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哪怕秦思源是來自後世也沒有眾生平等的想法,因為他知道不管是在什麼時代都不可能平等。
他要負責的是帶領整個族群前進,讓所有人都有上升的渠道,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就只能待在最底層。
當然,他也設置了下限,哪怕是最底層也有自己尊嚴,不會被人隨意欺壓,只要勞作也能吃飽穿暖,讓他們活得像個人。
秦思源點到為止,然後話鋒一轉,問道“目前從江南往雲貴移民的進展如何?人數有多少了?”。
甦明哲立即稟報“回大王,迄今已遷徙百姓約八十萬人。政務院的計劃是最終遷移三百萬人前往雲貴,如此可大大緩解江南地區的人口與土地之壓”。
秦思源微微頷首,江南土地雖肥沃,但人口過密,開始的時候每人分得的土地只有兩畝。
後來土地重新統計後,人均也得到了五畝的土地分配,已經和四川持平,但這就造成了儲備公田不多。
這些公田由村中集體耕種,產出的糧食用于民兵訓練、興修水利、道路橋梁等公共工程,余糧則儲入義倉,以備災年。
正因為這些因素,江南地區的人口壓力必須得到疏導,唯有等到初級工業體系正式建成運轉,或是華夏開啟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這一局面才會真正緩解。
“另外還有一事”,秦思源語氣凝重地說道,“監察院呈報多起案件,江南一帶不少新當選的村長履職極差,此事急需整頓”。
甦明哲等人面色頓時肅然,村政屬于政務院直管範疇,如今出現如此疏漏,他們難辭其咎。
于是當即起身,躬身道“大王,此乃臣等失察,懇請大王治罪”。
秦思源一擺手,“不必動不動就請罪。江南幅員遼闊,人口兩千萬,出現問題是常態,有狀況,解決便是”。
“謝大王體諒”,甦明哲連忙行禮。
張倫此時取出一份文書,接口道“監察院此前也已向政務院通報,不少新立村落的村長仍以大明舊習行事,一旦掌握些許權力,便迅速勾結族親欺壓鄉里,個別地方甚至鬧出了人命”。
秦思源面沉如水,“此風絕不可長。大夏的制度是我們立國之本,百姓是我們執政的根基,任何人企圖動搖這個根基,就是與大夏為敵!”。
“大王明鑒”,張倫續道,“臣等已商議決定,聯合監察院展開專項行動,民憤極大的劣跡村長,立即處以極刑,罪行較輕者即行革職,並依律加重三等治罪”。
秦思源微微頷首。他明白吏治整頓非一日之功,歷朝歷代皆然,能做到這個程度已屬不易。
“審判這批人時,務必要向百姓大力宣導我們的律法”,他聲音沉穩,目光掃過眾人,“要讓百姓明白,大夏和大明截然不同,在這里,每一個人都享有尊嚴和權利,絕不會告求無門”。
他略作停頓,又補充道“此外,各村民兵隊長也必須嚴加約束,絕不能讓他們與村長流瀣一氣、互為庇護”。
“臣遵旨!”,雷虎應聲而起,“軍部已擬定詳細章程,地方守備主管須每年對民兵隊長進行考核,不稱職者立即撤換”。
夏國的民兵隊長只是九品,通常由退役或傷殘士兵擔任,他們在村中自有田產,並可領受一份餉銀。
早年這筆餉銀由軍部直接發放,後來制度調整,改為由各村出售多余土地產出來支付——村長與村中教書先生的待遇亦同此例。
盡管如此,官府與監察院仍對他們享有監督之權。
這一設計構成了夏國獨特的基層治理體系,簡潔而高效,比如一縣百村,縣官只需直接管理百名村長即可。
不過這些村長的權責卻不輕,征稅、村落建設等一應事務皆由其承擔,實乃大夏政權扎根地方的基石。
秦思源的手指緩緩翻過桌面上堆積的文書,紙張摩擦發出沙沙的輕響。
他抬起頭,目光掃過殿中肅立的群臣,聲音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好了,這件事情就交給政務院和監察院協同處理。我們進行下一項議題”。
傅淑訓應聲而起,他手持一本文書,語氣凝重“大王,政務院聯合軍方耗時三月,已完成對江南地區所有佛寺道觀的清丈造冊,結果”。
他略微停頓,喉結滾動了一下,“實在是有些觸目驚心”。
書房內頓時一片寂靜,秦思源接過內侍遞上的冊簿,指尖在燙金的封面上停留片刻。
當他展開書頁時,眉頭也漸漸鎖緊——江南十三府,人口兩千余萬,方圓二十余萬平方千米左右,這里是王朝最富庶的魚米之鄉。
然而白紙黑字記載的,卻是五千余座佛寺、五百多處道觀,更有數以千計的民間祠祀散布其間。
傅淑訓的聲音繼續在書房里回蕩,每個數字都像重錘敲在眾人心上“這些廟觀共計佔據良田七百八十萬畝,依附人口約一百萬左右,其中剃度出家者逾三十萬”。
他的聲音漸漸沉痛,“特別是佛寺,不僅佔田最多,許多所謂僧人實則淪為佃戶,終日勞作只為供養少數人的奢靡享樂”。
“不過我們佔據江南之後,不少寺廟的佃戶都選擇了離開,剩下約還有半數,他們被這些出家人蠱惑,反而有對抗官府的苗頭”。
秦思源的目光掠過記載著淫祀穢行的密報,臉色有些難看,傅淑訓到底還是留了情面——這些和尚何止是破戒,竟敢在佛堂淨地藏納女眷。
至于那些尼庵,更是墮落得不堪入目,簡直成了藏污納垢之所,比秦樓楚館還要不堪。
當他抬起眼時,目光已恢復古井無波的平靜“政務院打算如何處置?”。
甦明哲站了起來“臣等擬參照四川成例,盡數抄沒寺觀田產,對所有出家之人進行經義考核”。
說到這里頓了頓,加重語氣,“凡不能通曉本教經典者,一律勒令還俗。這些還俗之人不得在原籍授田,全部遷往雲貴邊疆墾荒”。
秦思源指尖輕叩紫檀案面,忽然問出一個看似不相干的問題“本王記得,佛門弟子本該遵守清規戒律?”。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