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炮捧著百匠土順著本源珠投射的鑽研光往藥道精研室趕時,驗藥箱里的《藥道精研錄》正隨著光廊的震動輕輕翻動。書頁間夾著的牛角藥刮上還沾著去年炮制的當歸碎屑,翻開泛黃的紙頁,用松煙墨繪制的技藝圖譜在燈光下泛著光澤“酒蒸大黃需潤透三日,每時辰翻動一次,待酒氣入肌理方可用武火蒸制”,旁側批注著 “過潤則失其燥性,欠潤則蒸不透其毒”。最末頁嵌著的 “精研玉尺” 是用上等和田玉雕琢而成,尺面刻著 “分毫必究” 四字,玉質溫潤,邊角因常年丈量藥材已泛出包漿,此刻在精研室的微光中透著沉穩的鑽研光澤。
孫子背著的酸枝木藥箱里,本源珠正與三百年的陳酒曲產生共鳴,箱側的老鱉將背甲貼在箱壁,甲上的水脈紋與精研室的藥氣交織成淡金色的霧靄。兩人踩在光廊的青石板上,每一步都能听見藥碾子研磨藥材的細碎聲響 —— 本該是精研室的常態,此刻卻被擴音器里的 “三天考藥師” 速成廣告蓋過。
“爺爺,這精研地變考證工廠了!” 小家伙在精研室的朱漆門前停住腳步。原本陳列著 “七十二道炮制工序” 演示台的大廳,如今被隔成數十個格子間,每個格子里都擺著電子題庫終端,穿統一制服的學員正埋頭刷題。牆上的 “藥材真偽辨識圖譜” 被換成 “高頻考點速記表”,連當年李時珍親繪的《蘄蛇辨》真跡復制品,都被貼上了 “必考知識點” 的熒光標簽。
黃三炮走到角落的 “古法炮制區”,那里的銅鍋上落著層薄灰,旁邊的竹匾里堆著些泛潮的藥材。他拿起一把羊角切片刀,刀刃在燈光下閃著寒光,這刀是用西域寒鐵鍛造,經藥工七年打磨而成,專用于切制極薄的天麻片。“正經切片講究‘刀走平、腕用力、片如蟬翼’,” 他手腕輕轉,將一塊天麻放在青石案上,刀刃與藥材呈三十度角,只听 “沙沙” 輕響,天麻已化作數十片透明的薄片,對著光看竟能瞧見背面的紋路,“你看這‘飛片’技藝,需三年練腕力,五年練眼力,哪是刷題能學會的?”
精研室中央的 “配伍沙盤” 已被改成 “考點模擬機”,屏幕上正滾動播放 “君臣佐使速記口訣”。黃三炮舀起一捧沙盤里的細沙,里面混著去年炒制的蒼術粉末,他指著牆上被覆蓋的 “十八反” 壁畫殘痕“當年老祖宗配伍,需先觀藥材氣色,再聞其味,後觸其質。就說這‘麻黃配桂枝’,麻黃性烈,需桂枝引經,兩者比例差半分,發汗之力便有天壤之別。” 他從藥箱里取出兩株藥材,麻黃睫節分明,斷面髓部呈紅棕色;桂枝皮部薄而呈紅棕色,木部黃白色,“你看這麻黃的節,桂枝的紋,都是配伍的憑據,哪是口訣能概括的?”
