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遲說完,
降卒皆沉默不語。
“即便身為降卒,也是軍人。”
“連本將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敢回答嗎?”
“十余萬大軍竟無一人展現軍魂,甚憾。”
趙遲怒斥。
剎那間,
不少降卒神情顯屈辱與愧疚。
他們不敢出頭,實因降兵身份,深知淪為降者便成秦廷奴隸,即便受欺亦無人庇護。
所以,他們只能忍辱偷生。
忽然,一名降卒站起,直面趙遲。
“好。”
“你的行為讓我知道,這些人並非全是懦夫。”
見有人站起,趙遲點頭稱贊。
隨即,
又有幾名降卒緩緩站起,目光堅毅。
那率先起身的士卒語氣平靜地說道︰“趙將軍,您提到的那些優待,我們從未感受過。”
“我們參軍完全是被朝廷強行征召,半點不容抗拒。
實際上,我們並不想當兵,但若違抗命令,家人就會受到朝廷的懲罰。”
“至于軍餉,更是奢望。
加入軍隊後,能得到一點已經算是朝廷的恩賜,期待全額發放根本不可能。”
“確實如此。”
“不僅軍餉被削減,即便立下戰功,大多也會被上級侵佔。
除非出身顯赫,否則像我們這樣的寒門子弟,即使才華出眾也難獲升遷。
若不賄賂上司,甚至會在軍營中遭受欺凌。”
“更別提,一旦戰死,朝廷對遺屬沒有任何撫恤。
我們既非貴族,只是普通百姓,朝廷怎麼會關心我們的生死?”
“將軍,我們能說的話都說完了。”
這些站起的降卒一個接一個地回應著。
每句話都加重了城外其他降卒的憂慮。
作為將領,他們本該受到尊敬,令人欽佩。
然而,這些人完全沒有尊嚴可言,只是被別人操控的棋子。
在這片中原大地,能讓百姓敬仰並為自身爭取機會的只有秦帝國的軍隊。
其他國家無一例外,權貴壟斷權力,獨佔利益。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通病。
在歷史的長河中,秦帝國為何能統一天下?
依靠的不僅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不僅是他個人的努力。
它依賴的是秦帝國穩固的基礎和全國上下的一致努力。
趙遲認為,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秦帝國法制與制度的優越性。
因為秦帝國的體制遠超其他諸侯國。
商鞅變法讓國家變得強大,雖然秦律嚴厲,但經過多年的演化,如今已稍顯寬容。
至少,秦律能讓每位秦人得到相對公平的機會,憑借戰功改變命運。
這是其他國家無法做到的。
“很好。”
“你們的回答讓我滿意。”
“我再問你們一個問題。”
“你們知道我們大秦朝廷是如何對待將士的嗎?”
趙遲帶著笑意再次高聲問道。
“卑職略有了解,若有不當之處,請將軍莫怪。”
先前第一個回答的降卒畢恭畢敬地答道。
“說吧。”
“本將準你直言。”
趙遲擺手示意。
“據說軍中有傳聞,朝廷指責秦帝國殘暴無道,只知道殺戮,不懂仁義,士兵全是被強迫征召,沒人自願從軍,而且沒有軍餉。”
那名降卒結結巴巴地說完,咬牙忍住情緒。
周圍的降卒紛紛點頭附和。
趙遲對此毫不意外。
秦軍年俸,天下無雙,他國莫能企及。
各國為貶低秦朝,必不讓此事流傳,聯合詆毀大秦。
“我大秦銳士。”
“諸君可聞適才之言?”
“韓人誣蔑我大秦軍士被迫從軍,且無年俸。”
趙遲忽大笑。
話音未落,
“哈哈哈!”
全場笑聲震天,不僅城關上秦軍,外圍銳士亦隨之大笑,然而笑意中滿是輕蔑。
面對外邦中傷,身為秦軍,除卻冷笑這些荒唐之語,還能如何?
