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將軍早有謀劃,心中有數。”
馮去疾微笑回應。
趙遲不再多言,徑直指向桌上的地圖︰“二位請看。”
馮去疾與韓非專注注視地圖,視線集中在上面。
“王翦將軍率十萬大軍駐扎于此,是震懾兩國的核心力量。
有他在,敵方不敢輕易調兵進攻韓國。
據我估算,他們可用兵力不會超過二十萬,即兩國兵力總和。”
“若他們想侵犯韓國,唯一的通道就是南陽。”
趙遲指著地圖上的城池說道。
“不錯。”
馮去疾點頭,“兩國若聯合,必先奪取南陽才能突破邊境。”
“南陽地勢平坦,趙國騎兵比我軍更強。
若在此地與趙軍交鋒對我軍不利。”
韓非神色凝重。
“趙國的胡服騎射確實強勁,我秦軍難以匹敵。
不過現在,我們已無所畏懼。”
趙遲微微一笑。
“趙將軍可是已有破敵之策?”
馮去疾疑惑問道。
“此事容後再議。”
趙遲目光聚焦于南陽地圖中的城內,“此次定要全殲來犯之敵。”
南陽雖為城池,但人口稀少。
因韓、趙聯盟抗秦,此地過往不受重視,也非戰略要沖。
依靠此城防御實屬艱難。
馮去疾與韓非見趙遲沉默不語,便不敢打擾。
論政務,趙遲或許不及二人;談及戰事,二人亦難以企及趙遲。
剎那間,趙遲眼中閃過一道寒光︰“燒!”
他瞬即明白應對敵軍之策。
“此番借敵人性命,助我突破後天八重乃至九重境界,將來伐趙之時,便可踏入先天之境。”
趙遲滿懷期待。
“報!”
“將軍!”
“大王親信御醫夏無且已至。”
“請問將軍是否接見?”
李青入帳,恭敬問道。
“大王果然遣其貼身御醫至此?”
馮去疾略有驚訝。
趙遲原以為祖龍只是虛張聲勢,但如今看來並非如此。
“將計就計。”
“如此才能令人心服。”
趙遲微笑回應。
隨即吩咐︰“請。”
“諾。”
李青行禮後退出。
不多時。
背負藥箱、神色焦慮的夏無且匆匆入帳。
然而,他掃一眼主座上的趙遲及安然無恙的馮去疾與韓非,頓時愣住。
“這是何意?”
“馮大人不是傷重垂危嗎?”
夏無且震驚發問。
他從咸陽急馳而來,風塵僕僕,卻見眼前情景,不禁失望至極。
“夏御醫,請坐。”
“此計實為妙策,專為敵國所設。”
馮去疾走近夏無且身旁,低聲說道。
“什麼妙計?我以為你們危在旦夕,特趕來相助,結果竟是如此?”
夏無且頗感不滿。
“夏御醫莫生氣。”
“此乃我等與大王商議之計,需讓敵國以為我們處境艱難,唯你可用。”
趙遲起身,笑著對夏無且說道。
此話出口,夏無且目光直射趙遲。
頓時,他的臉色僵硬,舉手微顫,連表情都在變化。
望著趙遲,那容貌、那輪廓,仿若依照他女兒模樣雕刻而成。
“夏御醫為何如此反應?”
馮去疾奇怪地盯著夏無且的表情,為何專注注視趙遲?
韓非亦覺疑惑,但他從未見過夏無且,僅有所聞,更是一頭霧水。
“這夏無且,莫非是趕路疲憊所致?”
“秦王信任的御醫。”
“為何一直盯著我看?”
趙遲看著夏無且的神情,也覺怪異。
但礙于情面,不便多言。
“孩……孩子,你叫什麼名字?”
