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身姿奇特,目能觀背,盡顯非凡氣質,性格沉穩內斂,始終深藏不露。
即使歲月流轉,他的品性依舊如歷史記載般深邃。
無論身處何地,他總保持冷靜克制,這份特質早已融入骨血,難以更改。
正在司馬防訓導之際,傳來金榜即將推出“華夏大地謀臣榜”
的消息。
此消息令司馬防戛然止聲,而司馬懿亦微微顫動,卻迅速平復下來。
他的眼神中閃過復雜的情緒,瞳孔微縮,顯現出內心的波動。
一旁的兄弟們對此皆感震驚,唯有司馬防注意到司馬懿低垂的頭部,深知此子聰慧異常,卻低調隱忍,不輕易展示才華,這一秘密僅他與長子司馬朗知曉。
常言道“司馬八達”
,皆為杰出之才,但依司馬防之見,唯有司馬懿真正當得起贊譽。
司馬防注意到他的二兒子在得知金榜發布的消息後,身體縮得更緊了。
他立刻明白兒子的心思——又想低調行事,避免引人注意。
對于司馬懿來說,這並不是個好消息,因為他並不熱衷于名聲大噪,至少現在還不感興趣。
他更願意隱忍等待時機成熟。
司馬防揮退了其他在場的人,只留下司馬朗和司馬懿。
他直接詢問司馬懿對金榜的看法,並鼓勵他說出真實想法。
一旁的司馬朗也附和,認為弟弟一定可以名列前茅,下個月的謀臣榜將是展現才華的機會。
司馬懿最終坦白了自己的顧慮。
他性格內向,多年來一直刻意保持低調。
他坦言對即將到來的榜單感到擔憂,希望能繼續隱匿鋒芒。
金榜題名本是榮耀,但司馬懿卻深感憂慮。
他的父親司馬防和兄長司馬朗對此十分不解,認為這是值得慶祝的事。
然而,司馬懿深知,金榜題名意味著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對象,而這與他無意入仕的想法背道而馳。
他擔心若有人前來招攬,無論選擇接受還是回避,都將帶來麻煩。
盡管如此,他也不願過多解釋,只是希望家人能理解他的處境。
司馬懿金榜題名的消息傳來,家族上下都為之振奮。
然而,司馬防和司馬朗卻陷入深深的憂慮之中。
“若是運氣不好,我們司馬家恐怕要遭遇滅頂之災。”
司馬懿嘆道,“拒絕一位諸侯的邀請,後果實在嚴重。”
“一旦激怒他們,我司馬家世代積累的基業可能毀于一旦。”
司馬懿繼續說道,“我敢確定,若我真的拒絕那些諸侯的邀請,等待我們的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過去或許還能周旋,但現在幾乎是絕境。”
司馬懿苦澀地搖頭,“金榜的出現已經徹底改變了局勢。”
“到時候,我作為金榜上的謀臣,必然成為眾矢之的。”
司馬懿分析道,“諸侯們得知我不願為他們效力,必定會對我下手,甚至不惜對整個司馬家族趕盡殺絕。”
“他們不會容忍我留在其他勢力中,與其冒險,不如干脆鏟除隱患。”
司馬懿加重語氣,“這樣做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听完司馬懿的剖析,司馬防和司馬朗終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他們這才明白,司馬懿的功成名就雖令人欣慰,但隨之而來的壓力和風險同樣巨大。
“這豈不是逼迫我們做出選擇?”
