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京城情報局的幾位核心首領,悄然聚集在一處隱蔽的議事廳內。
燭火搖曳,映照著幾張凝重而疲憊的臉,京城的局勢已如即將噴發的火山,空氣中彌漫著不安與危險。
劉風端坐于上首,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如今的京城餓殍遍野,再嚴重一點就要易子而食了”。
“可恨那些權貴富商,依舊囤積居奇,視民命如草芥,這京城早已不是天子腳下,而是一座一點即爆的火藥庫”。
他目光掃過在場幾人,“情報局的工作已經意義不大,諸位,可有良策破局?”。
馬明朝剛從天津趕回,對京中近況尚未熟稔,聞言沉吟道“大明雖失南方,糧源受損,但也不至于連京畿之地的供應都維持不了?這其中是否另有隱情?”。
李照寧嗤笑一聲,語氣中滿是譏諷與無奈“糧食?自然是不缺的,京郊多少皇莊官田,倉廩之中堆疊如山”。
“但他們不願放,不肯賣!價格一日三漲,米粒貴如金,他們巴不得窮鬼死絕,正好騰出地來!同時把百姓的最後一個銅板刮干淨”。
“囤積居奇至此,難道就不怕饑民生變,京城大亂?”,馬明朝仍舊有些難以置信。
劉風輕輕叩了叩桌面,聲音雖輕,卻讓所有人都靜了下來。“這便是王朝末路之象,肉食者鄙,他們眼里只有自己的金山銀山、朱門富貴,哪管門外百姓是死是活”。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光芒,他並不知道,真實的歷史遠比此刻更加荒誕淒厲——那是真正的群魔亂舞,就連崇禎帝的心腹曹化淳也選擇了開門迎賊,遑論其他權貴。
其中大多變節投降,卻最終也沒能逃過順軍的“追贓助餉”,落得人財兩空、淒慘而死的結局。
劉風收回思緒,指節重重一敲“此次召諸位回來,正是要議定我京城情報局的下一步行動”。
他環視一圈,語氣堅決“我意,將局中大部分人手撤出京城,分散潛入天津、保定兩地,為我們大夏日後進軍中原鋪路!”。
“撤離京城?”,李照寧眉頭緊鎖,“副局長,我們經營多年,埋下的暗線、攢下的家業,莫非就這樣舍棄?”。
“呵”,劉風輕笑,眼中卻毫無笑意,“大明氣數已盡,京師之內,還有幾人值得我大夏費心留意?以往我們潛伏于此,是為洞悉明廷動向,如今大明自顧不暇,這些情報價值已大不如前”。
三人彼此對視,微微頷首。
事實如此,這些年來他們雖潛伏于龍潭虎穴,也屢建奇功,但始終隱忍未發,如今大明這座巨廈即將傾塌,的確不必再陪葬于此。
反而,這些年來京城情報站暗中網絡的人手已不下數千,若真要攪動風雲,足以讓紫禁城地動山搖。
甚至已有激進者提議,索性趁亂而起,組織饑民焚毀九門,給大明最後一擊。
當然,這些提議都被劉風壓了下去,畢竟大明現在還不能垮掉。
因為大夏目前尚未完全收取整個南方地區,如果大明此時驟然崩潰,那麼受益的只會是那些起義軍和韃子。
這對于大夏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一旦局勢大亂,北方的百姓必然會遭受慘重的傷亡,這也是眾人所不願意看到的。
畢竟,戰爭帶來的苦難,往往是由無辜的百姓來承受。
“諸位也不必覺得可惜,”劉風繼續說道,“雖然我們暫時不能讓大明垮台,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束手無策”。
“相反,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從內部逐漸削弱大明的實力”。
“我們這些年暗中扶持、引為同盟的那些人,願意走的,一並撤離,善始善終,方為我大夏作風”。
“還有一事,需加緊去辦將京城中所有技藝精湛的工匠、精通格物的巧匠、善于農事的老農等一切技術人才,盡數網羅,一並帶走”。
“如今的大明,對我大夏而言,唯一還有點價值的,也就是這些‘活寶貝’了”。
三人紛紛點頭,這些年他們雖未大動,但對這些人才的接觸和保護從未松懈,暗中已輸送不少能工巧匠前往大夏。
若不是恐動作過大引起朝廷警覺,恐怕早已將這些人搬空,如今大明朝廷連官員俸祿都發不出,更別說養活這些匠戶。
與其留在這里餓死,不如隨他們而去——事實上,很多人能活到今天,靠的就是大夏暗中輸送的銀錢米糧。
“我已初步統計,”劉風壓低聲音,“需撤離者,約三千余人,這不是個小數目,我們要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他們送至天津,再從海路離開,必須謀劃周全,萬無一失”。
三人神色一凜,同時躬身“請局長下令!”。
劉風擺擺手,“不是我下令,而是大家商議,我們的所有人手都要動起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還不能過于驚動大明朝廷!”。
燈火之下,四人壓低聲音,反復推敲、爭辯、補充,一步步將撤離計劃完善至最深細節。
兩個小時後,一份周密的行動方案終于確定。
恰逢此時北京城內饑民流竄,人人自危,無數雙眼楮都在尋找一線生機——混亂,反而成了最好的掩護。
最終議定情報局主力悉數撤離,只留李照寧率百名精銳,繼續如暗夜之眼般潛伏京城,靜觀大勢流轉,待機而動。
窗外寒風呼嘯,猶如末日悲歌,而室內的幾人目光灼灼,仿佛已經看到了黑夜盡頭那一線微光。
就在商議結束後,整個情報局京城分部全都動了起來,大明的一些高級工匠、天文地理人才,全部都有人找上門。
恰逢大明朝廷又下達了命令,驅逐一部分饑民出城,這些人就混在這些饑民隊伍里悄悄的出了城。
一出城馬上就有人將他們接走,直接去到了天津城,這場大撤離持續了半個月,一切都進行得無聲無息。
等大明朝廷反應過來的時候,一些高級人才已經全部離開,周延儒得到消息後也只是搖搖頭做罷。
大明已經進入了王朝末世,大家都是為了求存罷了!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