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

第137章 七國初定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久緩 本章︰第137章 七國初定

    昌邑城外的柳林里,周亞夫的帥帳中彌漫著刺鼻的艾草味。

    老將用竹筷撥弄著沙盤上的糙米,每一粒都代表著吳楚聯軍的營寨。

    當筷子停在泗水入淮口的位置時,他忽然抬頭,目光透過帳縫落在東南方的天際線上 —— 那里,欒布的輕騎正在執行一項致命的任務。

    “太尉,斥候回報,吳楚運糧隊已過淮陰。” 校尉呈上的輿圖邊角還沾著露水,“按行程,明日申時將抵達泗水渡口。”

    周亞夫哼了一聲,手指在沙盤上劃出一道弧線︰“傳我將令,命李沮率三千弩手埋伏于盱眙山坳,待糧隊過半,先斷後軍,再擊前隊。”

    他忽然抓起一把糙米撒在 “梁國” 位置,“記住,只截糧,不殺敵,要讓劉濞知道糧道已斷,卻猜不透我軍虛實。”

    與此同時,晁錯的中軍帳設在陳留郡的廢祠里。

    案頭的燭台上插著七支蠟燭,每滅一支便代表一路叛軍受挫。

    此刻只剩兩支尚在燃燒,分別代表齊地與趙地。他捏著欒布從齊地送來的密報,紙上 “臨淄城守將繒賀死戰” 八字被指痕壓得發皺,忽然听見帳外傳來馬蹄聲,竇嬰的火紅旗角率先撞入眼簾。

    “好消息!” 竇嬰甩下披風,露出里面染血的中衣。

    “某親自督運的敖倉糧草已過成皋,周太尉派來接應的騎兵也到了睢陽外圍。不過 ——”

    他忽然壓低聲音,從懷里掏出一卷帛書,“梁王又派密使來了,說睢陽城內輜重糧草幾近斷絕,若再無援兵,怕是。。。”

    晁錯的指尖停在地圖上的 “昌邑” 二字,想起三日前周亞夫送來的密信︰“堅壁清野,待其自亂。”

    他深吸一口氣,取過案頭的狼毫,在梁王的求救信上批下八個字︰“再守三日,破賊在即。”

    墨汁未干,他忽然抬頭看向竇嬰︰“大將軍可願親率兩千輕騎,繞道亢父故道,虛張聲勢?”

    竇嬰挑眉一笑,酒葫蘆在手中轉了個圈︰“正合我意!某這就去讓士兵多帶戰鼓,走到哪兒敲到哪兒,管教劉濞那老賊以為漢軍主力到了!”

    他轉身時披風掃過燭台,火苗猛地躥高,將晁錯投在帳幕上的影子映得宛如戰神。

    睢陽城內,梁王劉武正在檢視最後的輜重。

    內庫的銅燈已經拆了一半, 另一半融了的銅水在陶盆里泛著暗紅光澤。

    他用劍尖挑起一塊尚未凝固的銅塊,忽然听見城頭上爆發出一陣歡呼 —— 不是敵軍破城,而是東方天際出現了漢軍的玄色旗幟。

    “是晁御史的旗號!” 張羽踉蹌著從女牆上爬下來,盔甲上的血漬已變成暗紫色。

    “還有竇大將軍的火紅旗!他們... 他們真的來了!”

    梁王手中的銅塊 “當啷” 墜地,砸在青石板上濺起火星。

    他忽然想起皇兄即位那年,曾在未央宮前殿對他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此刻淚水終于奪眶而出,混著臉上的血污,在晨光中劃出一道曲折的痕跡。。。

    卻說吳楚聯軍大營,吳王劉濞正對著一碗冷粥皺眉。

    帳外忽然傳來喧嘩,田祿伯踉蹌著撞進來,頭發散亂,衣甲上沾滿草屑。

    “大王!泗水糧道被劫了!押運官說漢軍。。。漢軍全是黑衣弩手,見人就射,糧食全都被燒了!”

