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

第156章 心中已有所記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小妹仔哈 本章︰第156章 心中已有所記

    “他沒有令朕失望。”

    “他成功了。”

    “兩個月滅一國,除了武安君,誰能辦到?諸位可暢所欲言。”

    祖龍洪亮的聲音在殿內回響。

    此言一出,原本主張趙遲撤軍的王綰及多位後勤官員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忐忑。

    齊國的覆滅不僅證明了趙遲的戰略眼光,也讓那些極力反對的人啞口無言,更讓那些想借機打壓趙遲的人找不到理由。

    若無趙遲,大秦絕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完成統一,也不可能取得這般輝煌的戰績。

    顯然,世上除了祖龍,再無人能與趙遲齊名。

    “大秦有武安君,實為福氣。”

    “我等欽佩至極。”

    “齊滅之後,天下歸一,大王功蓋古今。”

    “我等心悅誠服。”

    滿朝文武皆向祖龍祝賀。

    千古一統

    齊國淪陷,天下歸于一統。

    祖龍開創前所未有的基業,眾臣亦為此千秋偉業的締造者,必當留名青史。

    “齊國既亡,幾乎未損一兵一卒。”

    “寡人終成不世之功。”

    “天下自此一統。”

    “寡人遂先祖遺志。”

    祖龍立于龍椅前,滿心歡喜地向群臣宣告。

    一統天下,千古一帝,他終于達成心願。

    這一路,他的兒子功不可沒。

    日後父子相認,天下震撼。

    這也意味著他們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史冊中,無論千年還是萬載,他們的威名都將流傳後世。

    “臣等恭賀大王。”

    此刻,滿朝文武除了祝賀,別無他話。

    當然,齊國的消息漸趨平靜後,所有大臣都洋溢著興奮與喜悅。

    大秦一統之勢已開,他們也因此建立不朽功勛,成為千古一統的參與者。

    ……

    “相邦,你還有何話說?”

    祖龍目光銳利,帶著幾分玩味打量著王綰。

    近段時間,王綰一直以國庫空虛、糧草匱乏為由,試圖勸說趙遲退兵。

    表面看來是糧草問題,實際上王綰另有打算。

    趙遲屢次為秦帝國立下滅國之功,聲望甚至超過王綰。

    若能讓趙遲無功而返,他或許能借此提高自身地位。

    朝堂之上,無一人是平庸之輩,而王綰更是深思熟慮。

    如今趙遲滅齊之舉,狠狠挫敗了王綰。

    “大王英明,臣實在難以企及。”

    “武安君膽識與才智堪稱天下第一,本官深感欽佩。”

    王綰躬身施禮,語氣誠摯。

    “呵呵。”

    祖龍輕笑一聲,目光落在王綰身上。

    隨後,他面向群臣道︰“寡人最厭煩朝中爭權奪利及同僚間的內斗,希望諸位莫負所望。”

    此言一出,王綰心中微震,明白祖龍所指為何。

    “如今武安君滅齊,大局已定。”

    祖龍續道,“齊國久未生事,將士無需再憂糧草,相邦也無須調配糧草往齊地。”

    叮囑完畢後,祖龍語調轉肅︰“齊亡天下安,諸卿功不可沒,然非慶功之時。

    治世比開疆更艱。

    寡人盼諸卿合力,穩固此土,成就真正太平。”

    祖龍環視群臣,聲音威嚴︰“治國方略由相邦擬定,呈章台宮供寡人審議。”

    “臣遵旨。”

    王綰迅速回應。

    “另,”

    祖龍繼續說,“傳令武安君,辦完齊楚事務即刻回咸陽述職。”

    此刻,祖龍內心波瀾起伏。

    這一天他等待已久。

    趙遲歸咸陽之日,便是父子相認之時,屆時無人能阻。

    “諸位還有事否?”

    祖龍環顧四周,“若無事,退朝吧。”

    祖龍揮袖欲離時,文官列隊上前。

    雖無顯赫權勢,卻因受敬重而緩緩起身者是長公子扶甦的老師淳于越。

    多年置身朝政外,專注禮法規矩的他開口︰“臣有奏請。”

    淳于越站起,高聲道︰“齊楚既亡,大秦一統。

    大王功蓋千古,遠超歷代君主。”

    “為保大秦萬世基業,臣斗膽建言。”

    “大王當以禮法治國,以仁義安邦,方得天下太平。”

    “自古傳承最重要。”

    “大王登基以來,宮中未立王後,後宮無主多年,未定儲君,此有違祖制。”

    “昔日天下未定,大王心系蒼生,應以社稷為重,統御四海。”

    “今四海已平,治國關鍵在于禮法。”

    “大王乃天下表率。”

    “後宮不安,則大秦難安。”

    “朝局無儲,則大秦難固。”

    “臣懇請大王在天下安定時,早立儲君,安定民心,奠定萬世基業。”

    淳于越直言不諱,句句緊扣禮法祖制。

    祖龍听完淳于越的話後,眉間微蹙,待其說完,唇角泛起淺笑。

    “淳于大人見解獨到。”

    “往昔天下紛爭不斷,不立儲君是為了顧全大局。

    如今四海歸一,大秦無外患侵擾,設立儲君協助理政勢在必行。”

    淳于越話音剛落,王綰即刻起身附和︰“大人所言甚是。”

    其余文官隨之響應︰“贊同淳于大人的見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臣等一致擁護。”

    眾人齊聲附和,但少數人保持沉默,靜觀其變。

    “立儲之事確需盡快商議。”

    “一統之日,便是陛下確定儲君之時。

    然儲君之位,並非如你們所願。”

