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晚神情微動,隨即領悟,張良這是建議他采取持久戰,通過長時間圍困耗盡賓陽的糧草。
“當年官渡之戰,梁公與劉淵相持七個月才分出勝負,而劉淵的實力並不遜于當時的梁公,梁公如今的實力也不見得比那時的劉淵更強。想要短期內消滅劉淵顯然不切實際,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才是上策。”張良進一步分析。
曹晚點頭稱是,深表贊同。
劉淵依然強勁,這次北伐,他從不抱有速勝的幻想,也不奢望在幾個月內掃平河北。
官渡之戰持續七個月,劉淵滅韓心用了數年,就連將鐘會逐出中原也花費了一年時間,這場北伐之戰若想速戰速決,顯然不可能。
“子房所言極是,劉淵若那麼容易對付,也不配成為我的對手。劉韜,你想與我耗下去,那我就奉陪到底,看看誰能堅持到最後。”曹晚決心已定。
當下,曹晚下令繼續挖掘壕溝,強化對賓陽城的圍困,同時停止所有正面強攻,采用圍而不攻、困死敵軍的策略。
隨後,曹晚率五萬大軍在賓陽四周扎營,又命張騎飛和黃忠率領兩萬兵馬駐扎城北,監視屯兵于內黃城的劉淵。
就在曹晚徹底封鎖賓陽城之前,城內的密探已將劉韜失利的消息送出城外,快馬加鞭送往內黃城。
數日後,內黃城外,中軍大帳。
劉淵正在營帳內設宴款待群臣,眾人推杯換盞,談笑甚歡。幾天前,他的外甥高干傳來捷報,說在抵達燕州後,得陳泰輔佐,迅速擴軍備戰,甚至成功招納了韓心舊部趙雲。幾天前,高干更以趙雲所率騎兵擊敗張燕的偷襲,斬敵兩千。
自官渡戰敗以來,劉淵久未聞捷報,高干的勝利雖非輝煌,但已讓他滿心歡喜。此刻的劉淵意氣風發,病態盡消,與諸臣商議如何乘曹晚撤退之際揮師南下,直取中原。
然而,親兵急報突至,稱賓陽細作回報,大公子領兵出擊敵軍時中伏,損失五千兵馬,白義將軍亦身負重傷。劉淵笑容驟斂,神情轉為震怒,滿座文武亦面露驚色,氣氛頓時凝重。
“無能!真是一點都不像我袁紹的兒子!”劉淵拍案而起,痛斥兒子的無能。
河北派謀士紀南暗喜劉韜的失利,汝潁派郭圖則憂慮重重。
“主公臨行時再三囑咐要堅守賓陽,不可輕舉妄動,為何大公子偏要出戰?”紀南借機煽風點火。
劉淵更是憤怒,咬牙切齒地罵道︰“這廢物,明知對方狡詐,還硬要出頭送死,白白折損五千將士,實在令人痛惜!”
如今的劉淵早已今非昔比,五千兵馬絕非小數,猶如剜肉一般痛徹心扉。
“大公子行事依舊剛愎自用,哪里有主公當年的風采,倒是二公子更像主公。”紀南再次落井下石,順便夸贊劉杉。
劉淵連連點頭嘆息︰“早知道他會如此不成器,當初真不該派他去守賓陽。”
大公子貿然出擊,確實有些欠妥,但他或許是太過渴望取勝,借此振奮軍心,也算情有可原。郭圖急忙為劉韜辯解。
紀南卻神色凝重,憂慮地說道︰"大公子急于建功,一心要在主公面前展現才能,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不足。賓陽乃戰略要地,至關重要,絕不能有失。依我看,大公子這般心態,再讓他留守賓陽,後果難以預料。"
紀南實則是想阻止劉韜因駐守賓陽而立功,于是婉轉勸劉淵召回劉韜。
果然,劉淵身體微微一震,眼中閃過一絲忌憚,沉思片刻後低聲自語︰"這人實在難當大任,看來我得另尋良將來接管賓陽。"
就在劉淵思考派誰接替劉韜時,親兵匆匆進來,呈上最新情報︰
曹晚率軍渡河後迅速集結,幾天內就將賓陽團團圍住,完全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絡。
劉淵臉色大變,拍案而起,怒罵︰"該死的曹賊,用兵如此迅速,竟這麼快就包圍了賓陽!"
賓陽被圍得水泄不通,意味著劉韜既出不來,他人也進不去,劉淵換將的想法徹底落空。
"事到如今,只能讓大公子繼續駐守賓陽了。況且臨陣換將違背兵法。我相信大公子吃了這次教訓,又有許仙勸告,應該不會再輕舉妄動。只要他不再出擊,憑借一萬五千兵馬,一定能守住賓陽。"
郭圖再次勸說,自然不願劉韜失去這次重塑威望的機會。
劉淵連連搖頭,滿是無奈,到了這個地步,他不得不相信自己的兒子,因為沒有其他辦法。
沉默良久,劉淵振作精神,冷眼看向南方,冷笑道︰"曹賊,就算你暫時獲勝又能怎樣?我已經將賓陽加固得固若金湯,不信你攻得破。待你師老兵疲時,便是我向你討回舊賬、洗刷官渡之辱之際!"
