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

第1075章 艱難的大明朝廷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第八海 本章︰第1075章 艱難的大明朝廷

    經過深思熟慮,秦思源終于下定決心,將未來的都城定在了南京。

    他深知這座城市的重要性,不僅因為它地理位置優越,更因為它能夠讓他更好地掌控即將到來的“大夏航海時代”。

    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後,秦思源與雷虎、周立民二人又進行了一番深入的商議。

    他們討論了各種可能的情況和應對策略,確保這個決策的實施能夠順利進行。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雷虎和周立民才匆匆離去,他們肩負著重要的任務,需要盡快去落實相關的安排。

    而秦思源並沒有因此而放松下來,他立刻開始查看起大明的情報,這是一份劉風搜集的大明各方面情況,有厚厚的一大疊。

    這一看,讓他大吃一驚,因為他發現大明已經完全脫離了原本歷史的軌跡,提前滑入了深淵!

    原本的歷史中,大明雖然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但至少還能維持一定的穩定和繁榮。

    然而,現在的大明卻似乎提前陷入了無法挽回的困境。

    和夏國那邊蒸蒸日上、一派興旺截然不同,大明朝廷此刻正深陷泥潭,處處透著衰敗淒慘的景象。

    農民軍起義的烽火愈燒愈烈,席卷北方大地,而朝廷的財政更是早已糜爛到了根上,連一絲轉圜的余地都難尋。

    在以前靠著江南那片膏腴之地源源不斷地輸送糧草、賦稅,大明朝廷尚且能拆東補西,勉強維持運轉。

    可自從水戰一敗涂地,南方半壁江山被夏軍徹底截斷,與北方朝廷隔絕開來後,這最後的指望也成了泡影。

    江南的米糧再也運不到北方,庫房里的銀子更是見了底,如今朝廷連官員的俸祿都湊不齊,常常是一拖再拖,官員們怨聲載道,人心渙散。

    軍事上的頹勢更是雪上加霜,大明朝廷先前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寄予厚望組建的新軍,在與夏軍的交鋒中全部覆滅。

    新軍一滅,朝廷便再無可用之精銳,使得各地起義軍如燎原之火般迅速壯大。

    山東、河南、河北、陝西這些北方腹地,如今只剩下幾座孤零零的大城還在官軍手里苦苦支撐,城外早已是起義軍的天下。

    並非朝廷不想再調集兵力圍剿起義軍,實在是有心無力。

    而且北方各地早已不用朝廷下令“地方自治”,府縣官吏為了自保,早就在暗中各自為政。

    亂世之中,無數世家大族、地方地主和豪強勢力趁機而起。

    他們或打開糧倉,賑濟災民,以此籠絡人心,招募本地青壯組建私兵,加固塢堡以自守。

    或者干脆與起義軍暗中勾結,彼此利用,圖謀著在這亂世中分得一杯羹,以保全自家的身家性命。

    好在這些起義軍大多不成氣候,難成大事。

    自從大明官軍龜縮守城、無力征討後,各路起義軍便沒了共同的敵人,很快就陷入了內斗。

    他們要麼為了爭奪地盤、糧草而自相攻伐,打得不可開交,要麼佔了一城一地便得意忘形,忙著稱王道孤,做著割據一方的美夢,真正有雄才大略、心系天下的領袖寥寥無幾。

    就這樣,短短一年時間里,北方大地上便冒出了二十多個“草頭王”,你爭我奪,把本就支離破碎的大明江山攪得更加混亂。

    曾經威嚴赫赫的大明朝廷,連最後一塊遮羞布都被這些人徹底扯了下來,露出了內里早已腐朽不堪的軀體,滅亡的陰影已然籠罩其上。

    大明京城,文淵閣。

    深殿之內,燭火搖曳,映照著幾張晦暗而憔悴的面容。

    一場關乎王朝存續的會議正在這里進行,然而在座的大明頂級官員們,卻個個如坐針氈,惶惶不安,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難以驅散的絕望。

    若說這局面還有一絲堪稱“好事”的角落,那便是御座上的那位天子終于不再像從前那般急躁,頻繁地更換閣臣。

    往昔的崇禎皇帝,事必躬親卻又疑心深重,使得內閣首輔之位更迭如走馬。

    如今,或許是迫于時勢,或許是心力交瘁,他對政務的插手已經非常少了,這讓周延儒竟得以在這首輔之位上維持了前所未有的時日。

    只是這“安穩”,代價是整個大明天下的分崩離析換來的。

    周延儒本人端坐于上首,這份旁人求之不得的恩寵,于他而言卻更像一道沉重的枷鎖。

    歷史上那個戀棧權位的周延儒,此刻唯一的念頭竟是乞骸骨、歸鄉里。

    然而,崇禎皇帝雖已疏于理事,余威猶在,他清楚地知道,若敢不告而別,必將被擒回,成為震懾百官的典型,下場恐怕比困死于此更為淒慘。

    況且現在他也沒有故里回去了,周延儒的故鄉是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宜興縣屬常州府管轄。

    現在他的老家已經被夏軍佔領,家中土地財產也被沒收,族人被審判,無罪的也都分了一些土地苟延殘喘。

    在這方面,夏國絲毫沒有在乎他這個大明首輔的面子,完全就是公事公辦的態度,這也讓他明白,他對夏國來說一點作用都沒有。

    要不然夏國肯定會給他的族人一定的優待,以希望自己在這個位置上做一些利于夏國的事情。

    周延儒下首兩側,分坐著大明朝廷最後的核心吏部尚書商周祚、戶部尚書程國祥、禮部尚書林欲楫、兵部尚書楊嗣昌、刑部尚書劉之鳳、工部尚書劉遵憲。

    這殘明內閣的七位最高官員,匯聚于此,所能商議的唯有一事,那便是所有困境的終極根源——“銀子”。

    首輔周延儒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聲音干澀而疲憊,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諸位都說說吧,大明已經到了如今的地步,希望各位能夠暢所欲言” 。

    這話語里听不出半分首輔的威嚴,只剩下無盡的無力與麻木。

    回應他的,是更長久的死寂。

    末了,吏部尚書商周祚牽動了一下嘴角,發出了一聲幾乎听不見的嘆息,用同樣有氣無力的聲調應和道“說?還有什麼可說的?大明已然成了這副模樣,我等,便就這麼熬著吧”。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第1075章 艱難的大明朝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第1075章 艱難的大明朝廷並對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