    蒙毅與韓非相視一笑,雖表露期待,內心卻更復雜。

    昔日陛下曾言,天下一統時便是與長公子趙遲相認之際,屆時將追尊趙遲之母為王後,趙遲亦將成為嫡長公子,陛下自當順勢立趙遲為儲君。

    “陛下。”

    “歸來之日,便是您認祖歸宗之時,大秦終究是您的天下。”

    韓非心中激動。

    待朝堂歡呼漸息,祖龍仍平靜凝視眾人。

    直至完全安靜,祖龍緩緩開口︰“寡人亦該認真考量立儲之事了。”

    此言一出,淳于越眼中閃過欣喜。

    大王終同意立儲了。

    淳于越再次進言︰“臣斗膽稟報陛下,公子扶甦仁厚賢德,身為長子,在禮制與能力上皆宜為儲君。

    臣懇請陛下立扶甦為儲君。”

    “穩定根基,制定國策。

    後宮之首,應由鄭夫人擔當。”

    “如此,可保大秦長久太平。”

    淳于越高聲奏報,扶甦一派隨聲呼應︰“臣贊同。”

    “公子扶甦身為長子,是我大秦嫡長公子,依禮制當立為儲君,方可服眾。”

    眾多支持者相繼附和,甚至有宗族成員表態支持。

    身為長公子,扶甦備受宗室與權貴推崇,支持者人數最多。

    “陛下。”

    “臣不敢苟同。”

    “儲君之位,雖按年齡排序,但我國以賢德優先。

    胡亥公子與陛下最為相似,聰慧睿智,若立他為儲君,必能安定局勢。”

    李思听畢起身進諫︰“廷尉所言極是。

    胡亥公子聰穎好學,稍加教導定有作為。

    臣附議立胡亥為儲君。”

    一時之間,支持胡亥的大臣紛紛附和,表面上支持扶甦與胡亥的官員各佔半數,連部分武將亦表明支持胡亥。

    祖龍冷眼審視群臣,內心暗自發笑︰“未曾料到,關鍵時刻百官竟如此踴躍表態。

    若非趙遲之事,或許我對扶甦會有更高期待。

    扶甦雖平日表現不佳,但相比諸子,確屬聰慧。

    可惜歷史證明,我寄予的厚望終究落空,即便年邁,也未能立他為太子,終致胡亥登基,秦二世而亡。”

    世人常感嘆,若扶甦登基,即便推行仁政,又有蒙氏家族及宗族貴冑的支持,局勢或許會更加穩固,大秦帝國運或許能延續更久。

    秦二世而亡,胡亥難辭其咎。

    然而這不過是史書上的記載。

    如今有了趙遲。

    趙遲為大秦屢建奇功,五國之君盡為其所滅,此等功勛堪稱空前絕後。

    尋常君主或許早已心生戒備。

    但對祖龍而言,即便趙遲並非自己親生,也不會因其功高而加害。

    否則,他如何能被稱為千古一帝?

    得知趙遲實為親子後,祖龍愈發欣喜。

    宮中諸子與趙遲相比,實難望其項背。

    “王綰助扶甦,李思扶胡亥。”

    “孟西白族擁扶甦,御史大夫支持胡亥……”

    祖龍掃視兩派官員,心中已有所記。

    或許在未來統一、追尊王後、冊立太子之時,這些人必將受到清算。

    一統天下、尊謚王後、冊立儲君時,必定有人反對,他們會以禮法祖制對抗祖龍。

    二十年前,他已歷過一次。

    二十年後,他決不允許重蹈覆轍。

    “夠了!”

    面對朝堂紛擾,祖龍厲聲喝止。

    “大王息怒。”

    祖龍一聲斷喝,朝堂瞬時安靜,群臣無不戰戰兢兢地看著他。

    “王後之位、太子之位,均由寡人裁定。”

    “何時輪到你們置喙?”

    “寡人想立誰,還需征求你們意見?”

    祖龍怒氣沖沖地質問群臣。

    “臣等不敢。”

    滿朝官員聞言,皆顯驚懼。

    “儲君人選,寡人已有定論。”

    “不論選定何人,諸卿只需盡忠輔佐。

    若有膽敢對儲君不敬者,休怪寡人無情。”

    “此外,後宮之主的人選也已確定。”

    “待武安君自齊返朝,諸將齊聚,自然揭曉。”

    祖龍語氣冰冷,不容置疑。

    “臣等明白。”

    滿朝官員低頭回應,神色不安。

    支持扶甦與胡亥的臣子對祖龍的決定各懷憂慮。

    祖龍雖已定下儲君人選,卻無人知曉具體人選為何。

    昔日趙高權勢鼎盛時,或許還能窺探一二,如今他不過一介宦官,毫無影響力。

    “退朝。”

    祖龍環顧眾臣,隨後拂袖離去。

    文武官員俯身相送,直至祖龍身影消失,才各自散去,似有意商議儲君之選。

    “李思,我仍是對你評價過高。”

    “如此急切便卷入黨爭之中。”

    韓非走近李思,話語中帶著嘲弄。

    齊地。

    “君上。”

    “齊國大軍盡歸掌控,十萬守軍已撤離諸城。

    田平麾下主力約十萬,臣與桓漪上將軍已將其編入我秦軍各營。”

    屠睢向趙遲匯報齊軍情況。

    “做得好。”

    “相較之前收納的降卒,齊軍更易整頓,因其君主已然投降。”

    趙遲微微頷首。

    “還有件事稟報。”

    “半月前,齊王一行已被送往雍城。”

    屠睢再次躬身稟告。

    “雍城……”

    “那是我的封地。”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方便以後閱讀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第156章 心中已有所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第156章 心中已有所記並對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