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任目睹麾下最精銳的將士被曹晚一人屠戮殆盡,心中悲憤難當。
"曹晚!今日我必與你決一死戰!"
他怒吼如困獸,舞動長槍,直沖曹晚而去。
決戰時刻
曹晚眸中閃過凜冽殺意,雙拳緊握,氣勢如洪流般噴薄而出,宛若天降戰神。
"既然如此,那就遂你所願!"
一聲震天喝聲回蕩天地之間,霸王戟攜毀天滅地之力,朝著張任橫掃而去。
血色勁風席卷,張任雖心生懼意,卻仍強撐抵抗。
"轟!"
巨響驚天,張任被震飛十余步,半身血肉模糊。
"曹賊……"
即便身受重傷,張任依舊嘴硬咒罵,然而曹晚毫無憐憫之意,直接策馬踏過他的身體。
張任頭顱應聲碎裂,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曹晚手持染血霸王戟,繼續追殺潰敗的敵軍,一路血跡蜿蜒,直通成都。
兩日後,狼狽不堪的劉備終抵成都城。
大殿之內,劉備面色慘白,癱坐王位。
"涪城損失慘重,僅余不到三千殘兵逃回,連同城內守軍,兵力不過八千。城中糧草亦所剩無幾,懇請盡快調糧入城。"
"武陽尚有四萬軍馬,望陛下速調往成都御敵。"
諸葛亮與司馬徽反復勸諫。
劉備神情恍惚許久,才緩緩吐出一聲長嘆,疲憊地揮了揮手,“好吧,就依你們的意思,一切听從便是。”
他的頹喪模樣,明顯已喪失了斗志。
司馬徽與他相視一眼,都默默嘆息。
當日。
一騎快馬疾馳南下,直奔武陽。
武陽城。
劉封剛到武陽,奉命前往南中求助孟獲。
“父王身為漢人之君,竟要向蠻族求助?”
李恢滿臉震驚,難以接受。
張翼、張嶷等將領也紛紛憤慨。
“父王也是被逼無奈啊。”劉封搖頭嘆息。
眾人雖憤懣卻無計可施。
劉封低頭沉思,如何將這四萬大軍帶走。
這四萬軍本為防備江州八萬魏軍。
但劉封認定劉備必敗,決意投靠南中蠻王孟獲。
若孤身前往,便是寄人籬下,孟獲定不會善待。
若能帶兵同行,便有了底氣。
就在此時。
衛兵急報︰“世子殿下,大王信使鄧芝到!”
劉備信使?
劉封眉心微皺,隱隱不安。
“請鄧從事進來說話。”李恢搶先道。
片刻後。
鄧芝神色凝重步入廳堂,向劉封行禮。
“鄧從事為何不在劍閣輔佐父王,卻來此處?”
劉封問。
“啟稟世子,劍閣涪城皆陷落,我軍潰敗,陛下已退守成都。”
“陛下命我來請殿下速赴南中,邀孟獲助戰,同時調武陽四萬兵馬回成都防守。”
鄧芝語氣沉重,道出驚人消息。
大堂內頓時喧嘩一片,眾人震驚不已。
“劍閣號稱天下第一險關,怎會如此輕易失守?”
李恢難以置信地驚呼。
劉封驚訝道︰“數日前我才受父王之命前往南中調兵,怎料劍閣竟已失守?”
鄧芝嘆了一聲,緩緩道出曹晚如何用計破局。
大堂內一片寂靜,眾人面露震驚與恐懼,眼神中流露出對曹晚深深的忌憚。
“曹晚此人太過狡猾,未曾想父王竟敗在他的手中。”
劉封又驚又怒,同樣發出一聲嘆息。
李恢苦著臉說道︰“曹操的十萬大軍已經逼近成都,即便我們趕回去,江州的八萬魏軍也會乘虛而入,屆時我們四萬兵力將被困于二十萬敵軍之中。”
鄧芝嘆息連連,顯然對局勢感到悲觀。
馬謖觀察眾人表情,察覺到李恢等人內心並不願赴成都送死。他輕輕踫了踫劉封,示意其有所行動。
劉封領會後說道︰“諸位,如今劍閣已失,張任、嚴顏等勇將均已陣亡,父王的主力也損失慘重,即便你們帶這四萬兵馬前往成都,結果只會是白白犧牲。”
眾人神情微變。
劉封繼續說道︰“況且我往返南中還需半月時間,即便孟獲立即出兵,也需要同樣時日,一個月後即便孟獲肯出兵,恐怕成都也難以堅持。”
眾人不僅心生寒意,更顯懼怕。
“你們若前往成都,無疑是走向絕路。”
“倒不如听從我的建議,隨我前往南中與孟獲結盟。”
“我們保存四萬精銳,再聯合孟獲的六萬蠻軍,湊足十萬大軍,才有機會對抗曹操父子。”
劉封說完,終于表明了自己的真實意圖——掌控這四萬兵馬,背叛劉備。
眾將無不震驚。
李恢驚問︰“殿下,莫非你是讓我們放棄大王,不去救援成都?”
“這不是放棄,而是為了大局!”
劉封神情堅毅,正色說道︰“前往成都不過徒增傷亡,保全這四萬將士,方能為父王復仇雪恨!”
