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經歷,與模擬對象的童年何其雷同,只不過他成了和尚,而對方則成了道士。
“從此,你有了師傅,名為燕有德,松山道觀的道長。
你的拜師之禮,是對著道家祖師爺天道皇帝朱松叩拜!”
朱元璋默然。
竟是如此!
老九竟成了這些趕尸道士的祖師爺?
震驚過後,朱元璋漸漸領悟。
若非老九傳授趕尸之術,並在各地建立趕尸客棧,這職業又怎會流傳至明末?
稱老九為祖師爺,倒也合理。
分割線
明末趕尸人需銘記,是祖師爺天道皇帝賜予的生計。
在這個和平的時代,趕尸道士逐漸變得多余,正被時代淘汰。
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更有各種汽車乃至專門運送的冥車問世。
富貴人家多選擇冥車,只有偏遠貧窮之地還有人請得起趕尸人。
汽車?
何物?
推演畫面中,那在大路上疾馳的鐵盒子讓朱元璋一臉愕然。
“此乃科技造物,後世發明的交通工具。
宿主無需大驚小怪!”國運系統適時解答。
“交通工具?後世竟有此等奇物!”
朱元璋心中的震撼難以言表。
若他此刻擁有此等物事,加之全國皆是這樣的高速道路,豈不是想去何方,只需一言?
自記事起,你便隨師傅數次出任務,時或與其他師叔師伯同行。
十一歲那年,大雨傾盆,道觀年久失修,終在暴雨中崩塌,化為廢墟。
師兄弟為生計各自離散,師傅則帶你前往仁家鎮。
道觀已毀,趕尸之活日漸稀少,師傅只得接些風水之事以維生。
時移世易,師傅為你的未來打算,欲供你讀書。
大明當下,讀書已成唯一出路。
朱元璋心頭一震!
讀書何以成唯一出路?
不讀書者,難道注定生存艱難?
那些務農為生之百姓又當如何?
亦須讀書乎?
朱元璋忍不住向國運系統詢問。
系統答︰宿主無須訝異,此乃時代進步之必然。
自天道皇帝至明末,大明發展已達高峰,即便是耕田百姓,亦需讀書,學習科學種植、養殖等知識。
換言之,不讀書,你連地都種不好!土地珍貴,需最大化利用,否則便是浪費。
朱元璋聞言,嘴角微顫。
這時代之變,竟連種地之門檻亦隨之提高?
此事他前所未聞!
朱元璋心頭一震!
義莊?為何師傅與趕尸道人住在義莊?
他向國運系統發問︰“老九在各地建有趕尸客棧,為何他們師徒卻居于義莊?”
系統回應︰“時代變遷,趕尸之術雖得以保留,卻僅存于偏遠深山。
明末之時,趕尸人幾近絕跡。
本次推演,正是明末最後一位趕尸道人的故事。
趕尸人尚且如此,客棧又何從談起?”
朱元璋聞言,心頭微沉。
老九創立的趕尸道士職業,終將消逝于時代洪流?即便是他,也無法阻擋時代變遷的步伐。
想到此處,他不禁暗自嘆息。
又聞師傅常怒斥歹人借趕尸之名運送某物,氣得大呼祖師爺天道皇帝降雷劈之。
朱元璋困惑︰“系統,那究竟是何物?”
系統解答︰“那是一種致人成癮的特殊藥物,名曰福壽膏,亦有人稱之為。
吸食之人,會陷入飄飄然之境,難以自拔,成癮性極高。
一旦無法持續吸食,便痛苦難當,易受他人操控。
番邦欲借此禍亂大明,斂財之余,致使無數百姓家破人亡。”
國運系統的闡釋,令朱元璋的雙眼猛然瞪大!
世間竟存在如此惡毒之物!
難怪燕有德會如此憤怒!
那些將這等物品販賣至大明之人,無一不該殺!
“咱這洪武朝,可有這等東西?”
朱元璋咬牙切齒地問道。
若讓他知曉有誰膽敢在他的治下販賣此等喪盡天良之物,他誓要滅其九族!
系統回應,讓朱元璋心中的大石落地。
好在如今的大明,尚未出現這等物品!
否則,他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將其徹底根除!
又憶起往昔,十三歲那年,一鄉紳尋至師傅處,聞師傅有趕尸之術,便帶來一只死雞,言若能讓其復活行走一圈,便贈師傅幾枚賞錢。
師傅心知此乃鄉紳羞辱,但為了年幼的自己,強忍怒火,施展法術,令死雞起身奔跑。
鄉紳與眾百姓見狀,皆驚為天人,鄉紳爽快付賞,不敢得罪師傅這等高人。
師傅收錢後,亦帶走了死雞,半年後,自己終又品嘗到了肉味。
但師傅卻因此事,時常念叨,稱是祖師爺恩賜,徒子徒孫尚在成長,祈求祖師爺與天道皇帝莫要怪罪。
朱元璋心中五味雜陳。
趕尸人,雖常與死人打交道,卻是值得世人敬仰的存在。
卻遭鄉紳戲弄,為求一口肉,不得不默默忍受此等屈辱!
若老九得悉此事,怎會歸咎于他們?
