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如今城中趙國將士,再觀我秦軍勇士,他們皆為普通百姓,有親人牽掛,血肉之軀,也有情感與欲念。”
“他們更是同根同源的炎黃子孫,屬于同一民族。”
“一旦開戰,這將是慘烈的廝殺,數十萬人的性命可能因你的抉擇而消逝。
青年力量亦會受到重創。
到那時,外族聯合,顛覆中原炎黃,而我們自相殘殺,走向絕境,這可是你所願?”
“你可願見到族人受異族壓迫?”
“李牧,”
“或許你堅守忠誠,有為臣的奉獻之心,但你可知肩負更大的民族責任?”
“一家一國的興衰怎能與全族安危相較?”
“當年韓國衰落,韓非甘願赴死以護家國安邦,成為忠臣。
但當他認識到炎黃一族的重要性及存亡關乎整個民族命運時,便改變心意。
他不再盲目赴死,因他的擔當已從一姓一族延展至整個炎黃民族。”
“韓非能做到此點,你身為邊疆將領,深知外患,為何不能?”
中原大地長期動蕩,權貴冷漠,君主多為私欲所控,不顧民生。
此亂世久存,終需止息,唯大秦可平定諸侯,實現天下統一,讓炎黃子孫永享太平。
城頭寂靜無聲。
李牧的部將遠眺前方,雖听不清對話,但見李牧未動身形,知趙遲所言已起作用。
遠處,王翦與桓漪的戰車旁,二人眉間滿是失落。
“終究無果。”
“若能止戰,免數十萬人傷亡,該多好。”
“可惜。”
李牧乃趙國勇將,忠臣典範,勸降幾近荒謬。
就在趙遲欲策馬離去時,沉默良久的李牧開口。
“確實。”
“你的觀點很有道理。”
“歷朝歷代對我族多無恩澤,趙廷對我等更百般打壓,賦稅較常民高出一成。”
“為這樣的君主效力,實在不值。”
“正如你所言,我身後十萬精銳,貴軍亦數十萬之眾。
即便我謀劃周密,此戰也難逃敗局。
兩軍交鋒,這片代地恐成修羅場。”
“甚至秦軍狂怒,這片代地或成廢墟。”
“如此內耗毫無意義,既損袍澤,又耗資源。”
“如你所說,天下紛爭日久,戰火連連,無數族人死于戰亂。
每個炎黃子孫都渴望和平,而非刀劍相向。”
“秦帝國確是眼下統一天下、掌控全局的唯一勢力。”
“然而……”
李牧抬眼,眉間微皺︰“秦律以戰功為本,國人皆重軍務。
秦並天下後,真能一視同仁對待炎黃後裔?”
“你說了很多。”
“四海本是一家,然時移世易,即便同宗同源,諸國仍各自為政。”
“待秦帝國統一……”
秦帝國故土之人,真能與他國炎黃血脈平等相待?你有何憑據?李牧嚴肅發問,語氣溫定而堅決。
他在等待趙遲的回答。
若趙遲言辭妥當,這場本不應發生的紛爭或許化解,數十萬華夏兒郎亦免受內斗之苦。
反之,若稍有閃失,李牧心中失望至極,此戰便不可避免。
“能。
未來天下,炎黃子孫必將同氣連枝,再無國界之分,唯炎黃一家。”
趙遲鎮定回應,聲音堅定。
“你不過一介臣子,何以替秦王作主?即便今日權高位重,王權之下,稍有不慎便滿盤皆輸。”
李牧冷聲道。
“若真有那一天,你以為我會坐以待斃?”
趙遲直視李牧,語意深長。
此話一出,李牧震驚地看向趙遲。
許久之後。
“你竟敢對王權毫無畏懼?”
李牧難以置信地追問。
“或許有所敬畏,但不會盲目順從。”
“我承認,我今日所得皆因秦帝國,但那是依秦律所得,靠戰功換來的,並非秦王特別恩賜。
若秦王欲奪我命,我絕不屈服,定會反抗到底。”
趙遲注視李牧,坦露心底未曾向部下言說的心跡。
這些話對李牧來說無傷大雅,畢竟對方為敵營之人,即便告密,也無人相信。
這正是趙遲想要傳達的態度。
歷史表明,即便秦始皇一統天下,他對異族的待遇也難稱公正,僅惠及老秦族裔。
秦始皇駕崩後,天下大亂,秦朝覆滅。
“確實如此。”
趙遲無法承諾秦帝國未來必對炎黃各族一視同仁,但他保證,終有一天會實現炎黃融合、公平待人的理想,再無國界之分。
若秦始皇真的隕落,他趙遲必定崛起,主宰乾坤。
他不願臣服庸碌君主,更不屑于侍奉秦始皇那些無能的後嗣。
若由他執掌天下,定會一視同仁。
李牧听後,既感意外又震撼,凝視趙遲︰“初見時,我以為你對秦廷極為恭敬,否則秦王怎會賦予重任。
如今听你言辭,我對你的看法有所轉變。”
“你真是狂妄之人,世間從未有過這般人物。”
李牧語氣低沉,目光復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趙遲今日所言,關于同族大義與王權之事,無疑深深震撼了他。
“也許吧。”
“在這紛亂世道,我們所求唯有更佳的生存之法。”
“確是如此。”
“我不能保證秦王對天下炎黃族裔一視同仁,但我會盡力促成此事。
秦王雄才大略,絕不會受限于門戶之見。”
“韓境如今治理如我國一般,降卒已編入我軍,成銳士之師。
這也是我懇請秦王安置降卒的結果。”
趙遲緩緩道來。
“若我投降,你能保證秦王不會恩盡棄義?不會清算舊賬?”
