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

第400章 這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小妹仔哈 本章︰第400章 這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郡主,您生于皇族,自幼享受著朝廷的供養,可曾想過,這世間每一粒米粟皆源自田間,若無農夫的辛勤耕耘,糧食何以得來?始帝橫掃六國,以武力鑄就輝煌,功績顯赫,然則,為何這龐大帝國如今卻搖搖欲墜?”

    朝陽自然不解此理,梓涵思索良久,听翰逸一番話後,恭敬地問道︰“將軍之意,民心最為關鍵。昔日始帝雖武力征服四方,卻未得民心,加之二世帝與奸臣苛捐雜稅,才致今日之危局嗎?”

    梓涵揣摩翰逸之意,憶及一統之初,公子甦曾諫言始帝行仁政,減徭役征戰,卻遭始帝怒斥,貶至北疆助蒙恬築長城。

    始帝本意讓甦公子親眼見證大秦北疆所受匈奴之患,不修長城何以御敵?不料,這一變故卻促成了胡亥即位。

    “公子,七國紛爭數百載,天下大勢所趨一統,百姓亦渴望一統後的和平降臨。”

    “然自帝國建立,始帝南征北戰,耗兵數十萬,築驪山陵、長城,開靈渠、直道,致使數百萬百姓生活困頓。六國百姓開始懷念七國並存之時。”

    “陳勝一介農夫,振臂高呼,便有萬千百姓相隨。短短一年,魏、齊、楚、趙等國紛紛復國。昔日六國如此,關中秦民亦疲憊不堪。如此下去,帝國必將被浪潮淹沒。而這一切,皆源于秦法之施行。”

    梓涵疑惑︰“秦法有何不妥?我大秦自西陲小國崛起,一統天下,皆以秦法為基。秦法乃強國富民之策,世人皆知。”

    翰逸搖頭,大秦因商鞅之法而強,經六世之余烈,奠定一統之基。

    商鞅之法,郡縣制、軍功爵制無疑使秦國行政高效、軍力強盛。然富國之基在于弱民,維持大軍與獎賞功勛之財田,皆壓于百姓。自秦莊襄王始,半世紀以來,關中百姓飽受征伐徭役之苦,秦之底層已現嚴重問題。

    “賢佷,那套戰時律法,旨在迅速壯大國力軍力,但大秦歷經百年戰事,征服六國的同時,也削弱了自身民力。”

    “加之商鞅變法中的連坐之制,實在違背了體恤民情、仁愛治國的理念。無辜受累而被判刑的平民,竟有數十萬之多,這怎能安撫天下民心呢?”

    張赫的這一番話,令趙寧大為驚訝。在趙寧心中,張赫一直是戰場上的智勇將領,未曾想他對朝堂法制有如此深刻的見解。

    “今日張將軍的教誨,趙寧銘記于心。”

    “賢佷,張赫所言,意在闡明一個道理︰國家如同水上孤舟,而舟下之水便是天下黎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國家的興衰自有其道理,不可不察啊!”

    趙寧微微皺眉,口中重復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理甚妙,確是至理名言!”

    領悟之後的趙寧,向張赫恭敬行禮道︰“趙寧明白了,當前國家動蕩不安,我必當凝聚人心,穩定朝綱,以繼承先人的遺志,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

    張赫見趙寧如此聰慧,日後必將成為一位賢明的君主,前方的征戰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賢佷能明白張赫之意,實乃大秦之幸,也是天下蒼生之福。”

    在驪山腳下,遠遠可見壯觀的宮殿群落,自山腳延伸至山頂,但這些宮殿並非為活人而建。

    驪山之下,河流順山勢流淌。

    回想一年前,山腳下還遍布著簡陋的茅屋,直至十里之外,都是驪山刑徒勞作的場景。而今,這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的建設工地已無蹤影,大片開闊的原野變成了綠油油的農田。大赦之後,多數刑徒得以返鄉。

    如今,驪山周圍五十里內,居住著十萬余昔日的刑徒,他們開墾了大片荒地。由于李斯無法解決他們的生計,索性將這片廣袤土地劃歸他們,既讓他們自給自足,又承擔了守護始皇陵的重任。

    “駕,駕!”

    雄壯的秦軍騎兵沿大道直抵驪山腳下,不久,上百名百姓在一位老者的帶領下迎上前來。

    “我等乃陵寢守陵人,不知大人們從何而來?”

    顯然,這里的百姓尚不知咸陽城中的變故。

    張赫掀開馬車簾幕,三人下車。望著驪山如今的景象,張赫不禁感嘆,真是今昔非比啊。

    “哎呀,這不是張赫將軍嗎?”

    老者瞪大眼楮,仔細端詳著趙峰的面容,

    確認無誤後,他轉身對身後的一群人示意,準備向趙峰跪下。

    “快快快,大家都來給趙峰將軍行禮,趙峰可是我們的救命稻草啊!”

    雲浩和曉月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得目瞪口呆,就連趙峰自己也感到有些意外。

    “老人家,您為何要向我行此大禮?”

