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府的通商集市剛落下帷幕,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便席卷了北方。護民所的窗欞上凝著薄霜,陳文瀚正對著邊境送來的文書皺眉——蘭卡部落傳來消息,西域大漠突發雪災,游牧部落被迫南遷,部分流民已抵達邊境,恐引發沖突。
“雪災?”李存義湊過來,手指劃過文書上的“流民”二字,眼神驟然凝重,“當年我在長城戍邊,見過大漠雪災的厲害,牛羊凍死大半,百姓沒了活路,只能往中原逃。可邊境守軍若處置不當,很容易擦槍走火。”
話音剛落,韋小寶抱著個暖手爐闖進來,臉凍得通紅“幫主,外面來了個西域僧人,說有要事求見,還帶著個會彈琵琶的姑娘,說是從大漠逃過來的。”
眾人趕到前廳時,只見一名身著赭色僧袍的僧人正靜坐品茶,身旁的女子懷抱琵琶,一身胡服沾著風沙,眉眼間帶著幾分憔悴,卻難掩清麗。“在下鳩摩羅什,自龜茲而來。”僧人起身合十,聲音沉穩,“這位是月牙姑娘,她的族人在雪災中失散,一路靠彈琵琶換取干糧,才逃到此處。听聞陳幫主心懷天下,特來求助,希望能為大漠流民尋一條生路。”
月牙姑娘輕輕頷首,指尖撥動琵琶弦,一段蒼涼的旋律便流淌開來。弦音里滿是風沙的凜冽與離鄉的哀愁,听得眾人心中發緊。“這是大漠的《折楊柳》,”鳩摩羅什輕聲解釋,“雪災過後,胡笳聲與琵琶聲在沙漠里此起彼伏,都是流民在思念故土。月牙姑娘的琵琶,彈的是所有西域人的心聲。”
陳文瀚望著月牙姑娘泛紅的眼眶,想起文書中的危機,當即決定“君正,你帶五十名弟子隨鳩摩羅什大師前往邊境,先安撫流民,避免沖突;李前輩,你聯絡周邊城鎮,籌備糧草與御寒衣物;葉問先生,勞煩你帶醫農隨行,為流民診治凍傷;卡文迪先生,你的劍術擅長應對混亂場面,也請一同前往。”
“我也去!”韋小寶舉起暖手爐,“我會撒石灰、擲飛針,還能跟流民打交道,肯定能幫上忙!”
次日清晨,隊伍踏著薄霜出發。剛出平陽府,便感受到北方的寒意——路邊的枯草結著冰碴,風卷著沙粒打在臉上,生疼。月牙姑娘裹緊胡服,琵琶用厚布包著,抱在懷里,時不時望向遠方,眼神里滿是擔憂。
行至邊境小鎮時,遠遠便看到黑壓壓的流民聚集在城門外,大多衣衫襤褸,凍得瑟瑟發抖,有的還抱著奄奄一息的孩子。城樓上的守軍手持弓箭,神色警惕,雙方對峙著,氣氛緊張得一觸即發。
“住手!”君正策馬沖上前,亮出丐幫令牌,“我們是來送糧草的,不是來打仗的!”流民們听到“糧草”二字,頓時騷動起來,紛紛涌上前,城樓上的守軍也松了口氣,放下弓箭。
鳩摩羅什走到流民中間,用西域語高聲安撫,月牙姑娘則彈起琵琶,這次的旋律不再蒼涼,反而帶著一絲希望。流民們漸漸平靜下來,有的甚至跟著旋律輕聲哼唱,眼中泛起淚光。
李存義指揮弟子們卸下糧草,葉問則帶著醫農為流民診治。一名老牧民的腳凍得發紫,葉問取出銀針,精準刺入穴位,又用溫熱的草藥湯為他泡腳,老牧民感動得連連道謝,用生硬的中原話喊著“好人”。
卡文迪則在城門旁搭建防御工事,他用樹枝與繩索制成簡易拒馬,又教守軍如何排列陣型,既能防止流民沖撞,又能應對突發狀況。“在我的家鄉,遇到災荒時,也會這樣保護百姓。”他對君正說,“混亂時,秩序比武力更重要。”
韋小寶則拿著干糧,挨個兒分給孩子,還掏出糖果逗他們笑。一個小男孩接過糖果,怯生生地遞給月牙姑娘,月牙姑娘接過糖果,剝開糖紙喂給男孩,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傍晚時分,周文斌帶著後續糧草與御寒衣物趕到。流民們分到棉衣與熱粥,臉上終于有了血色。鳩摩羅什與陳文瀚坐在篝火旁,商議後續安置計劃——在邊境開設臨時安置點,教流民種植耐寒作物,待雪災過後,再護送他們返回大漠。
“其實,西域與中原本就是一家。”鳩摩羅什望著篝火,輕聲道,“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那時中原的絲綢、茶葉,西域的葡萄、玉石,源源不斷地在這條路上流通,百姓們安居樂業,從沒有過沖突。只是後來戰亂不斷,才讓兩地漸漸疏遠。”
月牙姑娘抱著琵琶,坐在篝火旁,輕輕彈起一首新的曲子。“這是我祖父教我的《長安樂》,”她輕聲說,“祖父年輕時去過長安,說那里的城郭比大漠的雪山還壯闊,那里的花比西域的玫瑰還嬌艷。他說,有朝一日,一定要再去長安看看。”
陳文瀚聞言,心中一動。他想起古籍中記載的絲綢之路,想起平陽府剛落幕的通商集市,突然有了個念頭“或許,我們可以重建絲綢之路的支線,讓西域的流民既能留在中原謀生,也能與家鄉保持聯系。這樣,不僅能解決流民問題,還能促進兩地的交流與和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鳩摩羅什眼楮一亮“這是個好主意!若能重建商路,西域的皮毛、香料能運往中原,中原的糧食、衣物也能運往西域,百姓們有了活路,自然不會再發生沖突。”
接下來的幾日,眾人忙著搭建安置點,教授流民種植技巧。卡文迪教流民用西域的羊毛編織御寒衣物,李存義則教他們基礎的防身術,以防野獸襲擊。韋小寶則帶著流民中的年輕人,在安置點周圍挖掘水井,還開玩笑說“以後咱們這里,既有中原的莊稼,又有西域的羊毛,比長安還熱鬧!”
