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河山

第385章 砭石傳薪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沙的古源天 本章︰第385章 砭石傳薪

    嶺南瘴癘之地,暑氣蒸得腐葉堆里冒出陣陣藍煙。陳硯秋跪在茅棚草席前,望著林氏枯槁的面容發怔。她右臂那片北斗狀赤痣已潰爛流膿,每聲咳嗽都震得草席下的砭石針簌簌作響。

    “申時...末刻...”林氏嘶啞的嗓音像磨過砂紙。她突然攥住陳硯秋的手腕,指甲深掐進皮肉︰“韓似道在...窺天儀動了手腳...八月十五...江南血榜...”

    棚外傳來土卒飲酒擲骰的喧嘩。陳硯秋摸到席下藏著的半截砭石針,針尾系著的冰藍絲帶已褪成灰白——正是鬼貢院亡魂們用的那種。

    林氏喉間突然發出詭異的蜂鳴。她撕開襦衫內襯,露出心口處用砭石針刻的星圖。陳硯秋認出那是《璇璣錄》記載的“文曲星竅”,每個星位都結著紫黑的痂。

    “戌時...熒惑犯垣...”林氏抽搐著抓起砭石針,猛地刺向心口天樞星位。黑血涌出時竟帶著龍腦香氣,血珠在草席上自動匯成南唐宮苑圖——澄心堂的位置釘著七根銀針,針尖挑著極細的羊皮卷。

    陳硯秋展開羊皮卷,上面用血寫著《璇璣》終章的氣運公式︰“取士數=戰歿數\文昌亮度x0.618)”。公式旁的批注令他渾身發冷︰“慶歷五年好水川敗,歿三萬七千,故增錄三百員”。

    “亥時...堿草煙起...”林氏突然咬破指尖,在陳硯秋右臂疾書。血書遇空氣顯出礬水痕跡——正是南唐宮廷的“血髓墨”秘術。她每寫一筆,茅棚梁上就落下些砭石粉末,在地上聚成太微垣星圖。

    子時的梟啼驚得油燈驟滅。

    林氏摸出個銅雀硯殘片塞進陳硯秋掌心。硯底蜂蠟封著《璇璣錄》終章的全本︰“星命取士術源自南唐李煜,每黜落一寒士,則奪其文運補皇室氣數”。蠟層里還混著暹羅金剛石微粒——與司天監渾儀上消失的那些完全一致。

    丑時的地動搖得茅棚梁柱吱呀作響。

    林氏突然撕開胸前結痂,從星竅里摳出粒血紅的金砂。她將金砂按進陳硯秋臂上的血書公式,砂粒遇血竟化作算珠自行滾動︰“景佑三年黜落三百六十五人,對應西夏破金明寨傷亡數...”

    寅時的冷露透過茅棚縫隙。

    陳硯秋發現血書公式遇露水發熱,顯現出更深的秘辛︰公式需配合崇文院窺天儀計算,但韓似道早已竊取儀器核心——那塊刻著南唐星圖的暹羅金剛石。如今的計算結果全是顛倒黑白的騙局。

    卯時的晨光照見林氏最後的動作。

    她將砭石針刺入自己雙眼,涌出的血淚在草席上畫出渾天儀結構圖。磁針位置標注著“韓氏別業窺天齋”,旁邊小字批注︰“每屆科考前夜,篡改磁偏角以應私榜”。

    辰時的烈日烤得血書公式微微卷曲。

    陳硯秋突然發現公式遇熱顯出新內容︰分母處的文昌亮度竟與江南貢院明遠樓燈燭數相關!韓似道通過控制貢院照明來偽造星象數據,所謂“文昌黯淡”不過是少點三十盞油燈。

    巳時的蟬鳴震得砭石針嗡嗡共鳴。

    林氏尸身突然坐起,潰爛的右臂直指東北。陳硯秋順方向扒開土牆,發現藏著個陶甕。甕里裝滿冰藍絲帶系著的銀針,每根針尖都挑著被黜落者的八字——最早可追溯到南唐降宋時的澄心堂舊臣。