此言一出,眾人皆感他似已視劉備為逝者。
李恢聞言身體微顫,陷入沉思。
鄧芝卻焦急地說道︰“世子此舉,怕是要被世人指責背棄大王,蒙受惡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封昂然答道︰“若能助父王復仇、復興漢室,我劉封何懼個人名聲,寧可承受惡名!”
劉封言辭凜然。
鄧芝一時語塞。
馬謖終于開口︰“諸位,隨世子南下或許尚有生機,赴成都只余死路。難道諸位真無所畏懼?”
此問直擊眾人內心。
眾人頓時心中動搖,最後一絲猶豫瞬間消散。
“罷了,為復興漢室大業,我等願听從世子調遣!”
李恢長嘆一聲,深深一拜。
鄧芝亦嘆氣拱手︰“臣鄧芝,願追隨世子。”
連劉備使者,也不再堅持。
劉封松了口氣,嘴角泛起一絲笑意。
他扶起二人。
“承蒙信任,我劉封在此立誓,定率眾返回成都,驅逐曹賊父子,為父王報仇雪恨!”
“復興漢室之重任,我必獨自承擔。”
“若有我劉封一日,必與曹操父子血戰到底!”
劉封慷慨激昂的話語,在大廳久久回蕩。
成都城內一片混亂。
涪城戰敗消息傳來,全城軍民皆驚恐不安。
富戶紛紛攜家帶口逃離,貧民只能縮在家中顫抖。
為安撫恐慌,劉備下令閉城門,禁止進出。
王宮寢宮中,嬰兒啼哭不斷。
王後吳氏懷抱劉禪,輕聲安撫卻無效。
“能不能讓這孩子別哭了,吵得我心煩意亂!”
劉備正徘徊間,煩躁地揮手斥責。
吳氏吃了一驚,連忙安撫,劉禪才漸漸安靜下來。
劉備的表情稍緩,可內心的憂慮卻愈發深重。
腳步聲急促傳來,快步而入。
“孝直,李恢他們的四萬兵到沒有?”劉備急切追問。
面色沉重,咬牙答道︰“啟稟大王,李恢等人竟投奔孟獲去了!”
轟的一聲,仿佛驚雷炸響。
劉備踉蹌後退,跌坐在床榻上。
四萬大軍,最後的倚仗,就此離他而去。
那養子竟也在緊要關頭,棄他于不顧。
劉備最後的希望,徹底破滅。
“劉封,你忘恩負義的小人,竟敢背叛朕,簡直禽獸不如!”劉備暴怒吼叫。
這喊聲驚醒了劉禪,孩子再次啼哭不止。
“哭什麼哭,你的哭聲害得我江山盡失!”劉備怒不可遏,從吳氏懷中搶過劉禪,用力擲向地面。
“大王,莫要如此!”吳氏大驚,卻已來不及阻止。
就在劉備出手的瞬間,猛然撲倒,用身體護住劉禪。
劉備松了口氣,卻冷聲道︰“你何苦多此一舉。”
“大王,公子是您的骨肉,未來的儲君,怎能如此對待他。”起身,苦勸道。
吳氏也哭著過來,接過劉禪查看。
“儲君?”劉備苦笑一聲,嘆息道︰“如今我眾叛親離,困守成都,還談什麼江山讓其繼承。”
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安慰。
“江山,江山。”劉備喃喃自語,忽而似有所悟,陷入沉思。
片刻後,他眼中閃過一抹堅定。
"法孝直听令!"
劉備猛然揮袖一聲斷喝,氣勢驟然凌厲,重拾幾分梟雄本色。
法正驚震之下,慌忙拱手︰"陛下有旨,明日本王將登基稱帝,承繼漢室正統!"
此言出口,眾人神色皆變。劉備此舉,無異于自尋死路。
如今兵敗如山倒,人心離散,僅困守成都孤城,距覆滅不過一線之隔。他非但不思扭轉乾坤,反而執意稱帝,究竟是愚鈍,還是瘋狂?
法正呆滯凝望,滿臉難以置信,全然不解其意。
"縱使身死,朕亦願以帝王之軀謝世!"
"今日便是天命所歸,哪怕一日為帝,朕亦在所不惜!"
劉備咬牙狠聲道出肺腑之言。
法正恍然頓悟,原來劉備欲在這覆滅前夕,一嘗帝王夢,完成畢生追求。
什麼復興漢室、仁義道德,不過虛偽表象罷了。登上帝位,才是支撐他走到如今的動力所在。
"臣領旨!"
法正心底長嘆,終究默然接令。
翌日,一場盛大的登基儀式在王宮中舉行。
規模雖宏大,耗費卻巨大,幾近掏空成都府庫。
然而場面卻顯蕭瑟,參與的大臣不過區區二十人,包括司馬徽、王累、廖化等人。
蜀中英才凋零殆盡,如今麾下僅剩這些人馬。
行禮告天祭祖之後,劉備換上龍袍,接過玉璽,在法正扶持下坐上龍椅。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階下群臣齊齊跪拜高呼,聲震殿宇。
劉備端坐龍椅,俯視群臣,听著眾人的恭頌,激動得雙手微顫。
"我劉備終登皇位!"
"朕,終成九五之尊!"
"哈哈哈..."
劉備眼中盡是得意,狂笑不止。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