試,菜譜已帶來。”漢中使團中有人遞上菜譜。
朱元璋聞言大驚。
番茄炒雞蛋?他定要嘗嘗!
平日放一盤于案前,隨時取食,亦甚妙!
“爾等皆會種植此嫁接番茄?”朱元璋笑問漢中使團五人。
“正是,漢王殿下傳授嫁接之術,命我等來應天府,听候陛下差遣,傳播此術。”領頭者解釋道。
“好!老九有心了!”
“王琛,速召戶部官員前來!”朱元璋吩咐太監總管。
農業之事歸戶部,這五位漢中種植專家,他必讓戶部高規格接待,共商土豆與番茄嫁接之事。
不久,戶部十幾位官員至奉天殿。
“陳大人,可知此乃何果?”朱元璋指盆栽中番茄問戶部侍郎陳奇。
陳奇主管農務,見識頗廣,然見此紅果,亦一臉茫然。
“陛下,此紅果,臣初見。”
“但根部似土豆?”
雖未見番茄,陳奇卻發現其根部似土豆苗。
“哈哈,此乃老九新培之果,名曰番茄!”
“此果既能當水果直接品嘗,甘甜美味,亦能搭配雞蛋炒食!”
“且看這地下所植,竟是土豆!陳大人眼力真好,一眼便認出了!”
朱元璋聞言,大笑不止。
眾人皆愕然,尤其是陳奇。
他近期對土豆頗有研究,卻從未想過土豆之上能長出名為番茄的果實。
“陛下,這究竟是何緣由?”
陳奇一臉難以置信地問。
“此乃老九所創的嫁接之術,能將番茄直接嫁接到土豆之上!這便是土豆在下,番茄在上的緣由!”
朱元璋笑著說明。
“原來如此!古籍中確有嫁接之術的記載,我們的先祖還培育出連理木!”
“那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說的便是嫁接之術!”
陳奇恍然大悟地點頭。
嫁接之術能解釋這一切,否則他還以為土豆真能長出番茄呢!
“嗯?你是說嫁接之術古已有之?”
朱元璋聞言一愣。
“確實如此,但精通此術者寥寥無幾。
大明現有嫁接之術,多用于大型果木,如梨樹、桃樹等!”
“此種嫁接之法,實為首次得見。”
陳奇見識廣博,當即分析得頭頭是道。
“即是說,老九這土豆嫁接番茄之法,你們不會?”
朱元璋追問。
“臣在此方面才疏學淺,不及漢王殿下!”
“漢王殿下能想出此嫁接之法,真乃奇才!”
陳奇苦笑。
“若將此嫁接之術傳于你們,可有信心大面積種植?”
朱元璋再問。
“這……漢王殿下願傳授此嫁接之術?”
陳奇又驚。
為何嫁接之術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商周時期,卻至今未能廣泛流傳,掌握之人寥寥?究其原因,不過是缺乏推廣傳授之人罷了。
漢王朱松竟願將此術公之于眾,實在出乎意料!
“理所當然!”
“這五位乃漢中使者,由老九派遣,深知嫁接之術的操作之法。”
“召你們前來,意在讓你們協助他們五人,學習如何運用嫁接之術栽培土豆與番茄。”
朱元璋指向旁邊的五位漢中使者,道出了真正意圖。
“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厚望!”
陳奇等人聞言,連忙跪地表態。
“你們五人可有官職?”
朱元璋轉而詢問那五位漢中使者。
“回陛下,我等皆為平民,未曾有過官職。”
五人連忙解釋。
他們本是漢王府培養的種植人才,出身農家,何來官職?
“嗯……這樣吧,朕封你們為種地欽差,與陳大人一同負責嫁接術的推廣!”
“若遇阻礙或逆行之事,可直接入宮向朕稟報,朕為你們做主!”
朱元璋略作思索後,一番話讓在場眾人皆感驚愕。
種地欽差?
這是什麼官職?
前所未聞!
但欽差終歸是欽差,代表皇帝之意!
誰料朱元璋竟直接賜予這五人欽差身份,足見其對此事之重視。
一來可令五人感激涕零,全力以赴;
二來也是對陳奇等人的警示,莫因官位自高自大,須以禮相待漢中使者。
“臣等多謝陛下隆恩!”
五位漢中使者從震驚中回神,內心激動難以言表。
盡管種地欽差听起來有些戲謔,也無品級,但畢竟是朱元璋親封的欽差,代表著聖意!
無論如何,他們這些無品無餃的欽差,好歹也算是半官方人士,能在朱元璋面前自稱臣子了。
朱標在一旁對此情形既無奈又好笑。
他未曾料到,父親竟會想出“種地欽差”這樣的主意!
陳奇等人再三保證會全力協助五位欽差完成任務後,才退了下去。
陳奇等人離開後,朱元璋將注意力轉向了五位漢中使者。
“漢王還有其他東西捎來嗎?”
朱元璋繼續問道。
“東西倒是沒了,但漢王殿下希望陛下能批準,開春時漢兵河西走廊,或許還需調動西安府的守備軍。”
使者連忙回答。
“老九竟申請在開春時出兵河西走廊?”
朱元璋閱罷朱松來信,滿臉驚訝。
“出兵河西走廊?這是為何?”
朱標聞言同樣震驚。
“殿下未提及此事,但應與近日河西走廊商隊頻遭劫掠有關。”
使者又向朱元璋補充道。
“只是調用西安府的守備軍嗎?他沒提耿炳文那十五萬邊軍?”
朱元璋略顯意外。
“殿下未提及此事,似乎只要西安府的守備軍就足夠了。”
使者搖頭回答。
朱元璋一時陷入了沉思。
他記得,在燕漢之爭的推演中,老九並未攻打或收復過河西走廊。
難道是因為歷史軌跡發生了變化?
“系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朱元璋連忙向國運系統詢問。
【原本歷史中,西安並未劃歸漢王朱松管轄,如今漢王擁有西安與漢中兩地,因某些緣由欲打通河西走廊,亦是常理。
】
國運系統緩緩解釋。
“原來如此!”
朱元璋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談及燕漢之爭,朱元璋憶及四子朱棣。
“系統,若老四為帝,大明國運幾何?”
“此問需耗500點國運值。”系統回應,盡顯商人本色,但價比九子已低。
“好,500便500!”朱元璋忍痛應允。
系統答︰“若燕王朱棣稱帝,大明國運僅276載。”
聞言,朱元璋目瞪口呆,心中暗驚︰不足三百年,何其短也!
“那九子呢?”他急迫追問。
“需2000點國運值。”系統提示。
“罷了!2000就2000,速答吾,九子一脈為帝,大明國運幾何?”朱元璋雖心痛,仍難耐好奇,慷慨付出。
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