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炮順著本源珠指引的方向往藥道儲藥庫走時,驗藥箱里的《藥道儲藥古法》正隨著步伐輕晃。封面是用桐油布裱糊的,上面用墨筆寫著 “藏藥如藏金” 四字,內頁手繪著各類藥材的儲存妙招人參的 “砂藏法”、枸杞的 “陰干法”、阿膠的 “石灰缸儲法”…… 每種方法旁都標注著 “溫濕度要求”“防蟲技巧”“保質時長”,最珍貴的是夾在書中的 “儲藥守則”,上面用朱砂寫著 “春防蛀,夏防潮,秋防燥,冬防凍,藏得法,則藥存其性;藏不得法,則藥失其效”,字跡是明代儲藥大師親手書寫的,帶著倉廩的沉靜感,此刻在儲藥庫的陳香里泛著穩妥的光。
孫子的酸枝木藥箱里,本源珠正與一個清代的錫制儲藥罐共鳴,罐蓋刻著 “密封防潮”,罐身的氧化層透著歲月的溫潤,箱側老鱉把背甲貼在箱壁,甲上的水脈紋漫出灰褐色的霧,混著遠處傳來的除濕機嗡鳴 —— 那是恆溫恆濕系統的噪音。兩人剛推開刻著 “倉廩實” 的木門,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心口發悶原本分區儲存著數百種藥材的庫房,如今被鋼鐵貨架填滿,每個貨架都標著 “溫度 25c,濕度 60”,而角落里的 “傳統儲藥區”(用砂藏、缸儲等古法的地方)堆滿了廢棄的陶缸、石灰壇,牆上掛著的 “四季儲藥表”(標注 “春季曬藥防蛀,冬季密封防凍”)被換成了 “能耗監測表”,區前的老藥架(按 “五行相生” 擺放藥材,如 “火位放紅花,水位放茯苓”)被當作 “雜物架”,架上的竹簍里扔著發霉的當歸,旁邊的 “儲藥日志”(記著 “三七用谷殼埋存,三年藥效不減”)被化學藥劑腐蝕出洞,紙頁上還能看到 “每月翻曬一次” 的字樣。
“爺爺你看,他們把好藥存成爛泥了!” 小家伙指著最刺眼的 “速成儲藥區”,貨架上的天麻用塑料袋密封,袋壁凝結著水珠,底層的藥材已長出白毛,一個穿白大褂的 “庫管” 正往櫃子里噴殺蟲劑,“這哪是儲藥,是糟蹋藥啊!” 儲藥庫中央的 “翻曬場”(定期晾曬藥材的空地)被鋪上水泥地,搭起了 “智能烘干房”,房里的硫磺燻蒸設備正冒著黃煙,旁邊的 “防蟲櫃”(裝著花椒、陳皮等天然驅蟲物)里塞滿了樟腦丸,櫃底的 “藥材變質記錄表”(記著 “1998 年夏,未翻曬的黃 走油”)被改成了 “設備維護單”,上面寫著 “每周更換殺蟲劑”。更刺眼的是牆上的標語“智能儲存,一勞永逸 —— 不用翻曬,不用防蟲,恆溫恆濕保新鮮”。
黃三炮走到被遺棄的砂藏池前,伸手撫摸池里的河砂 —— 那是經過篩選的細砂,干燥潔淨,帶著自然的透氣性,池邊木牌寫著 “1965 年,張庫管在此砂藏人參,五年無損”,字跡被砂粒磨得有些模糊。他從驗藥箱取出些儲藥信物一把傳世的木耙(耙齒間距恰好翻動藥材)、一壇用石灰封存的陳皮(標簽寫著 “101novel.com10 年入壇,三年翻曬一次”)、一本《儲藥要訣》(記著 “柏子仁用紙袋儲,防油浸;薄荷用陶缸儲,防揮發”),往砂藏池旁一擺“這叫‘儲藥本心’,” 他拿起木耙演示翻曬的手法,“老祖宗儲藥,講究的是‘三分藏七分養,按時打理藥不荒’,哪能靠機器悶著?” 說話間他已撥開砂層,露出埋藏的人參“你們看這參須,砂藏的飽滿有韌性,塑料袋悶著的發黏變軟,藥效差遠了!”
儲藥庫庫主藏伯穿著防潮服走來,手里拿著份 “儲存成本表”,上面 “恆溫系統能耗” 比傳統儲法高 30,但 “人工成本降 60”。他踢了踢旁邊的陶缸“黃師傅別抱著口破缸當寶貝了,現在誰還費那勁翻曬?我這智能系統,能讓藥材‘存得久’,你看這庫存周轉率,比你守著堆沙子強百倍!” 他指了指電子屏上的 “霉變率”,“看見沒?控制在 5 以內,夠你用古法儲一年,這才懂儲藥!”
