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

第1137章 改組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第八海 本章︰第1137章 改組上

    次日,議事再度開啟,依舊是在政務院那間寬敞肅穆的大會議室中,但今日的氣氛卻與昨日截然不同。

    會場之內,人影攢動,竟有近上千人與會,比先前多了數倍。

    四壁懸掛的巨幅地圖與鎏金篆字的國訓之下,一排排座椅整齊排列,官員們皆身著朝服,神情莊重,儼然是一派大國氣象。

    會議形式亦有調整。大廳中央新設一座主席台,台上長案橫陳,鋪著深紅色錦緞。

    大夏之王秦思源端坐于正中,面容沉靜,不怒自威,其左側為政務院首腦及各部尚書,右側則是軍部都督及諸位將軍,皆正襟危坐,氣度肅然。

    會議伊始,政務院首席大臣甦明哲自案前起身,手持一卷文書,步履沉穩地走向台前,隨後展開文稿,聲音清朗而有力

    “大王,諸位同僚”,他開口,語速平穩卻字字千鈞,“自我大夏立國以來,上下同心,軍民協力,而今已取得整個南方,並江北諸多重要之地”。

    他稍作停頓,目光掃視全場,繼而報出了一串數字“經各級官府深入核查、反復統算,我大夏現轄人口,共計九千六百余萬”。

    此言一出,會場先是一靜,繼而如潮水般涌起一片熱烈的掌聲,許多人忍不住撫掌稱慶,更有老人眼角泛淚。

    這不僅僅是數字,這是他們櫛風沐雨、轉戰萬里所換來的江山生民,天下三分,大夏已得其二,華夏正統,自此名副其實!

    秦思源垂眸听著甦明哲報出的人口數字,眼底掠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復雜情緒,最終化為一聲輕不可聞的嘆息,輕輕點了點頭。

    沒人比他更清楚,此刻這九千六百萬人口背後,藏著怎樣沉甸甸的分量——他耗時十余年,耗盡心力穩住局勢、整飭地方、安撫流民,說到底,不過是從“崩潰”的邊緣,硬生生將這個民族、這片大地的生機給拉了回來。

    在場眾人大多沉浸在人口繁盛的喜悅中,鮮少有人能體會到秦思源這份沉重。

    他們不曾見過,在另一段被塵埃掩埋的“真實歷史”里,王朝更迭的鐵蹄踏過之後,這片土地曾是何等的荒蕪。

    那時,新朝定鼎,南方幾省登記在冊的人口,銳減到僅四千萬左右,相較于戰前的一億有余,足足少了六千萬人。

    這消失的六千萬人,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的“消失”,藏著戰亂年代最刺骨的殘酷。

    這六千萬人的逝去,首先源于戰火的直接吞噬,新朝軍隊南下時,遇城攻城,遇鎮掃鎮,凡是抵抗之地,往往伴隨著屠城與劫掠。

    城破之後,無論將士還是百姓,無論老弱還是婦孺,都成了刀下亡魂,揚州、嘉定等地的慘劇並非個例,只是亂世中的縮影。

    那些不願剃發易服、堅守氣節的百姓,那些為舊朝守城、至死不降的兵士,大多倒在了攻城的炮火與屠刀之下,成了王朝更迭的“祭品”。

    其次,是戰亂引發的連鎖災難——饑荒。軍隊所過之處,農田被踐踏,耕牛被掠奪,存糧被搜刮,農戶們要麼被強征入伍,要麼被迫逃離家園,大片良田就此荒廢。

    春耕無人,秋收無糧,即便躲過了兵禍,也躲不過肚子里的饑饉。

    先是吃盡家中存糧,再是挖野菜、剝樹皮,最後甚至到了“人相食”的地步,無數老弱婦孺,就這樣在饑餓中無聲無息地倒下,尸骨散落田間,無人收斂。

    再者,瘟疫的蔓延,成了壓垮幸存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戰火留下的尸骸無人掩埋,流民四處遷徙又無法保證基本的衛生,污水橫流、蚊蟲滋生的環境里,瘟疫如同無形的死神,迅速在城鎮與鄉村間擴散。

    風寒、痢疾、痘癥等疾病,在缺醫少藥的年代,足以奪走一村、一鎮人的性命。往往是一戶染病,全家遭殃。

    一村染病,周邊村鎮也難以幸免,死亡如同多米諾骨牌般蔓延,比刀劍更讓人絕望。

    除此之外,還有無數人在顛沛流離中“消失”。為了躲避兵禍與饑荒,千萬百姓背井離鄉,成了四處漂泊的流民。

    他們有的在逃亡路上墜入江河、葬身野獸之口,有的因體力不支倒在路邊,再也沒能站起來。

    有的則隱姓埋名,逃到深山、邊陲,徹底脫離了官府的戶籍統計,成了“無名無姓”的失蹤者。

    這些人或許還活著,卻從“人口冊”上被抹去,成了那六千萬“消失人口”中的一部分。

    甦明哲手持文書,目光掃過堂下肅立的眾人,繼續朗聲道“諸位同僚,大王已正式定下登基吉日,與此同時,政務院將啟動改組事宜,核心目標便是理清權責、精簡流程,讓政令傳遞更順暢、施政更高效”。

    話音落定,他便合上文書,不再多言,實在是這個計劃牽扯太多,字數也多,要是讓他念,可能一天都念不完。

    于是在眾人桌子上早已備好的厚厚一疊改組計劃書,正靜靜躺在每個人的案頭,紙上的條條細則,已然將後續安排說得明明白白。

    鮮少有人知曉,這場關乎大夏政務架構的重大改組,從頭到尾皆由秦思源一手操持。

    在他心中,要想真正引領大夏走出困局、邁向強盛,乃至成為足以比肩天世界的標桿之國,舊有的一套行政體系早已不合時宜,必須大刀闊斧地革新。

    于是,他大膽借鑒了後世更為高效的治理模式,對沿用已久的地方官制進行了徹底梳理原本執掌一縣政務的“縣令”,改稱“縣長”,權責更聚焦于地方民生與治理。

    統轄數縣的“府”,升級為“市”,設“市長”總領市域事務,強化區域統籌能力。

    數個市之上,再設“省”,以“省長”協調全省資源、督辦要政。

    而各省與直轄市的政務,最終統歸于“政務院”直轄,形成了清晰的層級管理體系。

    更具深意的是,他將延續多年的“官府”二字,正式改為“政府”。

    一字之差,卻是理念的根本轉變——意在打破過去官員“高高在上、牧民而治”的陳舊觀念,明確“政府”是為百姓辦事、為社稷盡責的機構,官吏皆是受任履職的“治事者”,而非凌駕于民眾之上的特權階層。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第1137章 改組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第1137章 改組上並對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