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嬴遲鄭重回應︰"可以。
總有一天,我一定能復活母親,可能是幾十年後,也可能是上百年後,但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我會讓父母如當初所願,永遠相伴,不再分離。”
"好孩子,好。”
"父相信你能做到。”
"為了你,為了你的母親,我必定長久等待。”
"我一定會等到母親重生之日。”
祖龍激動地說。
嬴遲的回答完全消除了他的疑慮。
總有一天,他還能再見冬兒,那個他心中最愛的人。
"必然如此。”
嬴遲點頭回應。
至于母親復活需要多久,嬴遲也不清楚,但他掌控秦帝國後,謀劃天下,未來的大秦必將成為武道強國。
嬴遲也會引導父親走上武道之路,延長壽命。
再加上自己手中的延壽丹,一定能讓他等到與母親重逢之時。
此時。
"兒臣扶甦,求見父王。”
扶甦的聲音從殿外傳來。
祖龍听見,面容由溫和轉為威嚴。
他對嬴遲流露出父親的溫情,這是家中特有的溫暖。
至于其他兒子,他們對祖龍既敬畏又敬仰,祖龍對他們也一樣嚴格。
他們無法像嬴遲那樣與他親密交談,把他當作父親而非別的。
"進來。”
祖龍以威嚴的語氣說道。
扶甦應聲而入,神情嚴肅,快步進入大殿。
"兒臣拜見父王。”
"拜見太子兄長。”
扶甦入殿便向祖龍與嬴遲行禮。
"朕曾說過,沒有朕的旨意,你們不得入宮覲見,怎麼這麼快就忘了?"祖龍冷聲道。
祖龍對扶甦更多的是失望。
在他不知道嬴遲時,最器重的就是扶甦,投入了最多的精力和資源培養。
他還為扶甦挑選了許多良師,朝中官員任其挑選。
最終,扶甦接受了宗室推薦的淳于越,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然而,扶甦深受儒家禮法的影響,在祖龍這位君主面前,竟然還以禮法爭論,毫無敬意與忠誠,這讓祖龍十分傷心。
祖龍放棄扶甦的理由很簡單——嬴遲的出現。
如果沒有嬴遲,祖龍或許會試著糾正扶甦的思想。
這次淳于越大張旗鼓,召集五千儒生,在祖龍眼前掀起如此大的風波,令他震怒。
儒家勢力的擴張,與扶甦脫不了關系。
察覺到祖龍話語中的失落,扶甦眼中閃過歉意。
隨即,他跪倒在地。
"莫非你還在為淳于越求情?為那些該受懲罰的儒生求情?"
"朕告訴你,淳于越與儒家犯下大逆之罪,聖旨已下,絕無赦免。”
祖龍看到扶甦的動作,臉色突變。
顯然,他認為扶甦此舉是在為淳于越求情,別無他意。
畢竟,扶甦的形象早已深深印在他的心里。
"父王,兒臣不是為老師求情,也不是為儒家求情。”
扶甦叩首道,語氣帶著苦楚。
在父王看來,自己已經讓他如此失望,扶甦怎能不感到苦澀。
但這事不能怪別人。
"如果不是為他們求情,那你是為了什麼?"祖龍眉間微皺,沉聲問道。
“兒臣愚鈍,受人操控而不自知,更甚者違背父王意願,彈劾父王,此皆兒臣過錯。”
“幸賴父王寬宏大量,未曾降罪,往昔未能體會父王之恩德。”
“若非大哥點醒,我真會以為淳于越待我情真意切。
我以為儒家的忠孝禮義為治國根本,殊不知他對我的信任不過是利用罷了。
他召集儒生反對父王,與皇權抗衡,這已背離儒家正道,假忠義之名脅迫君主。
我竟如此輕信,實屬愚昧。”
“辜負父王多年期許,讓您失望了。”
扶甦言至此,聲音已然哽咽。
他對淳于越的信任,勝過對父親的敬重,視其為師長。
經嬴遲一語點破,他方知事態遠比想象復雜。
回憶過往,淳于越常掛在嘴邊的是復興儒家,這任務也被強加于他。
如今回首,扶甦終于理解淳于越今日的所作所為。
他對淳于越的信任,換來的卻是自己淪為棋子的命運。
想到這些,扶甦滿心自責,愧對父親。
今日前來,正是為了向祖龍表達悔意,即便無法彌補過錯,這也是身為子女應有的態度。
祖龍听罷,深受觸動。
他從未想過固執的扶甦會如此改變,昔日的頑固與偏狹已不復存在。
祖龍欣慰之余,也感嘆嬴遲的影響,“遲兒,你讓我震驚。
我一直認為扶甦的性情難以更改,你卻做到了。”
“或許,兄長似父,便是這個道理。”
祖龍內心感慨良多。
作為父親,他並非完人,也無法對每個兒子都公平。
唯獨嬴遲,是他唯一的例外。
皇室向來冷漠無情。
祖龍對兒子期望頗高,若能成才則最好不過。
扶甦曾是他最器重的兒子,如今態度的轉變讓他十分滿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即便心中歡喜,祖龍仍保持應有的威嚴與冷靜。”你能有此覺悟,我很欣慰,希望今後不再誤入歧途。
我會為你另尋良師,無論習武還是治學,均由你自己選擇。”
扶甦誠懇請求︰“父王,理論需經實踐檢驗。
如今長兄推行郡縣制,兒臣願任郡守,為秦帝國效力。”
“懇請父王與兄長成全。”
嬴遲聞言,對扶甦刮目相看。
皇室中親情淡薄,尤其是在爭奪儲位的兄弟間。
失敗者往往被囚禁甚至殺害,歷史上的悲劇屢見不鮮。
扶甦主動請纓當郡守,看似普通職位,實則是被外派離開京城。
此舉表明他無意爭奪太子之位,或許只是為了逃離咸陽,鍛煉自己。
嬴遲對扶甦、胡亥及其他公子的態度淡然。
祖龍對他十分寬厚,只要他們安分守己,便能享有優渥生活;反之,則不會有半分寬容。
祖龍雖感意外卻未加阻攔,認為這是扶甦的最佳選擇。”既如此,去與你兄長商議,郡縣制全權交由他負責。”
他說。
“兄長,請應允我的請求。”
扶甦誠懇說道。
“你欲赴何地任郡守?”
