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過去,與屠睢共事趙遲時,他們不過統領五千兵馬,那時主上也只是萬人將。
歲月流轉,如今他們已成十萬大軍主帥,而主上也掌控秦軍大權。
不久後,主上將成為秦儲君,未來的秦王。
這般變化令二人震撼不已。
當下秦帝國統一天下,宛如昔日周朝,周朝分封諸侯,諸侯皆俯首稱臣。
秦臣憑軍功封地可成領主,未來甚至能成一方勢力。
滿朝官員鼓動恢復分封制,祖龍臉色陰沉。
商鞅立法時以功論賞,以過責罰,未料秦帝國竟一統天下,此獎勵機制僅具激勵作用。
如今秦已統一,分封制再次被提起。
“夠了!”
祖龍冷言,“分封還是郡縣,待武安君歸後再議。
在此之前,此事莫要再提。”
“大王息怒。”
群臣齊呼,隨即沉默。
多數大臣對分封制抱有期待,祖龍期待趙遲能推動此事。
秦滅六國,趙遲功勞最大,若實行分封制,他必封王爵。
文武百官認為趙遲不會拒絕。
無論趙遲的選擇如何,最終都難逃束縛。
待他與諸將返朝,眾人相信多數人會選擇分封制,因其是功臣的最大榮耀。
“他們追求的正是這個。”
“對國家或天下而言。”
“只顧自身利益。”
“不曾思考推行分封制,恐令大秦重蹈周朝覆轍。”
“百年、千年之後,這統一江山或將再次紛爭,炎黃子孫陷于戰火。”
祖龍怒視群臣,心中憤慨。
分封制的隱患顯而易見,但文武官員更關注自身潛在收益。
“遲兒。”
“我相信你不會隨波逐流。”
“若你能站出來反對分封制,我便可推行郡縣制。”
“都是為你好。”
“絕不會把動蕩天下交給你。”
祖龍暗下決心,語氣堅定。
“無論如何,我都會反對分封制,為大秦安定。”
當然,若兒子能站出來反對分封制,那是最好不過。
他深信自己兒子勝過滿朝文武。
“若無他事。”
“散朝吧。”
祖龍目光掃視眾人,收回視線,以威嚴之態宣告。
朝堂上下無人發聲,若有膽敢冒犯者,無疑自取滅亡。
“哼。”
祖龍起身離去,文武百官行禮,但大多未改初衷——堅持分封制,關乎私利。
祖龍堅守秦法,這是大秦根本。
于是,他一時無法輕易駁斥或否定,否則會使眾多將士寒心,也讓盡責的將領失望。
這是他的隱憂。
就在那一刻。
“報!”
“啟稟陛下!”
武安君王翦、蒙武、李牧、桓漪及屠睢五位上將軍已返朝入宮。
……
在退朝的最後時刻。
祖龍已起身,準備離去。
辛勝匆匆入殿,高聲稟報。
祖龍止步,群臣隨之回神,臉龐皆顯期待。
趙遲歸來。
此時,秦帝國五大上將軍齊聚朝堂,分封制的議題或許今日便可決定。
這是支持分封制大臣們的期望。
祖龍緩緩轉身,內心激動難掩,卻依舊保持著冷靜與威嚴。
他揮了揮手,低聲下令︰“速召。”
“臣領命。”
辛勝隨即離殿,親自迎接趙遲等人。
秦王殿外,趙遲身著官服,身後隨行五大上將軍。
雖官服相同,但爵位標記各不相同。
身為統領的趙遲,其爵位標志令世人欽羨。
他是商鞅變法後首位達到大秦徹侯地位之人。
趙遲邁步入殿,五位上將軍與他保持一步距離跟隨。
這體現了秦權的核心。
趙遲掌控秦帝國兵權,為軍中無可置疑的最高統帥,其他上將軍亦需遵其號令。
他所至之處,禁衛無不敬重。
秦軍中最具權勢者皆聚于此,趙遲更在銳士心中地位崇高,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不久,趙遲率五大上將軍進殿。
“臣,趙遲,參見大王。”
趙遲跪拜,高聲言道。
“臣等參見大王。”
身後五大上將軍亦隨之行禮。
六人現身,朝堂頓現濃厚軍營氣息。
僅六人立于殿上,卻似千軍萬馬氣勢震懾全場。
此刻,秦權勢人物齊聚,乃秦帝國核心力量。
“諸位愛卿,平身。”
祖龍凝視趙遲堅毅面容,多年憂慮稍減,不禁微笑。
兒子歸來,何其歡喜?
“謝大王。”
眾人齊聲道謝起身。
“平定楚國,滅齊國。”
“半年滅兩國。”
“再滅晉、燕。”
“首功無雙。”
“自古誰能匹敵武安君戰績?”
“後世誰能超越武安君?”
祖龍凝視著趙遲,心中充盈著為君的驕傲,高聲贊道︰“為大秦效力!”
