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剛剛平定楚地。”
王綰繼續說道,“至少需要休整一年,等關中與蜀地的糧草收成,才能緩解當前困境。
然而武安君此時出兵,糧草從哪里來?”
“請大王立即制止武安君。”
李思也上前附議。
“臣同意。”
眾人紛紛響應,朝堂上下幾乎一致反對。
“天下即將統一,只剩齊國未歸順。”
祖龍神情平靜,只靜靜看著手中的捷報,那是他子趙遲親筆所寫。
“取齊關鍵在于攻心。”
趙遲信中明確寫道,“我料齊王懼怕死亡,不敢以宗族性命冒險。
請給一個月時間,助大秦實現統一之機。”
信中意圖清晰,祖龍自然全力支持。
“丞相,齊國有數十萬甲士,僅憑一個月時間,怎能滅亡齊國?”
王綰苦澀開口。
“即使傾盡全力,也要確保一個月的糧草供應。”
祖龍語氣堅決,“若一個月後仍未滅齊,寡人自會下令休戰兩年。
寡人相信武安君不會辜負朕的期望。”
祖龍目光銳利,王綰雖然心中不願,也只能點頭答應。
“臣遵旨。”
王綰深深一拜,神情疲憊。
朝堂內外群臣皆面露憂慮,尤其是文官,未來的日子更加艱難。
“遲兒。”
“你一定不要讓為父失望。
這次為父頂住了滿朝壓力,如果你失敗,為父必將被指責,百姓也會怨恨為父。”
祖龍見大局已定,只盼趙遲能夠凱旋歸來。
若此信並非趙遲親筆,而是旁人代寫此等窮兵黷武之策,祖龍必會嚴詞拒斥。
然對趙遲,祖龍素無猜疑,一如既往信任,成敗皆在其肩,或承朝野重壓,或享無上威名。
齊國,臨淄。
朝堂氣氛凝重壓抑。
楚亡後,天下唯余齊國孤立無援,四面環秦,無盟友可依。
“秦滅楚國,諸公有何對策?”
齊王憂心忡忡問群臣。
秦野心昭然,數十年間席卷大半疆土。
齊國孤立無助,秦軍出征無需借口,齊王雖憤懣卻無計可施。
“秦齊素來交好,昔日昭襄王時已有共稱帝之約。
今不如尊秦王為西帝,我為東帝,結盟止戰。”
齊相後勝進言。
“此法可行?”
齊王對自己的實力幾近絕望,提議尊秦王為西帝,自居東帝,此議荒誕不經。
齊國國力僅強于韓、魏,遠遜他國,而秦軍已達近兩百萬,齊國則如弱水一瓢。
“大王勿憂,此事定能成功。”
後勝篤定道,“大王之妹為秦王妃,且育有寵兒胡亥。”
“有此姻親,秦王斷不會拒。”
後勝自信回應。
“正是!”
齊王連連點頭,“朕之妹乃秦王妃,我們便是親族。”
“丞相,煩請赴秦,告知我齊國願結盟,永不犯境。”
齊王無奈求助。
“臣必不負所托。”
後勝毫不猶豫答應。
就在此時,殿外傳來急報。
一名齊將神色驚懼闖入,聲音顫抖︰“大王!大事不好!武安君趙遲親率兩大軍團破我邊防,請大王定奪。”
“上將軍田平正在指揮防御,但秦軍勢不可擋,恐難持久。”
將領急切稟告。
“什麼?”
齊王面色慘白,“秦軍欲攻我國?楚國剛滅,他們尚有余力?”
“諸位愛卿,朕當如何?”
齊王惶恐詢問,但群臣皆低頭沉默,無人敢言。
後勝本欲促成秦齊聯盟,此刻也閉口不語。
齊王怒斥︰“朕養你們何用?”
滿朝官員噤若寒蟬,齊王嘆息︰“秦強吞天下,趙遲更如戰神,未嘗敗績,諸多國君死于其手,我齊國又有誰能敵?”
齊王自語低喃,眼中盡是恐懼。
趙遲弒君之事讓齊王倍感驚懼,那些被他殘害的君主無不令人膽寒。
秦滅六國,王族盡為俘虜,各國君主無一幸免,皆喪生于趙遲之手。
“田平上將軍駐守何地?又能堅持多久?”
齊王驚恐地問。
一位將領答道︰“上將軍鎮守墨城,已調十萬援楚大軍,然面對武安君,亦無必勝把握。”
“即便上將軍也無法預知堅守的日子嗎?難道我只能坐視秦軍攻破城池?”
齊王心亂如麻。
他不及燕王胸懷天下,只因貪圖安逸而畏死,這也是一些人的通病。
“丞相!”
齊王的目光投向後勝,憤怒之火已在眼中燃燒。
後勝戰戰兢兢地回應︰“暴秦無道,無緣無故侵犯我國,必將遭天下人唾棄。”
齊王听罷,滿心失望與悔恨。
“丞相!”
“諸位愛卿,可還記得這些年各國向齊國求援的模樣?”