嬴遲走近扶甦,扶其起身後問道。
“我想往北方邊疆。”
扶甦回答。
“北方邊疆條件惡劣,你當真要去那里?”
嬴遲追問。
“求兄長成全。”
扶甦恭敬行禮。
嬴遲凝視扶甦堅定的眼神,不再多言︰“你去尋韓非,讓他為你安排北方邊疆郡守之職,就說是我所囑。”
“多謝兄長成全。”
扶甦激動地躬身致謝。
“去吧。”
嬴遲簡潔回應。
“孩兒告退。”
扶甦向祖龍一拜,轉身離殿。
臨近門口時,扶甦忽轉身,語氣篤定︰“父王、兄長,昔日我行事欠妥,今次絕不令二位失望。”
言畢,扶甦毅然離去。
望著他的背影,祖龍感慨良久。
自己的兒子確似長大成人。
“多謝你,遲兒。”
“謝我何事?”
“若非你點醒扶甦,他或至今未曾覺醒。”
祖龍道。
“父王過譽了。”
嬴遲微笑。
歲月如梭。
轉瞬半年過去。
秦王殿中,群臣奏報國事,郡縣制成焦點。
……
“啟稟大王。”
“太子所創郡縣制框架已全面鋪開,各地成效斐然,現我國已設三十六郡,郡守皆已委任。”
“下一步如何?”
“待各郡郡守治理好屬縣,郡縣制便可完善,預計時日不會超一年。”
韓非興奮地向祖龍匯報。
郡縣制初見成效。
大秦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甚好。”
“嬴遲推行郡縣制果然不負期望。”
祖龍含笑稱贊。
繼而轉向韓非︰“此番多虧韓卿努力,郡縣制得以在秦施行並獲佳績,卿功不可沒。”
“秦帝國賞罰公正。”
“卿為國建功,朕必厚賞。”
“現賜卿升爵兩級,賜宅邸一處,奴僕五百名、千金、千匹布帛,盼卿繼續為國效力。”
祖龍當即宣布賞賜。
“臣叩謝大王恩典。”
“謝太子。”
韓非立刻跪拜謝恩。
朝堂之上,眾人皆以羨慕的目光注視著韓非因功受賞。
天下既定,武將晉升已至極限,文官嶄露頭角之時來臨。
韓非借此良機,連升兩級,令人稱羨。
“遲兒,關于郡縣制,尚有何補充?”
祖龍問嬴遲。
“兒臣遵命。”
“方案已呈父王,只需確保任免官員得宜,天下可安。”
嬴遲沉思片刻後說道︰“父王,您執掌兵權,營寨調整與兵力調度,悉數交由兒臣決斷。”
“這江山早晚歸你,有你在身邊,我放心。”
祖龍含笑說道。
“兒臣領命。”
嬴遲應允。
盡管嬴遲已有詳細計劃,群臣卻感無形壓力。
或許不久後,嬴遲便將登基。
“難得這孩子答應得如此痛快。”
祖龍滿意地笑了,高呼︰“來人!”
兩名禁衛銳士抬入桌子,另兩人抬來坐墊。
“大王意欲何為?”
滿朝文武疑惑注視。
“做什麼?”
嬴遲亦不解。
下一刻,眾人明白。
幾名銳士將桌椅置于祖龍王座前半尺處。
安置完畢後退下。
“遲兒,從此坐于此。”
祖龍指位置笑道。
“父王,這似不妥吧?”
嬴遲錯愕道。
“規矩與否,你是監國太子,未來君主,一切皆合規矩。”
祖龍大笑。
他轉向群臣︰“太子听政如我親臨,見太子如見我,違者按叛國罪。”
“諸位听清否?”
祖龍聲音威嚴,回蕩內外。
大臣震驚,齊聲應答︰“臣等遵旨。”
“遲兒,坐下。”
祖龍示意。
“多謝父王。”
嬴遲感激落座。
此刻殿中仿若雙君臨朝。
“諸位商議政務。”
祖龍威嚴下令。
“啟稟大王。”
“臣有奏疏呈上。”
蒙毅恭敬地出班。
“嗯。”
祖龍頷首。
“千載以來,天下動蕩,列國爭雄,戰火連綿。
幸賴大王與太子出生入死,大王安定社稷,太子橫掃疆場,終成一統。”
“此等功業,奠定無與倫比的基業。”
“大王堪稱萬古一人。”
“千古絕世王者。”
“大王的赫赫功勛。”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