一日午後,遠處突然傳來馬蹄聲。眾人警覺起來,卻見是血刀王帶著幾名蘭卡部落的首領趕來。“陳幫主,听說你們在安置流民,特來看看。”血刀王翻身下馬,語氣誠懇,“之前多有冒犯,還請見諒。如今雪災當頭,咱們理應攜手互助,共渡難關。”
陳文瀚笑著點頭,邀請血刀王參觀安置點。看到流民們有序地領取物資、學習技能,血刀王感慨道“以前我總以為,只有武力才能征服天下,如今才明白,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真正的強者。以後蘭卡部落願意配合你們,共同守護邊境的和平。”
當晚,安置點的篝火旁熱鬧非凡。流民們唱起西域的歌謠,丐幫弟子們則打起中原的拳法,血刀王甚至親自表演了蘭卡部落的彎刀舞,引得眾人陣陣喝彩。月牙姑娘彈起琵琶,鳩摩羅什輕聲和唱,歌詞里唱的是長安的繁華,是大漠的遼闊,是兩地百姓對和平的向往。
陳文瀚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滿是感慨。他想起出發前平陽府的薄霜,想起流民們最初的絕望,想起如今的歡聲笑語,突然明白所謂的守護,不只是抵御外敵,更是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百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讓他們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在和平中共享繁榮。
幾日後,陳文瀚帶著隊伍返回平陽府。臨走時,流民們紛紛前來送行,有的捧著曬干的西域草藥,有的拿著編織的羊毛毯,還有的塞給孩子一把西域的葡萄干。月牙姑娘抱著琵琶,彈起《長安樂》,旋律悠揚,滿是不舍與祝福。
踏上歸途時,風已不再刺骨,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照在雪地上,泛著耀眼的光芒。韋小寶騎在馬上,哼著改編的曲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如今不用征戰回,百姓安樂醉心扉!”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卡文迪望著遠方的雪山,對陳文瀚說“這次邊境之行,讓我明白,和平不是靠武力換來的,而是靠理解與包容。以後若有機會,我想沿著絲綢之路,去長安看看,看看月牙姑娘祖父口中的繁華之城。”
陳文瀚點頭“會的。等邊境安定下來,我們一起去長安。那里有熱鬧的集市,有美味的小吃,還有數不盡的故事,值得我們去看一看。”
回到平陽府時,已是黃昏。護民所外的曬谷場依舊熱鬧,百姓們看到隊伍歸來,紛紛圍上來,詢問邊境的情況。陳文瀚將流民的故事講給大家听,百姓們紛紛表示願意捐出糧食與衣物,幫助流民度過難關。
張阿婆端來熱騰騰的餃子,笑著說“不管是中原人還是西域人,都是爹娘生的,都該有口飯吃,有件衣穿。以後咱們平陽府,就是他們的家!”
夜幕降臨,護民所的燈火亮起。陳文瀚坐在桌前,寫下邊境之行的總結,計劃著如何推進絲綢之路支線的建設。窗外,月光皎潔,灑在青銅古鐘上,泛著柔和的光芒。他想起月牙姑娘的琵琶聲,想起鳩摩羅什的話,想起流民們的笑容,心中突然充滿了力量。
他知道,守護家園的路還很長,或許還會遇到雪災、戰亂,或許還會有新的挑戰。但只要心中裝著百姓,只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能同心協力,就沒有邁不過的坎,沒有渡不過的難關。
月光下,陳文瀚握緊手中的打狗棍,目光堅定。他仿佛看到,在不久的將來,絲綢之路的支線上,商隊絡繹不絕,中原的絲綢與西域的皮毛在集市上交換,中原的歌聲與西域的琵琶聲交織在一起,百姓們安居樂業,再也沒有戰亂與流離。而這一切,都將從平陽府開始,從每一個心懷守護的人開始,慢慢延伸,直到長安,直到大漠,直到天下每一個角落。
喜歡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