    劉濞手中的玉碗 “砰” 地砸在地上,粥汁濺上他繡著龍紋的靴面。

    他忽然想起昨夜夢見的那只烏鴉,正叼著自己的冠冕飛向西方。

    喉間陡然泛起腥甜,他強撐著站起身,卻听見帳外傳來此起彼伏的哀嚎 —— 士兵們發現營中存糧僅夠一日,正在爭搶最後一點粟米。

    “傳本王令,全軍向周亞夫大營發動總攻!” 劉濞拔出佩劍,劍刃在晨光中泛起青芒。

    “勝則取雒陽,敗則。。。敗則退保丹徒。” 他沒有說出口的是,丹徒的東越盟友早已首鼠兩端,只是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周亞夫站在營門內,看著地平線上升起的塵霧。

    當叛軍前鋒距離營寨還有三里時,他忽然舉起令旗,身後千張強弩同時繃緊。“放!” 隨著令旗揮下,箭雨如黑雲壓城,吳楚聯軍前排的盾牌手頓時被釘在地上,盾陣出現第一道裂痕。

    “吹角,讓李廣大開營門。” 周亞夫的聲音里不帶一絲感情。

    當牛角號響起時,李廣率領的三千騎兵如利劍般從側後方殺出,直插叛軍左翼。

    劉濞在中軍帳望見這一幕,忽然感到一陣眩暈 —— 當年在白登山,匈奴騎兵也是這樣從側翼撕裂漢軍陣型。

    “大王,漢軍有埋伏!” 田祿伯的喊聲被馬蹄聲吞沒。

    劉濞看著自己的軍隊像被開水澆過的蟻群般混亂,忽然想起晁錯的《削藩策》里寫過︰“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此刻他終于明白,晁錯用那支筆寫就此策論時,已做好了武力彈壓他們這些藩王的準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子夜時分,晁錯站在睢陽城頭,看著周亞夫的帥旗緩緩升起。

    城下一具具叛軍尸體被火把照亮,吳楚聯軍的營寨已變成一片廢墟。

    他摸出懷中的玉玨,那是漢景帝登基時賜給他的,玨上 “忠” 字刻痕此刻硌著掌心,竟比前世腰斬時的疼痛更清晰。

    “御史大夫,吳王已逃至丹徒。” 周亞夫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老將盔甲未卸,卻難掩眼中疲憊,“欒布在齊地大破三王,酈寄水淹邯鄲,趙王自殺。七國之亂,已初平矣。”

    晁錯轉身,看見東方天際泛起魚肚白,睢陽的晨霧中,梁王劉武正帶著張羽、韓安國走來。

    梁王的袞服上沾滿塵土,卻仍不失貴冑氣度,他對著晁錯深深一揖︰“若非先生運籌帷幄,梁國早已化為齏粉。”

    晁錯急忙還禮,目光掃過城牆上新刻的刀痕,忽然想起前世自己被腰斬前,曾在獄中寫下︰“諸侯強大,削之則反,不削亦反。”

    而此次,他終于親眼看見這句話成為現實,卻不再是用血來書寫。

    三日後,長安未央宮。

    漢景帝接過東越使者獻上的吳王首級,青銅盤上的血跡還未凝固。

    他轉頭看向階下的晁錯,目光落在其腰間未卸的佩劍上︰“愛卿可知,朕昨夜夢見高祖皇帝,他說‘安劉氏天下者,晁錯也’。”

    晁錯叩首在地,听見自己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里回蕩︰“陛下,七國雖平,但諸侯仍有治權。願陛下趁此良機,收其支郡,奪其鑄幣權,使諸侯‘雖有國土,如郡縣矣’。”

    殿外忽然響起鐘鼓之聲,三十六名黃門郎魚貫而入,捧著新制的《削藩策》竹簡。

    漢景帝站起身,玄色龍袍在陽光中泛起金斑,他伸手扶起晁錯,指尖掠過其肩甲上的傷痕︰“朕準卿所奏。從今日起,愛卿兼領中尉,總掌天下兵事。”

    晁錯抬頭,看見殿梁上的蟠龍藻井,與前世刑場的銅鉞終于重疊又分開。

    陽光穿過殿門,在他腳下投出長長的影子,那影子不再是待斬的罪臣,而是持劍的忠臣。

    他知道,這一世的棋盤,他終于下對了第一步,也將繼續下完這盤鞏固漢室江山的大棋。

    未央宮的風掠過殿角的銅鈴,發出清越聲響。

    晁錯手按劍柄,听見遠處傳來孩童的歌謠︰“七國反,忠臣出,晁公劍,定乾坤。。。”

    他忽然輕笑,原來歷史的軌跡雖可改變,民心向背卻始終如一。

    而他晁錯,終于不再是 “忠而被誅”,而是成為了真正力挽狂瀾的社稷之臣。。。

    喜歡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請大家收藏︰()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方便以後閱讀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第137章 七國初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第137章 七國初定並對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