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河山

第125章 焚樓疑雲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沙的古源天 本章︰第125章 焚樓疑雲

    五更的梆子剛敲過第一遍,汴京城的東角樓大街還浸在青灰色的晨霧里。陳硯秋貼著牆根的陰影疾行,懷中緊裹著從義莊火場搶出的卷宗。周硯奴的獨臂拽著他拐進甜水巷時,巷尾的芸香閣廢墟上還飄著幾縷殘煙。

    "有人比我們早到。"她突然壓低聲音,將陳硯秋拉進一處門洞。

    兩個戴襆頭的官差正在灰堆里翻檢,鐵尺撥開焦木的聲響在寂靜的巷子里格外刺耳。其中一人從余燼中挑起半片未燒盡的桑皮紙,對著晨光端詳片刻,突然臉色大變,慌忙將紙片塞入袖中。

    陳硯秋眯起眼楮——那紙片上隱約可見"教坊司錄"三個殘字。

    官差匆匆離去後,他們踩著尚有余溫的灰燼踏入廢墟。芸香閣的主梁已經坍塌,將柳七娘常坐的那張黃楊木櫃台壓成了碎片。陳硯秋用刀鞘撥開焦炭,在櫃台殘骸下發現一個扭曲變形的鎏金銅盒——盒蓋上的纏枝蓮紋與柳七娘衫子下擺的繡樣一模一樣。

    銅盒鎖舌已被燒熔。陳硯秋撬開盒蓋,里面竟是半冊完好無損的《教坊司錄》,書頁邊緣用金箔包邊,顯然經過特殊防火處理。翻開第一頁,朱筆題記赫然入目︰

    "景佑元年十二月,禮部郎中溫如玨私贖犯官女陳沅出教坊,費銀三百兩。"

    周硯奴的呼吸驟然急促。她的獨臂指向下一頁——那里詳細記載著陳沅的出身︰"潭州陳禹錫女,年十四沒入教坊,善琵琶。天聖九年為樞密副使張耆侍宴,席間……"

    後半截記錄被人用刀刮去,但陳硯秋的指尖摸到了紙面下的凹凸——是教坊司專用的"承幸"烙印。他忽然明白為何這份檔案需要特殊保護︰它記載的不僅是犯官女眷的去向,更是朝廷大員的風流債。

    "七娘在燒樓前特意藏起了這個。"周硯奴翻到冊子最後,那里夾著張對折的汴京坊圖,"她在保命。"

    坊圖展開後,西郊一處無名宅邸被朱砂圈出,旁邊注著"韓氏墨坊"四字。陳硯秋的瞳孔驟然收縮——這與義莊火場發現的"鎖院題存,韓氏墨坊"血字完全吻合。

    廢墟外突然傳來馬蹄聲。他們剛把《教坊司錄》塞入懷中,十余騎皇城司緹騎已封鎖巷口。為首的趙明燭一身玄色勁裝,虹膜異色的雙眼在晨光中泛著妖異的光澤。

    "搜。"他抬手示意,聲音冷得像冰,"尤其是地窖。"

    緹騎們掀開廢墟時,陳硯秋和周硯奴已退到後院的枯井邊。井沿有新磨的繩痕,顯然最近還有人使用。周硯奴的獨臂突然拽住轆轤上的麻繩︰"下去。"

    井壁的暗門藏在青苔之下。陳硯秋用刀鞘撬開機關,露出里面僅容一人側身通過的狹道。霉味混著某種西域香料的氣息從黑暗中涌出,嗆得人喉頭發緊。

    密道盡頭是間四壁包鐵的石室。牆上釘著三十七個皮囊,每個都鼓鼓囊囊地裝著東西。周硯奴劃開最近的一個,黑紅色的粉末瀑布般傾瀉而出——是干涸的血粉,摻著碾碎的人骨。

    "三十七個謄錄官……"陳硯秋想起《黜落簿》上的記載,"景佑四年被活埋的那些。"

    石室中央的鑄鐵台上擺著套完整的活字模具。不同于尋常的鉛字,這些字塊在火光下泛著詭異的青灰色——正是西郊作坊里發現的骨灰活字。模具旁散落著幾張試印的紙頁,內容令人毛骨悚然︰

    "慶歷四年殿試策問題"

    "歐陽修《春秋》批注密本"

    "韓琦奏對預擬稿"

    每張紙的頁腳都蓋著相同的私印︰"溫氏題引"。

    "溫如玨真的活著。"周硯奴的獨臂掃開字盤上的骨灰,露出底下壓著的半張名刺——抬頭寫著"韓府西席溫先生"。

    陳硯秋的指尖剛觸到名刺,石室突然劇烈震動。頭頂傳來木板斷裂的轟響,接著是趙明燭的厲喝︰"下面有人!"

    他們撞開石室後門的瞬間,一道火龍已竄入前室。熱浪逼得人睜不開眼,陳硯秋只來得及抓起一疊題引殘頁。沖出密道時,整口枯井都在噴吐火舌——有人往井里倒了火油。

    周硯奴的獨臂攀著井壁凸起的磚石向上爬,陳硯秋緊隨其後。井口的光亮近在咫尺時,一塊燃燒的橫梁突然砸下。陳硯秋拽著周硯奴堪堪避過,自己右肩卻被灼得皮開肉綻。

    他們翻出井沿的剎那,芸香閣的主梁終于徹底坍塌。沖天的火星中,趙明燭虹膜異色的雙眼在煙塵後若隱若現。他的鐵弓已經拉滿,箭鏃卻指向了他們身後的某個位置——

    一個戴斗笠的身影正從廢墟西側掠過,肩上扛著個長條狀的包袱。包袱一端垂下的袖口中,露出只枯瘦如柴的手,中指戴著枚翡翠扳指——陳硯秋在義莊卷宗里見過描述,那是崔判官從不離身的祖傳物件。

    "溫如玨在偷尸!"周硯奴的嘶喊被爆炸聲淹沒。

    趙明燭的箭離弦而去,精準貫穿斗笠人的右腿。那人踉蹌著跪倒,卻突然反手擲出個陶罐。罐體在空中爆裂,潑灑的液體遇火即燃,形成一道火牆阻隔追兵。

    等陳硯秋繞過火牆,斗笠人和崔判官的尸體都已不見蹤影。地上只余幾滴混著膿血的腳印,散發著與石室里相同的西域香料味——正是甦星凰商隊常販的安息香。

    廢墟東側突然傳來緹騎的驚呼。他們趕過去時,看見趙明燭正從灰堆里挑起半幅燒焦的畫卷。畫上依稀可辨是某處宅院的平面圖,主屋位置標著"北齋"二字,與溫府地窖里杜荀鶴尸體背上所繪的科場圖方位完全一致。

    "北齋……"趙明燭的異色瞳孔微微收縮,"韓琦老宅的禁地。"

    陳硯秋懷中的《教坊司錄》突然變得滾燙。他悄悄翻開被血漬污染的一頁,發現原先隱形的礬水字跡因體溫而顯現——那是柳七娘臨終前寫下的最後警告︰

    "韓氏墨坊非坊,實為科場鬼域。三十七謄錄官魂鑄活字,印題引如印命。"

    紙頁邊緣還畫著個古怪的符號︰七枚銅錢擺成北斗狀,勺柄指向北方。

    喜歡不第河山請大家收藏︰()不第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不第河山》,方便以後閱讀不第河山第125章 焚樓疑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不第河山第125章 焚樓疑雲並對不第河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