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林楓心中滿是不解時,荀攸的舉動超出了他的預期。
荀攸主動提出願意貢獻自己的力量,這讓林楓措手不及,甚至懷疑荀攸是否能讀取他的內心。
連郭嘉也感到困惑,他深知荀攸並非輕率之人,如今這般行為實在反常。
郭嘉原本以為會是林楓主動招攬荀攸,而非荀攸主動請纓。
這種局面讓他百思不得其解,即便他向來擅長觀察人心,此刻也完全摸不清狀況。
林楓起初對荀攸的主動投奔感到意外,但很快熱情地迎接了他。
他用一句古語表達了對荀攸的欣賞,將其比作自己的張良。
然而,這一句話讓旁觀的郭嘉頗感無奈,因為林楓不久前也曾用同樣的話歡迎過自己,如今卻當著他的面再次使用,難免讓人覺得敷衍。
察覺到失言的林楓心中暗叫不妙,但荀攸並未察覺氣氛的微妙,反而深受感動,誠懇地表達了自己的忠誠。
林楓雖想解釋這是無意之舉,卻也只能順著話題繼續寒暄,場面一度有些尷尬。
最終,在郭嘉的插話中,三人逐漸轉入正題,展開了更實質性的對話。
荀攸與郭嘉初為同僚,彼此寒暄後,荀攸坦言荀家支持他投效曹操。
郭嘉對此頗為驚訝,認為荀家此舉膽識過人,但也疑惑其風險。
荀攸笑言荀家押注正確,因曹操實力雄厚,穩操勝券。
郭嘉附和祝賀,荀攸則謙虛回應。
林楓在一旁感慨聰明人對話的復雜性。
林楓在說完自己的不滿後,輕咳幾聲,宣布道︰“公達,我暫時任命你為我的軍師,負責接下來的軍事事務。”
荀攸听後鄭重回應︰“遵命!”
自此,荀攸成為林楓陣營的一員。
這讓曹操接連失去了四位重要人物,不禁感到頭疼不已。
在林楓成功挖角後,成都局勢微妙。
表面上平靜無波,實則暗流涌動。
錦衣衛秘密策劃著重大行動,意圖針對州牧劉焉。
經過周密準備,他們選擇制造混亂,轉移州牧府注意力,從而實現計劃。
數日後,劉焉如常處理公務時,忽然听見遠處傳來爆炸聲。
他急忙詢問情況,親衛回報稱附近某府邸意外坍塌。
這一事件雖看似小事,卻讓劉焉心中疑慮重重。
益州發生了一起府邸倒塌事件,雖然僅限局部損壞,但因地點靠近州牧府,恐引發風水不利的無端議論,甚至可能波及劉焉自身。
為避免麻煩,劉焉命令親衛調查事故原因︰若為人為破壞,則務必揪出幕後主使;若是意外,則需迅速處理現場並援助受影響的百姓。
同時,他要求控制謠言傳播,嚴懲造謠者。
劉焉隱約覺得此事背後存在人為操控,對此深感憂慮。
親衛領命而去後,劉焉眉頭緊鎖,感嘆時局動蕩。
他意識到益州也無法避開這場亂世風波,只盼能平靜度過余生。
然而,林楓並不打算讓他如願。
根據歷史,劉焉本應再活數年,但林楓決意改變這一進程。
他已掌控整個錦衣衛,命令他們加速促成劉焉的非正常死亡,以便由劉璋接替,從而推進自己的戰略部署。
此時,一名侍女端上姜茶呈遞給劉焉,輕聲提醒他趁熱飲用。
劉焉深知自己時日無多,于是開始注重養生之道,姜茶成了他每日必飲之物。
侍女奉上姜茶後,劉焉示意身旁親衛檢測。
親衛嘗了一口,確認無誤後點頭示意,劉焉這才安心飲用,只覺身心舒暢。
然而,無人察覺侍女眼中閃過的一絲冷光。
“終于成功了!”
她暗自竊喜。
劉焉卻渾然不知,仍對侍女毫無戒心。
殊不知,這位看似普通的侍女實為錦衣衛成員,是林楓組建錦衣衛時首批加入的精英。
作為女情報人員,她的最大優勢便是不易引起懷疑。
在男尊女卑的時代,又有誰能對一個柔弱女子心生防備?尤其像劉焉這般稱霸一方的諸侯,更是難以將女子放在眼里。
因此,劉焉及其親衛對這名侍女始終缺乏提防,怎會想到一個小小侍女竟有如此背景。
待劉焉飲畢,侍女正欲離開,卻被劉焉喝止︰“站住!”
侍女瞬間僵住,全身緊繃,做好了最壞打算,但表面依舊鎮定,低頭低聲問︰“州牧大人有何吩咐?”
