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

第429章 這般由衷贊賞更是聞所未聞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坦然笑微 本章︰第429章 這般由衷贊賞更是聞所未聞

    司馬懿听出父親的話意,開始認真思考。

    片刻後,他抬頭說道︰“父親,大哥,我認為當今之世,唯有曹操最值得我們司馬家追隨。”

    司馬防立刻來了興致,急切地追問原因。

    一旁的司馬朗也滿是疑問。

    司馬懿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出︰“兗州牧曹操。”

    此言一出,父子倆都震驚了。

    曹操出身宦官家庭,只能算地主豪強,與真正的世家大族相差甚遠。

    但司馬防依然信任司馬懿,因為他從未失手。

    最終,司馬防慎重地問︰“為何?”

    司馬懿清楚地向兄長解釋為何他認為曹操是司馬家最佳的依附對象。

    首先,他們所在的河內郡屬于曹操的勢力範圍,這意味著一旦司馬家被朝廷認可,曹操必然會主動招攬他們。

    若選擇其他諸侯,可能需要先與曹操對立,從而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其次,曹操手下世家的數量較少,不像袁紹或劉表那樣門閥林立。

    這種局面源于曹操非正統的出身,導致許多世家不願追隨他。

    因此,在曹操陣營中,司馬家這樣的大家族反而能獲得更多的話語權,這是投靠袁紹無法比擬的優勢。

    最後,司馬懿認為曹操本身就是一個非凡的人物。

    他胸懷壯志,行事果斷,既精明又豁達,善于把握大局而不拘泥于小節。

    這樣一位領袖,無疑是值得信賴和依靠的。

    “如今之世,若論誰能成就偉業,必是曹操無疑。”

    听罷司馬懿陳述的三點理由,司馬防與司馬朗均露出驚訝之態。

    他們從未想到,一向慎言的司馬懿會對曹操如此推崇。

    在他們眼中,司馬懿素來冷靜寡言,對人多持漠視態度,鮮少深入評析。

    這般由衷贊賞更是聞所未聞。

    然而事實擺在眼前,司馬懿確實對曹操給予了極高評價。

    這讓司馬防父子頗感意外。

    但轉念一想,司馬懿深思熟慮後的抉擇值得信賴。

    以他的才智,定已權衡利弊,擇其善者而從之。

    司馬防果斷拍板,采納建議投向曹操陣營。

    司馬朗也全力支持弟弟的決定。

    面對家人一致的信任,司馬懿深受觸動。

    這份厚重的期待,讓這位慣于謀算的心機之人也不禁動容。

    司馬懿強忍住即將奪眶而出的淚水,恭敬地向父親和兄長承諾︰“父親大人,大哥,請你們放心,我司馬懿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信任!”

    司馬防和司馬朗點頭回應,堅信司馬懿的誓言。

    他們深知這個兒子和弟弟從未讓他們失望過。

    司馬懿仰望天空,眼中閃爍著堅定而深沉的目光。

    他並未提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對自己的壽命充滿信心,認為自己能比曹操活得更久。

    此外,曹操陣營中的潁川世家和兗州世家勢力龐大,這為司馬懿日後在曹營施展抱負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因此,他果斷選擇了投靠曹操。

    與此同時,他已經開始暢想未來的輝煌時刻。

    關中地區,函谷關駐扎著張濟的軍隊。

    在其手下,有一位其貌不揚的中年文士,看似平凡無奇,實則胸藏韜略。

    那名中年男子細長的眼楮猶如狐狸般銳利,偶爾閃過一絲精光,令人不寒而栗。

    這種深不可測的眼神,讓旁人感到難以捉摸,仿佛面對無底深淵。

    在東漢末年,能有這樣的氣勢,除了賈詡,再無他人。

    這位“毒士”

    憑一己之力破壞了漢室復興的最後機會。

    他善于隱藏自我,同時謀劃周密,堪稱頂級謀臣。

    即便設計害死了曹昂和典韋,仍能在曹營安度晚年,堪稱“東漢末年第一自保專家”

    。

    如今,賈詡為普通將領張濟效力,擔任功曹一職。

    在他看來,功名利祿皆不足掛齒,唯有保全自身才是最重要的。

    這種淡泊的態度讓他甘于低調,但也因此被許多人忽視。

    然而,正是這份冷靜和隱忍,使他成為亂世中最難對付的存在之一。

    賈詡本想低調行事,安于現狀,卻因金榜即將發布的消息而陷入苦惱。

    他只是希望平平穩穩地度過一段輕松歲月,沒想到天道金榜偏偏要將他推到眾人面前。

    這種大材小用的處境讓他倍感屈辱,心情跌至谷底。

    他滿心不甘,暗自埋怨,只希望自己能繼續隱匿,不必面對外界的目光。

    賈詡心中滿是憤怒,覺得這種不顧他人意願的曝光實在不合理。

    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在這亂世之中雖有過人之處,但終究難敵天命。

    既然天道注定要讓他顯露于世,他便決定不再徒勞抗拒,轉而思索如何面對未來。

    他明白,一旦身份曝光,繼續留在張濟手下已不可能。

    功曹之職也恐難保。

    屆時各路諸侯必然爭相招攬,首當其沖的便是董卓陣營中的李儒。

    賈詡對李儒並不陌生,對方曾有意拉攏他共治關中,可他當時選擇了拒絕。

    如今回想,那確實是明智之舉。

    他不願卷入復雜局勢,只求安穩度日,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賈詡一向擅長自保,因此對李儒的暗示心知肚明。