夏無且聲音微顫地問道。
听罷此言,趙遲愈發困惑。
一個素未謀面之人稱他為孩子,這種感覺甚是奇異。
“夏御醫,這位是大王親封的鎮韓主將趙遲。”
馮去疾察覺氣氛異常,急忙解釋。
“趙遲,正是趙遲。”
“年歲漸長,記憶有些模糊。”
夏無且突然醒悟,輕拍額頭。
“不知您今年多大歲數?家中雙親又在哪里?”
夏無且回過神,繼續提出令人費解的問題。
大殿內,趙遲無奈望向馮去疾,眼神似在詢問︰咸陽的夏無且也是如此嗎?
馮去疾回望了同樣無奈的眼神,表明自己也不明所以。”夏御醫,您特意從咸陽趕來,我們正在商討軍國大事,對此深表感謝。”
他又補充道,“不過,為大秦長遠計,這一步也是不得不走。”
趙遲被夏無且的舉動弄得哭笑不得,心中滿是無奈。
初見便被如此打量並詢問家世,確實有些不合時宜。”對,對,對。”
趙遲連連點頭,囑咐李青道︰“夏御醫遠道而來,你安排好住處,準備膳食,切勿怠慢。”
“明白。”
李青恭敬領命。
隨後走向夏無且︰“夏御醫,請。”
雖稍感失落,但見趙遲忙于公務,夏無且未再多言。”趙將軍,馮大人,韓大人,告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告辭。”
眾人拱手作別。
夏無且作為秦王親信,其地位不容小覷。
即便王綰身為相邦,也不敢輕視。
直至夏無且隨李青離去,趙遲才按捺不住好奇。
“老馮,夏御醫平日也是這般性子?”
“並非如此。”
馮去疾答得干脆,臉上帶著復雜神色,“今日之舉令我亦感意外。
以往他甚是沉穩,除王上有召或大朝會外,極少露面。
今日卻判若兩人,讓我頗為驚訝。”
“若是朝臣得知,定會震驚。”
馮去疾笑言。
韓非開口︰“我想夏御醫將趙將軍視作後輩,不然不會如此詢問。”
“也許吧。”
趙遲點頭,顯然並未放在心上。
天下之大,面貌相似者不乏其人,或許是夏御醫認錯。
此事已引發有心人注意。
此策已然成功。
趙、魏兩國以為我等傷亡慘重,必會在月內出兵。
趙魏降卒可用?
無須擔憂。
韓地大軍整裝待發,舊部均為精銳老兵,願效忠于秦。
然糧草運輸之事,尚需馮大人費心。
趙遲正色道︰“糧草無憂。”
韓地糧草可調配,亦可上奏王上,必獲支持。
馮去疾應允。
行軍打仗,終歸是糧草與錢糧之爭,易擾民生。
戰事拖延越久,損耗越大。
此非我所憂。
喚屠睢與章邯入帳。
軍情要務,斷不可缺這二人。
隨即,
詳議破敵之策。
趙遲帳旁,隔一營帳之處。
夏無且坐在榻上,放下藥箱。
老者眉宇間滿是沉思與回憶。
“阿房。”
趙魏聯軍駐扎于韓國南陽,靠近函谷關,王翦率十萬大軍鎮守。
主帳內,趙魏將領齊聚。
主位左右分別坐著魏將與趙將,氣氛凝重。
“諸位將軍,當前局勢如何?我軍是否南下?”
趙將率先發問。
魏將沉思片刻說道︰“王翦大軍壓境,貿然南下風險極大。
不如先探明虛實,再制定對策。”
趙將點頭稱是︰“魏兄所言極是,我軍可派遣斥候偵查敵情,聯絡友軍共商良策。”
副將附議︰“若能聯合其他勢力,或許可以牽制王翦兵力,為我軍爭取更多時間。”
魏將看向趙將︰“趙兄之意呢?”