劉焉冷冷道︰“轉身抬頭,讓本州牧瞧瞧。”
侍女恭敬應答後,緩緩抬頭,眼中帶著幾分畏懼望著劉焉。
劉焉見此,心中頗為滿意,認為恐懼正說明自己有足夠的威嚴。
他注意到侍女容貌不錯,便起了興致,要更仔細地打量一番。
經觀察,他覺得侍女比剛才的印象更加嬌美,于是起了佔有之心,開口示意侍女靠近。
侍女听令上前,劉焉趁勢抓住她的下巴,夸贊其美貌,同時眼神中流露出強烈的欲望。
這時,侍女已明白劉焉意圖,雖心生厭惡,但仍故作膽怯地說自己不配。
然而,她深知此刻接近劉焉的重要性。
根據主上的安排,劉焉已服下毒藥,毒性將在七日後發作。
因此,她需盡快從劉焉處獲取情報,即便犧牲自身也在所不惜。
所有錦衣衛成員都清楚,為達成目標,一切代價都在所不辭。
劉焉見到侍女的膽怯模樣,內心甚是得意。
這種柔弱形象迎合了他的大男子主義思想,讓他對侍女愈發感興趣。
他溫柔地說道︰
“何必過謙?若這般容貌也算不得出眾,這世間又哪有真正令人稱道的佳人呢?”
接著,他又進一步說道︰
“我久仰你的才情,希望能與你共享美好時光,不知你意下如何?”
女侍女听後暗暗竊笑,表面上卻嬌羞不已,低聲回應︰
“一切但憑大人安排。”
劉焉見狀心跳加速,咽了口唾沫後大笑著保證︰
“放心,我定不負你。”
隨即,他抱起侍女走向後院,隨行的侍衛也識趣地退下,以免礙事。
……
數日之後,益州局勢突變。
劉焉驟然離世,益州陷入動蕩。
各方勢力蠢蠢欲動,企圖從中獲利。
劉璋作為唯一的繼承人,順理成章接任益州牧。
起初他有些迷茫,但很快便沉浸于喜悅之中。
上任之初,他就做出了一項頗具爭議的決定。
劉璋因不滿張魯,下令殺害其母並要求張魯回成都受審。
他本就對張魯心存芥蒂,如今身為益州牧,自然不容許張魯繼續掌控漢中。
然而,劉璋的決策過于草率,未能預見此舉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他自視甚高,認為自己的指令無人敢違抗,即便部下多次提醒張魯可能反叛,他也充耳不聞。
最終,張魯得知母親遇害的消息,悲痛萬分。
他對母親懷有深厚感情,盡管知曉母親過往的經歷,卻始終心存感激。
如今母親慘死,張魯不僅痛失至親,更因劉璋的暴行感到憤怒與無助。
劉焉去世後,劉璋繼任益州牧,第一件事竟然是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這一消息讓張魯極為憤怒。
他的弟弟張衛悲痛地控訴道︰“我們的母親慘遭劉璋毒手,我們怎能忍氣吞聲?”
張魯也滿含淚水,拍著弟弟的肩膀說道︰“弟弟別哭,劉璋太過分了。”
張衛憤慨地提議︰“兄長,血海深仇不可不報,我們不如起兵反抗,佔據漢中自立為王。”
張魯原本對此持反對態度,因為劉焉曾對他們有恩。
然而,鑒于劉璋殺害母親的事實,他認為此刻反叛並無不妥。
楊松在一旁勸道︰“主公,張將軍所言極是。
劉璋不僅威脅到您的地位,還危及您的性命。
前往成都無疑是冒險。”
楊松支持張魯,因為他深知一旦易主,自己家族的利益可能受損。
在弟弟與謀士的勸說下,張魯最終決定反叛劉璋,著手準備獨立行動。
張魯決意割據漢中,與劉璋決裂。
面對部下的支持,他意氣風發地謀劃未來。
張魯痛斥劉璋背信棄義,決定不再手下留情,正式宣布脫離益州統治。
這一舉動讓益州分裂成三部分︰南部由南蠻佔據,中部屬于劉璋,北部歸張魯掌控,使益州整體實力大幅下降,這正中林楓下懷。
與此同時,薛仁貴率領的征東大軍已在武都郡駐扎數日。
得知劉焉離世的消息後,他迅速行動,直指武都郡,這里是通往漢中的關鍵前哨。
武都郡與漢中相鄰,陽平關成為雙方交鋒的焦點。
若能迅速攻下陽平關,便可快速佔領漢中核心地帶南鄭,進而掌控整個漢中。
然而,陽平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唯有正面強攻一條途徑可選。
陽平關前地勢狹窄,一次最多只能容納千人進攻。
即便薛仁貴擁有五十萬大軍,實際能參戰的也只有這一千人,兵力優勢無法發揮。
因此,他向林楓提議派遣一員大將率精銳騎兵快速行動,在陽平關守將未察覺時奪取關口,打開漢中的西大門,使東進之路暢通無阻,進而佔領漢中並謀劃益州。
最佳時機選在張魯與劉璋交惡、益州局勢動蕩之時。
此時,一名探子入帳稟報︰“元帥,漢中傳來消息,張魯已公開宣布脫離益州自立,與劉璋決裂。”
此消息尚未外泄,連劉璋一方都未知曉。
薛仁貴听後喜形于色︰“天意如此!終于等到了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