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

第357章 這般愚蠢之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坦然笑微 本章︰第357章 這般愚蠢之舉

    此時軍情傳來︰“張魯派楊任為主將、楊昂為副將,率五萬大軍前來迎擊!”

    李存孝听罷神色平靜,微微點頭。

    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自大軍攻克陽平關後,張魯早該得知消息。

    楊任與楊昂雖是漢中的重要將領,但在天下範圍內並不出眾。

    楊任尚算一流武將,而楊昂不過二流。

    然而,在李存孝眼中,他們並無區別,皆不堪一擊。

    李存孝心中早已將楊任、楊昂二人輕視,對他們並無過多擔憂。

    “我明白了,你退下吧。”

    李存孝淡然說道。

    待傳令兵離開,李存孝閉目沉思。

    他思索的並非排兵布陣之策,而是如何在不與敵軍正面交鋒的前提下取得勝利。

    畢竟自家主公一向注重減少己方損失,李存孝也決心盡力達成這一目標。

    這場戰事,在他看來原本可以避免。

    通過陽平關一役,李存孝已知漢中軍並非頑固之敵,只要制造恐懼氛圍並利用其群龍無首的局面,便能輕松招降。

    李存孝盤算著是否要采取擒賊先擒王的策略,直接抓捕楊任和楊昂。

    然而經過一番權衡,他放棄了這個念頭,因結果難以預料。

    他無法確保俘虜二人後漢中軍一定會投降。

    或許會降,也可能不會。

    更兼楊任據錦衣衛消息,乃是一位頗有骨氣之人。

    錦衣衛對其評價頗高,這也源于西涼王林楓的看法。

    在西涼,眾人皆信主公的評判,無論褒貶,均不容置疑。

    若主公稱某人杰出,那人必有過人之處;若謂其無能,則確實無能。

    西涼軍對主公的忠誠度極高,而主公的評價一向精準無誤,因此眾人對其意見格外重視。

    在主公眼中,楊任是漢中難得的將才。

    這種“可堪大用”

    的評價已屬難得。

    在亂世之中,能獲此評價的將領屈指可數。

    林楓為何對楊任如此推崇?原因在于楊任雖在《三國演義》中戲份寥寥,卻展現出非凡能力。

    楊任首次登場便令人印象深刻,當時曹操攻打漢中,他與楊昂輔佐張衛守衛陽平關,首戰即以奇襲大敗曹軍。

    後續曹操親自督戰,仍未能找到破綻,雙方僵持月余。

    從初期交鋒看,即便曹操實力強大,也難以佔得便宜。

    尤其是楊任善于識破敵人詭計,曹操假裝撤退的計策被其一眼識破。

    可惜楊昂未能采納建議,貿然追擊反遭伏擊,最終身陷敵陣。

    楊任雖未受重傷,但也因此錯失良機,令人扼腕嘆息。

    楊任面對攻入寨中的夏侯淵奮力抵抗,但因曹軍主力趕到,寡不敵眾,最終選擇撤退。

    這一戰更顯楊任的能力,他一眼識破曹老板的計謀,只可惜受制于豬隊友的不听勸告。

    在南鄭與曹軍交鋒時,楊任與夏侯淵激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最終夏侯淵憑借詐敗和拖刀計將其擊殺。

    由此可以看出,楊任的武藝不遜色于夏侯淵,否則正面交鋒不可能堅持這麼久。

    夏侯淵雖為曹營中僅次于許褚和夏侯𠴱@拿徒  匆材岩栽謖娑躍鮒星嵋茲 ダ釗巍br />
    楊任多次令曹軍受損,在整個《三國演義》中實屬罕見。

    林楓對楊任高度評價,認為在漢中地區無人能與其匹敵。

    錦衣衛也將這些評價整理進人物資料,李存孝得知主公對楊任的看法後,雖未輕視但也不懼怕。

    他決定采用襲擾戰術,通過小規模戰斗削弱漢中軍士氣,營造西涼軍不可戰勝的假象,再以“擒賊先擒王”

    之策抓住楊任兄弟。

    待漢中軍士氣低落時,招降將更為順利。

    李存孝詢問親衛漢中軍動向,得知對方已從南鄭出發,不久便會抵達城下。

    他沉穩回應︰“本將知曉。”

    得知漢中軍的行動後,李存孝迅速作出部署︰

    “全體將士立即戒備,嚴密監視敵軍動向。

    挑選一千精銳先行休整,確保體力充沛。”

    次日凌晨寅時,他將親自率軍出擊。

    …………

    與此同時,楊任與楊昂帶領的漢中軍已抵達城下。

    楊任命令扎營後,便帶著親兵與楊昂前往偵查。

    然而,西涼軍毫無動靜,緊閉城門,不見任何回應。

    楊任對此嗤之以鼻︰“李存孝不過徒有虛名,竟舍棄騎兵優勢龜縮城內。

    這般愚蠢之舉,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他自信滿滿地表示︰“此戰必勝,定能讓世人看清他的真面目。

    這揚名立萬的機會,我楊任絕不會錯過。”

    楊昂附和道︰“楊兄所言極是,李存孝此舉實在荒謬。”

    楊任嘆息道︰“可惜這些精銳部隊,竟投靠到如此庸才麾下。”

    楊任感慨道︰“若我擁有三萬精銳騎兵,在新軍立足未穩時發動突襲,必能重創敵軍,即便有所防備,也會造成巨大損失。

    畢竟數萬騎兵的沖擊,非同小可。”

    他遺憾地搖頭。

    楊昂附和道︰“幸好敵將不是你,否則我們確實難以應付。”

    楊任長嘆︰“這樣的精兵,真令人心生向往。”

    他望向遠方,“只能期待此戰後能繳獲足夠的戰馬。”

    漢中本不出產良馬,之前天道金榜發布的戰馬獎勵也無緣獲得。

    “這次戰斗倒是組建騎兵的好時機。”

    楊昂笑著調侃︰“要感謝西涼王派李存孝前來,否則哪有機會得到這麼多戰馬?”