“臣責無旁貸。”
趙遲神色從容,即便功勛卓著,依舊氣定神閑。
群臣無不驚訝,如此巨大的功績竟未見絲毫得意之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他眼中,這一切似乎再自然不過。
若換作他們置身其位,或許才能理解其中深意。
對趙遲而言,當前的權勢並非終極追求,他的目光早已投向更遠的未來。
“甚好,甚好。”
“不愧為我秦帝國的武安君。”
祖龍見趙遲表現得沉穩謙遜,更加滿意。
此時,淳于越上前奏報︰“啟稟大王,武安君與眾多上將均已歸朝,分封之事是否可以重啟議程?”
此言一出,滿朝官員情緒高漲。
此前因趙遲未歸而擱置分封議題,如今他歸來,諸將齊聚,祖龍已無法再拖延。
秦帝國曾實行分封制,天下太平之時,賞賜功臣以鞏固統治確為良策。
同時,也有郡縣制,通過設立郡縣管理地方,確保國家穩定。
“諸位認為,秦應采用何種制度治理國家?”
話音未落,祖龍心中已有所波動。
若趙遲也支持分封,那他對郡縣制的堅持或許需要更為堅定。
權力所及,四方歸服。
此刻,群臣都將目光投向趙遲。
他們清楚,分封能否施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態度,他的表態至關重要。
然而,他們堅信趙遲必定支持分封,畢竟秦的勝利,他功不可沒。
一旦分封推行,他無疑將是最大受益者,僅憑戰功便可封王。
在這天下乃至朝堂,無人認為有人能夠抗拒封王的誘惑。
誰能拒絕這樣的榮耀?
趙遲年輕有為,雖已位居高位,卻無更高職位可供攀登,成為王侯是他發展的關鍵。
所有人都相信,趙遲不會反對分封。
“大王真想听我的意見?”
趙遲抬眸問道。
“你是秦之功臣,寡人自當傾听。”
祖龍答道。
“依我之見,若欲使秦萬世永固,必須放棄分封。”
趙遲直言不諱。
此言一出,滿朝震驚。
幾乎無人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每個人都難以置信趙遲竟主張廢除分封。
“不愧是老子的兒子,深知分封之患會動搖秦之根基,影響長遠發展。”
“即便按軍功封王亦無不可,但他一開口便提出廢除分封,這等遠見令人嘆服。”
“冬兒,你留下這個兒子確實出色。”
“有此子,夫復何求?”
听聞趙遲之言,祖龍感慨不已。
嘴角浮現一抹激動的笑意。
在他看來,朝中主張分封者居多,而提倡郡縣制者寥寥,這一點也曾讓他憂慮。
如今,自己的兒子——秦之武安君站出來反對分封,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認可,也是對秦傳承的認同。
對祖龍來說,除了激動,更多的是對趙遲的贊許。
有這樣的兒子,夫復何求?
“武安君,分封制度源于商鞅所立秦法,軍功爵制正是其中的一部分,旨在激勵秦臣與將士。
多年來,我秦帝國無敵于天下,全賴軍功爵制,若廢除分封制,豈不是動搖了我秦的根本?”
王綰站出,目光堅定地注視著趙遲。
“確實如此!廢除分封制等同于舍棄我大秦根基,此舉絕不可行!”
“武安君此言有些偏頗。”
“分封制乃秦律激勵的核心,豈能輕易廢止?”
一時間,廷議廳中盡是反對趙遲的聲音。
自大秦統一以來,分封制得以推行,滿朝官員或許因此獲利,如今趙遲提議廢除分封制,他們自然難以接受。
在這紛雜的廷議聲中,面對諸多針對自己的同僚,趙遲環顧四周,沉聲喝道︰“都給我閉嘴!”
話音未落,一股冰冷的氣息從他體內彌漫開來。
廷議廳頓時陷入他的殺道領域之中,雖未完全釋放,卻已令人感到刺骨的寒意,仿佛置身冰窟,每位大臣都被殺意包圍。
此刻,原本喧鬧的廷議廳瞬間寂靜無聲,所有人因趙遲的威壓而噤聲。
“你們這般喧嘩成何體統,我大秦廷議廳豈容如此混亂?身為大秦臣子,怎可如此失禮?”
趙遲冷眼掃視群臣。
朝中相邦與九卿皆受其斥責。
然而,面對趙遲的嚴厲指責,有人欲反駁,卻因他的威嚴而嚇得不敢開口。
“說得好。”
“手段果然高明。”
祖龍看著趙遲讓群臣折服的場景,內心滿是欣賞。
“這樣總該安靜了吧?”
“很好。”
“那麼听我說。”
“分封制。”
“郡縣制。”
“哪一個更適合我大秦?”
趙遲聲音冰冷,眼神銳利且帶著上位者的威嚴,使眾人啞口無言。
“分封制並非商鞅獨創,早在夏初便已施行。”
“不過……”
趙遲目光如刀掃過眾人︰“流傳千年的古制,今日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暫且不論商紂。”
“就說周朝。”
“周朝實行分封,結果如何?”
“諸侯離心,天下背叛。”
“難道你們希望我大秦重蹈周朝覆轍?”
趙遲厲聲質問,目光依次從扶甦、胡亥、王綰、李思掃過,直至廷議廳中的每一個人。
在趙遲的注視下,無人敢直視。
分封制的缺陷,他們怎會不知?但為了私利,又有誰會在乎國家的命運?
“武安君此言差矣。”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