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撤北境軍,東胡等異族必然趁機作亂。
如今正值冬季,正是異族擾邊之時,若撤兵力,我北境百姓將陷入極大困境。”
慶秦面色驟變,急切陳詞。
“家何安,國又何存?”
“為燕國生死存亡計。”
“我已顧不得其他,只須擊潰秦軍,事後必盡力彌補。
但此刻,秦是我最大的敵人。”
燕王喜神情瘋狂,令滿朝文武無不膽寒。
“慶秦。”
“朕賜汝調兵虎符,召集全國可戰之兵,迎擊秦軍。”
“此外,丞相。”
“即刻派遣使臣接連奔赴齊、楚兩國,無論付出何種代價,都必須求得援軍。”
“燕丹,你這悖逆之子。”
“隨軍出征,若燕國戰敗,你便不必歸來。”
燕王喜高聲說道。
這是他在當前局勢中所能想到的唯一對策了。
面對秦軍的攻勢,唯有應戰別無他法。
向秦稱臣或淪為階下囚,是他所不能接受之事。
光陰飛逝,轉眼便是月余。
燕國境內,造陽城失守。
百萬秦軍突破燕境防線,重鎮造陽城落入敵手。
自秦軍進入燕地,攻佔此要塞不過一日光景。
造陽城頭。
趙遲負手而立,俯瞰這座已被征服的城市。
“武安君。”
“此城已完全控制,殘敵盡除。”
此戰擊殺敵軍無數,俘虜八千余人。
屠睢趨步上前,恭敬稟報。
“燕國動向如何?”
趙遲語氣平和詢問。
“燕國已在曲逆集結重兵,兵力超過十萬,似欲正面迎戰我大秦。”
章邯恭敬回答。
“此舉實屬愚蠢。”
趙遲輕蔑一笑。
“燕國主帥縱使是慶秦,他也應知曉對抗大秦需依托城池防守。
然燕丹坐鎮軍中,驅使燕國調動大軍主動出擊,此事背後怕是他從中推動。”
章邯亦帶嘲諷笑意說道。
“燕丹乃我大秦恩人,若非他行刺先王,我大秦也不會有今日之出兵。
齊楚兩國也不會有所行動。
如今他執意與我大秦決戰,本君定會滿足他。”
趙遲冷哼一聲。
“稟告武安君。”
“李牧將軍派來的使者已攻下燕國數城,正等您的指令。”
任囂恭敬匯報。
“速發密函給李牧將軍,燕國已調走北境邊軍,為防外族入侵,命他率軍守邊。
滅燕之戰是我族內部紛爭,若有外族插手,本君絕不容忍。”
趙遲聲音冰冷。
燕國舉動雖隱秘,但暗中傳遞的情報早已落入趙遲手中。
可以說,燕王調度軍隊應對局勢時,燕國朝廷的所有信息都經由暗影傳到趙遲手里。
“遵命。”
任囂恭敬領命。
“諸位。”
“滅燕之戰,我大秦師出有名,成敗關鍵在于速戰速決。”
“燕國若要與我大秦對決,本君定會如其所願。”
“傳本君旨意。”
“全軍直奔曲逆,與燕軍決戰,一舉摧毀燕國根基。”
趙遲嚴厲下令。
“遵命!”
城樓上的將領齊聲響應。
曲逆。
兩軍對峙。
一邊是身穿黑甲的大秦軍,氣勢磅礡,無數黑旗飄揚。
另一邊,十余萬燕軍嚴陣以待,軍容同樣莊嚴肅穆。
然而士氣相差懸殊。
燕國在大秦的強大攻勢下幾乎崩潰。
在大秦主導下,天下皆知燕國曾派人行刺秦王,導致大秦發兵反擊。
燕國將士也清楚此戰對自己不利。
“上將軍,”
“您終會認可我的決定。”
“只要擊敗秦軍,我燕國便無後顧之憂。”
“一旦戰勝秦軍,齊楚兩國見秦並非不可戰勝,必定出兵相助。”
“此戰,我燕國必勝無疑。”
燕丹站在戰車上,望著身旁的慶秦,話語充滿自信。
“唉,”
慶秦無奈嘆息,燕太子的稚嫩讓他難以招架。
最初策略是據城堅守,等待時機,期望齊楚能有所行動,派遣援軍。
但燕丹堅持己見,憑借身份逼迫慶秦主動迎擊。
在壓力之下,慶秦不得不妥協。
“上將軍意圖與秦軍周旋爭取時間,然而秦軍勢如破竹,我燕國本就國力衰弱,難以持久抗衡。
百萬大軍對秦軍,糧草供應恐難支撐數月。”
“若一味拖延,糧草又從何處來?”
“唯有全力以赴與秦軍決戰,才是唯一出路。”
燕丹再次發聲,語氣堅定。
“燕國將士听令!”
“暴秦入侵,意欲摧毀根本。
今日,我燕丹與諸位同生共死。”
“與秦拼死一戰!”
“勝則燕國延續,威名遠揚;敗則我燕丹與燕國共赴黃泉。”
“諸位將士,準備迎戰!”
燕丹拔出腰間利刃,遙指秦軍,高聲呼喊。
“殺!殺!殺!”
數十萬燕軍齊聲怒吼。
天地間盡是喊殺之聲。
然而,在喧囂中,數十萬秦軍卻面無表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即,
“燕丹,”
“不過是未成熟的少年。”
“既然求死,那寡人成全你。”
趙遲冷笑一聲。
湛盧劍出鞘,直指虛空。
“燕興用卑劣手段刺殺秦帝,如今大秦為正義之師,不滅燕國,誓不退兵。”
“大秦銳士何在?”
“風!風!風!”
“大風!”