李牧直視趙遲問道。
趙遲坦然相迎︰“我可作此擔保。
你若歸降,不但能止住同族相殘,我亦能使秦王履約,更可讓你統率此地十萬大軍,守邊御敵。”
“此話當真?”
李牧激動地問。
若能統領十萬大軍鎮守此地,不但消弭猜忌,亦令全軍安心。
“這是我對你之承諾。”
趙遲語氣篤定。
“你還有何要求?”
“君王之心,難測難料。”
李牧半信半疑。
“我言而有信,為族人安危,赴湯蹈火亦在所不惜。”
“然而,我有一事相求。”
趙遲笑意盈然。
“講。”
李牧急切追問。
這般誠意若無條件附加,反倒不合常理。
“若日後王權對我不利,望你能以十萬大軍助我抗衡。”
趙遲低聲說,語氣莊重。
“你所言是真?”
李牧正色問。
“若非真心,我又何必提及?”
“此皆為長遠之謀,生死由己。”
趙遲沉聲說道,自有一股威嚴。
李牧沉默片刻。
終點頭道︰“現我明白韓非那樣的奇才會投秦之意。
你亦使我動容。”
“相較一族興衰,個人榮辱實則微末。”
“血戰傷亡慘重,若讓外敵知曉,唯會被輕蔑。
因私利致數十萬將士殞命,便是我之過。”
“既你許諾于我,我亦承諾于你。”
“我願降秦,並非懼秦,而是止內斗,保實力。
你若遇王權打壓,我必調十萬大軍相援。”
“這是我對你之承諾。”
李牧鄭重對趙遲說道。
繼而伸出手掌。
“好!”
“我接受此承諾。”
趙遲一笑,與李牧擊掌為誓。
這一刻。
代城之上。
秦營之中,無不震顫。
人人注視趙遲與李牧擊掌瞬間,似達成重大約定。
“上將軍竟要降秦?”
“何意?”
“秦將何以說服上將軍?”
李牧麾下將領滿臉驚疑,滿腹疑問。
在大秦營帳中,眾人目睹一幕,無不震驚。
“趙遲果然成功了。”
“李牧真的願意歸降?”
“若真如此,我大秦便能避免與李牧交戰帶來的損失,數十萬將士得以保全。”
王翦與桓漪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喜悅。
“你入城匯報,我也回營與王翦、桓漪商議條件,我相信他們會同意。”
趙遲笑著說道。
“我信任你。”
李牧朗聲回應。
此刻困擾他的憂慮已然消散,不再有先前的絕望。
“一個時辰後,此地再見。”
趙遲轉身策馬離去。
李牧目送趙遲離開,低聲說道︰“秦帝國果然藏龍臥虎,但這樣的人才唯有當今天子能駕馭。
他只敬重秦王一人,若下一任秦王無此能力,他必不甘心,他對皇權並非完全服從。”
“若日後因皇權牽連,需要我調動十萬大軍相助,若有此日,我李牧豈敢不盡全力,只為今日的承諾,為對炎黃子孫一視同仁的誓言。”
隨後,李牧回過神,翻身上馬,快馬返回代城。
李牧入城後,諸將迅速聚集。
“上將軍,適才你與趙遲所談何事?”
“我們是否要投降秦帝國?”
“上將軍,我們豈不是要背棄趙國?”
李牧剛到,就被眾將領圍住,急于了解詳情。
“為免生靈涂炭,為護代地十萬將士平安。”
“我已經答應趙遲的條件,決定向秦帝國投降,以止戰亂。”
李牧注視著面前的將領,平靜地說出此話。
話音未落,有些將領松了口氣,另一些則滿臉怒色。
“李牧,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有人質問,“這是叛國!”
“你投降秦帝國,有何顏面自稱趙國之臣?”
幾名將領指著李牧痛斥,他們是從趙地逃來的敗將,自認為是正統趙人,以為李牧與秦軍交戰時他們還能苟活,如今李牧卻要歸降,他們自然難以接受。
“國土淪亡,棄城而逃,你們又憑什麼稱趙人?”
李牧冷冷掃視眾人,接著說,“再說,你們過去把我們當成趙人了嗎?”
面對李牧冰冷的目光,剛才大聲呵斥的將領頓時啞口無言。
“全部拿下,關入大牢!”
作為代地主帥,李牧不容置疑。
在這片土地上,在他統領的大軍中,他是唯一的權威,眾將士都對他心悅誠服。
“遵命!”
領命後,士兵迅速行動,制服那些喧鬧的將領,押至城外。
“上將軍,你真的要投降秦帝國?”
李牧手下的將領紛紛追問。
“經過深思熟慮,我最終相信此戰注定失敗。”
“秦軍勢不可擋,即使犧牲十萬將士,又能換來什麼?不過讓秦軍付出同等代價罷了。
這樣的代價,又有何意義?”
趙國傾覆,主上隕落,宗族盡被秦軍俘獲。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