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

第99章 固本培元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久緩 本章︰第99章 固本培元

    柴榮很好奇,“先生不是醫家嗎,緣何自稱貧道?”

    張仲景笑著解釋道,“術者,道之用也。道家五術為︰山、醫、命、相、卜。山,即道家修煉法;醫,中醫也;命,推命改命之法;相,觀其形而知其義之法;卜,佔卜吉凶休咎之法。”

    “貧道啟蒙于族學,受業于吾之族叔張伯祖,吾師深諳陰陽之理而切脈遣方尤準,故貧道既屬醫家,又屬道家。”

    說罷,張仲景放下藥箱,取出青銅脈枕,為柴榮把脈。

    約一盞茶,他沉聲說道,“陛下脈弦數,尺膚熱,善嘔逆,此乃寒毒入營血,非草木之藥可愈。”

    他又解開柴榮衣襟,露出小臂潰爛處,“此瘡非陰非陽,乃蟲毒侵蝕,需以火攻之。”

    “火攻?” 李重進皺眉,手按刀柄,“先生莫不是妖言惑眾?”

    張仲景不慌不忙,從藥箱中取出琉璃瓶,內裝透明液體︰“此乃烈酒,可殺肉眼不可見之蟲毒。”

    他以竹片蘸酒,輕擦傷口,“當年長沙大疫,貧道曾以此法救治染疫之百姓。”

    烈酒觸及潰爛處,柴榮疼得肌肉緊繃,卻咬牙未吭。

    隨軍醫官注意到,傷口滲出的膿血在酒液中竟泛起白沫,正如張仲景所言,似有蟲豸被滅殺。

    “陛下可知,” 張仲景一邊換藥,一邊道,“秦代醫家雖知‘以毒攻毒’,卻不明毒從何來。在下遍訪名山、大醫丹卷,嘗聞晉景公之病入膏肓一說。”

    “即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湯藥效力也達不到。然以此觀之,疾病之元凶尤能在體內游走,必是細微之活物,也既活物致病,故此,貧道多方嘗試,方悟治病需先滅疾病之元‘蟲’。”

    柴榮目光灼灼︰“先生既有此等神術,能否助朕完成北伐?”

    張仲景搖頭︰“治國如治病,需先固本。陛下龍體未愈,縱取幽州,亦難守成。”

    他取出一方錦帕,內包白色粉末,“此乃在下秘制‘化瘀通絡散’,可保傷口不潰。但陛下需允諾,百日之內,不得親臨戰陣。”

    說話間,帳外忽然傳來探馬急報︰“契丹援軍十萬,已至幽州城南!”

    柴榮猛然起身,“速速傳令,急行軍,搶佔固安,趁其立足未穩之際全力破敵”,說完卻因眩暈栽向一邊。

    張仲景眼疾手快,扶住帝王,安排侍者服侍柴榮躺好,以銀針刺入帝王百會穴。

    待柴榮悠悠醒轉之後發聲道,“陛下難道想讓‘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願成空?”

    帝王凝視著張仲景,發覺其眼中的堅定信念,忽然又想起了王樸《平邊策》中的 “先易後難”,咬牙道︰“當听先生之言,暫返汴京。但先生需隨朕回朝,總領太醫院。”

    張仲景長揖︰“醫患之間最忌‘諱疾忌醫’,陛下乃當世雄主,貧道願以余生,助陛下完成三十年宏願。。。”

    顯德六年六月,汴京皇宮。

    張仲景站在太醫院偏殿,望著眼前如山的醫典,眉頭緊皺。

    案幾上,太醫院正使呈上的藥方仍以鉛丹、朱砂為主,他隨手擲于地上︰“此等虎狼之藥,陛下服用多久了?”

    老醫正戰戰兢兢︰“自太祖郭威陛下起,便以鉛丹驅毒。”

    “愚不可及!” 張仲景抓起一本《黃帝內經》,“‘治病必求于本’,爾等卻舍本逐末!”

    他轉身對侍衛道,“煩請稟明陛下,太醫院之藥材尚存缺口,貧道請命各州郡收集烈酒、艾草、忍冬、地榆、姜黃、大黃、陳皮、梔子、厚樸、黃柏。。。還有,宮中所用器皿需以沸水燙煮三刻。”

    當日午後,柴榮在偏殿接受張仲景治療。

    醫者以銀簪挑開腐肉,用烈酒沖洗,再敷上以草木灰、動物骨灰等古法提煉的藥粉。

    “先生為何不用針灸?” 柴榮忍著劇痛問道。“陛下元氣大傷,‘肌膚,針石之所及也’,用針只能治標。”

    張仲景取出一個青銅暖爐,內焚艾草,“此為‘灸法’,可溫通經絡。但真正治本之法,在于陛下之飲食作息。”

    他示意宮女端上清淡的粥糜︰“從今日起,陛下需戒辛辣、油膩,多食豆類、果蔬。在下曾在長沙見百姓以各色豆類制醬,發現其能增強體力,延緩身體發膚之衰老。”

    柴榮挑眉︰“先生所言,可是《神農本草經》所載?”

