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謀士經過一番深入調查,終于發現了朱雄英呈上證據的破綻。原來,朱雄英所提及的那次軍隊調動商討,是朱棣按照朱元璋之前的旨意,為應對北方游牧民族可能的冬季突襲而進行的正常軍事部署。只是朱雄英等人故意歪曲事實,將其描繪成朱棣結黨營私、圖謀不軌的證據。
“王爺,找到了!朱雄英他們呈給陛下的證據,完全是斷章取義。那次商討軍隊調動,是陛下之前授意您進行的,有相關旨意記錄可查。”謀士興奮地向朱棣匯報。
朱棣心中大喜,說道︰“好,立刻準備相關旨意記錄,本王要進宮面見父皇,澄清此事。”
朱棣帶著證據,匆匆進宮求見朱元璋。在御書房中,朱棣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向朱元璋解釋了一遍,並呈上了相關旨意記錄。
“父皇,兒臣所言句句屬實,朱雄英此舉分明是在蓄意陷害兒臣。還望父皇明察。”朱棣跪地,言辭懇切地說道。
朱元璋看著朱棣呈上的旨意記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哼,沒想到雄英竟然做出這等事來。棣兒,你起來吧,此次是朕錯怪你了。”
朱棣心中一松,說道︰“多謝父皇信任。兒臣只希望朝堂能夠安穩,不要因為這些無端的爭斗影響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朱元璋微微點頭︰“朕會好好教訓雄英,讓他明白做事不可如此魯莽。你下去吧,以後行事也要更加小心,莫要再讓人抓住把柄。”
朱棣退下後,朱元璋心中十分氣憤,立刻派人召朱雄英進宮。
朱雄英得知朱棣進宮向朱元璋解釋此事,心中暗叫不好。“父親,朱棣肯定是找到了證據反駁兒臣,如今該如何是好?”朱雄英焦急地對朱標說道。
朱標微微嘆氣︰“事已至此,你只能如實向陛下稟報,承認錯誤。切不可再狡辯,以免讓陛下更加生氣。”
朱雄英無奈,只能硬著頭皮進宮。
“陛下,兒臣知錯了。”朱雄英見到朱元璋,趕忙跪地請罪。
朱元璋看著朱雄英,怒喝道︰“你可知錯?身為皇太孫,竟如此魯莽行事,蓄意歪曲事實,陷害皇叔。朝堂之上,豈是你隨意玩弄手段的地方?”
朱雄英低著頭,不敢說話。
“這次朕就饒過你,但下不為例。若再有此類事情發生,朕絕不輕饒。”朱元璋嚴厲地說道。
朱雄英趕忙說道︰“兒臣謹遵陛下教誨,以後定不會再犯。”
朱雄英退下後,心中又氣又惱,但也明白自己這次確實有些操之過急。
而在後宮,那些嬪妃們正緊鑼密鼓地與宮外勢力勾結。她們找到了一個心懷不軌的富商,許以重金,讓他在京城中散布關于李萱的謠言,說李萱與朱棣有私情,且意圖謀朝篡位。
“只要你能把這些謠言散布出去,讓滿城皆知,這銀子就是你的。”一位嬪妃對富商說道。
富商看著桌上的銀子,眼中閃過一絲貪婪︰“娘娘放心,小人一定辦得妥妥當當。”
很快,京城中開始流傳起這些謠言,百姓們紛紛議論紛紛。李萱的情報網得知消息後,迅速匯報給她。
“娘娘,大事不好了,京城中突然傳出了關于您和王爺的謠言,鬧得滿城風雨。”孫貴妃焦急地說道。
李萱心中大怒︰“這些人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孫貴妃,立刻去查,看看是哪些人在背後搞鬼。”
李萱心中明白,這次的謠言來勢洶洶,若不盡快平息,不僅她在後宮的地位難保,還會連累朱棣。
不知李萱能否迅速查出謠言背後的主謀,成功平息這場風波,而朱雄英在經歷這次教訓後又會有怎樣的行動,大明王朝在這危機邊緣求轉機、後宮朝堂陷困局的時刻,局勢愈發復雜,各方勢力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場而暗中較勁,一場更加激烈的斗爭似乎即將爆發。
李萱深知此次謠言危機的嚴重性,她強壓怒火,迅速開始部署應對之策。
“孫貴妃,謠言既已傳開,想要直接壓制怕是不易。我們得分兩步走,一方面,你去聯絡一些在京城有威望的人,讓他們幫忙闢謠,穩定民心;另一方面,加大情報網的排查力度,一定要盡快找出幕後主謀。”李萱目光堅定地說道。
孫貴妃點頭領命︰“娘娘放心,臣妾這就去辦。只是,這幕後主謀行事如此隱秘,想要查出來恐怕有些困難。”
李萱微微皺眉︰“不管有多難,都必須查出來。他們如此肆無忌憚,本宮定不會放過他們。”
孫貴妃離開後,李萱陷入沉思。她心中明白,此次謠言絕非偶然,肯定是後宮那些心懷不軌的嬪妃所為,但具體是誰,還需要確鑿證據。
孫貴妃這邊,迅速找到了幾位在京城頗具威望的老臣夫人,向她們說明了情況。
“夫人們,如今京城中謠言四起,對皇後娘娘和王爺的聲譽造成了極大損害。還望夫人們能幫忙闢謠,以正視听。”孫貴妃誠懇地說道。
夫人們听後,紛紛表示願意幫忙︰“貴妃娘娘放心,我們定會盡自己所能,讓百姓們不要輕信這些謠言。”
與此同時,李萱的情報網也在加緊排查。終于,一個小太監發現了一些端倪。
“娘娘,小的發現近日有個富商頻繁與後宮的幾位嬪妃來往,這個富商在京城中頗有勢力,小的猜測,這謠言很可能與他有關。”小太監向李萱匯報。
李萱眼中閃過一絲寒光︰“果然是他們。立刻派人去查,這個富商與哪些嬪妃來往密切,務必查出背後的主謀。”
而在朝堂上,雖然朱棣已經洗清冤屈,但此次事件還是在大臣們心中留下了陰影。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開始重新審視朱棣和朱雄英的勢力,思考自己該如何站隊。
“此次朱棣和朱雄英的爭斗,讓朝堂局勢變得更加復雜了。我們得小心行事,不能輕易站錯隊。”一位大臣對同僚說道。
“是啊,如今看來,朱棣在軍中威望頗高,背後又有不少支持者;而朱雄英身為皇太孫,背後有太子殿下撐腰。這兩方勢力都不容小覷。”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朱雄英回到東宮後,心中一直憋著一股氣。他知道自己這次的行動失敗了,還被朱元璋訓斥,必須想辦法挽回局面。
“父親,兒臣此次行事魯莽,讓您失望了。但朱棣如此囂張,兒臣實在不甘心。”朱雄英對朱標說道。
朱標微微嘆氣︰“雄英,你要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朱棣在軍中根基深厚,想要扳倒他,需要從長計議。你先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