十萬大秦銳士齊聲怒吼。
漫天彌漫著秦軍的威勢,震撼天地。
“殺!”
趙遲揮劍下令。
剎那間。
戰車周圍,數百傳令兵飛奔向全軍各地。
“武安君有令!”
“進攻!”
“武安君有令!”
……
號令迅速傳遍四方。
大秦與燕國決戰時刻來臨。
主力營帳。
趙遲麾下的十萬主將紛紛拔劍。
“沖鋒開始。”
“啟動!”
十萬主將同時發令。
十萬大秦銳士立刻布陣。
二十萬步卒穩步前行,十萬鐵騎從兩側突襲。
戰斗拉開帷幕。
燕丹面對秦軍的沖鋒,依然從容鎮定。
“祖龍,趙遲。”
“燕丹絕不失敗,大燕亦不會覆亡。”
“今日之戰,我必證明,我絲毫不遜于任何人。”
“若由我掌控天下,必將超越祖龍。”
燕丹眼中燃起靈魂深處的憤恨與妒忌,他對祖龍的怨恨始終未減,更對他人的成就充滿艷羨。
當年在邯鄲為質時,他曾歷盡屈辱,而祖龍身邊有人甘願為他犧牲性命,他卻形單影只。
回國後,祖龍迅速登基,成為尊貴君主,而他仍只是太子。
這些年來,祖龍步步高升,掌控全局,他卻始終滯留原地。
他心懷不甘。
嫉妒愈發侵蝕他的理智,使他深陷執念。
他認為自己遠勝祖龍,認為對方的成功只是偶然,而自己的才智足以讓燕國繁榮昌盛。
真正的失敗才能讓人體會無力與恐懼。
“我大燕兒郎,沖鋒!”
燕丹怒吼下令。
頃刻間,十萬燕軍如洪流般涌出,在曲逆平原與秦軍展開決定國運的決戰。
勝則燕國尚能勉力支撐;
敗則燕國必亡無疑。
“但願靠人數優勢,我們能取勝。”
慶秦嘆息,只能仰天祈願。
戰爭爆發,大地因雙方沖擊劇烈震動。
一場足以改寫歷史的大戰由此開啟。
轟!
兩軍交鋒,刀光劍影,箭矢橫飛,巨石砸落。
秦軍精銳依托戰陣,戰斗力倍增。
瞬間,燕軍防線被撕裂。
相較強秦,燕國幾無抵抗之力。
趙遲立于戰車,血虎吞噬戰場鮮血,持續強化自身。
“殺戮的盛宴。”
趙遲冷言道。
經多次大戰,這般場景已無法動搖他的內心。
摧毀敵軍是其統領軍隊的目標。
戰斗持續。
一個時辰後,燕軍隊形徹底崩潰。
再過兩個時辰,秦軍將燕軍團團包圍,全面圍剿。
此時,
秦軍中忽傳虎嘯。
數千猛虎軍從天而降,直襲燕軍後方,欲給予燕國致命一擊。
猛虎軍所向披靡,比普通騎兵更為凶殘。
燕軍後陣,
燕丹驚恐注視眼前一切。
“不……這不可能。”
“我大燕將士怎會如此不堪?”
“為何會敗?”
“明明我們數量佔優,為何會敗?”
燕丹雙眼充血,難以置信地看著這慘狀。
他的大軍已被打得支離破碎,毫無反擊之力。
“唉。”
慶秦長嘆,心中沉重。
本憑數十萬大軍,燕國還可支撐至少十日,可如今一日即遭重創。
“殿下,撤軍吧,我們輸了。”
慶秦苦澀說道。
“不可能!還未敗!”
燕丹語氣堅決,毫不認輸,“秦軍不過是擾亂了我們陣型,整頓之後定能扭轉局面。
我絕不會向祖龍低頭,更不會輸給他的部下。”
燕丹雙眸中閃爍著狂熱與不甘,無論如何也不願承認失敗,但戰局早已脫離了他的控制。
遠方傳來震耳欲聾的虎嘯,成千上萬頭猛虎突破燕軍防線,直逼後軍。
章邯親率虎賁軍殺至。
“保護殿下!”
慶秦高聲疾呼,指揮後軍迅速重組,將燕丹護于核心。
“出擊!”
章邯冷峻下令,上千虎賁軍如潮水般涌出。
猛虎因血腥氣息愈發狂暴,燕軍瞬間崩潰。
戰斗持續一炷香時間,燕丹與慶秦所部徹底覆滅,淪為階下囚。
“啟稟武安君,燕國太子燕丹與上將慶秦已被末將擒獲,請武安君發落。”
章邯血染征袍,押解二人上前。
此刻的燕丹與慶秦滿臉絕望,終于明白局勢無可挽回。
“當年龐�、廉頗皆不敢正面迎戰我大秦,你是首個如此挑釁的燕國太子。”
章邯面無表情。
燕國若失去燕丹或許還能苟延殘喘,但因你,我大秦方得此大捷。
燕丹,你堪稱我大秦功臣。
燕國列祖列宗若知你立此功勞,該作何感想?
趙遲上前,嘴角噙笑,譏諷道︰
這些話語如刀鋒直刺燕丹內心,令他羞憤交加,幾近崩潰。
“殺了我!”
“動手便是。”
燕丹怒吼連連,滿腔不甘與對趙遲的怨恨交織。
“不必急。”
“本君自會料理你,只待時機成熟。”
趙遲輕蔑一笑︰“你以為自己真能與大王比肩?不如獻給大王,豈不更好?”
“一介永遠長不大的儲君,毫無價值,豈配與大王相較?”
“荒謬至極。”
一句句嘲弄讓燕丹顏面盡失,倍感屈辱。
“若送我見祖龍,受此折辱,絕無可能!”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