    張仲景微笑︰“此乃在下游歷時,從胡僧、五溪蠻夷等處學得的養生之道。。。”

    與此同時,王樸扶著廊柱咳嗽,蒼白的臉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紅。

    本已病入膏肓的他,卻在張仲景的 “溫陽利水法” 救治下,竟奇跡般好轉。

    “樞密使且慢走,” 張仲景從偏殿出來,見其欲往樞密院,“今日該服‘腎氣丸’了。”

    王樸苦笑道︰“先生救我一命,卻讓我日日喝這甜膩苦澀之湯藥,比小時讀《周禮》還要難熬。”

    張仲景捋須一笑,取來藥盞,“《黃帝內經》雲‘腎為先天之本’,先生屢出奇策,耗損太過,需從根本調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示意王樸坐下,“樞密使尚需休養,且說說,今日卻為何進宮?”

    王樸望著窗外的太醫院訓誡碑,壓低聲音︰“吾听到消息,契丹雖退,陛下卻執意親征幽州。先生可知,朝中已有‘陛下被妖人蠱惑’的流言?”

    張仲景將藥盞推至王樸面前︰“所謂‘妖人’,可是指某用烈酒洗瘡,亦或是有人欲攪亂局勢、渾水摸魚?”

    “某自然信先生,” 王樸飲下湯藥,眉頭微蹙,“但滿朝文武只知‘醫者不得離經叛道’,卻不知先生之法源自《傷寒論》‘火劑湯’之意。”

    張仲景目光灼灼︰“王先生可知,當年在下為治建安大疫,曾打破‘傷寒不汗下’的舊規,活人無數。醫者變通,與謀士奇謀,本是一理。”

    王樸擊掌稱善︰“先生此言,正合我心!昔年我獻《平邊策》,亦被譏為‘紙上談兵’,幸得陛下力排眾議。”

    樞密使頓了頓,目光轉向皇宮方向,“如今陛下龍體未愈,卻有謠言不日北伐,先生可有良策?”

    張仲景取出一幅《黃帝明堂經》圖卷,指著 “足三里” 穴位︰“已用艾灸之法強其脾胃,再以‘小建中湯’固其根本。暗處宵小之些許流言本不足為懼,但真正能讓陛下靜心養氣的話,仍需樞密使以國策動之。”

    王樸沉吟片刻︰“某懂了,不日將上書重提‘先南後北’之策,以糧草未備為由,暫緩北伐,消弭流言。”

    張仲景點頭︰“善。治國如治水,需疏堵結合。陛下若問起醫術,可引《淮南子》‘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為喻。”

    辭別張仲景後,回到樞密院的王樸處理積壓公務時,發現朝堂猛將生異——趙匡胤在禁軍威望日增,李重進因那夜不屑張仲景治病之法,已生猜忌之心。

    不由心下想到,必須提醒總領太醫院的張仲景注意君臣平衡,做好應對彈劾之備。。。

    三日後,張仲景在太醫院推行 “滅疫十二則”,要求所有醫官洗手、燙具、隔離疫病患者。

    太醫院正使聯合數位老臣上奏︰“張仲景以胡法亂中醫,懇請陛下治其罪!”說完,卻看到上座的帝王病情有明顯好轉。

    柴榮將奏折擲于地上︰“荒謬,此嫉賢妒能之所為。今且饒爾等這次,若再阻撓先生治病,朕便讓你們嘗嘗鉛丹的滋味!”

    他轉向張仲景,語氣緩和,“先生勿怪,這些老臣素來信奉古法。”

    張仲景長揖︰“醫者不拘古法,正如陛下不拘舊制。當年在下為治傷寒,亦曾融合武者腕推擒拿之術,創推拿之法,方得《傷寒論》之真意。”

    是夜,王樸在燈下修改奏疏,案頭擺著張仲景所贈的艾草香囊。

    窗外明月如鉤,他忽然想起張仲景午後所言︰“醫國與醫人,皆需‘望聞問切’。”

    遂提筆在疏中補寫︰“陛下需仿漢光武‘柔道取天下’,先固根本,再圖四夷。”

    奮筆疾書之後,王樸推開屋門,見張仲景在月下研磨藥粉,上前問道︰“先生可知,您的醫道可能使陛下痊愈?”

    張仲景抬頭,眼中映著星空︰“某只知,‘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醫者救人不分貴賤、不分古今,惟全力耳。陛下若能多活幾載,中原百姓便可少受幾年戰亂之苦。”

    喜歡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請大家收藏︰()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方便以後閱讀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第99章 固本培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第99章 固本培元並對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