司馬防低聲道,“無論怎麼選,都是關乎家族生死的關鍵時刻。”
“我們無法再保持中立,其他諸侯也不會允許。”
司馬朗補充道,“司馬懿的選擇,將決定整個家族的命運。”
司馬防本打算繼續觀望局勢發展,但如今已無暇等待。
一旦下月金榜公布,若司馬懿上榜,他們就必須做出抉擇。
想到此,他嘆息不已︰“唉,我們家族的計劃算是白費了!這金榜確實帶來了麻煩。”
旁邊司馬朗不解,認為只要答應諸侯邀請即可避開困境。
他思索良久仍不明所以,便向司馬懿請教。
司馬懿听後十分焦急,內心怒斥哥哥愚笨至極,實在令人失望。
但他明白身為兄長必須解答疑問。
于是耐心解釋︰“我不出仕並非永不為官,只是時機未到。
當前局勢復雜難辨,哪個諸侯能統一天下尚不可知。
此時投靠某方,很可能讓家族陷入危機。”
司馬朗听完茅塞頓開,終于明白了二弟的深思熟慮。
司馬朗此前並不知曉此事,直到此刻才徹底領悟。
然而,他對司馬懿所說“天下大勢尚未明朗”
感到困惑,因為在司馬朗眼中,當前局勢已十分清晰。
司馬朗認為,最有希望統一全國的人非西涼王林楓莫屬。
數月來的四次金榜排名均證實了這一點。
西涼王不僅穩居榜首,且與第二名拉開了巨大差距。
無論是領土面積、民眾數量,還是強大的西涼軍,都顯示了他的實力。
最近結束的個人戰力榜也證明了這一點,西涼王幾乎佔據了榜單的三分之二,尤其在前十名中獨佔十二席。
此外,天下僅有的三位無雙神將皆出自西涼,而榜首正是西涼王本人。
這些信息表明,西涼王的真實力量遠超外界認知,世人所見不過冰山一角。
因此,司馬朗不明白為何司馬懿仍稱局勢不明。
他向司馬懿表達了疑慮,質疑為何還說天下形勢不清。
司馬懿听後神情驟變,身體微微晃動。
司馬懿始終回避著一個讓他極為抗拒的問題,那便是當前天下局勢究竟如何。
他並非不知曉西涼王才是真正的主宰者,但出于某種復雜心態,他選擇裝作不明真相。
司馬懿心懷宏圖大志,他渴望將司馬家族的地位提升至巔峰,甚至取代現有的皇室,成為真正的統治者。
然而,要達成這一目標,唯一的途徑是實現全國統一,而這統一必須由司馬家族完成。
因此,面對外界對時局的質疑,司馬懿總是含糊其辭,聲稱局勢尚不明朗。
實際上,他是有意拖延時間,等待最佳時機入世。
在此之前,他需要觀察形勢,逐步構建屬于自己的勢力網絡,確保未來的成功之路暢通無阻。
他不僅親自布局,還讓家族成員積極融入各地實權派家族之中,為最終的權力更迭奠定基礎。
司馬懿心中有著宏偉的理想,他希望輔佐的諸侯繼位後若成為庸才,他便揭竿而起,通過一場政變奪取權力,繼承前人的成果,最終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使皇族成為司馬氏。
歷史上,司馬懿正是這樣一步步成為三國的最大贏家,《三國演義》也以“三家歸晉”
收尾,天下歸于司馬家族。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確保這個諸侯重視世家的力量,讓他們有機會團結起來形成勢力。
否則,司馬懿和他的家族將無法與其他世家建立聯系,也就難以實現奪權的目標。
西涼王林楓被稱為“世家屠夫”
,不僅不重用世家,反而極力打壓,稍有差池便可能招來滅族之禍。
司馬懿深知,若天下落入林楓手中,他的抱負將徹底破滅。
不僅無法發動政變,就連家族在林楓創立的國家中能否生存下去都成問題。
此外,林楓年紀尚輕,司馬懿難以等待其後代中出現無能之人作為突破口。
考慮到自身壽命的不確定性,司馬懿不願正視林楓作為“當今最有潛力統一天下諸侯”
的事實,盡管內心清楚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實。
司馬懿堅信,聯合天下世家的力量,完全可以對抗西涼王,甚至將其擊敗。
司馬家族作為大漢的名門望族,深知這些世家深厚的底蘊。
盡管西涼王目前勢力強大,但他的暴虐行為已使他成為世家的共同敵人。
司馬懿認為,只要世家團結起來,西涼王的敗亡便指日可待。
听完司馬懿的話,司馬朗陷入沉思,他認為二弟的觀點很有道理。
兩人同為世家子弟,對當前局勢有著相似的看法。
自然深知世家的強大。
可以說,後漢兩百年間,天子不過是世家代言人的角色。
實際掌控天下的是世家集團。
若天子維護世家利益,他們便支持他穩固皇位;反之,若天子試圖對抗世家,不僅皇位難保,還可能被世家聯手廢黜,另立他人。
漢靈帝因無力直接對付世家,便借助十常侍與大將軍何進來制衡。
對此,司馬朗十分認同二弟司馬懿的看法。
家族長輩司馬防也明確表示︰\"如今的天下仍由世家掌控,西涼王打壓世家之舉注定失敗。
\"
得知父子兩人的看法後,司馬朗徹底放下疑慮。
他意識到,當前各路諸侯中,除西涼王外,並無特別出眾者。
即便如冀州牧袁紹這樣的大勢力,也未展現出絕對優勢。
因此,他追問二弟能否確定未來的歸屬。
這一問題讓氣氛變得緊張,因為無論司馬懿選擇依附哪方,都意味著整個司馬家族的命運走向。
司馬防也認真傾听,等待答復。
司馬防很好奇,自己足智多謀又沉穩的二兒子,究竟會看好哪個諸侯。
如今的天下,究竟誰能贏得司馬懿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