    兩人相視大笑,對即將到來的戰斗信心滿滿。

    次日清晨,楊任下令準備迎戰。

    他與楊昂整頓隊伍,整裝待發。

    夜晚來臨,楊任觀察到天色漸暗,便對身邊的親衛下令︰“增加夜間巡查的頻率和力度。”

    他分析道,“我們剛到此地,無疑是敵人劫營的最佳時機。

    我猜測李存孝若有幾分實力,必定會趁我們立足未穩時發起突襲。”

    因此,他要求在營地外圍大量布置拒馬與地刺,確保每位士兵隨時保持戰備狀態。

    同時,他命令在營地四周每百步設置一處崗哨,向五里外延伸,並嚴格規定各哨所匯報間隔不得超過一刻鐘。

    楊任雖有些自負,但他的謹慎與部署卻無可挑剔。

    為防止意外,他精心安排了數量龐大的崗哨,以提前察覺潛在的襲擊。

    隨後,他巡視營地,處理了幾處隱患後返回中軍大帳休息。

    古代缺乏現代照明工具,軍營生活枯燥無趣,除了值守的士兵,其他人大多早早入眠。

    然而,李存孝帶領一千精銳悄然出城,計劃從背後突襲漢中軍。

    據錦衣衛情報顯示,楊任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顯然早有防備。

    李存孝選擇繞路而行,意在避開正面沖突,直擊敵營要害。

    今夜,李存孝決定強化營寨的警戒與防御。

    正面突襲顯然行不通,還未靠近敵營便會被敵方巡邏哨察覺,最終只能徒勞無功。

    李存孝深知這一點,于是采取了出其不意的策略——繞路偷襲敵軍後方。

    楊任絕對料想不到李存孝會這樣做,原因顯而易見。

    首先,漢中的地理環境復雜,多為山地而非一望無際的平原,這使得繞遠路偷襲變得極其困難且充滿風險。

    通常而言,這樣的戰術並不被將領們青睞。

    其次,孤軍深入敵後的危險性極高。

    若行動暴露,隊伍可能面臨前後夾擊的局面,後果不堪設想。

    即便能避開發現,兵力過少也難成氣候,不足以對敵軍構成實質性威脅。

    歷史上像張遼那樣以八百兵力擊潰“孫十萬”

    的奇跡極為罕見,絕非尋常可效仿。

    李存孝此刻選擇的這條道路,無疑比張遼當年的冒險更加凶險。

    張遼雖孤軍深入,但他選擇了正面作戰,即便失利尚有機會撤退保全自身;而李存孝卻要深入敵後,一旦失敗,不僅自身處境危急,麾下的一千騎兵更是難逃厄運。

    盡管李存孝憑借個人勇武或許能夠突圍而出,但手下將士恐怕難逃一劫。

    李存孝的行為充滿風險,但他對自己的能力極為自信。

    長途跋涉三小時後,他率軍抵達漢中軍營後方。

    此時接近凌晨三點,離天亮僅剩一個多時辰。

    他低聲命令親兵︰“全軍休息半小時,之後立即突襲!”

    消息迅速以耳語方式傳達開去。

    為避免打草驚蛇,全軍悄無聲息地待命。

    休息一是為了恢復體力,二是利用黎明前人最疲憊、警覺性最低的時機發起攻擊。

    這不僅能讓敵人反應遲緩,也為撤退爭取時間。

    半小時很快過去,李存孝猛然睜眼,眼神凌厲如刀,直視漢中營地。

    他高呼︰“出征!”

    馬蹄聲轟然震響。

    因距離極近,他沒有刻意放緩速度。

    李存孝率領騎兵以極快速度直奔漢中軍營後寨。

    彼時,幾位正在打盹的士卒被突如其來的馬蹄聲驚醒,一臉茫然不知所措。

    後寨的士卒們還在疑惑這奇怪聲響的來源時,李存孝已抵達營門口。

    看清來人裝束的士卒們頓時大驚失色,這些人並非漢中軍,而是西涼軍,顯然意圖劫營。

    一位士卒剛想示警,就被李存孝一招畢燕撾擊殺。

    緊接著,李存孝揮動禹王槊將剩余士卒盡數擊飛,無人幸免。

    隨後他重擊營寨入口,使其徹底崩塌,率領身後千名鐵騎迅猛突入。

    無需指揮,眾人迅速點燃火盆,利用夜間的照明取暖工具,將敵營化為火海,極大程度削弱了漢中軍的實力。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357章 這般愚蠢之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357章 這般愚蠢之舉並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