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

第355章 志在一戰定乾坤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坦然笑微 本章︰第355章 志在一戰定乾坤

    隨即下令︰“速召李存孝將軍,率三萬精騎火速備戰,務必趕在對方反應前拿下陽平關。”

    “遵命!”

    傳令官迅速離去。

    目送其離開後,薛仁貴凝視遠方自語︰“這一刻終于來臨,我等待已久。

    主公,薛禮定當不負所托!”

    漢中局勢緊張,張魯宣布獨立後積極備戰,而劉璋因被挑釁決定出兵討伐。

    張魯在漢中的聲望極高,當地百姓多信奉他的“五斗米教”

    ,對他的割據統治表示支持。

    然而,正當張魯準備迎戰時,突然收到緊急軍情。

    張魯正在議事,忽然有人急報︰“陽平關失守!”

    他大驚,忙問詳情。

    傳令兵稟告,陽平關確實被攻破,但並非劉璋所為,而是西涼王的部隊。

    張魯難以置信,質疑傳令兵的消息真實性。

    傳令兵保證信息無誤,並指出敵軍旗幟顯示是西涼王的軍隊。

    張魯更加困惑,因為自己與西涼王並無恩怨,不明白為何對方會攻擊自己。

    楊松在一旁勸解,認為西涼王此次行動旨在統一全國,漢中只是其東征的第一站。

    張魯听後深感憂慮,意識到局勢嚴峻,一場大戰即將來臨。

    天下即將面臨一場巨大的災難。

    在楊松這樣的世家眼中,西涼王簡直就是破壞和平的魔王、殺手和屠夫。

    因此,他認為西涼王踏上爭奪天下的路途,無異于引發一場浩劫。

    張魯听楊松說完後,終于明白了西涼王為何攻打自己。

    原來並非他們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而是西涼王單純想要擴張領土、稱霸天下。

    張魯頓時感到憤怒,現在糾結原因還有什麼意義?眼下最要緊的是做好迎戰準備。

    張魯急忙詢問傳令兵︰“敵軍人數多少?領軍將領是誰?”

    傳令兵稍作思考後回答︰“敵軍約三萬人,全部是騎兵。”

    至于領軍將領的具體身份,他並不清楚,只提到對方的旗幟上寫著一個大大的“李”

    字。

    張魯听完松了口氣。

    三萬兵力不算太多,畢竟漢中還有八萬多可以作戰的士兵,足夠抵御。

    而且漢中的地形復雜,不適合騎兵大規模行動,這讓張魯心中更有底。

    然而,提到那個姓“李”

    的將領,張魯一時想不起來是誰。

    他長期待在偏遠的益州,幾乎與外界隔絕,因此即使李存孝威名遠揚,他也未能立刻聯想到。

    如果是中原地區的諸侯,恐怕早就猜到是哪位將領了。

    張魯思索無果,便轉向身邊的楊松問道︰“楊松,你知道西涼王手下有哪些姓李的將領嗎?”

    楊松雖然貪圖利益、品行不端,但作為張魯的首席謀臣,確實有些智慧。

    他听完問題後沉思片刻,忽然似有所悟,神情驟變地說︰

    西涼王手下的一位李姓將領引起張魯和楊松的關注。

    楊松認為此人要麼是李存孝,要麼是李元霸。

    然而,他指出李元霸雖力大無窮但愚鈍,西涼王斷不會重用。

    因此,來者大概率是威名赫赫的李存孝。

    張魯對此表示疑惑,詢問楊松為何如此緊張。

    楊松無奈地解釋說李存孝乃蓋世英雄,在洛陽之戰中僅一招便擊敗呂布,又在討董之戰中以勇猛震驚天下。

    張魯听後大驚失色,自知難以抗衡,情緒崩潰。

    楊松心中猶豫,若非知道西涼王心狠手辣,他早就選擇投降了。

    此時氣氛沉重,楊任站出來表態,聲稱自己能迎戰李存孝。

    張魯滿懷期待,但楊任話音剛落,張魯卻轉而憂慮,擔心楊任未必能敵得過這位名將。

    楊任對李存孝的傳聞嗤之以鼻,認為那些所謂“霸王之勇”

    的說法不過是謠言。

    他自信滿滿地向主公張魯保證,自己能夠輕松擊敗李存孝。

    楊昂也附和兄長的觀點,表示願意領兵出征,斬殺李存孝,以立功績。

    張魯听後深受鼓舞,尤其在弟弟張衛的支持下,徹底放下擔憂。

    他認為楊任的能力足以應對李存孝的挑戰,遂任命楊任為主帥,楊昂為副帥,率五萬精銳迎敵。

    漢中的兵力本就不多,此次傾盡全力,足見張魯對抗的決心。

    楊任兄弟二人領命出征,帶著高昂士氣奔赴戰場。

    漢中幾乎傾盡主力投入此次戰役,志在一戰定乾坤。

    若楊任和楊昂失利,漢中將徹底失去抵抗能力。

    楊松目睹這一切,雖未發言,內心卻充滿不安。

    他深知李存孝威名在外,連袁紹、袁術這般顯赫出身者也對其毫無質疑,可見其真實實力不容置疑。

    相比之下,楊任等人長期偏居一隅,見識短淺,不懂外界廣闊。

    這種狹隘的認知使他們高估自身,低估強敵,猶如井底之蛙。

    更令人費解的是,張魯竟信服這些淺薄言論。

    楊松對此深感無奈,只能盤算如何在局勢惡化前保全家族。

    當張魯命令楊任、楊昂對抗李存孝時,三天前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薛仁貴得知益州變動及張魯反叛後,敏銳察覺到機會來臨。