孫子突然把老鱉從藥箱上抱下來,往 “塑料袋裝的枸杞” 前一放。老鱉對著枸杞噴出股清水,袋里的水汽立刻凝成水珠,枸杞表面顯出黏膩的油斑,“這是走油了!” 小家伙舉著攝像機繞場一周,鏡頭里拍到庫管往發霉的藥材上噴除霉劑,“爺爺說真儲藥得通風、晾曬,像這樣 ——” 他拿起黃三炮的《儲藥要訣》,展示著 “‘夏季午時曬當歸,曬後陰干’的講究”,引來幾個老藥商的嘆息。
新出現的老庫管管伯背著個藤編工具箱走來,箱子里裝著他的儲藥工具一把竹制翻藥耙(耙柄刻著 “輕翻慢動”)、一包混合防蟲藥草(花椒、艾葉、蒼術)、一沓 “儲藥周期表”(記著 “每月初五翻曬,每季末換藥缸”)。老人從箱底摸出塊 “儲藥令牌”,是塊梨木牌,刻著 “勤翻曬,藥不壞”“這是我師父傳的,” 他指著牌上的包漿,“1976 年地震後搶運藥材,靠的就是這翻曬的本事,哪像現在這樣,藥爛了都不知道?” 他當場演示石灰缸儲阿膠的方法,分層鋪石灰和阿膠,“看見沒?這得留空隙透氣,機器哪算得這麼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藏伯被說急了,從倉庫調來 “全自動防蟲機器人”,能定時噴灑殺蟲劑,“看好了!這機器比你那堆草葉子管用,360 度無死角,專家都推薦,你懂個屁的‘防蟲’!” 他按下啟動鍵,機器人立刻往藥堆里噴藥,“等會兒讓你們看看,是你草藥防蟲效果好,還是我化學藥劑殺得淨!”
黃三炮沒接話,從《藥道儲藥古法》里翻出張 “儲藥三則”,上面用朱砂寫著 “藏藥先淨藥,干藥防返潮,濕藥防霉變”。他拿起 “儲藥守則”,往砂藏池旁一立,守則竟透出黃光“這叫‘儲藥之魂’,” 他指著守則上的 “藏得法,則藥存其性”,“老庫管說‘儲藥如養鳥,悶著就蔫了’,機器哪懂這透氣的道理?” 說話間個藥鋪老板湊過來說“我存的黃 全發霉了,你能教教我老法子嗎?” 黃三炮立刻拉他到管伯面前“來,老管伯的砂藏法,保管管用。”
管伯突然往 “藥性保存石”(檢驗藥材儲存狀態的奇石)上放了包化學防蟲的黨參,石頭立刻蒙上層黑霧;再放上黃三炮砂藏的人參,石面竟透出溫潤的金光,還隱隱浮出 “鮮潤” 二字。“瞧見沒?” 老人拿起翻藥耙翻動藥材,“這手動翻的受熱均勻,機器吹的總有死角,這可不是機器人能糊弄的!”
藏伯臉色鐵青,突然下令將所有傳統儲藥工具燒毀“給你們看點厲害的!” 他指著剛引進的 “真空包裝機”,“抽成真空,啥蟲都進不去,啥潮都侵不了,看你們還拿翻曬當回事,守舊的老東西!”
黃三炮將 “儲藥守則” 往庫房的梁上一掛,守則的黃光與梁上的 “倉廩實” 匾額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古法儲藥圖》—— 畫面里的庫管在陽光下翻曬藥材,老人往缸里鋪石灰,孩童幫忙撿拾雜質,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對藥材的珍視。“這才是儲藥庫該有的樣子,” 黃三炮對圍觀的人說,“藥道儲藥得‘順時打理,因藥施策’,既要保藥效,更要惜藥材,哪能靠密封、化學藥劑偷懶?”
孫子突然想起什麼,從藥箱里掏出本源珠往藥性保存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順著石縫蔓延,那些真空包裝的藥材突然脹袋,恆溫系統顯示 “需通風” 的提示,而被廢棄的傳統儲藥區竟自己擺好陶缸、石灰壇,智能烘干房的硫磺設備自動關閉,老藥架上的發霉藥材恢復干燥,電子屏播放起 “四季儲藥口訣”。幾個庫管忍不住停下手里的活,圍過來看管伯演示砂藏,臉上露出愧色。
管伯趁機往眾人手里發了《家庭儲藥小竅門》“來,拿著學,這里面講‘生姜埋沙土,半年不壞’,那些信機器的哪懂這些?” 他自己先往陶缸里裝入枸杞“這叫‘回歸古法’,儲藥就得勤快,懶不得。”
藏伯見勢不妙,想趁亂低價處理變質藥材,卻被黃三炮用 “儲藥守則” 攔住去路。“儲藥庫不是廢品站,” 黃三炮的聲音透過除濕機嗡鳴格外清晰,“藥道儲藥得‘精心呵護,如待珍寶’,是為了讓好藥材用在刀刃上,不是為了圖省事,這是老祖宗傳下的藏藥道,不是急功近利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飛向儲藥庫最高處的 “倉廩旗”,旗面無風自動,顯出八個古字“藏得其法,藥盡其效”。隨著旗幟展開,所有化學藥劑化為無害氣體,而變質的藥材自動分離,庫里響起翻藥耙翻動藥材的沙沙聲和庫管們 “該曬藥了” 的吆喝聲。黃三炮往傳統儲藥區撒了把不同儲法所需的材料種子(砂粒、石灰、花椒樹等),瞬間長出能用于儲藥的天然材料,葉片上的露珠滾落,在地面匯成 “儲藥” 二字。
孫子舉著攝像機跟拍,鏡頭里的本源珠正往東北方向飛去,那里隱約可見一片藥道藥材運輸驛站的輪廓。“爺爺,珠子往‘藥道轉運驛’去了!”
黃三炮望著那片轉運藥材的場所,突然想起管伯的話“儲藥就像存糧食,得通風透光,捂著捂著就壞了,丟了勤快,再好的藥材也成廢物,守不住這份細,藥道的儲運環節就斷了。” 他扛起驗藥箱,老鱉慢悠悠爬回藥箱,一行人順著藥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後傳來木耙翻曬藥材的鈍響 —— 那是儲藥庫久違的、屬于呵護的韻律。
喜歡逆世雄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逆世雄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