    午時的暴雨沖垮了半間茅棚。

    陳硯秋在梁柱殘骸里找到半部《江南余載》。書中記載南唐覆滅前夜,後主命澄心堂女官將星命取士術刻入砭石針,藏于貢院地窟︰“俟趙宋科舉盛時,此術當重光”。

    未時的雷暴中,陶甕突然裂開。

    陳硯秋拾起最大的碎片,內壁用砭石針刻滿算式。最新一條記錄著慶歷八年的預測︰今秋江南錄取數將減半,對應星象標注著“熒惑碎文昌”——實則是韓似道準備在放榜夜少點一百盞燈。

    申時的蚊蚋聚成黑雲襲來。

    陳硯秋揮趕蟲群時,臂上血書突然遇汗發燙。公式里的戰歿數自動更新為“零”,文昌亮度值瘋狂跳動——分明是窺天儀金剛石被篡改後的亂碼。

    酉時的霞光染紅滿地砭石針。

    陳硯秋突然發現針群投射的陰影組成新公式︰“實際取士數=黜落數x0.618”。這揭穿了韓似道最大的謊言——所謂“補錄”根本不存在,每屆科舉都有六成以上考生注定被冤黜。

    戌時的更梆聲在雨幕中扭曲。

    陳硯秋用砭石針挑破臂上血痂,流出的黑血在公式處聚成算盤狀。血算珠自行滑動計算出驚世結論︰景佑以來被篡改命格的考生已達萬人,他們的文運都被轉嫁給了皇室宗親。

    亥時的冷霧漫進茅棚廢墟。

    陳硯秋在林氏尸身下發現最後秘密︰她脊背皮膚被整張剝下,內側用砭石針刻著《璇璣錄》終極篇章。文字顯示星命取士術需配合“七星痣”施展——每屆科舉要選出七個“文曲星替身”,奪其全部文運補帝王星。

    子時的地動掀開草席。

    席下埋著個鐵匣,匣中《南唐皇室秘錄》記載︰後主李煜曾用此術奪三百六十五進士文運,終致亡國。匣底壓著韓似道手書︰“今上命每科奪七人文運,以延國祚”。

    丑時的螢火蟲聚成北斗形狀。

    陳硯秋借著微光看見鐵匣內壁刻滿姓名。最新七個名字里竟有他熟悉的“陸鴻漸”——那位發現試題銀鞘的茶商之子,原來早被選為“文曲星替身”。

    寅時的晨星黯淡無光。

    陳硯秋用砭石針將公式刻在自己胸腹。每刻一筆,茅棚四周就響起銀針刮擦的回應——那是三百六十五個黜落者的亡魂在共鳴。刻到“0.618”這個神秘常數時,針尖突然迸出火花,顯現出它的真身︰南唐皇室專用的“奪運比例”。

    卯時的露水凝在公式刻痕上。

    陳硯秋疼痛中發現刻痕遇露顯形︰公式中戰歿數實際關聯的是皇室成員壽命。每次邊境戰敗後,都要通過科舉奪寒士文運來續皇室命數——好水川之戰後,宮中確實有三位太妃奇跡般康復。

    辰時的鐘聲穿越雨幕而來。

    陳硯秋最後檢查林氏遺物,在她發髻里找到半片玉牒。正是楊惟德在欽天閣廢墟發現的那塊,背面新增了血書批注︰“劉瑋實未夭,其文運被奪補真宗陽壽”。

    巳時的烈日烤得公式刻痕滋滋作響。

    陳硯秋突然听見砭石針的蜂鳴轉為《禮部韻略》的韻部節奏。在“陽”韻第十七格處,所有針尖同時指向東北——正是韓似道窺天齋的方向。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不第河山》,方便以後閱讀不第河山第385章 砭石傳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不第河山第385章 砭石傳薪並對不第河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