見此情景,降卒無不驚愕。
“今日。”
“我將向諸君展示,何為真秦帝國,何為大秦軍士。”
趙遲面容嚴肅,語氣堅定︰“按秦律,年滿十歲男兒,皆須服役半年,期滿可退伍或續留。”
“再者,新老士兵均有年俸,足養家糊口。”
“若我大秦軍士皆被強征,毫無年俸。”
“我大秦軍何以有此戰力?”
“爾等何以敗于我大秦銳士之手?”
話音剛落,眾多降卒心中已開始思索。
確實。
若秦軍皆被迫從軍,戰場上怎會這般英勇,軍紀怎會如此嚴明?又怎能輕易將其擊潰?
顯而易見,這是一支信念堅定的軍隊。
“此外,還有一事告知諸君。”
“之前我曾問過諸君問題,在我大秦,一切皆有相應回報。”
“身為我大秦銳士,入伍即享年俸,殺敵則得戰功,進而升職加爵。
為國捐軀者,朝廷必厚待家屬,給予撫恤。”
“我大秦軍中,無貴族和平民之分。”
“在我大秦,人人皆可成貴族,人人皆有機緣封侯拜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投身軍旅,為國殺敵建功,即可封爵,憑軍功晉升,人人皆有機會。”
“此乃我大秦律法賦予每位子民的機遇。”
趙遲正色告誡降卒。
此言一出,降卒震驚不已。
彼此對視,眼中滿是懷疑之色。
對他們而言,從軍只是無奈之舉,能避則避,誰願走這條生死難測之路?
終究,縱然身陷戰場,縱然奮勇殺敵,這群非貴族出身之人仍無法觸及心中渴望的官職與爵位。
然而今時,趙遲此話一出,似令這些降卒隱約明白為何秦軍能在戰場上如此無畏、全力以赴。
因為他們不僅為國家戰斗,也在為自己爭取未來的希望。
如此看來,秦軍又怎能被其他軍隊所比肩?
“或許有人懷疑我說的話,認為我在夸大其詞。”
“我是趙遲,蒙大王信賴,得以統領韓國十萬精銳。”
“但你們可知道,一年前我身在何處?”
趙遲目光掃過降卒,語氣溫和卻堅定︰“一年前,我不過是個山野村夫,普通秦人,無顯赫背景,無尊貴身份,只靠手中長劍和戰功走到今天。”
降卒們震驚不已,難以置信眼前這位統帥十萬大軍之人,一年前竟是默默無聞的小卒。
這種快速崛起令人難以置信,從平民到主帥,僅用一年時間,即便在韓軍乃至他國亦屬罕見。
听罷此言,降卒們雖對秦及秦軍心生向往,卻也深感挫敗。
他們是戰敗被俘的階下囚,無法觸及秦人的幸福。
“將軍,”
一名降卒低聲說道,“我們被誤導了。
您說得對,只有秦軍能因軍功獲晉升,而我們……只是失敗者。”
眾人點頭附和。
他們明白自己永遠成不了真正的秦軍戰士,若能如秦軍般為國盡忠、護家平安,縱使犧牲也有銘記,又怎會懼怕戰斗?