決定已定,梁軍晝夜不停挖掘壕溝、築起土牆、豎起箭塔,將登陽城層層圍困。
登陽此時已徹底與外界隔絕,哪怕是一只飛鳥也難以進出。
曹晚決心與劉韜長期對抗。盡管劉淵依然強大,但如今的曹晚已在中原稱雄,具備與劉淵抗衡的實力。此次圍困劉韜,便是首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何曉的治理下,中原地區廣開農田,新開墾近百萬畝良田。豐收時節,各地糧倉滿載,加上自耕農繳納的糧食,儲備充足。這些糧草足夠支撐曹晚麾下七萬大軍兩年所需,使他無後顧之憂。
然而,劉淵的情況卻截然相反。灌陽之戰後,他損失慘重。糧草消耗巨大,人口銳減,春耕受阻,加之河北多地干旱,秋糧產量較往年減少了四成。因此,他的屯糧僅能維持大軍四個月。
眼見曹晚不斷強化對登陽的圍困,而自身無力反擊,劉韜愈發焦慮。冬季臨近,糧食日漸匱乏,這成為困擾他的頭等大事。
轉眼入冬,北方氣溫驟降。往年,城外農民會將大量柴草運進城售賣,供居民取暖過冬。但今年,登陽被圍,無法獲取城外的柴禾。城中軍民只能拆毀房屋門窗,用于取暖和做飯。
時間流逝,宅院的門窗幾乎被焚毀殆盡。即便如此,軍民的生活依舊艱難。柴禾短缺讓他們每日在嚴寒中瑟縮顫抖,僅靠相互依偎才能勉強取暖。士氣本就低迷,如今更是每況愈下,逐漸消弭殆盡。
看著愈發艱難的局面,劉韜心中滿是絕望。他知道,若再被困下去,不僅士氣將徹底崩潰,士兵們也會因嚴寒而喪命。更讓他焦慮的是,如今外界的消息如同隔絕一般,全然不知。他遙望城外,箭塔重重疊疊,遮蔽了一切希望。他無法得知城外的具體狀況,更不清楚父親是否在全力營救自己。這種未知的恐懼時刻侵蝕著他的內心。
相比之下,城外曹軍的生活卻顯得輕松得多。依靠後方穩定的物資供應,他們的糧食和御寒衣物都很充足。圍城期間,士兵們既沒有攻城壓力,又能外出拾柴飲酒,日子過得頗為愜意。為提升將士體能,曹晚還購入數萬頭羊,供士兵食用。于是,曹軍一邊享用鮮美的羊肉,一邊喝著熱騰騰的羊湯,生活安逸自在。
不知不覺間,寒冬降臨,氣候愈加寒冷。此時,登陽已被圍困近四個月。
圍城持續已久,城內糧草即將耗盡。為了支撐下去,劉韜不得不削減百姓口糧,以維持守軍所需。口糧減少,柴草匱乏,百姓餓殍遍野,凍死無數,慘狀令人不忍目睹。然而,曹軍依然按兵不動,堅守包圍。
劉淵逐漸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慮。他已經難以堅持,再這般僵持下去,不僅登陽難保,自己也可能餓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冒險出擊。無奈之下,他下達命令,整裝待發,向登陽進發。
次日,由劉淵率領的四萬步騎兵主力抵達登陽城北約四十里處。他下令在此扎營,對曹軍形成威脅之勢。
此刻,圍城進入第五個月。袁軍大營中,中軍大帳內氣氛凝重。
“糧草愈發短缺,恐怕撐不過一個月了。”
“多次試圖襲擊糧道,皆遭遇重創,損兵折將。”
劉淵背著手站在那里,听到戰敗的消息,勃然大怒。
周圍的文武官員沉默不語,只是低頭嘆息。
听完所有報告後,劉淵轉過身,面對情緒低落的群臣。
這些大臣都不敢開口議論,更別說提出建議。
見無人回應,劉淵的目光轉向沮授,畢竟這計策是他提出的。
令沮授始料未及的是,曹晚的實力遠超想象,甚至超過了劉淵。
原本他認為曹晚堅持不了多久便會因糧草不足撤退,可如今形勢急轉直下,反而是他們陷入了困境。
沮授滿心懊悔,臉上寫滿愧疚,不敢直視劉淵。
“沮授,這就是你的妙計?”劉淵忍無可忍地責問。
沮授尷尬地咳嗽幾聲,迅速思索彌補過錯的辦法。
突然,他靈機一動,心中有了主意。當他再次抬頭時,竟露出自信的笑容。
劉淵一頭霧水,但仍怒氣未消︰“你犯了錯還敢這般得意?”
沮授略作沉思,嘴角浮現出一絲狡黠之色,拱手說道︰“曹賊能夠撐到現在實屬意外,是我的失誤。但主公無需擔憂,我另有一計,必能逼退曹賊。”
“你又有何妙策?”劉淵半信半疑。
沮授神秘一笑,靠近劉淵耳邊,低聲講述自己的計劃。
劉淵越听越激動,隨後看著地圖,按照沮授的提議,在地圖上指指點點。
經過深思熟慮,劉淵認為此計可行,用力拍打地圖,高興地說︰“好,就依公與之計,讓曹賊措手不及。”
計策已定,接下來派誰出征呢?
沮授將自己的計劃告知眾人,希望有人挺身而出,承擔重任。
然而,許久無人響應。
就連河北雙雄也因多次敗仗失去信心,再無勇氣站出來。
劉淵巡視四周,眉宇間微蹙,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忽有一員威武大將出列,朗聲道︰"馬鶴願領此任。"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