    老者身後的人們紛紛注視著趙峰,臉上滿是震驚和喜悅。

    “您就是趙峰將軍,我們的大救星啊!”

    “趙峰將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趙峰將軍!”

    眾人紛紛向趙峰跪下,趙峰連忙俯身將老者扶起。

    “怎麼,大家看我的眼神都這麼奇怪?這是怎麼回事?”

    老者看著趙峰,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趙峰將軍,我們以前都是這里的囚犯,是您帶來了皇帝的赦免令,將我們全部釋放。現在我們都是自由人了,不再受勞役之苦,在這里務農為生,守護皇帝的陵墓。”

    趙峰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剛才路過的那些村莊,就是由昔日的囚犯建立起來的。對于眼前這番景象,趙峰心中感到十分欣慰。

    “原來如此,那些田地也是你們開墾出來的嗎?”

    “回將軍的話,正是。自從去年,將軍帶領我們這里的青壯年去攻打叛軍後,丞相大人就發布了詔令,讓我們大部分人都返回家鄉。”

    “有些不願意走的,丞相大人就讓我們自己選擇地方建房開地。我這把老骨頭就不去折騰了,加上孩子們都在身邊,就在這里住下了,成了守陵人。”

    趙峰點了點頭,這樣也好。這些人如今住在山腳下,也給這里增添了生氣。

    “這樣很好,看到你們能在這里安居樂業,我也就放心了。”

    趙峰話音剛落,老者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將軍的大恩大德,我們這些人永遠銘記在心。听說將軍四處征戰,屢戰屢勝,我們大家都為將軍感到高興。我們這就去準備飯菜,請將軍一定要留下來吃午飯!”

    老者滿臉笑意地看著趙峰,趙峰看了看一旁的曉月和雲浩,連忙拒絕道︰“那就不麻煩您了,我還要陪公子去祭拜皇帝陵墓。”

    老者聞言,臉上閃過一絲失望,但看著趙峰一臉疲憊,也明白他必定事務繁忙。

    “小人明白,趙峰大人請,公子請。”

    穿過宮殿大門,一條直通山腰的階梯映入眼簾。在侍衛的護送下,趙峰陪同雲浩、曉月一起向階梯高處走去。

    祭拜之後,雲逸心中感慨萬千,往昔始皇之豐功偉績,足以光耀千古。雲逸立于雄偉的宮殿之巔,順著驪山遠眺,關中平原遼闊無垠,大秦的河山想必亦是風光旖旎。

    “真乃高處孤寒矣。”

    雲逸不禁發出感慨。適才韓風所言,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理,此刻深深烙印在雲逸心中。三人正賞遠方之景,忽見階下馬蹄聲急,原來是趙明一行人匆匆而來。

    趙明攀上千階石梯,喘息未定,便至雲逸面前,恭敬行禮道︰“稟公子,登基大典諸事皆已籌備停當,咸陽城內外現由王霖與趙武掌管,韓風將軍的三萬大軍亦屯駐城中,一切準備就緒。”

    雲逸聞言,安心頷首。立于始皇宮殿之上,他心中懷有繼承先祖遺志的壯志雄心,此刻,他意氣風發,有睥睨四海之志。

    “有丞相大人與韓將軍在,吾心甚安。”

    趙明與韓風皆躬身行禮,趙明又主動言道︰“此乃為臣分內之事,此番誅殺高遠,韓將軍功勞至偉,趙明不過是盡為人臣之責罷了。”

    韓風聞言一愣,只見趙明滿面笑容。

    雲逸望向韓風,經今日車上一番討論,他已明了,對帝國而言,韓風未來的作用必將遠超趙明。畢竟趙明年歲已高,難再有大作為。

    反觀韓風,東征西討,所向披靡,令諸侯王聞風喪膽,剛剛更是一戰擊敗魏、齊二王,威震四海。雲逸已將韓風視為白起、蒙恬般的人物。

    “丞相所言極是,吾才疏學淺,方听韓將軍治國高論,只覺將軍乃無雙國士,大秦數百年來未有之文武全才。吾已決意拜韓將軍為師,還望將軍不吝賜教。”

    雲逸深知收攬人心之道,韓風如今在秦國聲名鵲起,尤其在秦軍主力心中,韓風令之所向,他們便奮不顧身。若雲逸不能籠絡韓風,必將失去軍心。

    “這……”

    在場眾人皆感詫異。

    雲逸欲拜師,竟不選學識淵博、精通法家的趙明,而選領軍征戰的將軍。陳寧與司馬瑜對此並無多大反應,他們深知韓風之能,當得上無雙國士之稱。

    韓風亦感意外,瞥了一眼晨露郡主,心中暗想,我既欲成你夫婿,又欲為你師長,這輩分豈不亂了。

    趙明望著韓風,笑容滿面道︰

    “哈哈哈哈,既然公子都已拜師,老夫他日,也得向韓將軍請教一二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方便以後閱讀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第400章 這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第400章 這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對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