    他知道李儒已經察覺了自己的存在,但幸運的是,李儒並未采取進一步行動,似乎有所顧慮。

    賈詡由此安心,認為自己仍有機會置身事外。

    然而,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一旦自己上榜,加入董卓陣營便成為既定事實。

    作為董卓的部下,賈詡的位置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審視。

    若他選擇離開張濟投奔其他勢力,對于日漸衰落的涼州軍而言,無疑是巨大損失。

    賈詡判斷,作為董卓親信的李儒絕不會坐視這一局面發生。

    唯一的解決之道,便是搶先一步,將賈詡納入長安,置于李儒的掌控之中。

    這意味著賈詡必須放棄當前身份,成為董卓的直屬謀士,從而徹底消除被其他勢力挖角的風險。

    屆時,無論賈詡是否願意,都必須接受這一安排,否則難逃李儒雷霆手段的報復。

    賈詡深陷苦惱,面對當前局勢,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正面臨生死抉擇。

    李儒秉持‘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態度,意圖通過招攬他來確保自身安全,同時排除任何潛在威脅。

    然而,這一舉動卻讓賈詡倍感危機四伏,甚至危及生命。

    賈詡深知,安全是他生存的底線,一旦失去保障,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他對李儒的計劃堅決反對。

    他明白,此時的董卓已是風雨飄搖,而自己的直覺更讓他確信董卓的命運即將終結。

    這種直覺雖無明確依據,但作為經驗豐富的謀士,他選擇信任自己的判斷。

    在他看來,此時投靠董卓無疑是冒險之舉。

    賈詡決定另尋出路,絕不接受李儒的招攬。

    他嘆息著,深知接下來的局勢復雜難測,但他已下定決心,要避開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

    賈詡深知,自己必須盡快離開即將覆滅的董卓集團,最好還能徹底擺脫牽連。

    然而,這個願望並不容易實現,因為他家人仍在長安。

    盡管李儒並未公開監視賈詡,但對他的家人進行暗中觀察卻是必要的。

    賈詡一向重視家庭,李儒正是利用這一點,通過控制其家人來約束他在關中的行動。

    這意味著賈詡無法輕易逃離。

    面對這種情況,賈詡感到十分苦惱。

    本來若非金榜事件,他或許可以拖延時間,慢慢尋找機會帶家人離開。

    但現在,金榜即將發布,短短一個月內,局勢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尤其是足以影響董卓命運的重大事件。

    這種情況下,賈詡已無從借力,無法悄然轉移家人。

    賈詡反復思索,卻找不到解決之道。

    在他看來,這幾乎是個死局。

    雖然張濟、張繡叔佷听從他的建議,但他們手里的兵力僅五千余人,在函谷關一帶並無太大影響力,根本不足以對抗董卓。

    郭汜和李�袺k槍せ宋錚 瓶刈鷗嗟木幼試礎br />
    賈詡長嘆一聲︰“難道我只能投靠董卓了嗎?”

    賈詡面對董卓和李儒的強大勢力,深知張濟和張繡的力量遠不足以抗衡。

    因此,他從未考慮過尋求他們的幫助,因為那只會帶來毀滅。

    同時,他對張濟和張繡心存感激,不願牽連他們。

    思索無果後,賈詡無奈接受了李儒的提議,暫時歸順董卓。

    他計劃低調行事,在董卓失勢後伺機脫身。

    為了確保安全,他悄悄安排家人轉移,目標是東出函谷關,投奔曹操。

    在賈詡眼中,曹操雖非第一選擇,但卻是更為現實的依靠。

    盡管西涼王林楓才是他的理想歸宿,但地理上的不便使得曹操成為更優的選擇。

    賈詡相信,跟隨曹操至少能獲得一段平穩的時光,避免再次陷入動蕩。

    賈詡本想借道函谷關離開關中,但由于守將張濟、張繡叔佷的關系,這條路對他來說更為安全和便捷。

    相比之下,鎮守三輔的牛輔與他並不熟悉,萬一拒絕協助,後果難以預料。

    經過權衡,賈詡決定投靠兗州牧曹操。

    然而,賈詡並未料到局勢突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429章 這般由衷贊賞更是聞所未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429章 這般由衷贊賞更是聞所未聞並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