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還有廢六國文字、統一車軌與文字,皆為穩固大秦根基之舉。”
“但這些需待郡縣制推行、天下安定後再行實施。
廢除文字不易,恐生波瀾,須循序漸進。”
嬴遲沉思,雖重生于此,卻深知車同軌、書同文、天下一統至關重要。
唯有如此,大秦方可駕馭江山。
“造紙術、冶鐵術吾已精通,更有諸多後世知識與高產作物如紅薯、土豆,足以讓大秦穩握這片土地。”
“未來可期。”
嬴遲心中喜悅。
秦末前,嬴遲需待天下易主後啟用某些事物,但局勢突變,這天下注定屬嬴遲,這些事物亦可提前準備。
隨這些跨越時代的成果問世,嬴遲作為天命之子的威名將更加遠揚,所謂舊勢力復國不過是空談。
對這個時代與炎黃子孫而言,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是最期盼的生活,然而歷經數千年,這片大地仍存糧食短缺之憂。
時光飛逝,呂不韋先行到達,坐于嬴遲左側。
不久,韓非、蒙毅、馮去疾等人率部將整理好的卷宗送達東宮正殿。
“參見太子殿下。”
眾人行禮。
蒙毅與馮去疾深知嬴遲成為儲君對家族意義非凡;韓非更是全力輔佐嬴遲。
嬴遲示意入座後,眾人叩謝。
呂不韋到來時,眾人紛紛行禮問候。
雖已辭去相邦之職,他依舊備受尊敬。
“文書是否齊備?”
嬴遲問。
韓非恭敬回答︰“儲君,所有材料已呈交。
臣可簡述當前秦帝國人口情況。”
嬴遲點頭︰“天下盡歸大秦。”
“秦原有約一千二百萬人,韓約五百八十萬,魏約一百八十五萬,趙約九百多萬,燕約一百五十多萬,齊約百萬,楚約八百多萬。”
“合計五千多萬。”
“這是秦未吞並六國前的數據。
實際人數難免有誤,誤差應在兩百萬以上。”
“歷經八年戰亂,中原荒廢,人口驟減。
據我推測,如今秦總人口恐不足五千萬。”
韓非向嬴遲匯報。
“果然如此。”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開戰即增賦稅,等于逼民赴死。
若遇昏君,必成災難。
然若由我治理,可避此禍。”
嬴遲沉思。
“賦稅現狀如何?”
嬴遲點頭,看向馮去疾。
“儲君,戰事影響下,各地賦稅未統一。
本國賦稅已達十分之幾,原六國之地更高,達十分之八或九。
齊國因未遭戰火主動投降,賦稅較低,僅十分之幾。”
“百姓負擔沉重,餓殍常見。”
“須妥善處理。”
“此事不易。”
“剛統一,諸多事務待理,地方豪強和復國勢力阻撓。
六國土地多被他們控制,調稅恐生連鎖反應。”
“減稅作用有限。”
“實難應對。”
蒙毅神色凝重。
賦稅關乎國本,不可輕舉妄動。
各國未像秦通過變法收地,僅憑軍功授田,秦亦未全面改革。
貿然行動定會動蕩。
即便秦王亦難以從容處置。
嬴遲聞言微皺眉頭,已有決斷︰“賦稅問題嚴重。
民為國本,民安則國安。
身為儲君,我可監國,此問題定解決。
先完善郡縣制,強化朝廷掌控力。”
“殿下英明!”
眾人齊聲附和。
“很好,現在我來談談對郡縣制的思考,各位可提出意見或補充。”
嬴遲見眾人專注傾听,直接進入正題。
即便距離朝會還有時日,他深知此事刻不容緩。
“太子已對郡縣制形成具體構想?”
呂不韋心中疑惑。
昨日秦王才將此事交托,太子竟一夜之間就有了頭緒?呂不韋此行旨在協助嬴遲完善計劃,認為自己能提供有力支持,同時也懷有自己的見解。
“不知太子對政務有何高見?傳聞太子見解獨到,若有不足,我願直言。”
呂不韋暗自思忖。
“願聞其詳。”
蒙毅等人屏息凝神,等待嬴遲發言。
“我國疆域遼闊,現有各國舊地未明確劃分,仍沿用原屬國名號。”
“本君欲將全國劃為十郡。”
“每郡依土地面積與人口規模決定轄縣數量。”
嬴遲語氣堅定。
“太子之意,似是先大致確定十郡範圍,再由各縣補充細節,整體方案由朝廷擬定,縣區劃分交由地方官員執行。”
呂不韋迅速領會,興奮道︰“妙極!”
嬴遲淺笑回應︰“若由咸陽統一規劃,所需資料龐雜,耗時恐以年計。
我建議先以咸陽為中心構建十郡基礎框架,再交各地郡守細化縣區設置,最終決策權在我,還需呈報咸陽核準。”
眾人听畢,皆展露喜色。
作為朝廷重臣,他們深知此法若推行,郡縣制度將迅速落地,或許不到一年便可全面鋪開。
“太子遠見卓識,令人欽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呂不韋由衷贊嘆。
“臣等折服。”
蒙毅等人也同聲稱頌。
“以十郡為基,再逐層劃分縣區,此策可行無疑。”
“果然,前人經驗不可輕忽。”
見群臣情緒高漲,嬴遲心滿意足。
“太子既已確立十郡布局,想必已有詳細劃分方案?”
