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牧的嚴密布防下,代城堅不可摧。
其兵力遠超趙遲當年守衛邯鄲時的實力,且代地地勢開闊,非常適合騎兵作戰。
李牧布陣的目的在于不惜一切代價守護趙國最後的土地,並伺機復興國家。
上將軍屠睢詢問趙遲︰“邯鄲已完全平定,十五萬趙國降卒也妥善安置。
如今是否集結大軍北上,助桓漪、王翦二位上將對付李牧?”
趙遲沉思片刻答道︰“我軍在滅趙之戰中功勞卓著,但若代地的戰果獨歸我軍,恐生爭議。
必須北上增援,但不可輕舉妄動。”
諸將點頭贊同,想起趙遲之前的囑咐。
此時,一名親衛急步入殿,呈上一封軍報。”上將軍,這是北境代地傳來之信,由王翦上將親筆所寫。”
親衛繼續說道︰“特請上將軍領兵北上,共商破敵之策。”
屠睢等將領听後面露喜色。
“上將軍,這豈非您所說的良機?是出兵的好時機吧?”
屠睢等人急切問道。
“我若貿然北上,易遭人非議。
但若王翦或桓漪相邀,則另當別論。”
趙遲微笑回應。
“末將願領軍出征。”
屠睢、章邯、任囂齊聲請戰。
趙遲語氣堅定︰“代地現有五十萬駐軍,但仍需看守十幾萬趙國降卒,故不能全員出擊。
屠睢,你選五萬騎兵隨我前往代地。”
“章邯、任囂。”
“你們率領各自部屬留守邯鄲,負責監押降卒。”
眾將齊聲應諾,隨後迅速行動。
代地的代城,作為連通代地與趙地的重要據點,戰略意義非凡。
代地本非趙國領土,乃趙武靈王時期所佔。
因趙國國策,代地與趙地間始終存在隔閡,代人常遭排擠,難以在趙國朝堂立足。
李牧雖地位尊崇,卻同樣遭受冷遇,麾下多為代人,而非純正趙人。
他長期鎮守邊疆,抵御外族入侵。
相比之下,廉頗、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