    薛仁貴迅速命令李存孝率三萬先鋒軍先行出發,目標是趕在張魯有所動作前佔領陽平關,為後續的大規模東征掃清障礙。

    李存孝領命後立即率部快速前進,半天之內便從武都郡抵達漢中郡。

    當探子通報距離陽平關僅剩二十里時,李存孝觀察到地形逐漸變得險要,兩側山壁不斷靠近,中間通道愈發逼仄。

    他不禁感慨益州地勢確實險峻,即便只是一個陽平關,其地形已令人驚嘆。

    意識到此處易守難攻,李存孝明白必須趁敵方未完全布防時搶佔先機,否則以當前狹窄的戰場條件,再多兵力也難以施展。

    陽平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僅需千人即可全力抵御大規模進攻。

    面對五十萬征東大軍,突破此關唯有采用車輪戰術,持續消耗守軍體力,直至其疲憊不堪時再行強攻。

    然而,這種策略將導致嚴重傷亡,而這違背了西涼王的原則。

    作為最早追隨林楓的將領之一,李存孝深知西涼王並非表面那般粗獷,實則心懷仁慈,但這種仁慈有明確界限——僅施予平民百姓、部屬及麾下官員。

    而對于敵方勢力、世家豪強以及貪官污吏,則堅決不容忍,采取果斷清除的態度。

    因此,在普通民眾眼中,他是守護正義的英雄;而在敵人看來,卻成了冷酷無情的魔王。

    李存孝篤定,西涼王不會采納以犧牲大量士兵性命換取勝利的方式,他更傾向于尋找低損耗的制勝之道。

    即便這意味著需要承擔額外的其他形式的代價,只要非以人員傷亡為前提,西涼王都會接受。

    李存孝深知作為下屬的職責,無論個人想法如何,都需堅決貫徹主公的意志。

    他對林楓的忠誠不容置疑,雖可存在觀念分歧,但在行動上絕無二致。

    此次任務關系到征東大軍能否順利攻佔漢中,而陽平關正是關鍵所在。

    若他能迅速拿下此關,不僅大幅降低戰役難度,還能減少傷亡,符合主公期待。

    于是,他果斷下令全軍加速前進,務必在一刻鐘內到達陽平關。

    與此同時,陽平關的守軍依舊維持著松散狀態,毫無察覺即將面臨的危機。

    多年未遇戰事讓他們對防御工作漫不經心,只當例行公事。

    幾名士兵正閑聊打趣,話題甚至涉及風月之事,完全無視職責所在。

    \"走開!要來也是我先到,哪輪得到你?\"

    \"你這家伙,要不要照照鏡子看看自己什麼德行,憑什麼輪到你?\"

    \"就憑我的本事比你好!\"

    \"哼!別激我,我的能力也不差。

    \"

    ……

    正當幾人嬉笑打鬧之際,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從遠處傳來。

    隨之而起的漫天塵土,遮蔽了大半個天空。

    听到這聲音,眾人立刻噤聲,面露疑惑。

    \"等等,怎麼回事?\"

    \"听,有動靜。

    \"

    \"喂,你們瞧那邊,怎麼這麼多塵土?\"

    被提醒後,大家順著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不遠處一片沙塵滾滾,迅速朝陽平關方向靠近,速度極快。

    \"那究竟是什麼東西?\"

    \"不清楚啊!\"

    \"你知道嗎?\"

    \"我哪知道,這輩子都沒見過這種場面。

    \"

    \"真是奇怪,怎麼誰都不清楚?\"

    ……

    守軍們一個個滿頭霧水,面對眼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毫無頭緒。

    究其原因,漢中地區並不盛產馬匹,騎兵更是少見。

    這里的地貌多為山地,根本不適合騎兵作戰,加上本地居民從未見過如此規模的騎兵,自然無法判斷情況。

    若換作幽州或並州的士兵,恐怕早已認出這是敵方的騎兵大軍。

    可惜,這些缺乏經驗的漢中守軍只能干瞪眼。

    然而,沒等他們多想,那團沙塵已經撲面而來。

    當塵埃落定,映入眼簾的是一股如鋼鐵洪流般的軍隊,直奔陽平關而來。

    再細看,這竟是一支全副武裝的黑色鐵騎,數量約有三萬。

    這一刻,守軍終于意識到,有人正發動襲擊。

    一名士兵發出撕裂般的喊聲︰“敵襲!”

    聲音中滿是恐懼和顫抖,顯然也被眼前的危機嚇到了。

    陽平關的守軍起初反應遲鈍,多年無戰讓他們幾乎忘卻了戰場的氣息。

    直到戰馬蹄聲震耳欲聾,才喚醒了他們的警覺。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355章 志在一戰定乾坤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355章 志在一戰定乾坤並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