穿西裝的考證機構老板研伯正拿著平板電腦巡視,看見黃三炮演示技藝,嘴角撇出一絲不屑“黃師傅這手藝是好,可現在誰還花那功夫?我這‘72 小時取證班’,記熟五百道題庫就能拿證,比你這十年練一刀實用多了。” 他指了指角落里的 “智能炮制機”,“這機器能自動控制火候時間,出來的藥材合格率比老藥工還高。”
黃三炮沒理會,從《藥道精研錄》里抽出一張 “蜜炙甘草工序圖”。圖上詳細繪制著蜜的煉制過程需用棗花蜜,文武火交替熬制,待蜜色呈深黃,起魚眼泡時方可用,此時還需加入少許姜汁去其燥性。他將圖紙往智能炮制機上一貼,機器突然發出刺耳的警報,顯示屏上的 “合格” 字樣瞬間變成 “偽劣”。“你這機器懂什麼?” 黃三炮拿起機器炮制的甘草,斷面呈暗褐色,“真正的蜜炙甘草,需蜜液滲透肌理,斷面應呈黃棕色,味甘而帶微辛,你這是用糖漿糊弄了事。”
新出現的老藥工耕伯背著一簍剛采的鮮藥走進來,他手里的藥鋤柄已被磨得油光 亮。看見滿室的刷題終端,老人忍不住嘆氣“當年我師父教我辨識黃連,需先嘗其味 —— 初入口極苦,片刻後舌根回甘者為真;再觀其形,根睫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雞爪者為上佳。哪像現在,對著圖片死記硬背?” 他從簍里取出一株黃連,根睫黃如雞油,斷面紋理細密,“你看這‘過橋’部位,長短、粗細都關乎藥效,這是機器和題庫學不會的。”
研伯見狀,從櫃台下拿出一瓶 “智能辨識液”,往普通柴胡上一噴,葉片竟顯出 “北柴胡” 的熒光標記。“這是最新科技,比你們老一套精準多了!” 他按下牆上的倒計時器,“再過十分鐘,這里所有的古法工具都會被銷毀,換成智能設備,從此藥道技藝只需刷題就能掌握!”
黃三炮將 “精研玉尺” 懸在室中央,玉尺投射出的青光瞬間籠罩整個精研室。那些速成教材接觸到青光後紛紛卷曲發黑,而角落里的古法工具卻發出溫潤的光澤。他拉過孫子的手,拿起一把小銅藥秤“你看這秤,秤星是用純金瓖嵌,稱量時需‘秤平斗滿’,一錢不能多,一分不能少。就像這味當歸,配伍時多一分則活血過甚,少一分則補血不足,這便是精研的真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孫子接過藥秤,學著爺爺的樣子稱量藥材,老鱉在一旁突然對著 “智能炮制機” 噴出一股清水,機器外殼瞬間透明,露出里面粗制濫造的線路。“大家快看!這機器是假的!” 小家伙舉著攝像機喊道,“真正的藥道技藝,是爺爺這樣一刀一刀練出來的!”
隨著黃三炮將《藥道精研錄》鋪在智能控制系統上,書頁上的技藝圖譜順著電路蔓延,所有終端屏幕都切換成了古法炮制的視頻一位老藥工正用竹匾簸揚藥材,借著陽光檢視雜質;另一位用銅鍋翻炒蒼術,每翻炒一次都要低頭聞味,神情專注如在雕琢藝術品。
研伯見勢不妙,想要按下總控台的銷毀按鈕,卻被耕伯用藥鋤攔住。“藥道技藝不是快餐,哪能速成?” 耕伯將一捧剛研磨的藥粉撒在地上,藥粉遇空氣竟凝結成 “精研” 二字,“你看這藥粉,需研磨三百六十次方得此細度,少一次都不成。”
黃三炮將本源珠放在精研室的 “傳承鼎” 中,珠子發出的光芒與鼎上的紋路相呼應,浮現出歷代藥工潛心鑽研的影像有人為辨識一味藥材,親嘗百草;有人為掌握火候,守在藥爐旁三天三夜;有人為完善配伍,反復試驗百次。
“這才是精研室該有的樣子,” 黃三炮看著重新煥發生機的精研室,對孫子說道,“藥道技藝的傳承,從來不是靠走捷徑,而是靠日復一日的深耕細作。”
孫子舉著攝像機,鏡頭里的本源珠正發出耀眼的光芒,在精研室深處形成一個光點。“爺爺,珠子在指引‘藥道實踐場’的方向!”
黃三炮點點頭,將百匠土撒在傳承鼎基座,地面上瞬間長出一片藥草,葉片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鋪成一條通往深處的光廊。
喜歡逆世雄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逆世雄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