那次鄉紳事件後,你師傅在當地聲名鵲起,前來義莊求做法事者絡繹不絕,你的飲食也因此有所改善。
仁家鎮上的百姓,對你師傅愈發敬重。
但你師傅的勞務費始終如一,每次外出,他都會帶上你。
那時,他一次出工僅收三塊錢香火錢,外加一頓飯。
師傅有了錢卻節儉異常,說是要積攢起來供你日後讀書之用。
節日之際,他常帶你到鎮上觀看黑白電影,每回觀影後,都會為你買幾個銅鑼燒。
朱元璋目睹推演畫面中的大幕上,竟有活動的人物與景象,滿臉驚愕。
那大幕上的畫面皆為黑白,這便是黑白電影嗎?
他連忙詢問系統︰“這黑白電影究竟是何物?”
系統回答︰“此乃後世科技發展的成果。
汽車問世後不久,黑白膠片錄制的電影也隨之誕生。
正如你先前與太子等人所拍的照片,那是靜止的。
而攝影機卻能記錄一整段活動的影像。”
朱元璋听完系統的解釋,驚嘆不已。
有了拍照的經歷,他對攝影機能拍攝影片的理解變得容易許多。
略加思索,他便明白了大概。
這比只能觀賞的照片強太多了!只可惜,這玩意得等到後世才能發明出來!
畫面中,你自小便愛吃銅鑼燒,卻好奇師傅似乎並不喜歡,每次都推說自己以前被師伯喂多了,早已吃膩。
孩子啊!你師傅哪里是吃膩了,他是舍不得吃,要省下來給你啊!
朱元璋望著推演畫面中的父子倆,心中再次五味雜陳。
師徒情深,燕有德之名,實至名歸,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昔年十五,師傅傾囊相助,送你入縣城書院求學。
自此,師徒相見日稀,唯節慶之時,方得歸省。
每次歸來,師傅必宰家養雞以待,情誼深重。
歲月如梭,及至十八,你榮獲全縣榜首。
歸家之際,卻驚見師傅已整裝壽衣,靜候院中。
此情此景,悲痛難抑,淚如雨下。
念及師傅高齡,心願已了,含笑而終。
臨終之際,師傅緊握你手,囑托銘記祖師天道之恩,不忘初心,忠君報國。
燕有德仙逝,朱元璋亦感慨萬分,嘆好人命短。
然觀其壽數,七八十載,亦算善終。
所幸你爭氣,全縣奪魁,令師傅含笑九泉。
師傅之逝,令你半月恍惚,然心中銘記遺訓。
隨後,你考入皇衛,專攻文科,終獲特等,成就斐然。
朱元璋見狀,對你刮目相看,贊你未負燕有德苦心栽培。
此等佳績,與老九之子朱匣籂比肩。
朝廷屢邀你入中樞,你卻心系百姓,甘願回歸地方,造福一方。
終得償所願,治理地方,護佑百姓。
因你勤勉盡責,且勇于打擊地方,朝廷特設廉政局,並委以你重任管理。
然而,這也使你樹敵眾多,最終在四十歲那年,不幸遭歹人毒手,舉國哀悼。
你,陳平,一生勤勉,不忘初心,以國家為重。
你是明末杰出的教育思想家,道家典範。
至此,陳平的一生推演終結。
雖得趕尸之術,但在那時代已無用武之地。
但你仍銘記師訓,以學識和赤誠之心,回饋天道皇帝,為大明盡忠。
朱元璋醒來,內心難以平靜。
從推演中,他看到後世趕尸道士身體強健,身手不凡,卻從不偷搶,堅守本心。
這份灑脫與堅持,令他深感敬佩。
陳平之死,令人扼腕。
朝中奸佞,古今皆然。
此次推演,更堅定了朱元璋將道教立為國教的決心。
早朝上,他再次提及此事,滿朝文武面面相覷,不解其意。
他們疑惑,皇上為何對道教如此執著,是否受漢王朱松影響。
朝堂上,幾乎一致反對的聲音,連藍玉等人也只能沉默。
他們既不知皇上決定背後的原因,也對道教之事知之甚少。
即便順著老爺子的意願,他們仍不知所措,如何在朝堂上開口。
文官們幾乎一致勸誡,武將們則大多保持沉默。
朱元璋目睹此景,只能無奈嘆息,心想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退朝後,朱元璋步入,思緒回到昨晚的夢境推演。
他突然想到一個關鍵細節,急于求解。
“系統,夢境中的明末,具體是哪個時期?距離現在又有多少年?”
朱元璋急切地向國運系統發問,實則欲知老九稱帝後,大明國運能延續多久。
分割線
國運系統回應︰燕王朱棣一脈,延續大明276年。
系統接著表示,可推演漢王朱松登基後的大明國運,但需消耗國運值。
朱元璋心中暗道,這系統又要借此機會賺取國運值。
“需要多少國運值?”他無奈問道。
系統答復︰“友情價,僅需2000點國運值。”
朱元璋無語,兩千點國運值竟被稱作友情價!這對他來說,至少需要積攢二十天。
強忍怒火,朱元璋陷入糾結,這價格實在不菲。
面對是否要花費那寶貴的2000點國運值,朱元璋心中確實感到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