呂不韋恭敬請教。
“確有謀劃。”
嬴遲輕輕點頭。
“諸位可攜帶天下地圖?”
他問道。
“只需太子劃定十郡框架,後續事務便容易許多。”
呂不韋隨即轉向蒙毅說道。
“帶著呢。”
韓非從身後拿出一幅地圖,由無數小圖拼接而成。
顯而易見,這些地圖是秦帝國滅六國後所得,較之前秦帝國地圖更為詳盡。
然而,與嬴遲掌握的世界地圖相比,仍略顯不足。
但當前的世界地圖並不適合展示,因秦帝國剛完成統一,還需鞏固國力。
奪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卻難,此言確實不虛。
過去嬴遲只是臣子時,只需專注于征戰即可,但如今身為東宮儲君,代理秦帝國政務,手中掌握著王權、糧草軍需以及軍機要務,每件事都必須慎之又慎。
嬴遲追求的並非窮兵黷武之國,而是真正的強國,為日後擴展奠定堅實的後勤基礎。
韓非恭敬地將地圖放在嬴遲案頭,呂不韋等人也圍上前,想知道嬴遲打算如何劃分天下十郡。
“很好。”
嬴遲說道,“郡縣制先從本國本土開始。”
“本國本土包括巴蜀、關中、隴西三部分。”
“巴蜀分為巴郡和蜀郡。”
“關中設為北地郡。”
“隴西設為隴西郡。”
“至于咸陽周邊地區,不屬于郡縣劃分範圍,它是我國都城,超越于天下十郡之上。”
嬴遲手指本國疆土,語氣嚴肅地說。
話音剛落,呂不韋、蒙毅、韓非等人都點頭贊同。
接著眾人听嬴遲講述天下布局。
“至于韓地舊址,劃為十郡,名為潁川郡。”
時間悄悄流逝,無人察覺。
大秦的郡縣制初步形成,在嬴遲推動下逐漸完善,只等朝議得到祖龍的認可後就能在全國推行。
扶甦府內。
偏殿里,淳于越冷臉坐在主位上,面前站著一群身穿儒衫的人。
作為儒家當代宗師,也是扶甦的老師,扶甦府邸自然成為咸陽儒家的重要據點。
儒生在此出現並不奇怪。
“一切都準備好了嗎?”
淳于越環顧眾人,語氣誠懇地問道。
“回稟師父,一切已準備妥當。”
“每件事都按照您的吩咐去做。”
幾個儒生謙卑地回答。
“很好。”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你們要告知所有同門,為了儒學和天下綱常,必須全力以赴,即使犧牲也在所不惜。”
淳于越聲音堅定。
“是。”
儒生們行禮後離開偏殿。
“公子。”
“師生緣分一場,如果你放棄爭奪王位,我也不會責怪你。
嬴遲威名遠揚,無可匹敵,但他不應奪取屬于你的東西。”
“這些東西不該被剝奪。”
“這次,我一定全力幫助你,或許能讓嬴遲失勢,這樣你就能登上儲君之位。”
目送儒生離去的身影,淳于越眼中閃過一絲狂熱與決心。
……
數日後。
朝會召開。
秦王宮依舊矗立在群山之巔,受到萬民敬仰。
如今秦王殿已成為中原唯一的朝廷,唯一的王權象征。
秦王宮內。
文武官員齊聚一堂,氣氛和平日不同。
今日大殿上,武安君仍在場,但他多了個身份——監國太子。
無形中,朝廷格局悄然變化。
嬴遲身為東宮太子,已脫離朝臣之列,位居王座之下,俯瞰殿內諸官,此乃王權確立之始。
今日嬴遲未披秦官服,而著東宮冕袍,雖形似王袍卻品級稍遜,金冠耀目顯其尊榮。
王者氣度自嬴遲周身溢出,與祖龍的剛硬不同,他霸道之余更帶令人心悸的殺意。
嬴遲出身貧賤,入伍後親手擊殺無數敵軍,統軍時亦多有屠戮。
若他展露殺道之力,大殿必籠罩窒息之感。
“朝堂與大秦將現巨變。”
朝臣望向嬴遲,既有崇敬又有復雜情感。
短短數日,秦廷局勢已劇變。
日前眾人以為太子之位將在扶甦與胡亥間定奪,誰知結果令人大驚,一位幾乎無人預見且現今權勢至高者登基。
若說祖龍能震懾朝廷、統御天下,嬴遲毫不遜色,甚至手段更冷峻,因他雖為太子未登基,行事無需顧慮朝臣或外人觀感。
于是,朝堂中諸多大臣對嬴遲的敬畏超出了對祖龍的敬畏。
“韓非早知嬴遲是長公子。”
‘難怪你如此大膽。
’李思心中滿是悔意。
回想起當初支持胡亥時韓非的話,直至嬴遲復位認祖,李思方知自己才是被愚弄之人。
‘這便是王權?’
‘果然令人迷醉。
’
‘昔日我最敬仰之人已被我掌控。
’
嬴遲環視朝堂,見眾臣皆不敢直視,心生畏懼。
此刻嬴遲已然顯現令人敬畏之勢。
‘或許吧。
’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