趙將略作思索回答︰“既然如此,我軍當務之急是確保糧草供應,加強防御,以防敵軍突襲。”
雙方達成共識,決定先穩固態勢,伺機南下。
趙國上將龐�落座,身旁是魏國將領魏泰,年約二十,現任魏軍主帥,亦為魏宗室成員。
昔日魏國遠不及今日強大,曾被譽為天下最強,即便未經歷商鞅變法的秦帝國也難以抗衡。
然而商鞅變法後,秦帝國迅速崛起,不僅富國強兵,還奪回了原本屬于魏的河西之地。
如今魏國缺乏優秀將領與賢臣,僅靠信陵君魏無忌維持大局,才保住國家根基。
兩位主將就座後,趙魏出征將領依次入席。
“龐�上將軍,此番由您統領大軍討伐秦帝國,韓國境內定能收復故土。
此次行動還需仰仗您的智謀,但凡上將軍有所指示,魏泰必將全力以赴,我魏國八萬將士听從調遣。”
魏泰對龐�行禮,語氣謙遜而恭敬。
戰場上,盟軍須明確主次。
龐�作為趙國名將,威名顯赫,魏泰清楚自己的地位低于對方。
“哈哈哈哈!”
“魏泰公子果然通達事理,不愧是信陵君最器重的晚輩,深得其真傳,信陵君後繼有人了!”
見魏泰如此明理,龐�十分滿意,開懷大笑。
“多謝上將軍夸獎。”
“此次征伐秦帝國旨在收復韓國失地,家伯早已表明態度,我魏軍必定全力以赴。”
魏泰隨聲附和。
“無需擔憂。”
“趙魏的戰略布局已準備妥當,秦將趙遲、秦吏馮去疾皆受重傷,生死未卜,韓國境內的秦軍群龍無首,我軍攻城略地易如反掌。”
龐�自信滿滿地說。
此時韓國局勢堪憂。
即便是素來主張謹慎的龐�也不得不調整策略,畢竟他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
韓國失去主將與政要,這個機會稍縱即逝。
一旦錯過,等到秦帝國派蒙武這樣的猛將來鎮守韓國,那便堅不可摧。
龐�深知機會寶貴,在與魏國聯手後,立刻召集眾人商議對策。
“上將軍。”
“韓境的狀況兩國皆知,但我總覺其中有蹊蹺。”
魏泰神色凝重。
龐�點頭贊許︰“魏泰公子洞察此事,可見你承襲了信陵君的睿智。”
“上將軍所慮極是,我亦心生疑慮。”
“趙遲身份特殊,然而在出兵前,我已查實韓境確有異動。
秦雍城大營正秘密調動兵力增援韓地,而潛伏于秦廷的密探回報,秦王甚至派遣親信御醫夏無且前往韓境。”
“刺殺之後,駐守韓境的秦軍迅速集結至南陽,顯然是防範我軍。
若他們毫無戒備,我或許會遲疑,但他們如此警覺,足見其內心的不安。”
魏泰點頭認同。
魏國相較趙國實力較弱,情報也遠不及趙國詳盡。
“由此可知,韓境確實發生變化。
趙遲與馮去疾大概率已重傷或喪命,這對我們從秦帝國手中收復韓地更為有利。”
魏泰附和道。
“魏泰公子。”
“此次戰事關乎我趙國門戶安危,貴軍糧草是否充足?”
“請上將軍寬心,我軍八萬將士糧草充裕,足以支撐半年持久作戰。”
魏泰自信滿滿地回答。
“如此甚好。
我趙軍糧草略顯不足,僅能維持月余,到時還望魏泰兄鼎力相助。”
“上將軍但有所需,趙魏同宗,共赴時艱,任何事宜均可商議。”
魏泰爽朗一笑。
魏泰安慰道︰“請放寬心,晉地本為一體。”
龐�隨即承諾︰“退敵之後,韓地所得必公正分配。”
魏泰與眾將聞言,神情稍顯放松。
“我等願听從龐�上將軍調度。”
魏泰領眾人答道。
“很好。
明日即攻南陽。
趁秦軍士氣低落,十日內必克此城。
再有十萬韓軍暗中助力,半年內必能驅逐強秦。”
“諸位若全力以赴,必能破敵。”
龐�語氣堅定。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