此刻,他們終于明白為何秦軍無所畏懼——因為心中有目標,有希望。
為國,為己;在公,在私。
“心理防線已破。”
“收服的機會來了。”
趙遲嘴角微揚,露出一絲笑意。
此時,趙遲費盡心力召集韓國降卒,只為解決降卒問題。
若能將這十幾萬降卒納入麾下,兵力即達二十萬。
如此規模的軍隊,稍加訓練便可進攻趙或魏。
畢竟秦始皇賦予他全權治理韓國,這是機遇。
若能突破趙魏兩國邊界,定有巨大功績。
更重要的是,他借此增強自身實力。
二十萬大軍助陣,經驗值不可估量,先天境界指日可待。
“很好。”
“依我大秦律法,降者有兩種命運︰城池勞役或刑徒軍。”
“今日,我給你們新的選擇。”
趙遲神色肅穆,語氣飽含期待︰“自大秦立國以來,從未有過如此良機。”
四周降卒目光熾熱,齊望城頭上的趙遲。
“若誠心效力于大秦,願接納為己方一員。”
“本將許諾給予特赦。”
“只要為大秦披甲出征,听從號令,便可享有正式軍人待遇,列入預備軍人序列,每月領取半薪。”
“臨陣殺敵,每斬敵一人,即可獲正式軍人身份及相應軍功爵位。”
趙遲聲音洪亮,振聾發聵。
頃刻間,陽城內外無數降卒震驚不已,難以置信的表情寫滿面龐。
趙遲未曾料想提出的條件竟如此優厚,這對降卒而言無疑是重生之機。
他的提議無疑是巨大恩典——相較于淪為奴隸或充當炮灰,這份選擇既保全了尊嚴,又賦予他們成為秦軍戰士、擁有平等權利的機會。
只要忠于秦帝國,即可成為預備軍人,享受半薪待遇。
對于已淪為奴籍者,這更是難得的福祉;投身戰場後,還能徹底擺脫降卒身份,融入秦軍體系。
這是趙遲帶給他們的新生與未來希望。
此刻,降卒內心百感交集,激動難安。
“將軍,”
屠睢神情嚴肅,開口道,“自我國施行變法以來,對降卒僅采流放或編入刑徒軍兩種處置方式。”
“此舉是否違背律例?若奏報咸陽,恐招責罰。”
章邯連忙附和︰“將軍,此事還需慎重考慮?若被大王追責,恐難辭其咎。”
兩位將領不知將軍決策,若早知詳情,必全力勸阻,因這關乎十幾萬降卒生死。
但他們低估了趙遲決心。
降卒滿懷期待注視趙遲,目光充滿懇切,心中忐忑不安。
他們的命運全系將軍一念之間。
“夠了!”
趙遲厲聲喝止。
“將軍息怒。”
屠睢與章邯忙跪拜。
韓將軍受命鎮守韓國,掌管軍務,在外作戰無須事事听命于君。
我國處置降卒確有缺失,若我不糾偏,豈非縱容問題延續?
縱觀列國,戰亂持續八百年,我大秦應運而興。
大王志在天下一統,結束紛爭。
秦與諸國之戰,實為同族之爭。
無論韓、齊、楚、燕、趙、魏還是秦帝國,皆同宗同源,共享炎黃血脈。
多年戰亂,誰能悟得彼此本為一體?
兄弟相爭雖非良策,但秦帝國以戰止亂,功不可沒。
韓軍雖敗,亦屬炎黃子孫。
若一直視降卒如敵,又怎能凝聚全族之力實現天下統一、民族安定?
趙遲認為,天地廣闊,華夏本是一體。
秦帝國以戰止戈,是為正義之舉。
民眾常受權貴蒙蔽,而秦當承此重任,引領族人脫離困境。
今日,我願為秦、為天下、為炎黃血脈邁出第一步,改革對待降卒的舊制。
即便將來大王怪罪,我亦願獨自承擔,絕不推諉他人。
趙遲言辭篤定,神情剛毅。
此言一出,秦軍將士與降卒皆感欽佩。
尤其降卒,眼中滿含感激。
趙遲言語真摯,每句都直擊人心。
誠然,各國紛爭不斷,傷亡無數。
但正如趙遲所言,誰又能忘卻諸國同根同源?
長久以來,各方對抗,百姓深受其害。
今是結束之時。
盡管各族分屬不同邦國,卻終歸同宗同源。
此時,城外近二十萬民眾默然無聲,連天際似亦屏息。
片刻後,
“將軍仁厚。”
“我願以命相隨,效力大秦。”
“將軍仁厚。”
“願追隨將軍……”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