“韓國危急之時,其他諸侯國未有任何行動,只能眼睜睜看著秦吞韓。”
“後來秦攻趙,趙向天下求救,結果又如何?”
“你們曾說秦伐趙是趙自取滅亡,還稱韓、趙、魏三國的禍患與齊無關,所以我未曾發一兵一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滅魏時,聲稱師出有名,你們也勸我不必插手,不必與秦為敵。”
“後來秦滅燕,確實,燕刺殺秦王,秦有正當理由,齊與楚均不便出兵。”
“然而最後秦滅楚,楚多次懇求齊國援助,數月過去,你們仍勸我袖手旁觀,不敢對抗秦。
但結果呢?不過一年,楚亡,待我遣兵已無意義。”
“就這樣,我親眼看著秦逐一擊潰各國,直至只剩齊,孤立無助,再無他人可依靠。”
齊王建話語中充滿苦澀與無奈,向群臣傾訴著內心的不甘、悔意與憤懣。
“到底是誰已被秦收買?如今齊危在旦夕,你們可曾歡喜?”
齊王建自嘲一笑,滿心無奈。
“大王息怒。”
百官齊跪,卻啞口無言,唯有沉默表明立場。
“唉。”
齊王建一聲長嘆,仿佛瞬間蒼老了許多。
無計可施,無力抵抗,這大概就是齊國當前的困境。
往昔燕、楚還能派遣使者求援,如今齊連求援的機會都失去了。
朝堂一片寂靜。
“報!”
“秦使者已在宮門外,懇請覲見大王。”
就在此時,一名禁軍統領急匆匆入殿,大聲稟報。
“秦使者?”
齊王建回過神來,眼中閃過一絲希望。
“大王,秦派使者至此,或許尚存一線生機。”
後勝急切地說。
“快,請使者入內。”
“不,迎接使者時務必謙恭,絕不可失禮。”
齊王建毫不猶豫,立刻高聲下令。
在歷史長河中,弱國始終缺乏外交主動權。
當齊國尚強而秦帝國較弱時,使者或許不受重視,然而如今秦強齊弱,又有誰敢輕視秦帝國的使節?
一位身著秦廷官服、步伐穩健的男子步入殿堂。
齊國的文武官員皆神色緊張,連齊王也滿心憂慮。
“臣章邯,叩見齊王。”
章邯拱手行禮,未行跪拜之禮。
這展現出大國使者的風範。
“章邯?”
“他是武安君麾下的勇將,曾率軍擊潰趙國的胡服騎兵。”
“秦帝國為何派他前來,而非普通使臣?”
提及章邯之名,齊國上下無不心生疑慮。
近年來,秦統一六國,武安君趙遲威名遠播,其部下也聲名鵲起。
天下皆知武安君帳下猛將無數,章邯便是其中佼佼者。
“章邯將軍請起。”
齊王建急切道。
“臣奉武安君之命,特來與齊王商議一事,並給予齊王一個選擇的機會。”
章邯入殿後直奔主題。
“不知武安君有何要事商談?”
齊王建心中忐忑。
“若齊王願意舉國歸降,武安君定會保全齊王性命,保護齊王一族的安全,賜予齊王一族世代富貴,齊王一家將免于淪為階下囚的境地,與秦帝國內其他貴族無異。”
“這是武安君考慮到齊秦兩國歷來交好而特別賜予的機會。”
武安君征戰時,從未對任何一國如此寬容。
“因此,武安君命我前來與齊王商談。”
章邯目光堅定,高聲宣告。
此言無異于威逼。
若齊王願意投降,趙遲可保全其全族並賜予榮華富貴;反之,齊國將與那些被武安君摧毀的國家一樣遭遇不幸。
齊國文武百官听聞此言,無不震驚,卻無人敢反駁章邯。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齊王建低頭注視章邯。
他不願投降,也不願赴死。
在他看來,只要能讓秦軍退兵就是最好的結果。
不到萬不得已,齊王建不會輕易放棄。
“武安君只給齊國兩條路︰要麼齊王領齊國向秦稱臣,武安君自會保障全族安全;要麼武安君發兵強攻,齊國將與那些被武安君征服的國家命運相同。”
章邯語氣溫和卻堅定。
即便身處敵營,章邯依然鎮定自若。
這次派遣武將而非文官出使,旨在表明秦帝國滅齊的決心。
武將出使意味著戰火不可避免。
“這……”
齊王建徘徊不定,內心掙扎,“不知這是武安君的意思,還是秦王的意思?”
他不願屈服,仍在尋找生機。
“武安君掌握大秦軍權,所有戰事均由其全權處理,這是王室賦予的權利。”
“武安君所說,即是我們大秦君王的意思。”
章邯沉聲道。
說完,章邯再次凝視齊王建︰“武安君的話,臣已傳達完畢。”
“選擇權在齊王手中。”
“武安君給齊王十日考慮,十日後,我軍將正式出征,屆時齊王再無退路。”
“告退。”
章邯說完轉身離去,朝殿外大步走去。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